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正統1442》第27章 巡視9邊
  “陛下,徐大人來了。”王振小心翼翼的說道。

  朱祁鎮說道:“請他來吧。”

  王振答應一聲,一個身穿紅色官服的老臣,沿著長長的二十四橋走了過來,大雪降在湖中,也降在橋上,唯有橋中間一道是被清理過的,而橋梁兩側都已經堆砌起巴掌厚的積雪,即便是清掃過的地方,也落下一層層薄雪。

  來的人,就是楊溥推薦的兵部尚書徐晞。

  在今年年初,兵部尚書柴車的身子骨再也堅持不下去了,病死任上。朱祁鎮厚葬之余,朝廷上為了兵部尚書這個位置,開始彼此爭奪。

  但是朱祁鎮卻沉默不語,不管下面報上來是誰,朱祁鎮統統不答應。

  以至於兵部尚書空懸了半年。鄺埜以兵部侍郎的身份暫代兵部尚書。所有人都以為這個位置就是鄺埜的時候,只有楊溥知道,這個位置朱祁鎮為徐晞留著。

  朱祁鎮之前對徐晞與鄺埜兩人並沒有特別的傾向,為什麽而今如此肯定徐晞,而否定鄺埜,乃是徐晞做了一件讓朱祁鎮想都沒有想到的事情。

  朱祁鎮隨口說讓徐晞巡視九邊防務。只是朱祁鎮沒有想到,徐晞完成這一件事情,用了整整一年時間。

  從鴨綠江畔。一路走到了嘉峪關為止,整整用了一年的時間,對各地進行一個非常詳細的考察。

  要知道後世統計明長城有六千三百多公裡,也就是一萬兩千多裡。徐晞白日騎馬而行,晚上對燈寫奏疏。一封封的發給朝廷。

  朱祁鎮剛剛開始還不在意,但是後來,卻不得不承認,人要是認真起來,是非常可怕的。

  徐晞這兩年寫的奏疏合起來有十幾萬字,編在一起,就是一本完整的《大明邊鎮考》。

  朱祁鎮甚至讓錦衣衛考證了徐晞奏疏之中的一些細節,不得不承認,徐晞沒有虛言。這讓朱祁鎮對徐晞更加看重。

  所以,寧可等徐晞從甘肅回來當兵部尚書。

  而朱祁鎮對徐晞這個兵部尚書也有不一樣的期待。

  徐晞走進暖亭之後,看了一眼朱祁鎮,立即行禮說道:“臣兵部侍郎徐晞見過陛下。”

  而今的朱祁鎮已經是長子朱見濬的父親了。嘴上也長出了胡須,但是朱祁鎮和歷代皇帝一樣沒有刮胡子的習慣。所以,徐晞當今來京師的時候,朱祁鎮見過一面,當時見面的時候,還沒有這一道胡須。

  而今徐晞看上去,第一眼就能看見,朱祁鎮唇上不短的胡須。再加上朱祁鎮的氣質本來就偏成熟。

  而今很少有大臣再以幼君來評價朱祁鎮了。

  而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濬這個名字,卻是朱祁鎮細細思量過的。

  再加上朱元璋定下輩分,朱祁鎮的考慮余地很少,他這個兒子一定要叫朱見×,而且第三個字,要有三點水。

  朱祁鎮想來想去,就想到了濬字。因為朱祁鎮覺得他到現在拿得出手最大的功績,就是河北治水工程。

  浚字,有兩音,做疏浚的浚時候,不就是指他在河北做的事情,而且長子很多時候是要做太子的,要人避諱。所以專門選了一個浚的別體字,也就是濬了。

  不過後來朱祁鎮還有一個兒子也叫了朱見浚,這就不好區分了,不過這是後話......

  朱祁鎮說道:“徐卿見老了。坐。”

  的確,徐晞也比當初老很多了。

  徐晞是永樂初年入仕的,而今已經六十有余了,這萬裡跋涉,雖然有地方官府接待,

邊軍護送,但是對徐晞的身體,也是有很大的折磨。  徐晞本來的頭髮,是黑發之中夾雜幾根白發。如果細細梳理還能遮掩一下,讓人看不見白發,但是此刻,卻是白發完全超過黑發了。似乎最後一點白發在堅持最後的倔強而已。

  朱祁鎮居然與徐晞相對而坐,中間只有一個人茶案而已。朱祁鎮親自端起茶壺,為徐晞倒了一杯茶,說道:“徐卿萬裡奔波,辛苦了。”

  徐晞與朱祁鎮相對而坐的時候,已經覺的坐立不安了,此刻又見朱祁鎮為自己斟茶,頓時跪倒在地面之上,說道:“臣萬萬不敢當。”

  朱祁鎮說道:“徐卿何必如此,朕這杯茶,非是為你,而是敬你為了國家萬裡奔波,乃是為國家功臣,朝廷不會虧待有功之臣,而今徐卿卻之,何異於子貢之贖人?”

  徐晞自然知道,子貢贖人的典故。

  魯國的法律,在外國的人贖買魯國人,回到魯國之後,魯國賞賜。但子貢不要,孔子聽了歎息道:“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複贖人矣。”

  果然從此之後,魯國人再也不贖國人了。

  話說道這份上了,徐晞自然雙手顫顫巍巍的端起這一杯茶,隨即一飲而盡。

  雖然僅僅是一口熱茶而已,但是徐晞卻覺得,自己渾身上下都熱了起來,卻不知道是感受到朱祁鎮的禮遇,還是這個亭子裡面的溫度確實很高。

  朱祁鎮的拉攏人心的手法,的確有很大的長進。

  徐晞再次坐定,這個時候,他似乎也鎮定下來了。、

  朱祁鎮說道:“徐卿東至鴨綠江,西至嘉峪關,東西萬裡,雖有奏疏不斷,但是總比不上面談,今日朕誰也不見,就要與徐卿詳談,說一說我大明九邊。”

  徐晞說道:“陛下既然問了。臣豈敢不言。只是太宗皇帝所立之九邊,陛下想從什麽地方聽起?”

  大明九邊,乃是遼東,薊州,宣府,大同,山西,延綏,固原,寧夏,甘肅。所謂之九邊是也。

  但是其中也有輕有重,隨著時代的不同,其中側重也是不同的。

  朱祁鎮說道:“就從遼東說起來,鳳凰衛如何?”

  鳳凰衛自然是前文提過的,將金州衛遷徙到了鳳凰城,並令施禮領之,名義上是維護朝鮮驛道,其實是填充鴨綠江以西地方,斷絕朝鮮的野心。

  徐晞說道:“鳳凰衛雖然是新建,但是生機勃勃,有百姓三四萬之多,唯一的問題就是其中的朝鮮百姓太多了一點,朝鮮方面很是不滿。”

  朱祁鎮淡淡一笑,說道:“我大明行事,何須區區小國滿意與否。”

  朝鮮國主正是朝鮮歷史上的明君,所謂的世宗大王時代,這位朝鮮王比起他們朝鮮王,雖然算得上雄才大略,但是也不過爾爾。

  之所以有這麽多朝鮮百姓逃過鴨綠江。卻是因為這位朝鮮王野心勃勃的計劃。

  這位朝鮮王在朝鮮西北建立六鎮,將本來是兩屬之地的門圖江南岸給佔領了,形成了而今的朝鮮版圖。

  但是他也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朝鮮西北人少,而東南人多。他就遷徙東南百姓屯田西北。

  以應對可能西北邊患,不知道他的假想敵是女真,還是大明。

  不過,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比起大明對開荒的之策,朝鮮那邊對百姓就嚴苛了不少。

  於是乎,安置在西北朝鮮百姓,都用腳投票,過來來當大明百姓。

  自古以來,都是這樣,有時候都靠同行烘托的,朱祁鎮覺得大明百姓已經苦不堪言了,但是朝鮮底層百姓的生活,卻是比大明百姓還要慘。

  鳳凰衛的這一點事情,不過是千裡邊境的一點小插曲而已。

  徐晞此刻已經進入正題了,他並沒有就奴兒乾都司的事情多言,因為他並沒有去,就建州女真,與海西女真,不過是泛泛而談而已。

  徐晞要講的最主要的乃是大明的長城。

  朱祁鎮讓左右呈上一張地圖,徐晞就開始侃侃而談了,說道:“遼東邊牆,主要是在遼河以東,多以木牆,土牆,石牆為主。”

  “依托遼東山林,還有遼河抵擋兀良哈與女真的入侵,從正統以來,前總兵官巫凱,已經本任總兵官曹義都下了大功夫修建邊牆。”

  “只是總體來說,也不能封閉整個遼河,兀良哈盤踞在遼河河套中。”

  朱祁鎮細細看著,其實他這些已經讀過一遍文章,而今再聽不過是溫故知新而已。朱祁鎮一伸手,就立即有太監遞上一根蘸了朱砂的毛筆,朱祁鎮就在遼東河套的確,畫了一圈。

  朱祁鎮心中暗道:“兀良哈。”

  雖然上次楊洪震退兀良哈,不過未與之開戰。

  這一片所謂的遼河套,就是遼河以北大量地界,與大寧相鄰,朱祁鎮朱筆微微一偏,就將大寧也劃到一起。

  這個圈裡面,就是兀良哈三衛的勢力范圍,遼西,漠南東部,遼北少許地帶,都在這個范圍之內。

  這就是遼東鎮面對最主要的敵人。

  隨即徐晞細細講解,從遼東邊牆,從什麽地方到什麽地方,是誰修建的,是木製,還是石製,乃至是土牆。這其實乃是朱祁鎮最大的感受。

  在朱祁鎮印象之中,盤旋在群山之中的明長城,此刻並不存在,而是大明各部為了抵抗北方的敵人,各自因地製宜的修建出的長圍,甚至不能說是長城。

  從材料上就能看得出來。

  根本沒有統一的制定。

  而且這長城,也是斷斷續續的,有很多缺口。

  這也就說明了一個現實。

  乃就是大明前期其實在防禦上並沒有下太大的功夫,在兵力布置上,更傾向於攻勢布置,也就是活,很多時候,就是修建幾座城池,遏製要點,用來聚集兵馬出擊。

  而什麽時候,開始紛紛修建城牆,乃至長城。

  就是永樂末,宣德年間。甚至正統年間修建的也不是太多的,原因很簡單,乃是太皇太后的命令,罷一切不急之務。

  修建邊牆之上,被文官認為這是不急之務,但是問題是朱祁鎮翻閱奏折之後卻發現,從正統元年,到而今。

  每一年都九邊的將領向朝廷上書,想要修建長城,或者說在文書上換名字,但總體來說,都是一樣的。

  這一點足夠讓朱祁鎮深思了。

  為什麽幾乎前線所有的總兵官,都在向朝廷要錢修建城池,建立烽火台,等等,一系列防禦措施。

  這讓朱祁鎮心中一直有一幽靈一般的問題在盤旋,大明的軍隊,到底能不能打了,或者說,能不能打過瓦刺?

  朱祁鎮有些出神,但‘;還在繼續說了起來。薊州鎮也一略而過了,原因很簡單,而今的薊州鎮並不是防禦重心,並沒有什麽好說的。

  薊州鎮真正成為防禦重心,卻是遼東邊患大作的時候了。

  徐晞重點說的,而朱祁鎮重點聽的就是宣大。

  宣府與大同。

  徐晞說道:“宣府與大同,乃是朝廷的左右大門,密不可分,臣請一並說之。九邊之重,獨重大同,大同乃是王保保根本之地,當初中山王就與王保保大戰於大同,大同宣府一帶的軍鎮建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乃是國初初定,修建大同,宣府,等城垣,聚兵於重鎮之中,遷徙山外八州百姓。燕山,太行以北,成為一片空地。”

  “一直到洪武末年,朝廷步步為營,佔據漠南之地,建立開平,大寧,全寧衛。”

  朱祁鎮聽了也是歎息一聲。

  雖然他這一系乃是因為太宗皇帝才能有而今的榮華富貴,但是有時候他不得不承認,太宗皇帝遠遠不如太祖皇帝。不要看太宗皇帝數次北伐,可謂撼動天下,但是卻沒有太祖皇帝的步步為營的。開平,大寧,還有朱祁鎮幾步不敢去想的全寧衛。

  幾乎將漠南蒙古的地盤全部拿下,與漠北蒙古隔著瀚海對峙。

  太宗皇帝雖然與幾次出人大漠,但是最終並沒有形成這樣的戰略局勢。

  更不要說,大寧,全寧衛乃是太宗皇帝為靖難起兵,盡收漠南蒙古之兵,否則的話,當時對峙建文的時候,建文的六十萬大軍有來頭,但是北軍二十萬大軍從什麽地方來的。

  如開平,大寧,全寧衛,等幾座在漠南蒙古大城,全部是洪武年間修建的。

  只是有些話,卻不是人臣可以說的。

  徐晞也是明白這一點,故而他立即跳過了。這一段尷尬事情,說起永樂年間的事情,說道:“永樂年間,與洪武年間修建方向並不同。”

  “永樂年間,太宗皇帝為了遷移百姓,鎮守宣府, 大同。多為軍戶,從此宣府大同百姓多有滋生。”

  “故而永樂年間多修小堡,數十裡有一堡,可容納大部分百姓托庇其中,只需守上一段時間,就可以等到大同,宣府兵馬趕到了。”

  朱祁鎮品味著這種種軍事建築背後的軍事思想。

  在洪武年間,很長一段時間,大同,宣府都是純粹的軍事地帶,乃至於漠南蒙古。所有的百姓都是軍戶。

  這也是為什麽太宗皇帝靖難的時候,一口氣將漠南蒙古十幾萬大軍給撤了回來,開平,大寧,全寧等衛,一下子變成了空地。

  而在永樂年間,太宗皇帝為了北伐,這才遷徙百姓在宣大,開平屯駐。很大的原因就是為了支撐北伐。

  畢竟不管多少大軍,糧食總是要人抗馬馱的送上前線的。

  最好的辦法不是讓民夫遠征,而是能就地征召民夫。

  所以宣大人口越多,太宗皇帝就能調集更多人力。

  開平在宣德年間,還射有口外總兵官,就是駐扎開平,總兵官就是陽武侯薛祿。只是在宣德年間裁撤了。

  所以而今徐晞所言僅僅是宣大而已。

  “宣德年間,多修長壕,長壕兩側,設有大小城堡,相距數十裡一座,有烽火想連,並堵死山口,沿山設墩,軍民共守之。不過,為了大隊兵馬出入,宣大之間很多大路,並沒有封死,不過是令兵馬駐守而已。”

  徐晞一邊說,一邊為朱祁鎮指,關卡所在。

  看上去是群關並列,因山為城,但是這一切都建立在大明軍隊能打的基礎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