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在聊齋養妖怪》第110章:古佛寺
煉製這種鬼器,非常簡單,只需要準備一把油紙傘,以及一些輔助材料便行了。

這些東西,他準備等到明日外出時,再去雜貨鋪購買。

一夜無話,翌日,一大早,他便出門了。

他首先找到了周子墨,打聽那個李員外的住處,隨後他又在周子墨的陪同下,來到了李員外的府邸外。

李員外還沒有起床,易鵬和周子墨在客堂吃了一會兒茶,李員外才衣冠楚楚的姍姍而來。

當聽到了易鵬的來意之後,他猶豫了一下,問道:“這位公子打聽孫家人的消息,是為了什麽?”

易鵬隨口說道:“晚輩學過一些道術,能夠在夜晚開天眼,看清四周的鬼魂。昨夜,我聽見東苑有琴聲,便打開了東苑的大門,開了天眼,進去探查,結果發現在池水旁的亭台內,有人正在撫琴,上去一看,是一個面如桃花的姑娘。”

李員外聽到這裡,不由覺得一陣毛骨悚然,對於東苑的情況,他再清楚不過了,東苑早在一年前就被封住了,可想而知,這個姑娘,肯定不是活人,而是鬼魂之流。

“那後來呢?”李員外問道。

易鵬緩緩說道:“後來小生才得知,她是孫家二小姐,孫月如,因為含冤,投水自盡了。”

這段時間孫月如的事情,在夷陵縣城傳的沸沸揚揚的,幾乎人盡皆知,李員外也聽說了一些內情。

他歎了一口氣,問道:“我那個侄女,跟公子說了些什麽?”

李家和孫家是世交,李員外稱孫月如為侄女,並不為過。

易鵬回道:“孫二姑娘說,她對父親的狀況放心不下,因而想要讓我幫忙前去查看一下。只有知道她父母安然無恙,她才能放心前去地府投胎。”

原來是這樣。

在大明王朝,道士隨處可見,易鵬會一些通靈法術,在李員外看來,倒是不足為奇。

既然是這樣,李員外也不再藏著掖著了,實話實說道:“我只知道孫兄舉家搬遷到荊州府去了,至於具體在荊州府哪裡,我卻是不知的。”

荊州府離夷陵縣城可不近,至少有三百多公裡,其中還會途徑高山和河流。

而以古代馬匹的速度,撐死了一個時辰能跑五六十公裡。

這是理想狀態,而實際上,馬匹連續奔跑超過30裡地,就需要休息了,如果硬逼著它走,將會對它的身體造成重大傷害。

古代的驛站,大概30裡地,就會有一個,也就是說,快馬加鞭,30裡後馬就得休息,如果還想要保持高速,就必須在驛站換馬了。

這樣算下來,易鵬想要優哉遊哉的從夷陵縣城到荊州府,至少也得有個七八天的時間。

更何況,荊州府面積廣大,想要尋找一戶人家,無異於大海撈針。

這件事情,似乎有些棘手。

易鵬告別了李員外後,又感謝了周子墨一番,隨後,他便去劉府上課去了。

來到劉府,劉子固笑著對他說道:“恩公,在下能夠教授的,差不多已經全都教完了,接下來,不過數日,便要科考了,一切只能看恩公的造化了。”

這麽快就結束了嗎?

易鵬扳開指頭算了算,果然,不過兩日之後,縣試就要開始了。

劉舉人整理了一下衣冠,說道:“恩公,今日在下帶您去一個好去處。不過,在此之前,還需要做一個準備。”

好去處?

去哪裡?

不會又是煙花柳巷之地吧?

劉子固讓易鵬所做的準備也很特別,他讓易鵬隨便挑一個題目,用自己全部的實力,寫一篇完整的八股文,其中還必須摻雜一些道學思想。

易鵬也沒有多問為什麽,他拿起筆,隨便挑了一個題目,大筆一揮,便做起了文章。

不過半個時辰,易鵬的文章便作好了。

其中,他故意加上了一段《上清道法真經》內的經文,大致為“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余……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遺跡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驗之事不忒,誠可謂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這一段一加上去,頓時顯得易鵬整篇文章道法深邃,妙不可言。

見易鵬把文章作好了,劉舉人也不看一眼,而是說道:“恩公,帶上您的文章,我們現在就去那處好去處。”

說著,他便拉著易鵬走了出去,然後讓易鵬上了馬車。

馬車內很寬敞,兩邊都有長凳,易鵬和他兩個徒兒擠在了一邊,劉舉人坐在了另一邊,隨後馬夫一揚馬鞭,駕馭著馬車便向著城外奔去。

這一路上,走的都是管道,倒不算太顛婆,大約行駛了一個多時辰,馬車終於停了下來。

透過窗簾,易鵬發現,馬車竟是停在了一處寺廟前。

原來不是去吃花酒,而是來了這寺廟。

到這寺廟來幹什麽?

易鵬有些大惑不解。

跟隨著劉舉人下了馬車,易鵬抬頭一看,見這家寺廟的匾額上寫著:古佛寺這三個字樣。

古佛寺字樣的下方,還有兩個小字,寫著:下院。

也就是說,這裡是古佛寺的下院。

在古代,寺廟大多建在山上,而在山下,也有接待香客的寺院,這兩處寺院有所區別,被稱為上院和下院。

上院,是山上的寺廟,是整個寺廟的主體,而下院,只是用來接待香客的一處別院而已。

雖然僅僅只是一處別院,但是寺門卻顯得異常恢弘大氣,造型莊重古樸。

古佛寺曾因供奉一尊元代雕刻的佛像而聞名,這尊佛像便是雕刻於元代至元三年的釋迦牟尼佛像。

釋迦牟尼如來,前身就是多寶道人,算起來,還是他的師伯呢。

只不過,此時還沒有到廟會之時,寺廟顯得異常冷清,鮮有前來燒香拜佛的香客。

劉舉人似乎是這裡的常客,對附近的道路相當熟悉,他沒有進寺廟,而是拉著易鵬,便向著寺廟旁的山道上直往上爬著。

廣個告,【 \咪\咪\閱讀\app \\ 】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竟然安卓蘋果手機都支持!

山道就是一條條的石梯,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一直通向山頂……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