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瞎活》第8章 農忙我不忙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勞作三時忙,農家裹腹糧。

  在河北平原這塊黃土地上,田地裡收獲的主要農作物,通常是夏季小麥和秋季玉米。此外也會有大豆、高粱、谷子、花生及其他的一些瓜果蔬菜。

  我們家裡有三塊田地,分別是在村東的地、東北的地及一塊要遠一些的東北自留地。土質不好且面積又小的地會在那裡種植些零碎的東西,而土質肥沃些且又大塊的地就會用來種植重要的糧食作物。

  夏天也是個收獲的季節,在收獲小麥的時候主要使用的方式,是胳膊掃一片麥子,再用用鋒利的鐮刀在麥子的根部用力一揮,並用胳膊夾起扔到一堆。在一塊地裡割完一堆堆小麥後,再用叉子將其裝車拉回去,到這就完成了收割。

  前面提到的裝車指的是什麽車呢?拖拉機?拖拉機是後來才出現的。開始大家用的都是排子車,所謂的排子車其實就是以前用來拉貨的馬車。

  排子車只是個木製的小破車,但也並不是每家都有,我們家就沒有,只能借用叔伯家的來使用。車是有了,那用什麽來拉車呢?馬?馬是不可能的了,牛也別妄想,這種大牲口小戶人家怎麽買得起?買得起也養不起啊!像驢或騾子倒是可以來一頭。

  再窮一些的或是沒得借,便只能通過人力來拉了。農民把車上的東西綁好,前邊再綁一根繩子斜套在肩上,雙手扶著兩根把手往前拉,妻兒處在車後或兩側往前推。路一步步走,車車一趟趟拉,這也才完成收獲的一半。

  收回來的麥子還需要一個地方來對它進行加工,而這個加工地就需要搭夥使用了。從我的爺爺往下算,我們這也算是人口上的大戶人家了,在我的四叔陳勇新家西側,就是一塊屬於我們這一大戶閑置的房基地。

  用來加工晾曬糧食的這塊地我們都稱為“場”,在我們口中“場”的讀音會喊成二聲。場這塊地的地面依舊是土,不過這層地面比較平整、乾淨且堅硬。

  人們用剪刀將麥穗剪下來,再做脫穗工作;將秸稈堆成一個大垛,留作他用。用來脫穗的工具碾子最為好使。所謂的碾子,就是大家可能會見過的大磨盤上那個放倒的石柱,在我們口中都稱作“遛柱”。不太好使的工具,也就是木夯或是木槌。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大致就是通過拍打或碾壓,使得麥子的顆粒與麥穗進行分離。

  最後便是通過用木鍬將那堆混合物往上揚,重者落地,輕者飄散,再用掃帚在邊緣清掃分解,反覆幾次,便可以得到較為純粹的糧食了。

  接著是晾曬與裝袋,一部分囤放起來一座口糧,一部分集中起來送到公社交稅。

  其後便是玉米的播種與收獲,關於玉米的一生說起來就比較簡單了。種玉米的時候人們會在腰間綁上一個布兜,布兜裡裝著種子。然後用鐵鍬鏟地,鏟一下地,然後把種子扔進裂口,再把鐵鍬拔出來,土壤自動閉合,此時便完成了初步的播種,俗稱點玉米。

  後面便是施農家肥,漫灌澆水,除草除蟲,三個月後便可以收獲。接著是掰棒子,運回去後開始剝棒子皮,晾曬一番後便搓玉米粒,然後再晾曬一番,隨後也是該囤的囤,該交公的交公。

  我們家在東北的自留地裡,由於土地沙化比較嚴重,且澆水困難,所以種不了糧食,我們在那栽了柳條。由於諧音的緣故,我一直以為所謂的自留地,是叫做“自柳地”,這讓我便於記憶了,也讓我很是疑惑。

  這塊地的旁邊就是一大片荒地,而這片荒地又被很多人來取土,據說是墳地。我的家人在地裡勞作時,我了解到了這些,但他們不讓我往那靠近。我隻好等到沒人管時,自己悄悄一個人跑去來滿足好奇心。

  然後我就撿到了一個壞掉的頭骨,當時的我不理解它眼睛上的窟窿,也不明白它鼻子處的窟窿,但它的左下頜明顯的斷裂開了,不對稱了呀。我抓起來掂了下,跟石頭似的還挺沉,看它也沒有什麽反應,漸覺無趣,玩了會便又跑回家了。

  沒有機械的參與,農活做起來就費力了很多,後來出現的拖拉機,在種地這項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並沿用至今。

  在車輛的裝備上,我們家就屬於少數,家裡車不是拖拉機,而是三輪車,即機動三輪車。它在我們家曾充當過很重要的角色,而最開始使用他時居然是用來收廢品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