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武當俞岱岩》第11章 “大風雲飛”掌法源流
  “大風雲飛”掌法?俞岱岩瞬間就想起了自己在《江湖散手》中看到的描述。

  “大風雲飛”掌法是前漢將軍由高祖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一句話中所得領悟,結合自身武學所創的一種剛猛迅捷的掌法,掌法發出時有“風起雲飛”之勢,結合上乘內功修為,傷人、殺人只需一掌。

  不過這武功有個弊端,就是發掌之前需要先行蓄力,一般內功心法配合這套掌法很難發揮出這掌法應有的威勢,出手過快則掌法威力大打折扣,蓄力過久則敵人不會坐以待斃,顯得比較雞肋。

  偷襲時暴起傷人使用這套掌法會有奇效,很少有人會使用這掌法來與人對敵拆招。

  直到“中原青海派”用門中鎮派絕學《玄功要訣》配合使用,這套掌法才展現出了他應有的光彩。

  《玄功要訣》運轉起來可以在緊要關竅中存蓄真氣,修為每高一層,便可多存蓄一縷,與人對戰時一招一式便可多一分變化,搏命時也可將存蓄的真氣瞬間爆發出來。

  用《玄功要訣》配合“大風雲飛”掌法與人搏鬥是“中原青海派”門人與人搏命或者逃命時壓箱底的絕活,往往能出其不意反殺強敵,就算不能強殺,也可憑此逃出升天。

  若非是有《江湖散手》,俞岱岩根本不知道這門“大風雲飛”掌法的存在,更不知道“中原青海派”又是何門派。

  在《江湖散手》中對“中原青海派”以及《玄功要訣》和“大風雲飛”掌法的記錄非常之詳細,一招一式的練法與訣竅也展示的非常全面。

  書中說“中原青海派”的叫法是為了區分“西域青海派”,在百余年前在青海有兩個“青海派”。

  “西域青海派”武學路數與中原大為不同,內外兼修,剛猛詭異,不過被“五毒真人”薑太虛用毒功給殺了個乾淨,僅僅剩下了一個“白駝山莊”還傳承了派內武學路數。

  原本薑太虛是要連“白駝山莊”也一起滅個乾淨的,不過見“白駝山莊”的少子歐陽鋒骨骼精奇,是難得的武學奇才,起了惜才之心,歐陽家的兄弟才得以保全,還傳了自己的《五毒真解》十二篇給歐陽鋒。

  可惜的是,歐陽鋒因為保管不慎,最終《五毒真解》隻學全了其中七篇。

  “中原青海派”則大大不同,是中原流傳到青海的武學流派,門派的鎮派功法《玄功要訣》也是實打實的玄門正宗,可惜門派後人不長進,做了很多打家劫舍、欺壓良善的事情,結果被當時行走天下的東邪黃藥師給一人一劍,殺得滅派了。

  好在“中原青海派”也沒丟了傳承,一些沒有為惡的門內弟子被黃藥師警告不許為惡之後,便四散於江湖了,而門內武學也基本不見名與江湖。

  不過現下江湖中倒也有一個“青海派”,這個“青海派”與之前的兩個青海派基本毫無乾系,現今的“青海派”應該叫做“青海玉真觀”,是全真教長春真人丘處機一脈的傳人到青海傳道建立的門派,不過因為地處偏遠,與中原各大全真派系交流不多。

  近幾年隨著明教崛起,五散人遊走天下,“彭祖師”彭瑩玉的名號越發響亮,“大風雲飛”掌法也出現在了江湖人的視野裡,不過這套掌法絕學的來歷也基本無人所知了,大多以為是明教五散人一系的獨門傳承。

  ————————

  “‘大風雲飛’掌法?這是彭和尚的獨門功夫。”范瑤對天下武學都有所涉獵,這套掌法雖然沒練過,

但也對其精髓了解頗多:“道長可還記得令師風陵師太與賊人交手時,賊人‘大風雲飛’掌法的威力如何,這掌法賊人又用出了幾招?”  “家師用了兩招將惡賊逼至陷境,惡賊轉而使用這套掌法,一共出了三招,與家師對了三掌,家師竟被迫住進勢,這才讓惡賊得了間隙,全身而退。”孤鴻子對這段打鬥還是有很深的印象的。

  范瑤皺起了眉頭,不知道是想到了什麽:“賊人逃脫時輕身的功夫怎樣?”

  孤鴻子努力的回憶著,搖了搖頭:“未看出身法精妙,不過爆發速度極快,家師穩住氣息再去追趕,已經不見其行蹤。”

  “那便是了,聽道長描述,確實是與我教五散人中彭瑩玉的武功同出一門。”范瑤非常篤定,卻面露笑意:“在我教中也僅有他一人練有此功,不過我現下基本可以斷定這人絕不是彭瑩玉。”

  孤鴻子連忙追問:“此話怎講,願聞其詳?”

  “這套‘大風雲飛’掌法需要配合獨門內功《玄門要訣》才能使用,我教彭瑩玉使這掌法倒也能發出三招,不過三招之後,絕對無法做到快速逃遁。”范瑤師承神秘,乃是逍遙一派的天山折梅手的路數傳承,精通天下數百種武學的精要:“而賊人使出三招後還能快速逃遁,說明這惡賊至少可以發出四招。”

  “此種又是何種原理,當真匪夷所思。”孤鴻子雖是道士,但所修功法卻是三教皆有,對道門功法的了解算不得精深。

  反倒是一邊的俞岱岩記得《江湖散手》中《玄功要訣》的練法,越想越覺得熟悉,這《玄功要訣》和他如今修行的《金關玉鎖二十四訣》一定是同出一源的,只是修煉的方向不同,前者於打通的經脈中存蓄真氣,而後者則在緊要關竅中存蓄純陽之氣。

  彭瑩玉在五散人中也算為人和善,他與說不得算是逍遙二仙在五散人中能說得上話的,周顛和冷謙與逍遙二仙有怨,至於張中,那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殺坯。

  范瑤於武功一途甚為自負,曾經以晚輩身份指點過彭瑩玉修行:“我教彭瑩玉到如今一身經脈也才通了三條半,勉勉強強是個一流高手,這《玄功要訣》可以在打通的經脈中存蓄真氣,每條經脈可以存蓄一縷,發三掌便須有三縷真氣,而快速逃遁又需要消耗一縷,如此需要至少存蓄四縷真氣才能做到賊人如此這般應對。”

  “那便是說這個賊人在當時至少通了四條經脈,算是穩步踏入一流境界。”孤鴻子在心裡盤算著,而後又搖搖頭:“不對,賊人應當不止通了四條經脈,能在家師手上逃遁或許應該更強一些。”

  范瑤點頭稱是:“沒錯,就彭瑩玉的武功修為,當年如果是他的話,絕對無法在風陵師太手中逃脫生還。”

  一般武學修為中經脈通了四條便算是不如一流境界,一般稱為“一流行走”,江湖中普遍的一流高手都在通四條經脈到十二條經脈之間。

  經脈打通十二條,則是掌門級修為,也稱為“一流掌門”。一般“一流行走”在“一流掌門”面前可以逃得性命。

  經脈打通十二條到二十條則是“一流絕頂”,在江湖中都非常少見,大多都是各大門派中的隱藏人物。

  二十條經脈全都貫通之後,就需要打通經外奇穴,經外奇穴一般有五十個,因人而異,數量與位置不等,全部打通後就是“周身無漏”境界,也稱“一流圓滿”,就是人們說的“宗師”。

  再進一步,就需要打通天地玄關,步入先天,先天之上就是“大宗師”,如此可知之前的薩迦派是如何恐怖,真的是橫壓西域昆侖兩百年。

  大宗師之上的境界,俞岱岩便有所不知,師父沒講過,向他詢問時,張真人也只是笑而不語,不過俞岱岩可以肯定的是,自家師父必定是比“大宗師”至少更高一層的境界水準。

  孤鴻子基本不疑有假,修為之事一試便知,他大可以找上彭瑩玉驗證:“那這個彭尊者可有師門中人在世?”

  “他師父是慈化寺的慈悲大師,在與薩迦派爭鬥中身亡,早不在人世,武學也是一系傳承。”范瑤篤定地說:“而且八年前五散人用‘反五行陣’與一名薩迦派高手兩敗俱傷,也是近些年才養好傷開始行走江湖的。”

  “‘大風雲飛’掌法我也有些了解,《桃花遺拾》中有記載當年祖師誅滅‘中原青海派’,這掌法就是‘中原青海派’的絕學,該派有一些門人弟子散入江湖,不止一系。”楊逍接下話題,說出了一方秘聞:“滅方家滿門的應該同是‘中原青海派’後人,只是名號不見聞於江湖。”

  范瑤聽了楊逍所說, 合掌一拍:“有道理,我們後續可以向‘中原青海派’後人這個方向求索,只要是他門派還有傳承,還在江湖走動,必然會有痕跡。”

  俞岱岩則在邊上提出了建議:“或許江湖中沒有名號,也可能是這人委身元廷做了走狗,或者本身是這軍伍中的出身。”

  這話一出,亭中諸人一靜,而後又都是一驚,仿佛看到了事件背後的驚天大陰謀,一時沉默,繼而唏噓互道珍重,楊逍、范瑤與孤鴻子、俞岱岩別過,乘舟離去。

  ——————————

  俞岱岩則隨孤鴻子一同上了峨眉山,峨眉山中男弟子則在孤鴻子的帶領下給俞岱岩接風洗塵,自又是一番宴會。

  孤鴻子雖是出家道人,但不忌酒肉,山中也多有俗家弟子,所以俞岱岩不用吃素齋,這對於一個老餮來說當真是一件喜事。

  孤鴻子這人不善酒力,還性格豪邁總做暢飲之態,結果就是俞岱岩將其灌醉,從他嘴中挖出了一大堆他和他方師妹的緋紅往事。

  你看孤鴻子這人英俊瀟灑、濃眉大眼妥妥的渣男標配,結果竟是一個純情的,柔腸百轉一點也沒有男子的豪爽氣,患得患失的像是個情感受傷的大姑娘。

  孤鴻子醉酒中什麽都交代了,從他為什麽出家到峨眉現狀以及峨眉武學中的一些秘聞,凡是俞岱岩問的,他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甚至俞岱岩沒問他也都竹筒倒豆子抖了出來。

  俞岱岩從孤鴻子的話中得出一個結論,峨嵋派現在是外憂內患,外強中乾隨時都有滅派傾覆的風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