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流寇》第752章 待贖漢將
上海縣雖是胡元時期方才設縣,然在春秋戰國時期卻是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該縣又被稱為“申”。

 春申君得上海為封地時,境內皆是荒涼沼澤地,一條大江蜿蜒流經其中。雨水多了,就泛濫成災;雨水少了,又河底朝天。

 百姓深受其害,咒此江為“斷頭河”。

 春申君遂帶領百姓疏浚治理,使此斷頭河向北直接入長江,一瀉而入東海。從此大江兩岸,不怕旱澇,安居樂業,百姓感春申君恩德,將此江稱為黃歇江,又叫黃埔江。

 兩千多年以來,上海一直為華亭縣與昆山縣、嘉定縣分治,直至胡元時期方又分上海縣,統隸松江府。

 松江之富,又冠絕江南。

 也正因富庶,松江便多大戶富紳,家中蓄奴過千者便有數十家都不止,如此江陰發生的奴變風潮席卷江南之後,松江不可避免受到波及,先後有齊三、陸甲等人率奴仆起事,松江府城一度告急。

 其中聲勢最大的卻不是奴仆組成的奴軍,而以海寇顧三麻子為首的海匪。這幫海匪以白布裹頭,號“白頭軍”,初始只有數百人,但未過多久便擁眾上萬。除所到之處嚴厲鎮壓士紳大戶外,這支“白頭軍”對商民交易卻是公平,提出“不搶民、不殺民、不欺民”的“三不”口號,因此極得民心,得到了松江、蘇州農民的大力擁護。

 駐防松江、蘇州明軍曾多次進剿,然每每卻被白頭軍擊敗。其後在首領顧三麻子的指揮下,白頭軍西進犯劉何堡中所,官兵100余遇難。又沿江西竄常熟境內,聞官兵自蘇州來,並不接戰,乃由常熟至無錫縣,駐惠山。一晝夜奔百八十裡,竄入宜興、溧陽,所到之處,衛所皆遁,無兵敢阻,縣城俱閉,無官敢治。

 不過不知為何,白頭軍在竄至離南京城不到四十余裡地的時候突然又折返回蘇州,然後東竄松江境內,緊接著又殺了個回馬槍直奔嘉定城而來。

 嘉定城乃是南宋寧宗時期方置的縣,該縣也是以年號為名,縣城就依境內練祁河而建。

 聞知白頭軍又竄來嘉定,時在城中的嘉清參政侯峒曾與同鄉進士黃淳耀急忙同退入城中的吳淞遊擊吳志葵協商守城事宜。

 這個吳志葵是華亭縣人,崇禎六年武舉曾名動京師,後經張國維推薦出任金山定波營把總。弘光朝立後,升任吳淞遊擊,曾於崇明被白頭軍擊敗,但卻沒有嚇得逃到浙江去,而是領著幾百潰兵撤進了嘉定城中。

 有鑒於白頭軍兵強馬壯,人數眾多,吳志葵便請侯峒曾組織官吏發動百姓,然後將組織起來的義民於嘉定四門布置。

 在侯峒曾和黃氏兄弟的組織以及官兵的逼迫下,嘉定城中民眾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投入了抗擊海匪白頭軍行列。

 為鼓舞士氣,侯峒曾下令在嘉定城樓上懸掛一面“嘉定恢剿義師”的大旗,同時在城樓上集眾公議,決定劃地分守嘉定城。

 分別由諸生張錫眉率眾守南門,秀水縣教師龔用圓佐之;

 國子監太學生朱長祚守北門,鄉紳唐谘佐之;

 黃淳耀兄弟守西門;

 侯峒曾親自守東門,諸生龔孫炫佐之。此外,由70歲的諸生馬元調與唐昌全,夏雲蛟等負責後勤供給。

 吳志葵則率本部兵同鄉兵千余為中堅。

 果然,顧三麻子指揮的白頭軍有意奪取嘉定城,於十一月二十日出現在嘉定城外的練祁河邊。

 白頭軍一到,便開始組織渡河。

 因為練祁河中的船隻早被嘉定守軍搜集燒毀,顧三麻子只能命人伐木編成木排用以渡河。

 見海匪白頭軍在河對岸伐木編排,城中有人建議可以派兵出城襲擊白頭軍,燒毀他們的木排,挫其銳氣。

 吳志葵在城上再三察看,河對岸的白頭軍怕是有萬人之眾,內中更有甲衣精兵幾百,火銃、弓弩也有一些,冒然出城實無勝算,不如憑城堅守。

 木排編好的次日,顧三麻子便迫不及待下令渡河,為了激勵士氣,於河畔對首批渡河的千余人道:“渡過河的重賞,死了的,老子養他爹娘妻兒!傷了的,老子管治,治不了的,老子照養!”

 “三爺,這南直地界上您老說的話,那就是天上的雷,一打一個響!弟兄們不信旁人,就信三爺的!”

 “打追隨三爺那日,大夥就是提著腦袋吃的舔血飯,今兒打他嘉定城,哪怕三爺不給大夥重賞,大夥也得賣這條命!”

 “都他奶奶的別猶豫了,是男人的痛快叫一聲,這時候不拚命什麽時候拚命!”

 “......”

 白頭軍成份複雜,三分之二都是松江、蘇州二府參加的奴仆和貧民,骨乾是顧三麻子原先的海匪部下。首批渡河的千余人一半都是海匪,這些人一個個都是亡命徒,聽了顧三麻子的話也沒什麽好說的,紛紛叫囂著渡河殺官兵個人仰馬翻。

 見部下們士氣高昂,顧三麻子也是心中高興,又布置一番後忽對軍中一穿白袍之人道:“管兄弟, 你在此壓陣,我親自帶人過去!”說著就要人將一付甲衣給他穿上。

 被顧三麻子呼為管兄弟的漢子姓管名效忠,關外撫順人,原滿洲漢軍正紅旗出身,曾隨明軍與明軍大戰於大凌河、松河,後追隨多爾袞入關,積軍功為漢軍正紅旗昂邦章京。

 此資歷同海匪出身的顧三麻子簡直天壤之別。

 不過此時管效忠的身份卻是“待贖漢將”,所謂“待贖漢將”是順軍對於被俘及投降的漢軍八旗將領的私下稱呼。

 “待贖”二字其實戴罪立功的意思。

 兩個月前,一批“待贖漢將”由北京抵達江北省,一部分撥到駐守通泰的第六軍,一部撥到駐守淮揚的第八軍。

 其中撥到第六軍的有六人,分別是原漢軍正紅旗昂邦章京管效忠,原漢軍鑲黃旗人、滿清國史院侍讀郎廷佐,原漢軍正白旗、前明柳溝總兵劉芳名,原漢軍正紅旗人焦安民,原漢軍鑲紅旗固山額真李國翰,漢軍鑲黃旗人、都察院啟心郎蔣國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