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武當俞岱岩》第2章 初涉江湖,下山行走
  武當山松柏常青,轉眼已是兩年,當時童子,如今長成少年郎君。

  俞岱岩濃眉劍目,面若斧雕,身材魁偉,說不上俊俏,卻也英武異常,若非一身道袍以及年歲僅有十六,誰見了都會將他認作一名將軍,氣質好似一柄斬馬大刀。

  一身道袍乃是紫霄宮真傳製式,青色絲綢做底,金絲銀線秀做龜蛇仙鶴,背上乃是道紋履卦,上乾下兌,象曰:上天下澤。履者,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在道門,身負履卦,乃天下行走。

  腰間右懸雙魚紋玉佩,鎏金鈿嵌;左懸班劍儀刀,熟銅鞘具,外包蟒皮。

  官道馳路上人煙稀少,俞岱岩倒騎白馬,躺臥在駿馬鞍背之上,鞍韉一側掛著松紋銅板琵琶,弦中插著青玉牙板,手中翻著一本厚重的大部頭書籍,書名《江湖散手》。

  一邊翻閱,一邊用手比劃著,時不時的伸出雙腿踢鬥,若非附近無人,實在是丟了武當山臉面。

  這書來歷神秘,本非這世界應有,上面記述武學之繁多簡直駭人聽聞,按中敘述,乃是這世上古今未來各家武學,可惜書中所記但凡涉及名門大派便言語不詳,反而各個地方的拳門流派記錄的相當詳盡。

  俞岱岩山上習武兩年,自家師傅傳下的武學大多習得入門,高深的功夫縱然使不出來,也懂得其中練法與奧妙。

  武當的功夫俱是道家學問,講究一個中正平和,只要不倒行逆施,便沒有走火入魔反傷自身的顧慮,所以張真人傳武向來是一股腦的教一大堆,任徒弟喜好鑽研,當真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宋遠橋拳掌劍術、輕功練氣務求一個兼容並蓄,按部就班,雖說如此,宋大的一手震山掌在張真人看來已經登堂入室;

  俞蓮舟善周天搬運,喜好打坐入定,此外猶好掌爪,一門虎爪功兩年間練得爐火純青,手上功夫已經不弱江湖名流;

  而俞岱岩在刀兵之上,頗具天賦,此外於文學武道、醫學煉器無有不癡,烹飪易牙更是無師自通。上得山來兩年間,算是把這八百裡武當山鬧得雞飛狗跳:

  跟李道元習醫煉藥,囫圇得吃了老道士好幾支百年山參,若非清微師叔過來送寶藥“金釵”,發現異常,立刻用“上清功”幫他壓住藥力,說不得這時候已經投胎生人過了一歲生日。

  央求墨老頭給他做把嗩呐,墨老頭仁厚,喜歡他這小後生,用熟銅按葫蘆畫瓢的給他做了一把。

  結果這兩年整個武當山都沒得安生,每天天剛亮這貨就站在飛升崖上來一曲戰歌,倒是沒人睡過頭誤了早課,不過門中宿老練氣都在這時采紫氣,他這一嗩呐下去,老頭子們沒控制好就把紫氣采多了,差點“馬上風”直接來個集體“霞舉飛升”。

  每天做完功課,便四處亂竄,仗著自己是小徒弟,身為老么便無法無天的四處打秋風,正事沒乾多少,零零散散的各種小物件倒是收集了一屋子,學了一身亂七八糟的雜學,最可氣的是功夫還沒落下。

  張真人也是對自己頑劣的小徒弟沒得辦法,正好俞岱岩上山兩年。武功修為有成,通得一經一脈,算是步入江湖二流境界,有了自保的能力,便打發俞岱岩下山行走。

  當時宋遠橋人在揚州凌家處理生意,俞蓮舟則在山下別院訓練外門弟子和一眾護衛,就俞岱岩是個閑人。

  張真人下月要北上雲遊訪友,便差遣俞岱岩去給宋遠橋送信,讓他早些回山。

  這揚州凌家和張真人有些淵源,

當年揚州這支凌家的大人都被元廷害死了,就剩下一個管家帶著凌家姐弟,管家是凌家世代的家臣,凌家自古便是將門出身,管家也是個厲害人物,護著凌家姐弟一路逃亡,被張三豐順手給救了,這才幸免遇難。  如今凌家是大小姐當家,把凌家打理的蒸蒸日上,當然也和元廷忌諱凌家背後的張真人不敢過分打壓有關。

  這張真人在武當立派,凌家很快就找了上來,凌家有船,武當有武力和湖北地界的物產,兩家合流做起了海運生意。

  不得不說海運是真的暴利,以前武當還需要宋遠橋倒貼家財修繕紫霄宮,現如今俞岱岩一身金絲銀線、玉石班劍好不奢侈。

  卻說俞岱岩送完書信,宋遠橋還需處理一些手頭的事務,晚些日子才能回山,於是俞岱岩便先行回山,臨別時凌家當家小姐凌雎送了俞岱岩一匹“的盧”寶馬,讓俞岱岩很是欣喜。

  說來這凌家小姐對俞岱岩很是熱情照顧,如同對待自家兄弟,俞岱岩多少有些摸不著頭腦,權當是報答師父張真人於凌家的再造之恩。

  剛送寶馬時俞岱岩是推脫不受的,他在山上雖然是個混不吝,但出來山門便是武當山的臉面,自然是不能失禮。

  結果身為大師兄的宋遠橋反倒是勸俞岱岩收下,這才有了俞岱岩倒騎白馬這一場景。

  送完書信,辭別師兄和凌雎,俞岱岩也不急著回山,便一路往武當山方向向西慢行。

  俞岱岩在馬上翻看《江湖散手》正看得緊要處,卻聽聞遠處如有鼓聲,當是有人策馬奔騰過來。

  俞岱岩手一揮,《江湖散手》便消失不見,毫無蹤跡。一手扯住韁繩借力,一邊使一個金雞獨立在馬背上站了起來,極目遠眺,遠處正有三個勁裝壯漢策馬而來。

  自從俞岱岩修習《武當九陽功》打通奇經八脈中的“陽蹺”之後,當真是耳目一新,如同有了“千裡眼”和“順風耳”,這麽形容雖然有些誇張,不過當真是見了新世界。

  不止如此,打通“陽蹺”之後,俞岱岩輕功腳力著實上升了一大截,奔騰跳躍更加有力,腳步也更加靈活。

  俞岱岩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回身中規中矩的騎馬慢行,權當個遊方小道人,與世無爭。

  ......

  策馬而來的三人乃是神拳門的人,領頭的乃是神拳門的大師兄焦仲,神拳門是江南的二流門派,勢力活躍在瀘州。

  這焦仲雖然在神拳門學藝,不過他是帶藝投師,家中祖上乃是相撲士,傳下來三招相撲士的拳法絕技。

  所謂“相撲士”可不是後世霓虹國的那種大胖子摔跤遊戲,“相撲士”乃是兩宋官家的護身近衛,皇帝出行都是有“相撲士”近身保護的。

  據說“相撲士”一掌擊出,中人臉面魁首,當即頭破骨碎,氣絕身亡。

  焦仲年歲雖輕但是在江湖上已經闖出了名號,人稱“過三拳”,尋常拳師決計挨不過他三拳,奮全力一擊可以擊斃牯牛。

  焦仲一行這次從瀘州出來乃是要去往潭州與師門長輩會和,門中發現張家藏有《武穆遺書》副本,神拳門對兵書戰法不感興趣,但是《武穆遺書》中錄有嶽飛後人整理的將門第一絕學《心意氣神通》,這可是絕學中的絕學。

  這潭洲的張家乃是紫岩先生張浚的後人,張浚是嶽飛的老上司,對嶽飛有知遇之恩,說張家藏有《武穆遺書》副本這消息還是相當可信的。

  焦仲一行催馬路過俞岱岩身旁,側首看了一眼沒太在意,只是心中暗道這白馬真是俊俏。

  ......

  俞岱岩看這三人策馬而過,氣質彪悍,路過身邊也沒有關注他,便放心的信馬前行。

  行得一刻鍾,前面有一個荒廢的茶軒,俞岱岩便停下打算修正一番,吃些乾糧飲些酒水。

  茶軒外系著剛剛一行三人的馬匹,俞岱岩也沒在意,畢竟這三人剛剛對他也無甚惡意,便把“的盧”寶馬拴好,走進亭軒。

  荒廢的茶軒裡正是剛剛策馬的三人, 聚在一起飲酒吃餅,見俞岱岩進來,焦仲故作四海:“在下神拳門‘過三拳’焦仲,二三子乃是門中師弟,小道長如不嫌棄,不若過來敘話,交個朋友。”

  “好說,在下武當俞三。”俞岱岩可不是道士,他是俗家弟子,張三豐座下暫時沒有出家的道士徒弟,不過不想與這三人發生不快,結下梁子,只能應付,但也知言多必失,只是簡單報出武當名號,既是友善回應也是告誡三人掂量一下,不要起歪心思。

  俞岱岩表面應付著,實則暗中戒備,倒不是對這三人有敵意,而是師父告誡行走江湖怎麽小心都不為過,加上兩世為人的警醒機敏,這才沒有松懈。

  焦仲一邊飲酒,一邊說他在瀘州見聞,又說前面半天的路程就是武昌,到了地方要把這地界的青樓楚館裡的花魁娘子都會一會。

  一些粗言穢語夾雜其中,他這麽說是存心想戲弄這個小道士,他雖說是色中惡鬼,不過《武穆遺書》是大事,不能耽擱,可沒時間去溫柔鄉裡打滾。

  俞岱岩不應不和,就在邊上微笑的聽著,不失禮節。

  說笑間焦仲的一個師弟尿急出去解手,回來後附在焦仲耳邊小聲說:“的盧馬,極品。”

  焦仲聽了目光一閃,食指隱蔽的揮了揮,兩個師弟悄悄的變換站位隱隱的成犄角之勢斷了俞岱岩的退路。

  這三人不知俞岱岩通了“陽蹺”,那師弟的耳語全被聽得一清二楚。

  俞岱岩不動聲色,將兩股真氣聚在腳掌前端,一邊打量這三人尋找破綻,一邊揣測三人的實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