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紅樓長隨》第42章:翠雲
  “他……”

  衛若蘭驀然笑了,隨即雲淡風輕的說道:“找人代筆了吧!這人就是小氣,不過也沒什麽用。”

  翠雲詩社的規矩一般是應景之詩詞,但是你如果有絕世之佳句,也可不拘於題目,就像詩歌一般都是平仄對仗,但如果有佳句也不一定非得平仄對仗一樣。

  由於兩人距離李桂不遠,兩人的談話聲清晰的傳入了李桂的耳中,他不由的隨意思忖著:“衛若蘭竟這樣自負!《紅樓夢》裡沒寫他有什麽詩才啊……”

  想到這裡李桂突然想到了衛若蘭這個名字,蘭花本來乃是文人雅士喜愛之物,也被比喻成文人……曹公對衛若蘭的才華早已做了伏筆!

  “聽說這次信王爺邀請了很多新生員?”

  “嗯,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每次院試後都是這樣,吐故納新此乃常事也!”

  “可知所請花魁為誰?”

  “乃翠雲樓頭牌柳煙眉、煙雨樓的頭牌秦鳳舞、西苑樓的頭牌李依儂,幾大摟的頭牌都請來了。”

  “哦!!!”

  ……

  隨後細細的碎語聲繼續進入了李桂的耳內……

  大約半個時辰後李桂排上了號……教完十兩白銀後,收銀的山羊胡老者往北邊的一個長亭指了指,囫圇的說了句:“到那裡。”

  李桂依言而去……長亭依山岩而建,一塊凸起的石壁前已經站了約十來個人,都探著腦袋,像是看什麽東西。

  估計這就是那收銀的山羊胡老者‘到那裡’的意思,李桂也走了過去,倒進出舉頭一看,最右側是一張朱砂畫的圖,紅紅的朱砂鮮明的標識著講經堂、餐堂、寢室等房間的名稱。

  朱砂圖往左則是一行行墨字,李桂仔細看了下,主要內容是校規與課程安排以及管理規定。

  校規很簡單只有守理有序,不得鬥毆八個字,微言大義。而課程安排卻很細致,沈正陽的經學講課時間、周天演的《易》學講課時間,王佑倫的《春秋》講課時間等等都標注的很清楚。

  同時李桂注意到這課程是以月為單位安排的,課程並不是很多,而可能是因為篤信一日之計在於晨的緣故,課程幾乎都安排在上午,中間卯時一刻到卯時二刻,晨時三刻到已時一科的也有休息時間。

  至於管理規定主要針對的是順天府以外的府州來求學的生員制定的,至於本府生員,一般情況下三十裡以內的不允許住校,籍貫在京師的更不允許!

  因此對於管理規定,看了兩段後,李桂便不再看,隨眾進入了一個很大、很寬敞的空地。

  空地靠近山岩的地方有一個長案,一張平椅,長案對過有近百人盤膝而坐,下面只有一個蒲團,此時正是課余時間,彼此間正交頭接耳的談論著。而有的認識李桂這幫新來的生員的已經站了起來。

  李桂不認識他們……而從最近的經歷裡,李桂也感覺出,因為他的出身,這些生員好像並不怎麽待見他,而他也沒有結交這些人的心思,他打算做一個見靜靜的聽課,因此到了空地之後,他就順著空地的邊緣往後面走去。

  而途中嘈雜的議論聲也傳入了他的耳內:

  “書豪兄月末是否要去翠雲?”

  “正是。”

  “真是令我輩羨慕也!嘿嘿,舒豪兄可否帶小弟去一遭,若有佳句,小弟也可一睹為快!”

  “此小事兒。”

  “若有佳句,知普兄你要趕緊抄錄了送出來。”

  “那是自然!哈哈,

我這裡預祝書豪兄旗開得勝,報得美人歸!”  ……

  李桂在一旁隨意的聽著,不過參照衛若蘭與陳也俊的談話,他對翠雲詩社的事情有了大致的了解。

  首先有忠信王這個後台與金主在,翠雲詩社已經成為京師地區影響力最大的詩社,也是眾生員的向往之地。

  其次翠雲詩社人才濟濟,或者說詩詞的高手如雲,所寫詩詞在生員或者說上層中很是流傳。

  再次翠雲詩社開社時奪冠者獎賞豐厚。

  不過李桂對這些並不動心,他覺得這些事情離他很遠,他只是隨意的聽著,不經意間,一個問題從他腦袋裡跳了出來:“為什麽詩詞在封建時代被人這麽推崇,甚至還搞出了‘洛陽紙貴’這個成語?!”

  不過這個問題想一想李桂也就明白了,首先是有需求,人在精神上不能是一片荒漠,在精神生活上有這種需求;其次是上層建築的引導作用,畢竟幾乎歷代皇朝都以儒家治國,而儒家的經書中就有《詩經》!

  最後一點在於詩詞的特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相對於表、策、書等實用性文體,詩詞是最能顯示個人才華與靈性的了。

  而在這樣的社會氛圍裡,哪個學子不想顯示自己的才華!不想顯示那是道家的思想, 與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觀就不符!

  李桂估計也正因為如此王安石在改革中幾度廢止詩歌,但最終功敗垂成!

  正隨意亂想間,一道蒼老的咳嗽聲驀然在前方響起,李桂抬頭一看,只見一個白衣老者正負手往長案走去。

  側面看老者發須幾乎全白,頭髮只是簡單的盤起,上面插著一個黑乎乎的木簪,看上去簡單之極。

  李桂並沒有因老者衣著上的簡單看輕老者,相反他清楚老者已經活到了不在乎外物的境界,而空空的雙手正顯示著老者滿腹的經綸。

  “這大概就是沈正陽吧!看上去不簡單!”李桂思忖著。

  而這時那老者又輕輕咳嗽了一聲,隨即講道:“老夫沈正陽,歡迎各位新生員,以後由老夫給各位講解《四書》、《五經》。歷代大儒先聖對《四書》《五經》注疏頗多,但老夫認為《四書》《五經》概括起來不過一個‘治’字而已,只是角度不同,比如《論語》,乃從德化、人倫的角度教君主治理家國……”

  沈正陽講話和他的衣著一樣簡潔,但只是聽到這一段李桂就覺的沈正陽不愧大儒之名,因為能夠這樣高度凝練的概括,提出自己的見解,不僅需要對間經文內容的爛熟,更需要對經文理解的通透,真的不是一般飽學之士能夠做到的!

  李桂認真的聽著,沈正陽旁征博引,雖然思想的高度達不到後世的水平,但細節處李桂聽了往往有茅塞頓開之感,如此一個時辰過去,沈正陽停止了演講,離去之時,眾生起身恭送,李桂也不例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