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習醫雜記》裝模作樣學“把脈”
  早年我父母還沒有接手診所的時候在外地打工,我一直跟著爺爺奶奶住,那個時候農村對教育的觀念沒有那麽看重,我姑姑初中輟學就照顧我。直到我五六歲的時候我父母回家接手診所,家裡覺得有點對不住我姑姑,出門打工也不是個長久辦法,給我姑姑報了我們當地的中醫藥學校。

  姑姑帶回家的中藥課本我特別喜歡跟著看,那時才是第一次真真正正的認識中草藥,在田地裡乾農活的時候有很多野草,我經常問我姑姑那些草裡面都有什麽藥?我特別喜歡把認識的藥都收集起來,藏在書本裡夾著,依稀記得有翻白草,瞿麥,青蒿,酸棗仁,柏子仁,大薊等一些農村常見草藥,我開始上小學後這些愛好都不了了之。

  上小學的時候經常裝模作樣學著電視劇裡面的劇情給同學把脈,剛開始摸不到脈搏,就在自己的手上找,找到了用筆畫個記號,然後在給同學裝模作樣的摸,純屬是瞎摸只是知道這個地方有跳動而已。

  在之後我初三因為成績不理想,調皮搗蛋而輟學,當時我唯有生物學成績名列前茅剩下的全部倒數,家裡覺得我年齡太小不上學沒有出路,便安排我去了另一個城市上技校,學了汽修專業,在校兩年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繼續讀下去而再次輟學。

  最後家裡又安排我讀了我們當地的曲阜中醫藥學校,我當時不知道中醫專業和中藥專業有什麽區別,便聽了家裡的安排學了中藥學,家裡可能覺得我學習不好,學中醫的話不太靠譜,便給我報了中藥專業,當時我問為什麽不給我報中醫呢,他說不好乾,學中藥就行。

  我當時以為中藥和中醫沒什麽區別的,也沒有多說什麽,深知家人對我已經很失望了。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學中藥沒辦法考醫師證,只能考藥師證,在學習中藥專業的時候剛開始也會學習一些中醫的基礎課程,第一個學期就有《中醫學基礎》,而我對這門課情有獨鍾,很多同學都聽不懂只知道死記硬背,我卻能明白,並沒有什麽壓力,或許是我小時候跟著爺爺學習過陰陽五行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陰陽五行生克制化,大多同學都搞不明白,我在考試的時候這門課也是名列前茅。

  那個時候我還一直認為中醫就是一個方子治一個病,只要多記住幾個方和中藥就能給人治病了,然後開啟了瘋狂查藥方模式,查了半天也沒搞明白,慢慢的發現中醫治病不是一個病一個方子,而是對不同的患者辨證論治,判斷病機,同一個病機引起的不同疾病可以用同一個思路或者方子治療。同一個病而不是同一個病機引起的就需要用不同的治療思路和藥方,也就是我們講的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在學校的時候又開始了我小學乾的事情“把脈忽悠女同學”,那時我們中藥學並不學中醫診斷學,也沒有學過把脈,只會感覺脈搏有些弱就說同學虛,快一點的就說上火,慢一點就說陽虛,等等之類的也能說出個一二三。

  後來在網上查找了資料才知道診脈分寸關尺三部九候,各自主的內髒不同,後來給同學把脈時覺得肺脈弱點便說肺氣虛,腎脈弱就腎虛之類的也能蒙對一些症狀,最起碼知道脈象所主的內髒了,但當時只是為了忽悠同學玩,並沒有真正的學習把脈。

  在我隨後的經驗中關於把脈略有一些領悟,個人經驗所得,分享於此:

  欲識病脈先識常脈,異常的脈象並不是都是病脈,而要與體質相結合,脈象所示與體質相合,

非病脈,這種情況需要以調理體質為自主,調理體質不是幾劑中藥可以搞定的,還是要從生活入手。  早期在給身邊的朋友把脈時,每每說出他們身體的症狀時,他們總是叫我神醫,隨著後來摸得多了,也有朋友說怎麽找你把脈的人你都能說出點症狀,不能所有的人都有病吧?

  我一想也是,大多都是年輕人,怎麽可能都有問題,但從脈象來看確實是大多數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偏頗。古書雖有記載陰陽調和者是為平人,從脈象來看的話這個世界上似乎沒有平人,哪怕遇到一個脈象沒什麽問題的,但問診症狀多多少少也有些問題。

  我想這世間不可能每個人都有病吧,肯定是有一個相對健康的狀態,把脈能把出來沒有病才是最難的。在大多數人身上摸到的異常脈象只是顯示這個人體內陰陽的稍有偏頗,一年四季日夜交替萬物皆有偏頗,那麽如何診脈診出一個人沒病反而成了很大的難題。

  每個人受先天稟賦不同,飲食生活習慣不同,後天的發展方向也會受此影響,但這卻不代表有病。

  有的人天生瘦弱,小毛病不斷大毛病卻沒有,壽命也很長。身邊身體瘦弱,常年生病的人比比皆是,但這卻不影響壽命。

  有的人生來結實,從小到大很少得病,但也常有這種人得病就是大病,壽命還不如常年得病的病秧子。

  人要學會柔弱安靜,每個人先天稟賦的東西都是有限的,有些人稟賦得來的少但,釋放的很慢,這樣不會影響壽命,稟賦的多釋放的多也無妨,先天條件在那,最怕稟賦的少還釋放的多,這種人看起來很壯實,但實則徒有其表。

  消耗先天之氣最大的是情緒,經常發怒的人往往壽命較低,中年以後身體問題不斷,反而身體瘦弱,不怎麽生氣的人卻生活的很好,身體很少出現大問題,這種人消耗的少,足以支撐生命的延續。

  那麽怎麽判斷這種便成了問題?

  有些人在脈上面可以很好的找到規律,比如有的人看起來很強壯,但把起脈來卻有些柔弱,與其身形不符合。

  有的人身形柔弱脈象也柔緩的人,就很符合自身的規律,有的人身體很強壯脈象也很有力,這就是稟賦充足足以支撐身體。

  怎麽診別人有沒有病那就靠一個度了,把脈的同時結合身形望診,看看是否脈與身型相符,相符率比較高一般沒什麽問題。

  體質的問題治療起來就會慢一點,不建議大量用藥,可以尋幾味調補患者偏頗的藥,做成丸藥或散劑,小藥慢服,反而能起到以柔製柔的效果,疾病與體質符合比較高的常常建議這種治療思路,可以去其根本。

  判斷好了身體的偏向,在結合脈診,只要在合適的范圍之內就談不上有病,可以建議其調理體質,使之更平和一點。

  學會情志平和,不急不躁,內經有言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若是懂得如此之道何須服用靈丹妙藥以養生,若是不懂,食遍仙丹又何用,養生之道盡在此言。

  把脈也可以用來預知疾病,一八年中旬偶遇一曲阜老鄉,他在青島打工做裝修,閑聊時得知我是學中醫的便提出讓我給他診脈。他的雙手脈象洪滑有力,單獨左寸脈有點微澀,心中納悶這是怎麽回事,雙手洪滑是為身體有濕熱,便問他是不是經常喝酒吃肉,有高血壓,他說對對對,乾裝修工作乾完活總是喜歡喝點酒吃豬頭肉。

  豬頭肉肥膩居多,易生濕,又常飲酒易生熱,濕熱相搏身體不利,便推測他大便經常黏膩,頭常昏,易疲憊,易怒,身體沉重,但左寸脈微澀莫不是有淤?但當時我真正學醫不過一載沒有太多臨床經驗,還是囑咐他要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推薦去買盒血府逐瘀丸吃,在買點三七粉和丹參粉每日泡水衝服預防一下。

  時隔月余老鄉給我打電話說頭異常疼痛,走路不利索,血壓280,我聽到有點害怕,第一次見到血壓高到280的患者,我讓他趕緊去醫院,第二天給我打電話說診斷結果是腦梗。

  我問他那次讓他買藥有沒有買來吃,他說那次買藥得中途停車,嫌麻煩就沒有買,後來遇到這種脈象時總是讓對方先預防一下心腦血管問題,可以用丹參,三七粉等這一類活血化瘀的中藥泡水喝,再一次證明了中醫診脈有預知疾病的效果。

  記錄到這我想起來多年前看到的一篇關於脈診的文章,作者是誰我早已不知,但這篇文章對我的啟發很大,刪減整理後收藏了起來,不忍這篇文章石沉大海,故特地分享於此。

  初識脈象

  拿書上的第一個脈--浮脈來說。浮脈是啥樣子?李時珍先給來了四句詩:“浮脈惟從肉上行,如循榆莢似毛輕。三秋得令知無恙,久病逢之卻可驚。”啥意思?說浮脈在肉上輕輕就能試到。還說秋天有浮脈不要緊,但是久病的人有浮脈可不是好兆頭。

  李時珍老先生又怕大家把浮脈和其他脈混淆了,就又給來了一段詩,把與浮脈類似的脈放在一起進行鑒別。李老先生文學功底不錯昂,說明書都是用詩來寫,脈經都寫成了詩經了。這段鑒別的詩是這樣的:“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脈,來時雖盛去悠悠。浮脈輕平似撚蔥。虛來遲大豁然空。浮而柔細方為濡,散似楊花無定蹤。”可能怕我們這些現代人讀詩讀的暈頭把,老先生在這段詩後面附了幾句解釋:浮而有力為洪,浮而遲大為虛,虛甚為散,浮而無力為芤,浮而柔細為濡。大家可以看出來,老先生通過這段詩和後面的解釋,把浮脈與把起來相似的洪脈、芤脈、散脈、濡脈、散脈進行了鑒別。

  除了對脈象的描述和鑒別外,李時珍還對浮脈對應的身體狀況進行了說明。咱們來看看他是怎說的,提醒一下,此段專業性強,可能會看暈喔。又是一段詩:“浮脈為陽表病居,遲風數熱緊寒拘。浮而有力多風熱,無力而浮是血虛。寸浮頭痛眩生風,或有風痰聚在胸。關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浮脈主表,有力表實,無力表虛,浮遲中風,浮數風熱,浮緊風寒,浮緩風濕,浮虛傷暑,浮芤失血,浮洪虛熱,浮散勞極。)”

  這段詩講的意思,恐怕需要有一點中醫根底才能看明白,最基礎的意思就是浮脈說明病在體表。

  書裡的內容看了幾遍,對這27種脈也了解了,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這個問題也是歷來學習把脈的一個大問題,古人把這個問題用八個字總結出來,就是“心中了了,指下難明”。啥意思?就是你這27種脈看起來挺明白的,可是用指頭來分辨的話,可就不容易了。

  這裡要稍微補充一下,關於脈的種類,後人又給補充了一種,所以後世統稱28種脈。

  那麽到底要如何才能試出這麽多種脈呢?

  不過對這個問題,古人也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就是要多試,試的多了,指頭就有感覺了,對什麽“滑脈如珠替替然,往來流利卻還前”、“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蠶食葉慢而艱”、“脈來洪盛去還衰,滿指淹淹應夏時”這些像詩一樣的充滿文學想象力的描述就有體會了。

  於是,有一段時間我就經常試脈,睡覺前先試試脈,早上醒了也試試脈,出門訪友也經常拿起對方的手腕來試試脈。

  很多年前,跟兩個朋友一起吃飯,說起把脈來,其中一個朋友就讓我把把試試。這個朋友是位女士,身材苗條。因為是第一次給別人把脈嘛,心裡沒有底,把了好長時間,也很認真,細細體會脈在指下的感覺,結果呢,還真的發現了她的脈有點異常。什麽異常呢?我發現她脈裡的血流不流暢,有澀澀的感覺。我想,為啥血流會發澀呢?是不是血液有點粘稠呀?有粘稠的話是不是因為血脂高呀?可是血脂高的人一般體型比較胖,可是她的身材與血脂高聯系不上啊。把了半天脈,總要交作業,所以猶豫再三,我鼓起勇氣說你血脂有點高。沒想到,她說是啊,我是血脂有點高。我的天,居然蒙對了。不過從那次以後,遇到脈有澀感的,我就會考慮一下血脂高的可能。

  還有一次給家人試脈,這次試脈一下子讓我明白了浮脈是什麽樣。我的手指一搭上就試到了脈,稍往下按,發現這個脈不是像平時表面抵抗力小,往下一些抵抗力大,而是在表面就有硬硬的抵抗,像按在一塊浮在水面的木頭上,要多用點力才能按下去,按下去之後會感到脈管的中部反而變軟了。霎時,“如木浮水”這四個字一下子跳到了我的腦子裡,原來“如木浮水”就是這個樣子的啊!

  脈書上說浮脈主病在體表,現在感冒了,不就是病在體表嘛。後來感冒好了,我又試了試脈,果然原來浮脈的感覺沒有了。

  我給一個患者把脈的時候,發現她左右關脈都很有力量,可以明顯感覺到指下脈對指頭下按的抵抗力。詢問後得知患者是多年的高血壓,我想,這指下的感覺應該就是高血壓的直觀體驗吧。後來我試到類似的脈象時,發現對方都有高血壓。

  還有一個患者年齡四十多歲,女性,她右手的尺脈讓我很吃驚,因為尺脈按下去之後,發現脈的底部很緊,硬。當時試這個脈的感覺,打個比方吧,就像在河底摸到了一段繃的緊緊的繩子。

  我後來摸個很多脈,說實話,像這次這麽緊的脈我還一直沒能見到。脈書上說緊主寒,尺脈對應著腹部,就是說她腹部寒氣很重。那麽,寒氣很重的話,她肯定會肚子疼。於是,我就說,你肚子有問題,經常會肚子疼。話一出口,這位女士立刻說,對對,我是有這個問題,會肚子疼,疼起來很要命。於是周圍的人都用欽佩的眼光來看我,讓我感到有一點小得意。

  上面我們講到了兩個把脈的專有名詞,一個是“寸脈”,另一個是“尺脈”。什麽是寸脈和尺脈?要明白這兩個名詞,我們需要從中醫的三根手指頭說起。

  二.脈分三部

  大家都知道中醫把脈的時候,要伸出三根手指頭,搭在手腕下面的位置上,然後就是眯著眼睛做高深狀。這個時候,被把脈的我們一般都屏住呼吸,眼巴巴的看著大夫,希望從他的眼神裡看出點什麽來。

  你想過沒有,為啥大夫要用三根手指頭?難道兩根手指不行嗎?原來,脈分寸、關、尺三部。大夫伸出三根手指,每個手指對應一部。這個寸、關、尺的名字有什麽講究嗎,好像和長度有什麽關系。是的,還真有關系,下文我們會說到。

  這三部的位置如何找呢?基準是中間的關脈,它的位置很好找。先在大拇指那一側的手腕下面找一塊突出的小骨頭,找到這塊突出的小骨頭後,稍微往它的內側一搭手指,就可以試到有脈搏在跳動。這處脈搏就叫“關脈”。找到了關脈,其他兩部就可以隨後找到了。把食指、中指、無名指搭在手腕下面脈跳的地方,中指對準關脈,食指靠近手腕,那麽食指下的脈搏就是寸脈,無名指手下的脈搏就是尺脈。為什麽食指下的叫寸脈,無名指下的叫尺脈,而不是反過來?這是因為,關脈的位置到手腕的腕橫線大約是人的同身寸一寸的距離,所以叫寸脈;關脈的位置到肘大約是人的同身寸一尺的距離,所以叫尺脈。

  好了,寸關尺這三個部位我們搞明白了,這才是八字一撇。接下來我們再揭開一個中醫把脈的秘密,就是這寸關尺三部都代表著身體的哪些地方?不過,這個秘密要講明白,不是件容易的事。為啥?因為歷代經典脈書上的觀點並不一致,神仙打架,遭殃的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到底該聽誰的啊?為了省事,我們也不一一介紹各路神仙都是怎麽說的了,現在大家比較公認的一個說法是:左手的寸關尺分別代表心、肝膽、腎和左腹,右手的寸關尺分別代表肺、脾胃、腎和右腹。說到這裡,我忍不住想吐槽一下中醫。你說中醫常常標榜自己有幾千年的歷史,可是連一個把脈的基本問題都沒有定論,怎麽能不讓人懷疑你的科學性?

  從上面寸關尺對應身體的部位,我們是不是可以看出一個規律?你看啊,心和肺都是寸代表,心和肺是不是在軀乾的最上邊?肝膽、脾胃屬於關,他們四個是不是住在軀乾的中部?腎和腹部屬於尺,它們是不是都在軀乾的下部?我們把手臂往上伸的話,寸關尺依次上下排列,是不是和它們代表的腑髒們在人體的上下排列有很好的對應關系?

  後來我學習其他診法的時候,發現身體上很多地方有這種對應關系。比如耳朵上有完整的身體信息,它們的排列像一個頭朝下蹲著的小孩。從兩眉之間到鼻尖這一溜也對應著人的腑髒,並且也是上下有序來排列的,如兩眉之間是肺,兩眼之間是心,鼻梁是肝,鼻頭是脾,鼻翼是胃。有經驗的中醫從病人的眉心到鼻子這一段就能看出疾病的信息,比如兩眼之間有橫紋的話,就提示這個人有心臟病,再如好多人鼻翼發紅,這說明胃有熱。除此之外,脊柱上也藏著全身的信息,手掌上也有全身的信息。腳上就不用說了,每個足療店都貼著圖。

  其實想想也很正常,人就是一個細胞分裂出來的,這一個細胞就包含著人所有的信息啊。

  說到這裡,我們把話轉回來,繼續說我學把脈的事。俗話說,熟能生巧。隨著試脈的時間越來越長,逐漸能感覺出來每個人的脈都不大一樣,也生出了新的疑惑。

  三.新的疑惑

  有一次給本家一位堂叔把脈。堂叔說他有便秘的問題,尤其是喝酒後,有想法沒辦法。我試脈,發現他有一個尺脈很有特點,就像是吹足了氣的氣球,緊繃著,有很強的力量和下按的指頭對抗。

  有一陣,朋友說痰多,老是有痰要吐,但不是咳嗽。我試了試她的脈,發現右關脈,就是代表脾胃的地方,指頭按下去感覺下面像是有個豆子在跳,慢慢按下去,會感覺到指下血管裡的血流有明顯的波浪感,並且這個波浪非常滑利。這不就是滑脈嗎!滑脈主痰,怪不得說痰多!通過這個脈也可以看出,這個痰的來源在脾胃。

  隨著脈把的越來越多,對書上講的一些常見的脈,逐漸有了些直觀的認識,有時候也會像上面講的幾個例子一樣,通過把脈了解對方有什麽問題,說出來還能把人家嚇一跳。

  我真是感慨古人的細致,一個小小的脈搏竟然能分出這麽多種類。要命的是給我們後人學習帶來不小的困難,要把每種脈的特點、主病都記住,真是很難。我的記憶力不好,背書的功夫不行,上學的時候,歷史學的最差。我學習的時候,特別依靠理解,書上的內容理解了,就容易記住,如果不理解,那就基本不往腦子裡去。我想,這麽些脈,每個脈主的東西都不一樣,這如何能記得住啊?再者,就算把脈書上的內容死記硬背過,把脈的時候一條條的來套,這叫死搬硬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啊。

  我想,學習脈只能靠死記硬背嗎?難道脈沒有原理嗎?為啥脈會有各種各樣的樣子?為啥滑脈會主痰?為啥浮脈主表?為啥緊脈主寒?一大堆的問號在腦子裡,想啊,想啊,就是想不通。

  其實真正的高人就會讓看起來很複雜的東西變得很簡單。找到規律後其實都很簡單,那麽脈裡的規律是什麽呢?

  就在我學脈陷入迷茫的時候,老天垂憐,高人出現了。

  四.脈的奧秘

  不得不說,網絡真是一個好東西。網絡是個信息的海洋,對於想學東西的人來說,網上幾乎有取之不盡的學習資源。有一段時間,我在網上發現了有一位中醫高人在講一本很受追捧的中醫書《四聖心源》。這本書是清代的,作者是驚才絕豔的一代宗師黃元禦。這位中醫高人呢,網名叫根塵不偶,實名李玉賓,老家是山東濰坊的,巧的是和黃元禦是老鄉。這位李老師呢,他是屬於《四聖心源》這一派的。給大家解釋一下,大家看武俠書,都知道武林中有很多很多門派,每一派都有自己的獨家武功。其實中醫也差不多,也分了很多很多派,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本領,相互看不起,都覺得自己最牛。

  這位李老師出過一本中醫書叫《臨證辨象》,我拜讀過,對我很有啟發。他治病就是用《四聖心源》的那一套理論,可以說是得了這一派的真傳。所以看到他的講課,我就知道有貨,找來認真的學習。這個學習,讓我中了“大獎”。

  當然不是中體彩了,而是李老師的講課,給我打開了一扇門,門的那一面,就是無數中醫人夢寐以求的中醫珍寶-脈的奧秘。下面,就讓我們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吧!

  李老師的講課是一個系列,其中有一課是專門講脈的。在這個課裡,李老師先講了一段他對把脈診病的看法,這個看法直接顛覆傳統對把脈的認識。

  李老師說,診病是靠望、聞、問、切,但是這四個裡面,前三個都靠不住,只有切脈是最可靠的。我看到這裡就有點蒙。因為在脈學的聖經《瀕湖脈學》裡,李時珍說不能只靠切脈來診病啊,要四診合參才可以的。而且不光李時珍這麽說,幾乎我見過的所有文章,都說要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而且好多名醫的醫案裡都有舍脈從證的記錄,就是脈象和其他方式診出的結果不一樣的情況下,他們往往舍棄脈象,以其他診斷為準,怎麽李老師敢說切脈是最準確的呢?

  不過李老師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且聽我慢慢道來。他說有的人可能美容,或者化妝,那麽會影響望診的效果。有的病靠聞是聞不出來的。還有病人回答你的問題或敘述病情不一定真實完整,可能會把很關鍵的信息給漏掉了,你不一定會從病人的敘述中得到真正有用的信息。所以說望、聞、問這三種手段都不怎麽可靠。而切脈就不一樣了,脈是客觀的,病人無法主觀改變他的脈象,所以從脈裡得到的信息是最準確客觀的。還有一個,就是脈可以即時的反映出身體狀況,反映疾病當時的動態,就像現場直播一樣。而其他方式沒有這個優勢,比如很多中醫都要看病人的舌。李老師說,舌苔反映的病情有點滯後,不像脈是實時的,所以李老師看病幾乎就是靠把脈。

  上面說了,李老師對把脈的看法很顛覆,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的話,就是“把脈,我的心中只有你”。後面,他就接著講怎麽學習把脈,想不到,這段內容更加顛覆。他說,你要把二十八脈統統忘掉。我的天,統統忘掉?!

  李老師說,脈的形態有萬千,隻分成28種失之太簡,分成千萬種則太繁。試脈的時候,不要用28脈來套,而是放下28脈,用心來體會脈的象。可以把脈想象成河裡的流水,體會水流的感覺。有的水流湍急,有的和緩,有的是波濤洶湧,有的是涓涓細流,等等。體會的多了,對脈有感覺了,慢慢的摸脈就像進入了病人的身體,病人五髒六腑的情況我們就清清楚楚了。我想,李老師的這個說法很像武俠小說裡的“無招勝有招”啊。寫的這裡,我忽然想起《倚天屠龍記》裡,在武當山的一場江湖惡鬥的現場,張三豐教完張無忌太極拳後,告訴他的一句話:把招式忘掉。

  於是我以後把脈,就放下以前學過的28脈的招式,開始學習體會脈。漸漸的,也悟出了一點東西。下一節,我將大膽獻醜一把,將我悟出的東西寫出來,希望路過的方家批評指正。

  五.脈的體悟之一

  把脈的時候,會發現有的人脈很細,很弱,有的人則很脈道充盈。記得之前和一幫朋友出去遊玩,在半山的一個亭子裡坐著歇息的時候給各位朋友把脈,就有典型的這樣兩個脈。一個朋友人長的很苗條,兩手的脈試下去讓我很吃驚,很細很弱的一條線,要很仔細的試才能試的到。打個比方就像一條河到了枯水期,往日的水流不見了,只有走到河床地下,扒開枯草叢,才能看見還有一條小細流顯現出來。另外一位女士,身材豐滿勻稱,她的脈就有充盈的感覺,像夏天的河流,水很旺盛。

  以前就是按照脈書上來套,這是哪種脈,那是哪種脈,然後看它們分別主什麽病。既然李老師教我們來體會脈,那麽對於這兩種脈,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河流的枯榮。人體流動的血液不就是大自然中的河流嗎?於是由河流的枯榮一下子就想到了人體血液的枯榮。很顯然,脈細小的朋友血虛,脈充盈的朋友血足。血是維持身體機能的主要物質之一,血虛的人會機能不足,顯現出虛像,如體力不足,毛發不榮,睡眠不深等等。我把這些症狀說給這位朋友聽,她基本上都點頭稱是。相反,血足的人身體機能旺盛,身體健康,體力充足,毛發旺盛,睡眠也不錯。等我把這些判斷說出來後,也得到了朋友的認可。

  把脈的時候,經常會試到一種像氣球一樣的脈象,一般會出現在左右關脈的位置上。這個比方也許不太恰當。脈是血管嘛,所以試的話,指下應該是窄窄的長條。但是這種脈就不一樣了,原本是挺窄的脈好像充了氣一樣,變得胖了,還有一個變化就是指下血流的感覺不是原來的柔和,而是充滿了氣的氣球一樣,很有彈性,或者說有抵抗力。為什麽脈會變成這樣的呢?經過思考,我也想“明白”了。

  上面我們不是用氣球打比方了嘛。我們接著用氣球來理解。中醫裡有個概念是“氣”,中醫講,氣在身體裡無處不在,身體的機能就是靠氣來推動的。我想,人正常狀態下,身體裡氣的含量應該是不多不少,就像一個氣球充的氣不多不少,按下去既不會軟塌塌的沒有抵抗,又不會硬硬的抵抗很強,而是充盈度適中。如果氣的運行在體內出現了異常,在某處出現了鬱結,就是局部氣過多了,那麽這個部位壓力就會變大,就像氣球氣多了一樣,按下去變硬。

  這樣一理解,對這種脈就明白了,它說明了身體裡面有氣的鬱結。那麽反過來,對於按下去感覺偏弱的脈,想想癟下去的氣球就知道,那就是脈對應的身體部位氣不足了,那麽這個部位氣不足就會造成這個部位機能衰弱。這種理解在實踐中也得到了驗證。記得我曾經對關脈抵抗力強的幾個人用過四逆散等破解氣鬱結的藥,基本上吃藥之後都會有放屁的情況出現,這不就是把鬱結的氣給排出體外了嘛。

  還有脈的浮沉也容易理解。浮脈一般出現在感冒的初期,或皮膚病。這是為什麽呢?感冒的初期,中醫認為這是外邪在侵襲人體的體表,人體就會派出大量的防禦力量到體表進行抵抗。大量的防禦力量到了體表,就會造成體表的“氣”大量增加,而體內就會相對空虛。人體有皮膚病的話也是這樣,為了抗病,人體會調動防禦力量到體表,而體內也變的相對空虛。既然脈是身體的全息反映,那麽體表“氣”的大量增加,脈的“表”,就是脈接近皮膚的部分就會比平常時候有力,脈的內部就會相對弱。

  還用氣球打個比方,就是有更多的氣被吹到氣球表面,使氣球膨脹的更大。但是氣球裡面的氣並沒有增多,所以氣球表層以內的氣會相對變少。當然現實中這樣的氣球不會存在,我們這裡只是來打個比方。所以浮脈的特點是輕按既得,脈在皮下的淺層,深按反而感覺空。需要說明一點,這個“空”是相對的,就是比正常的時候略顯“空”一些,而不是很空。如果很空的話,說明體內的兵力已經嚴重不足,體表的兵力只是假象了,實際上身體已經很虛弱了,那麽這個時候這個脈就不能叫浮脈了,而是芤脈了。為了便於識別芤脈,古人給芤脈找了一個形象代言人“蔥管”。

  沉脈與浮脈恰恰相反。當疾病突破人體體表的防線,深入到身體內部的時候,人體的防禦力量也不能繼續在體表呆著了,而是要撤到體內繼續與疾病作戰。這個時候,人體的防禦力量經過體表的作戰,一般消耗都很大,部隊減員也很嚴重。當人體的把防禦力量集中在體內時,體表的兵力部署就很少了,脈上的反應就是浮脈沒有了,指頭要按到接近脈管底部的地方才能試到血流。這個時候你就會感覺這個脈好深啊,這種脈就是沉脈。

  光了解了脈的浮沉還是遠遠不夠,實際的臨床上,浮脈和沉脈往往和其他小夥伴一同出現,就像包青天的故事裡,王朝經常要跟著馬漢,而楊六郎傳奇中孟良總是拽著焦讚一樣。比如在感冒的病人身上,浮脈的小夥伴往往是緊脈,那麽這個緊脈又是怎麽一會事呢?

  六.脈的體悟之二

  寒風呼嘯的時候,人在戶外都習慣要緊縮著脖子,四肢也會變得有些僵硬。家裡的食用油溫度低了之後也會變得粘稠凝滯。中醫發現,人身體內部和自然界很相似,寒氣進入了人體也會引起凝滯和收縮,所以中醫講:寒主收引,寒主凝滯。身體局部的這種收引和凝滯在脈上會有緊的感覺,所以脈書上說,緊脈主寒。那麽,這個“緊”在指下是個啥感覺呢?

  這個就需要經常摸脈,熟能生巧。脈摸的多了,就知道正常的脈在指下是一種比較柔和的感覺。緊脈,就是平時柔和的感覺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硬邦邦的感覺,像是脈戴上了一個金屬外殼。

  我上文提到,有一次給朋友把脈,發現對方尺脈很緊,由此知道她腹部有寒氣,推知她有腹疼的問題。這是緊在尺脈的情況。如果把脈的時候,發現對方是浮脈,脈試起來還有不柔和、發緊的感覺,這就是緊脈和浮脈同時出現,就會知道對方的寒氣是在體表,那麽治療就有的放矢了,應該來驅除他體表的寒氣,這個時候用麻黃湯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浮脈的小夥伴還不只是緊脈一個。

  還有時候,你摸一個感冒病人的脈時,發現對方的脈是浮脈,但是沒有緊的感覺,相對緩和一些。這就說明侵襲體表的敵人不是寒氣,這個時候再用驅除寒氣的辦法來治療的話,就錯誤了。那麽這種緩和的脈是怎麽回事呢?

  這種情況,一般都是這個病人受到了另外一夥敵人的侵襲,這夥敵人有個中醫名字就做“風”。這夥敵人不像“寒”那樣,有把我們凝固住的本領,他們恰恰相反。自然界的風我們太熟悉了,風沒有靜止的,風的特點是“動”,大動有大風,小動有小風,不動沒有風。這個風侵入我們體表後也是這個脾氣,他們來去無蹤、捉摸不定,打的是迷蹤拳,踢的是無影腳。我們身體的國防部發現有敵人入侵體表了,會調集我們的抵抗部隊“氣”到體表進行抵抗。可是,部隊雖然調到了前線--體表,但是對這夥忽來忽走的敵人有點素手無策,沒法逮住他們的主力進行決戰。因為沒有和敵人發生激烈戰鬥,所以體表的氣還是相對和緩的,那麽脈象也是相對和緩的。這個時候,病人往往有一種症狀,就是微微出汗。中醫有一個方子叫做桂枝湯,治療這種感冒效果非常好。

  上面說的是我對幾個常見脈的體悟,這幾個脈我感覺還挺容易理解的,但是還有一個常見的脈,卻像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讓我難以琢磨它的真實面容。這個是什麽脈呢?它就是弦脈。

  說起這個弦脈來,真是挺讓人頭暈的。你像什麽浮脈啊,沉脈啊,緊脈啊這些脈,一試就知道,清清楚楚的,而這個弦脈是什麽樣子卻不清楚。脈書上說弦脈是“如按琴弦”。按在琴弦上的感覺應該是細細的,有硬度,還有韌性,你說對吧?把脈的時候確實能把到“如按琴弦”的脈。可是讓人撓頭的是,我發現有的中醫不這麽認為。

  比如我以前看中醫的時候,他們會給我在病例上寫上“脈弦”。我的脈自己很清楚啊,很粗啊,一點也不細,怎麽會是弦脈呢?記得有一次我還弱弱的問了一聲那個大夫:“弦脈不是應該是細的嗎?”大夫回答:“粗脈照樣可以是弦脈”。大夫是經驗豐富的主任級中醫,我是隻菜鳥,自然不敢再說什麽,怕再多嘴的話招來人家的白眼。由此可見,大家對弦脈粗細的理解是有差異的。

  這只是弦脈的一層面紗,弦脈還有一層面紗,就是它的硬度。這個說來話長。

  中醫體系裡有一種病叫小柴胡湯證,白話講就是肝膽系統紊亂的一種病。大家一般認為這種病一個常見的脈象就是弦脈,就是說見到弦脈,就可以考慮是不是有小柴胡證。我在給別人把脈時,有時候會遇到一種脈,是細細的,其硬度呢,既不是像琴弦的韌性那麽大,有不是軟弱無力,而是介於兩者之間。我第一次把到這個脈的時候,是有一次給一個同事把脈,在他的右關脈,就是脾胃部位有這樣的脈。我想了想,問他是不是會有口苦?他說是。我又問他嗓子幹嘛?他又說是。我又問他頭暈嗎?他說自己血壓高,有點頭暈。學過中醫的人都知道,口苦、咽乾、目眩是小柴胡湯證的常見特征,這就說明這位同事身上有小柴胡湯證。

  後來,有一次我在一個朋友的右寸脈,就是肺脈的位置也把到了這種脈。雖然我對這個脈象出現肺脈的位置上感到挺奇怪,我還是問他:“你口乾嗎?口苦嗎?”對方說是。可見這個朋友也有小柴胡湯證。

  巧的是,我今天給另一位同事把脈,她的右關脈也是這種脈。我說你有口苦,她說是。又是一位小柴胡湯證患者。

  通過這幾個把脈的例子可以看出,這種脈雖然不如琴弦那麽有韌性,但也應該是中醫們所說的弦脈了。

  我在前面說過,中醫就像武林一樣,也有門派,比如學經方的,可以稱為經方派。在經方派這個大家庭裡面,還有不同的小門派,就像佛教裡還有禪宗、淨土宗、密宗等分支一樣。

  在經方派的小分支裡面,有一位叫劉志傑人創立了漢傳經方一系,在近幾年才剛剛興起。去年我學習了劉志傑中醫的書,收獲很多,自我感覺臨床治病的能力有了提高。在他的書裡,反覆說弦脈主水飲。這個提法我看了感覺既新鮮又迷惑。新鮮是因為我印象中以前沒見過這個說法,迷惑是我以往的學習中弦脈是和小柴胡湯證等肝氣鬱結關系密切,不明白它怎麽又和水飲勾搭上了。這裡要解釋一下水飲是啥東西。水飲是個中醫名詞,通俗的講就是身體裡多余的水。

  我慢慢的發現,劉志傑中醫的這個說法往往可以在實踐中得到驗證。

  有一次同學小聚,我給一位同學把脈,說她以前生過大氣,還有一側肚子疼的毛病。同學說她以前確實生過大氣,不過那一側不是肚子疼,而是腰疼。。其實一點也不玄乎,這個就是窗戶紙,一戳就破。關於脈上如何能把出以前生過大氣這層窗戶紙,我們留在後面再戳,這裡先說說我同學腰疼的問題。

  我給同學把脈的時候,就在她的一個尺脈上感到了“按若琴弦”的感覺。指腹剛剛壓到脈上的時候,這個感覺是沒有的,隨著指腹一點點的往下按,在接近脈管中下部的地方,漸漸感到了有一條弦顯現出來。根據劉志傑老師的說法,我就把這個弦脈和水飲對上了號。她的脈所對應的身體部位有水飲,就會引起疼痛。可惜因為對部位把握不準,把人家的腰疼說成肚子疼了。

  後來我又多次把出弦脈,發現這些有弦脈的人身體裡都存在水飲的問題,看來劉志傑中醫所言不虛。

  這就引起了我的思考,這個弦脈為什麽會主水飲呢?

  七.脈的體悟之三

  上面咱們說了,弦脈是個不好捉摸的脈,對於弦脈為啥主水飲,我琢磨了好長時間,有一天忽然有點明白了。

  其實還是要從“氣”上去考慮。從前面對浮脈、沉脈等脈的理解中,大家可以看出脈的形態就是“氣”在人身體內分布的反映。氣在表,脈就浮,氣在裡,脈就沉。氣緩,脈就緩,氣緊,脈就緊。

  我們可以想象這些“氣”像是開鍋後的水蒸氣一樣的狀態,水蒸氣遇到了鍋蓋,就會有些凝聚成水。如果身體裡的氣也遇冷,是不是也會凝聚成水?那麽脈的形態除了氣的形態外,還會有“水”的形態,那麽“琴弦”樣的脈是不是“水”的形態的反映呢?因為水是凝聚的氣,所以弦脈也偏硬,呈現一種“凝聚”的形態。這樣一理解,對弦脈的形態就有了豁然開悟的感覺。

  但是我能感覺出來,這個主水飲的弦脈形態上與小柴胡湯證的弦脈是有區別的。小柴胡湯證的弦脈,脈的韌性小,偏軟,與周圍沒什麽粘滯感。主水飲的弦脈是什麽樣子呢?打個比方,有一張床單鋪在水面上,床單兩頭有人拽著一根繩子水平從水下往上提,掛著床單脫離水面,床單大部分還漂在水面上,那根掛著濕乎乎床單的繩子就是這個弦脈的感覺。正面來描述的話就是,往下輕輕按脈,慢慢的有一條有韌度的線會在指下顯現出來,這條線跟周邊有粘連的感覺。

  有了這樣的體悟後,我對弦脈逐漸感到不是那麽糊塗了,並且給別人摸脈的時候發現這是一個很普遍的脈。當然這種理解純粹是我的一家之言。這種對脈象的理解沒有標準答案,這恐怕也是中醫的特色吧。

  正當我感覺已經撩開了蒙在弦脈上神秘面紗的時候,我又摸到了一個很奇怪的脈。

  有一年春節過完時間不長,跟幾個老朋友一起聚會,是在一家自助餐廳裡。飯吃的差不多了,我給其中一位女士把脈,在把一隻手的尺脈的時候,在正常的脈裡面忽然若隱若現的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小脈-一條硬硬的細絲,剛剛感覺到,又沒了。就像把手伸到小河裡體會水流的時候,忽然在水裡被一根鐵絲碰了一下手,你還沒反應過來呢,它就消失了。

  這真是個很奇怪的事,我還是第一次遇到。於是我又凝心靜氣,仔細的反覆試探,來捕捉這個脈,終於指腹在脈管裡一個很細微的深度變化後又探到了這個脈。這次以發現它後,指頭就立刻貼住它,生怕再讓它消失。

  這個脈和弦脈很像,也是細長的,但仔細體會,還是有區別。第一個區別是它更細,第二個區別是它短一些,不像弦脈那麽長,第三個區別是它比弦脈硬一些。除了這些之外,我老是還感覺它有不一樣的地方,但一時又說不出來。再仔細體會了一會兒,明白了。它不像主水飲的弦脈那樣死氣沉沉的,這個脈好像有生命一樣,它在指下有一種不安分的衝動。

  我的天,這是個什麽脈?我楞了一會神,跟朋友說,你這個脈我搞不懂,但是我可以確定你這一側的腹部有問題,好像是長了什麽東西,是啥東西我不知道。朋友立刻說,我剛剛體檢完,這裡長了個子宮肌瘤。

  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麽回事啊!於是這個特別的脈像就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子裡面。

  時間到了夏天,一天,有在外地的同學回來,於是同學們就小聚了一下,還把我們一位深受愛戴的老師也請來了。吃飯之前,我給老師和幾位同學把了把脈。給其中一位女同學把脈的時候,我又在她的尺脈裡發現了一個特別的小脈,細細的,硬硬的,還有一種不安分的樣子,和上次子宮肌瘤那個脈是一樣的。

  我把女同學其他的脈象所反映的身體情況說完後,有些遲疑的說,你好像有子宮肌瘤。我這位女同學說,對啊,我最近體檢查出有子宮肌瘤,直徑有兩三公分大。頓時同學們都感到我很神,我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把完這位女同學的脈後,接著給另外一位女同學把脈。讓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奇怪的脈在這位女同學的尺脈裡又出現了。我想,不會這麽巧吧,連著兩位女同學都有子宮肌瘤?我又仔細的試了試,確實是這個脈,不同的是這個脈稍微大一點。我隻好說,你好像也有子宮肌瘤,不過你的還要大一點。女同學說是,她也是近期體檢查出子宮肌瘤,個頭比前面那位女同學的大得多,看來,這個脈真的就是子宮肌瘤的脈啊。原來神奇的把脈把出子宮肌瘤不是傳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