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潭花一現》第16章:自立門戶 第二節:民心
  第2節:民心

  按照平四海所說,石碑出土在山間的梯田邊上,是一個潑皮開荒時無意之中挖出來的,位置比較偏僻,地形也很複雜,不好尋找。平四海既然知道大師姐是雍王三小姐,猜到她從小嬌生慣養,山高路遠,她肯定吃不消,已經事先代李殊瓊雇傭了一輛馬車。

  李殊瓊一心想著尋找師兄,希望能尋到蛛絲馬跡,從馬車的小窗向外張望,但見山巒起伏,山坡上到處是梯田,一派繁榮氣象。看來,婁安所言不虛,雍王的確是一代賢王,不僅人品高潔,武藝出眾,更有治理地方的好本事。

  李殊瓊心中暗想,不知道師兄從小在普寧寺長大,可會治理國家,若不能讓國家強盛,百姓富足,他現在助殿下奪權,豈不是助紂為虐嗎?什麽時候,能讓雍王這樣有才能的人來做君主,而不是以血統,以嫡長身份來決定誰是儲君,就是百姓的福分了。這些心裡話,李殊瓊也只能在心裡想想,不敢讓任何人知曉,即便他從小天不怕,地不怕,也絕不敢把這種大逆不道的話說出口。

  有時候,道理大家都明白,只是無人敢說。

  李殊瓊又把眼光放到路旁的行人身上,平四海說這裡很偏僻,怎麽路上行人竟如此多呢?他們大多衣衫襤褸,有些人還背著破舊的被褥,想是從外地趕過來的人。

  李殊瓊隔著車簾問那車夫:“老哥兒,還有多遠的路程?”

  車夫說:“壯士,前邊不遠就到了。”

  李殊瓊又說:“不是說這裡很偏僻嗎?怎麽路上行人這麽多呢?”

  車夫道:“這石碑的事情,不脛而走,方圓幾百裡的人都聽說了,這兩天來此祈福的外地人特別多,都是希望老天爺保佑,能有好日子過的。”

  李殊瓊剛想再問點什麽,就聽外面有人說話:“下來,下來,近來此處人員混雜,因此不許車輛進入,以免傷人。”

  李殊瓊聞言,忙下了車,對車夫說:“既然不允許車輛進入,我們就走上去吧,不知此處距離石碑出土的地方,還有多遠?”

  車夫道:“翻過這座山,就到了,路倒不是太遠。不過,若您肯出些過路費,車也一樣是可以進去的。”

  還沒等李殊瓊表態,上來幾個差人,大聲吆喝著讓車夫把車趕到旁邊,後面一輛馬車上來,給了這幾個差人一兩銀子,馬車就繼續前進了。其他行人也都拿出一個錢來,這些差人才允許他們進去。有個身無分文的老者,拄著拐杖,苦苦哀求道:“大人,小人走了五天才趕到這裡,沒聽說過到這裡祈福還需要花錢的,也沒有準備,還請幾位大人高抬貴手,讓小老兒進去吧。”

  那幾個差人沒等他說完,就一腳把他踢倒,說道:“這是上面的命令,你別讓我們為難,放了你進去,我們豈不是砸了飯碗?”

  李殊瓊實在看不下去了,拿出一吊錢來給那老漢,那老漢連忙給李殊瓊跪下磕頭,口中說道:“活菩薩,今天小老兒遇到活菩薩了,看來傳言不虛,這裡果然是聖主降臨的福地。”

  李殊瓊伸手扶起他,說道:“老人家,快進去吧,也好早點趕回去,免得家裡人惦記。”那老漢才千恩萬謝的進去了。

  李殊瓊來到雍王府,錢根本不是問題,只是看著這些官差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心裡不舒服,又擔心陳芳柔走不了山路,只能暫且忍氣吞聲,拿出一兩銀子來,極其不情願的給了這幾個差人。

  越往前走,來祈福的人越多,

走了一段路,馬車就無法行進了,隻得暫時停在一處寬闊的地方,車夫對李殊瓊說:“前面不遠處,就是發現石碑的地方了,我在這裡等著二位。”  看著前面人山人海,李殊瓊也沒有辦法,拉著陳芳柔,擠進人群。起初,李殊瓊還抱怨人太多,走得慢,隨即,他發現人多也有好處,他與陳芳柔被人群擠在一起,李殊瓊以保護陳芳柔為借口,將她攬在懷中,免得她被周圍的人擠到。

  二人就這樣貼在一起,隨著人流,緩緩前行,也不知走了多遠,前面現出一片寬闊土地,正在建造“藏碑樓”,一樓已經建好,陳列著一塊石碑,上寫著“天降聖主”幾個篆字。高樓的四周建有一人多高的圍欄,內有一塊空地。

  也有幾個官差,守在圍欄入口收費,一次放進去一百人,裡面有人指揮他們十人一排,站成方陣,站好之後,有人高喊:“拜,祈福。”停頓半分鍾,又喊:“起,離。”這一百人按順序從出口離開。

  李殊瓊到了近前,正在猶豫要不要進去,前面有人問道:“大人能否將我安排在第一排呢?”

  守門的差人說:“跟裡面的人說, 我隻管收進門的錢。”

  後面有人不耐煩了,說道:“第一排十個錢,第二排九個錢,依次類推。若要站中間,也是要另付錢的,進去以後,就有人告訴你了。”

  陳芳柔隻想練功,不喜歡熱鬧,便說要回去,李殊瓊不舍,放眼向周圍望了望,但見東西兩座山頭,沒有這座山雄偉,也都在興建亭閣,便向旁邊的人打聽。有喜歡說話的人,告訴他說:“東邊那座山上修的是‘升仙閣’,西邊修的是‘望仙亭’,和這座藏碑樓一樣,都是周圍的老百姓集資修建的。”

  又有人說:“這些年,年景不好,可苦了老百姓。衣不蔽體,食不飽腹,都盼著聖主降臨,救我們於水火呢。”

  李殊瓊道:“來的時候,我見周圍梯田修得不錯,應該豐衣足食啊,怎麽還能吃不飽飯呢?”

  人群中有人譏笑道:“你到底年輕,看樣子就是個富家子弟,哪裡知道複雜的人世呢?就是再艱難的年代,也一樣有衣食無憂的人啊。這片梯田,是雍王府九爺的。”

  又有人接著說:“這雍王管轄的地方,還是好的,其他地方的老百姓,餓死的人多了。只怕連祈福的心都沒有呢。”

  李殊瓊聽了,頓時沒了興趣,他覺得兩位師兄不可能在此地出現,既然陳芳柔不喜歡,李殊瓊就陪她回雍王府了。

  李殊瓊見時間還早,就同陳芳柔來到聚芳園,見園門上掛著一個肮髒殘破的鬥笠,心中大怒。他摘下鬥笠,走到園中,大聲喝道:“哪個大膽狂徒敢在老子的地盤上撒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