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全球探險之旅》第11章 回家路程
  關掉微博,沒有工作,周文也不知道幹嘛。乾脆回老家。

  ……

  當周文走出機艙,撲面而來的清冷空氣和刺眼陽光讓他意識到,自己又回到了滇西高原。

  姚州機場只是一個中型機場,登機橋這種先進設備還沒有引進,因此每一位來到姚州的遊客,都會在機場跑道上接受來自高原的熱烈歡迎。

  十二月份的杭州最高氣溫不超過10攝氏度,而海拔2500米的姚州冬天平均氣溫有15攝氏度,兩地之間差別之大顯而易見。

  而且姚州和其他高原地區一樣,‘一天四季’的現象非常明顯,氣溫幾乎是在隨時隨地變化。

  對於外地遊客來說,姚州這種多變的天氣最令他們頭疼,再加上高原缺氧的緣故,初來乍到的他們總會有些手忙腳亂。

  這不,一下飛機,好多遊客狼狽不堪。

  而早已經準備妥當的周文,則是已經全副武裝,背著一個輕便的小包,施施然地離開了機場。

  拒絕了出租車司機的攬客行為,周文在機場指示牌的指引下順利地登上了機場大巴,前往28公裡以外的姚州市區。

  半個小時的車程一晃而過,當玉龍雪山雄偉壯觀的身影映入周文眼中的時候,小小的姚州城就到了。

  姚州新區和華夏其他大小城市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到處都是正在建設的工地,一座座高樓大廈和現代建築正在取代原本的民族建築,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傳統正在逐漸消失。

  周文沒有前往被稱為‘華夏四大古鎮’之一的姚州古鎮遊覽,而是在姚州汽車客運站直接換乘了最快一班前往滇西縣城的客車。

  姚州古鎮在外界被吹噓得厲害,但是在周文這樣的本地人來說,如今的姚州古鎮已經被嚴重商業化,早已經不複當初幽靜的韻味了。

  客車離開姚州市區將近五十公裡之後,就來到了天下聞名的‘長江第一灣’!

  從青藏高原奔騰南下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大河流,在南北走向的雲嶺、怒山、高黎貢山三大山脈的夾持之下,在滇西北境內形成了‘三江並流’的舉世奇觀。金沙江在鐵鼓鎮因山崖阻擋便掉頭急轉270度向東北而去,形成一個巨大的“v”形轉彎,這一奇觀被稱為“萬裡長江第一灣”。

  對於外地遊客來說,這裡是必到的旅遊景點,不過開往滇西縣城的客車上大多都是當地鄉民,因此客車並不會在石鼓鎮停留,而是徑直離開。

  滇南s225省道和金沙江一路伴行,它是溝通滇西地區的重要交通乾道,雖然無法和滇藏線的214國道相比,它對滇西人們的生產生活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一路上高山、峽谷、草甸、森林和雪山層出不窮,讓人應接不暇,而沿途不時出現的民族建築,更是讓濃鬱的滇西風情撲面而來。

  若是第一次來到姚州的人,肯定會被一路美景所吸引,不能自已。

  不過對於周文來說,這些景觀早已經烙印在他記憶的深處,自然不會太多激動。

  周文的童年就是在老家銀杏村度過,六歲以後他才跟著父母到春城邊上的滇寧-縣上學。上中學的時候,每年的寒暑假蕭風或是跟著父母,或是獨自一人返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因此他已經不記得這條路自己究竟走過多少次了。

  路邊的每一座雪山、每一處景觀甚至每一個轉彎都深深地烙印在蕭風的腦海中,即便他在杭州生活了三年,

卻依舊無法忘懷。  從姚州到滇西縣城也才150公裡,但是由於s225路窄彎多,偶爾還會遇上塌方地段,因此速度極慢。等班車到了滇西縣城的時候,暮色已經降臨,周文也隻好在縣城找了一家賓館住下,準備第二天再回家。

  縣城賓館的條件一般,周文洗完澡之後索姓鑽進空間,準備在裡面好好睡一覺。

  …………

  一夜無夢,早上起來之後,周文立刻把房間退了,找了一家米線店吃早餐。

  米線對於滇南人來說,就如同拉麵之於隴西人一樣,已經融入了滇南人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周文在杭州一年多沒有回來,第一件事自然是好好吃一頓道地的銅鍋米線,解解饞。

  在吃米線的時候,街面上行人也越來越多,背著背簍的鄉民們穿著各式各樣的民族服飾,給清晨的滇西縣城帶來了一道道亮眼的風景線。

  滇南是全國擁有少數民族數目最多的省份,擁有25個少數民族,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少數民族。眾多的少數民族都擁有著各自獨特的民族文化和傳統習俗,這使得滇南的民族風情成為了滇南旅遊最重要的一張名片,吸引著來自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眾多遊客。

  吃完熱氣騰騰、酸辣可口的銅鍋米線之後,周文到了汽車站,搭上了開往玉集鎮的中巴。

  玉集鎮距離滇西縣城86公裡,是三江並流區域的腹地,也是滇藏‘茶馬古道’主要的物資集散地,是滇西地區有名的古鎮。只不過隨著滇藏公路的開通,‘茶馬古道’在解放後逐漸沒落,玉集鎮早已經不複當年繁華的景象,這也是‘茶馬古道’上眾多交通重鎮的一個真實寫照。

  周文的老家銀杏村,就坐落於玉集鎮附近,和玉集鎮隔著奔騰不休的瀾滄江隔岸相望,回到玉集鎮,也就意味著周文到家了!

  從滇西縣城至玉集鎮是省道s233,它沿著瀾滄江逆流而上,最終進入青藏高原,算是三江並流地區重要的交通乾道。

  一路上的美景早已經讓蕭風產生了視覺疲勞,他只能閉目養神。

  相比於s225,s223可能是因為地處偏僻地區以及泥石流多發區的緣故,路況更差,中巴車行駛的速度極慢,而且更加顛簸。

  根據周文以往的經驗,這段不到一百公裡的路程,中巴車起碼要超過兩個小時的時間才能走完。

  周文的老家銀杏村位於瀾滄江的西岸,但是從滇西縣城到銀杏村之間的瀾滄江一直都在崇山峻嶺、高山峽谷之間穿行,水流端急,根本就沒有合適的渡江位置。因此,周文需要坐車到玉集鎮,在那裡坐渡輪過江,再掉頭十幾公裡才能回到銀杏村。

  以前周文在一本雜志上看到某位大山走出去的大學生,從家裡到學校,先後經歷了牛車、拖拉機、客車、火車等等一系列交通工具,最終才能抵達位於大城市的大學。周文認為,從銀杏村到海州,也是一場漫長的歷程,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艱辛。

  周文已經一年多沒有回到銀杏村,而村子裡還沒有通電話,手機信號就更別提了,平時家裡的情況都是家族裡的叔伯們趕集的時候,通過公共電話通知父親的。

  因此對於村子裡的近況周文並不太清楚,唯一知道的就是爺爺奶奶的身體還算硬朗,沒有什麽大毛病。

  也不知道家裡的大花狗是不是還能打獵?今年林子裡的核桃有沒有豐收?山上的野豬是不是還下山禍害?

  …………

  “到銀杏村的在這裡下了!”就在周文浮想聯翩的時候,司機師傅的大嗓門讓他回過神來。

  “在這裡下?”蕭風愣了一下,看看車外,還沒有到玉集鎮的嘛。

  “這邊新修了一個鋼索橋,不用到鎮上坐渡輪了!”司機師傅給周文耐心解釋道:“順著旁邊這條砂石路下去五百米就到了!”

  和熱心的司機師傅道謝之後,周文背著當幌子的小包下了車!

  周文看到公路對面立起了一塊不大的路標,上面標明了‘飛渡鋼索橋’的方向,沒想到這裡還真的修建起了一座鋼索橋。

  砂石路還很嶄新,踩在上面有些硌腳,但是周文很清楚這樣的砂石路對於滇西農村來說,已經是極好的交通條件了。

  周文記得小時候玉集鎮通往滇西縣城的公路就是這種砂石路,一直到了新世紀前後才改成水泥路面的。

  砂石路在鬱鬱蒼蒼的樹林裡穿行,因此雖然中午的太陽很大,但是蕭風絲毫感覺不到熱,倒反有些涼颼颼的。

  樹林裡的小動物不怎麽怕人,周文看到幾隻松鼠爬在樹枝上,用賊兮兮的眼睛盯著他,倒是讓他一路來的疲憊一掃而空。

  很快,走出樹林的周文頓時被眼前的景象給吸引住了!

  在這裡,兩座巨大的懸崖牢牢地把倔傲不遜的瀾滄江給夾住,而不斷掙扎的大江讓這段僅有百八十米的江面充滿了咆哮的怒吼。震耳欲聾的浪濤聲以及不斷飛濺的白沫,都讓人能夠清晰地感受到這股來自於青藏高原的偉大力量。

  波濤洶湧的瀾滄江,讓銀杏村上下遊10公裡之內根本就沒有任何合適的渡口,瀾滄江西岸兩個鄉、37個行政村四萬多名鄉民只能通過上遊玉集鎮的渡口進出大山。

  這座橫跨兩岸的鋼索橋的建成, 給附近的鄉民了帶來巨大的便利,意義重大。

  兩座巨大的水泥平台分列於瀾滄江的兩岸,十數根巨大的鋼索連接到了對岸,再鋪上木板形成一座鋼索橋。

  在橋頭,還有一座磚石結構的小屋,想必就是看守鋼索橋的鄉民晚上值班的地方,不過正值中午,這裡鐵將軍把守。

  在鋼索橋橋頭的碑文上,周文看到了這座橋的相關情況描述,原來是為了響應國家‘村村通’工程,滇南省市縣各級政斧共同籌集100萬軟妹子修建了這座鋼索橋。這座鋼索橋的建成,標志著看完碑文,周文就意識到這座被成為‘飛渡橋’的鋼索橋,有可能會成為改變家鄉的一個重要力量。

  踏上鋼索橋,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確有其事,周文感覺到腳下晃悠悠的,腳底陡然產生了一絲絲酥麻的感覺。

  走到橋中央的周文試著往腳底下的江面看一看,赫然發現數十米下的波濤湧起的浪花似乎都要衝到了自己的眼前,實在是有些嚇人。

  在周文看來,僅僅是這座長達106米,寬5米,擁有13根巨大鋼索的橋梁和周圍的瀾滄江景致,就可以形成一個不小的景點。這種現代文明和自然環境完美融合的地方,一旦宣傳得當,肯定能夠引來大批遊客。

  提著從空間拿了出來的行李箱,周文晃悠悠地從鋼索橋上越過了以往被鄉民們視為天塹的瀾滄江,踏上了西岸的土地上。

  在這裡,周文只需要沿著砂石路再走上兩公裡,翻過一座山包,就能抵達銀杏村,那裡留下了周文關於童年的所有記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