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流寇》第725章 阿韃子 孫秦檜
最新網址:

南京城一片狂熱之下,亦不乏清流。

這股清流以南京中下級官員及北來官員為主,他們的代表人物是吏科都給事中章正宸、兵科給事中陳子龍、翰林學士陳名夏、工科給事中於允中等。

在過往有關國策到底是“聯虜平寇”還是“聯寇抗虜”,章正宸、陳名夏等與當政諸公進行了激烈的爭執,又由於他們的官位相對都不高,所以被朝堂稱為“小臣派”。

這個“小臣派”成員也比較複雜,南逃官員有之,東林黨人也有之,複社、幾社等江南新興社團成員也有,甚至還有一些是從江北“賊區”被釋放回來的官員。

對應的,以東林黨人為主的朝廷重臣們則被世人稱為“大臣派”。

弘光皇帝乃潞王遠藩承繼大統,起初東林黨對這位潞王擁立也不甚積極,後來因為北兵保了潞王到了南京這才被迫開門迎立潞王,但此後朝堂依舊被以史可法為首的東林黨勢力掌控,而弘光為了朝廷的穩定性也不得不依賴於東南極有影響力的東林黨。

但出於某些特殊原因,亦或帝王心術,好佛的弘光帝支持了“小臣派”的聯寇抗虜主張,後來更是在“小臣派”掀起的輿論大潮中以督兵名義將史可法攆出了朝堂。

史可法出外也是“小臣派”取得的一次重大政治勝利,史可法的出外也讓其一直主張的“聯虜平寇”主張被擱置,隨後北方形勢大變,北京的滿洲朝廷都叫流寇一鍋端了,“聯虜平寇”自是無人再提。

然而,以滿洲英親王阿濟格為首的清軍余部向大明乞和,讓差不多已蒙灰塵的“聯虜平寇”再次被端到了台面上。

自與阿濟格使者密商之後,史可法及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北巡撫章曠、偏沅巡撫傅上瑞等“一線”督撫便不斷上書朝廷,請求收編合營滿洲兵,供給錢糧,以為大明北伐先驅,“化不利為有利”。

為了讓朝廷同意收編清軍,湖廣總督何騰蛟更是誇大北方戰報,稱順軍已今非昔比,足有百萬大軍,內中精兵強將如雲,並且順賊新的首領、原淮賊陸文宗不日就將在北京登基,屆時百萬順軍便將大舉南下攻打大明。

因此,大明的形勢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若朝廷不收編阿濟格部,則恐該部迫於順軍壓力轉而降順,屆時必為順賊南侵先鋒。面對近二十萬原清軍南下,大明如何抗爭?

遠在安慶的史可法也上疏闡明必須納降清軍的意義。

疏中道:“先帝以聖明之主,遘變非常,即梟逆闖之頭,不足紓宗社臣民之恨。是目前最

最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