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反?”張陽愕然。
“沒錯,除此之外,沒有什麽好解釋的了。”
張陽很不理解:“謀反的話,應該殺朝廷中的人,殺張有良幹什麽?”
脫脫如意道:“江湖和朝廷哪能分的那麽清楚。朝廷一直忌憚江湖武林的人,你恐怕還不知道,孫大力在殺死張有良之後,從他身上搜出一封大將軍陸震風的一封書信,我們推斷他其實是朝廷安插在武當的密探。”
“張有良會是朝廷的密探?”
張陽今天算是開了眼界。這讓他不由得想起了郭忠,一心想要報效國家,卻因為是郭破虜的後代,知曉屠龍刀的一部分秘密,害怕江湖中人尋找麻煩,只能選擇了隱姓埋名,直到他拿出了屠龍刀,才決心投靠朝廷。
自從他離開龍門山寨以後,兄弟們解散,郭忠從了軍,因功當了伍長官,郝仁回到了拜月神教當了香主。
龍門山寨立即成為了山匪口中的一個笑話,大當家的跑路了,二當家的從了良,三當家的信了教,一夜之間居然土崩瓦解了。
脫脫如意不知張陽正在回憶山寨的那些兄弟們,繼續說道:“在查找屠龍刀的過程中,張有良發現了龍門客棧是聞香會的一個據點,不得已,聞香會的人只能殺人滅口了。當然,張有良和我起衝突純粹是個意外。”
“原來如此。”張陽大體明白了張有良為何被人殺死了。
完全就是好奇心害死了他,捅了馬蜂窩。
他瞧著脫脫如意今天穿了一身盔甲戎裝,問道:“你這是要去打仗?”
脫脫如意沒有隱瞞,也知道瞞不住,承認道:“阿瑪已經南下,進攻大同了。”
張陽心中一驚,大戰怎會起的如此倉促?他忽然想到了些什麽,說道:“可汗不會是因為拿了我的屠龍刀,才下的決定吧?”
“什麽?屠龍刀上次不是已經還給你了嗎?”脫脫如意驚訝地說道。
張陽搖了搖頭:“可汗給我玩了一手狸貓換太子,重新仿造了一把屠龍刀給我,不過,實話告訴你,我原來的那把屠龍刀也是假的。”
脫脫如意明白了,道:“你這次來塞北,原來是為了尋找你的那把屠龍刀?”
“嗯,是的。雖然它也是贗品,但對我來說有種特殊的意義。”
“阿瑪其實早有南下的打算,去年統一了漠南,遲遲沒有行動,就是等待一個機會。看來,號令天下的屠龍刀給了阿瑪出兵的勇氣。”
對於突然出兵的父皇,脫脫如意其實是不同意的,她知道,打仗會死人,會死很多人,不管是族人還是中原人,她都不願意看到相互殘殺的場景。
這次她南下去大同,就是要勸可汗收兵。
“那我們一起去吧。”張陽提議。
“好。我去給你們弄兩匹馬。”
於是,等金狼銀狼送走了魏小虎,回來擦了劍,換了一身衣服,連同大威明王一起,眾人騎馬上路。
但是,張陽苦於不會騎馬,只能和脫脫如意共騎一馬。
不會騎馬,沒有被嘲笑,反而讓脫脫如意眉開眼笑,在馬背上手把手教他如何拉韁繩、甩鞭子和騎馬。
大威明王同樣也不會騎馬,只能摔著跟頭,自學成才。
一路上張陽和脫脫如意談談說說,打聽到了不少事情。
大威明王和金狼銀狼兩位侍衛,大眼瞪小眼。實在寂寞了、嫉妒了,三人就猜個拳什麽的。
到了傍晚,眾人便在樹林中宿營。
如此走了數日,已到蒙古大草原的邊緣。
脫脫如意放眼遙望,大草原無邊無際,十分高興,說道:“咱們向西是瞧不到邊了,我從小生活在草原上,聽說大海很美,就想去東邊的大海看一看到底是什麽樣子的。張陽,有機會你能帶我去嗎?”
張陽知她的意思,不忍拂逆其心意,沒有搭話,鞭子一揮,驅馬便向東行。
在大草原中東行數日,四方眺望,還是不見草原盡頭。
此時已到了七月份,看著藍天白雲,看著寬闊的草原,看著成群的牛羊,心頭甚是暢快。
草叢中野味眾多,金狼銀狼隨意獵食,倒也餓不著。
……
關於瓦剌部的歷史,張陽在一路上,虛心請教,總算弄清楚了。
當年,朱元璋打敗了元朝,蒙古貴族逃出大都(京城)後,分裂成為了東蒙古韃靼、西蒙古瓦剌,互爭雄長,征戰不休。
永樂初年,明成祖朱棣分別遣使與韃靼、瓦剌“諭之通好”。
瓦剌首領馬哈木為借助中央力量對付韃靼,歸順了大明,明成祖亦分別封之為王。
經過長期征戰,韃靼勢力不斷削弱,瓦剌逐漸強大。
永樂十六年(1418年),馬哈木之子脫歡襲父爵為順寧王。
幾年時間,脫歡攻破韃靼,兼並其眾,又統一內部,其勢日張,雄視漠北。
脫歡又立成吉思汗的後裔脫脫不花為可汗,受明朝封為太師,掌管瓦剌部的實權。
明英宗正統四年(1439年),脫歡死後,其子也先繼位。經過十年的發展,不僅漠南諸部全被他征服,而且東脅朝鮮,西略哈密,草原的大半土地,皆盡為其所控。
脫脫也先一直勵精圖治,圖謀恢復先祖霸業,他一直在尋找一個時機,一直到屠龍刀在江湖中出現,一直到張陽自投羅網,將屠龍刀送到他的面前。
而且,由於屠龍刀的出現,讓一直修養生息的拜月神教重出江湖,可以牽製住中原江湖武林高手,對於他成就大業,也是極為有利的條件。
綜合所有的條件,他心動了,他覺得時機來了。
於是,他發兵了。
當然,發兵需要一個正當的理由或者借口。
瓦剌每年冬天會向明廷遣人貢馬。最初所遣使者不過五十人,後因貪圖朝廷的厚賞,增至二千余人,並屢屢索要貴重難得之物。稍有不遂心願,遂即製造事端恐嚇,明廷所賜的財物不得不每年遞增。
脫脫也先這一次遣使兩千余人前去貢馬,詐稱三千人,並向明朝邀賞。
由於宦官王振不肯多給賞賜,按實際人數給賞,並減去了馬價的五分之四,沒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於是就借著這個理由挑起了戰爭。
脫脫也先於今年的七月份統率各部,分四路大軍,大舉向內地發起了進攻。
東路,由脫脫不花與兀良哈部攻遼東;
西路,派親信將領進攻甘州(甘肅張掖一帶);
中路為進攻的重點,又分為兩支,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統率,直攻宣府後圍赤城,另一支由也先親自率領,進攻大同。
脫脫也先進攻大同的這一路,兵鋒甚銳,大同兵將接連失利,塞外城堡,所至之處,無一幸免,全部淪陷。
……
瓦剌南下叛亂的消息一出,朝中人心惶惶,英宗皇帝此時卻偏偏聽信宦官王振一人的話。
恰逢張太后病逝,元老三楊或死或貶,王振更加擅威作福,無所忌憚,竟然盜走了太祖皇帝朱元璋所立的禁止內臣乾預朝政所立的鐵碑。
從此以後,這位王公公大權獨攬,廣植私黨,使其侄王山為錦衣衛指揮,王林為錦衣衛僉事,其黨羽個個升官進祿,飛黃騰達。
他排斥異己,陷害忠良,弄得雞飛狗跳,民不聊生。
大同前線的敗報不斷傳到京城,英宗皇帝朱祁鎮在王振的煽惑與挾持下,準備禦駕親征。
兵部尚書鄺埜和侍郎於歉“力言六師不宜輕出”,吏部尚書王直率群臣上疏勸諫,但英宗皇帝偏信王振,一意孤行,執意要禦駕親征。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7月16日,英宗皇帝命其弟郕王朱祁鈺據守北京,然後和王振率官員一百多人,帶領號稱五十萬大軍從京城出發,北征瓦剌。
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內閣學士曹鼐、張益等護駕從征。
直到皇帝陛下禦駕親征的消息傳出,整個天下為之嘩然。
有人擔憂,有人興奮,有人手舞足蹈,有人唉聲歎氣。
直到這時,不太熟悉歷史的張陽,終於想起來了一件在明朝歷史上轟動的大事——“土木之變”。
土木之變,又稱土木堡之變,是發生於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的兵敗事變。
它是明朝歷史上一次發生的大規模的失敗戰役。
英宗皇帝親率大軍出征,軍政事務皆由王公公一人專斷。因為倉促出兵,後勤不續,退至土木堡時,英宗皇帝朱祁鎮被也先的軍隊俘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