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聚散今生》第75章 接旗(四)
  萬青不再理他,迅速跳下石堆,奔過空地,躍上坡石,向山頂爬去。待爬到半山腰,他回頭下望,在通明的火光下,哨兵正向敵援兵指著山頂。

  剛才他料到哨兵一定會如此,也不是沒想過殺人滅口。此前在救人和自救時,他想到的唯一事是如何最快、最狠地乾掉對手。但當直面一個威脅不到自己的弱小者時,他實在下不去手。

  但敵人的援兵雖多,卻不敢上山搜查,只能在山下咒罵解氣。萬青明白過來後,不禁啞然失笑。敵兵長於平地騎射,卻不善攀山穿林,否則也不會非等天明才進攻。

  爬上山嶺,萬青才歇息下恢復體力,順便抬頭觀星確定時辰與方位,此時半輪殘月已斜掛半空。

  然後他向嶺後望去,那裡另有幾座或高或矮、或險或緩的山嶺,雖無法與一路走過的高山峻嶺相提並論,但在這塊原野上算是難得一見。而那邊用於藏身的山丘,與這裡相比只能算是小土坡。

  向下望去,之間山嶺間的平緩之處到處燃著火把,隨處可見三五成群的把守敵兵。山腰上有數處溝壑,山腳的樹林也頗顯茂密,其中隱約有人影晃動,但分不清是敵是己。

  萬青忽然心中一陣狂喜,他看見了一面唐軍的旗幟,借著月光,可以辨認出上面的“高”字。

  他再仔細觀察,那裡是接近山頂,三面均是陡峭的崖壁,只有一面山坡較為平緩。坡下有數處崗哨,兩隊敵兵來回巡邏,另有人數不詳的敵兵在附近宿營。而崖頂上只能看清有兩人在警戒。

  萬青借著山勢地形掩護,悄悄潛至一處崗哨附近,藏好腰刀,弄開衣衫。等巡邏隊走遠,他從隱蔽處出來,裝作睡眼惺忪要去方便的樣子,故意讓崗哨看見,腳下卻向緩坡處而去。

  聽到崗哨喝問口令,他口中答:“達瓦。”眯著的雙眼卻警惕著崗哨的任何反應。

  見崗哨並未疑心,他繼續搖晃著走向緩坡。但忽然間,另一處較遠的崗哨卻朝他喊著什麽。

  萬青假裝沒有聽見,但這邊的崗哨也警覺起來,在他背後呼喊。見隱瞞不住,萬青撒腿向緩坡跑去,同時躲避地上的障礙、陷阱與身後的弓箭,一直跑到緩坡下一塊大石後。

  敵兵遠遠地逡巡不前,萬青朝崖頂喊道:“高鎮將在上面嗎?我是陝虢軍王副使手下萬青,曾在嶺崗戍呆過,鎮將和石掌旗都認得我。我奉副使之命來找你們。”

  他喊了幾次,崖頂才有人答道:“只有你一人?慢慢上來。”

  萬青剛爬上崖頂,兩把佩刀已架至頸項,他舉起手,又有人上來搜身,接著是蒙眼、捆手。

  他沒有閃躲,隻道:“我沒帶兵器,速帶我見高鎮將。”

  走出十余步後,有人道:“王副使現在何處?你來要傳什麽話?”既不是高鎮將也不是石墩子。

  萬青道:“王副使率中軍前軍左軍在一安全之處,他派我來與高鎮將商議如何匯合。”

  那人在背後道:“萬青,你未帶任何憑證,是不是降敵後來詐我們?當心老子一腳把你踹下懸崖!”

  前方山風呼嘯,後頸橫著一把刀,臀部被蹬著一隻腳。萬青又驚又怒,罵道:“你他娘的要什麽憑證?難道還要讓老子拿出太子的諭旨不成?既然你叫得出老子的大名,告訴你,老子就是憑證!”

  那人收回了腳,領著萬青又走了十余步,然後解開眼手,道:“對不住,萬兄弟,眼下不得不小心。”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鎮將的將旗,

旗下一人靠坐著山石,身上多處被包扎,臉上全是血汙。萬青再望向四周,只有不到二十人,個個或輕或重均帶有傷勢,卻沒一人是高鎮將。  正困惑間,旗下之人伸出右手,像是想握住自己。萬青蹲下身,赫然發現原來他是石墩子。

  剛才那人解釋道:“石掌旗咽喉有傷,出不了聲。”

  萬青緊緊握住石墩子的手,一個字都講不出,雙眼逐漸模糊。

  隱約看見石墩子在搖頭,他急忙回頭望向身後那人,趁勢擦下眼睛。

  那人繼續道:“當時敵人追的很緊,石掌旗帶我們用這面將旗引開他們,掩護高鎮將脫險。”

  萬青止住眼淚,道:“剛才審問敵哨兵,他交待這邊有一千三百人,包括前軍、左軍和部分中軍。”

  那人點頭道:“從旗幟看差不多,我們先遭遇敵左軍,接著側後殺出敵前軍,最後敵中軍也來增援。”

  萬青道:“我這就回去,請王副使下令解救你們。”

  話音剛落,他的手被狠狠拉了一下,回過頭,見石墩子在慢慢搖頭。

  身後那人笑道:“不必了,露面的敵人已經比咱們合起來的人都多,沒露面的不知道還有多少,你們尋著高鎮將後,趕在天亮前撤退,以後再為我們報仇。我們這樣子,出得了這山也堅持不到中鎖。此次出征殺敵不少,早夠本了。知道大家還牽掛著我們,此生何憾?”

  周圍的人一齊大笑,石墩子卻只能翹起嘴角,萬青的雙眼又模糊了。

  他感覺手又被緊拉一下,連忙抹把眼睛。只見那人在解下將旗,折疊整齊後,站在石墩子身旁。

  石墩子用手推著萬青站起身,那人望了石墩子一眼,點下頭,將包好的將旗遞過來。

  此時,石墩子從喉嚨中冒出兩個音,萬青沒聽清,連忙俯下身,問道:“什麽?”

  石墩子的喉嚨又在動,鮮血立即從頸部傷口汩汩流出。萬青忙止住他,點頭道:“接旗!”

  石墩子翹起嘴角,用眨眼來表示認同。萬青起身接過將旗,放入衣衫內,再在身上包扎幾遍。

  再回過頭時,只見石墩子雙手垂下,頭歪在肩,雙眼緊閉,只有咽喉處的鮮血仍在往下滴。

  萬青不忍再看下去,伸手取過石墩子的佩刀,向眾人抱拳告別,隨即轉身沿緩坡向下奔去。

  坡下只有約十名敵兵守候,大概沒想到萬青會很快下來。萬青趁其慌亂,砍向最近的一名敵兵。

  敵兵雖被砍翻在地,卻一個骨碌翻遠。萬青定睛看去,原來佩刀既有數處缺口,還有部分已卷刃。

  反應過來的敵兵哇哇叫著撲上來,萬青一招“撥雲見日”擋開兵器後,沒有去攻敵之胸腹,而是扎向一名敵兵的腳面。接著一招“美人認針”,回身又扎傷另一名敵兵的膝蓋。緊跟著“流星趕月”,連續數刀攻擊下一名敵人,最後砍中他的大腿。一氣呵成,三名敵兵已躺倒在地。

  沒有了鎧甲的束縛,萬青迅捷靈活,而身著鎧甲的敵兵卻笨拙遲緩。萬青本可趁勢了結受傷敵兵的性命,卻後退一步調節氣息,任由三名敵兵救回同伴,其余四人則擋住萬青追擊的線路。

  此時萬青才繼續攻擊,那四人左攔右擋,看似讓萬青束手無策,實際卻一步步後退。眼看已退到崗哨附近,萬青假意攻下路,卻猛然一跳,從四人頭頂躍到他們身後,迅速兩刀砍中其中二人的小腿。

  此時,敵崗哨呼來的同夥已經趕到,本來他們是要結陣包圍萬青,見狀立即分為兩組,把主要精力用於掩護受傷同夥。這正中萬青下懷,他輕松突破身前的防線,再逼退糾纏的崗哨,幾大步衝到山上。

  崖頂上傳來唐軍的呐喊聲,接著附近溝壑、樹林也有人響應。敵兵猶豫了片刻,終於放棄追趕。

  見身後無追兵,萬青沿著半山較平坦之處快步向前。這座山本來不大,他很快來到與原野的邊界處。

  天空中殘月升至半高,月光揭開了山嶺和原野的一些本來面目。得盡快回去向王將軍稟告,能早一分撤退便多一分安全。萬青最後一次回望崖頂,彎腰鑽進草叢中。

  忽然傳來一陣嘶嘶馬鳴。萬青抬頭望去,不遠處有一匹無主的戰馬。確定四周無人,他疾奔而去,發現戰馬的馬鞍馬蹬轡頭以及弓袋箭囊一應俱在,不由喜出望外。接著又發現草叢中一具唐軍的屍身,他默念道:對不起了兄弟,然後去換上他的頭盔鎧甲,此時才發現那人失去了整隻左臂。

  身披缺了左臂的鎧甲,他催動戰馬沿著北線疾馳。高鎮將如果脫險,應該在這一帶,也許能找到他們。

  但事與願違,他首先遭遇敵軍數名斥候。他們也不靠近,只是圍成一個扇面遠遠跟著自己。

  萬青頗感為難,一時半會沒法全解決他們,而時間拖得越久,對撤退越不利。但若任由他們跟著,又會暴露主力藏身處。不過,如果劉隊副與弟兄們在林外接應,興許可以引他們進入伏擊圈後再一網打盡。

  左側出現一座山丘,萬青不及多想,一抖韁繩直奔丘頂。

  等接近丘頂,他發現那裡有數十具屍體,唐軍和敵軍的都有。是了,這座山丘是百丈內唯一高點,被圍的右軍兄弟想佔據丘頂死守,可惜這座圓山包除了高度外再無險可守,最終他們全部陣亡。

  月光下,西邊山嶺只剩下輪廓。而東邊藏身山丘距此約三百丈,若仔細觀察,可以看出有人馬的身影。而在山丘外,只看得見似有人臥於草中警戒,但不足以全殲丘下逡巡的所有斥候。

  萬青不禁心急如焚,王將軍怎麽還沒做撤退的準備?沒辦法,得先收拾完這幾條纏人的野狗。

  在他準備縱馬出擊的那一刻,腦中突然閃現出一個念頭:不對啊,王將軍為什麽仍未撤退?

  他幾乎想給自己一個耳光,為什麽隻想著如何撤退,而沒想到出奇製勝反擊?

  西邊山嶺裡的百余右軍殘部吸引了幾乎一半敵軍,而敵後軍人數雖眾,戰力卻幾近於無,那麽此刻這邊敵軍只有右軍和剩余中軍,論人數與我方相多無幾,完全可以重演鄧艾偷渡陰平一舉滅蜀漢②的一幕。

  王將軍至今遲遲不撤,一定是早想到這些,不過看來他還沒發現敵中軍所在,會在哪裡?

  萬青仔細看著丘下的原野。我方應該在那裡首先與敵左軍遭遇;敵前軍聞訊夾擊,應該在那裡宿營;中軍一部又前來增援,表明相距不遠;眼下原野上不見蹤影,想必一樣隱蔽在某處。那麽,換作我是敵軍主將,最有可能藏在哪?這裡……還有這裡……如果不與後軍在一起,還可能是這裡和這裡……

  眼下這幾處別說逐一探查, 其中任何一處都難有機會,該如何是好?

  丘下有一名斥候在撤離,大概是回去報信或叫援兵。

  時間不多了……但不能急!一定要冷靜!

  他忽然想到一個主意,連忙跳下馬在死屍中翻找,只找到了一根旗杆,估計旗幟已敵人搜走當作戰利品。但沒有關系,萬青伸手入懷,扯斷固定的繩子,取出高鎮將的將旗,把它套在旗杆上,再用繩子系緊。

  萬青躍上馬背,左手高擎大旗,口中發出聲聲長嘯。嘯聲嚇壞了丘下的斥候,紛紛退至更遠處。

  萬青索性右手握住馬韁,催動戰馬來回馳騁,順便讓馬兒長長嘶鳴。

  丘下斥候只剩下一人遠遠監視,其余二人返身去報信,很快到了那邊山丘斜前方的一處窪地。

  是我遺漏了那裡嗎?不應該,那裡怎麽可能藏得下八百人?而且距離如此之近,王將軍他們不會發現不了,敵主將也不會如此大膽,肯定是敵軍設下的誘餌。再等等看……

  不多久,那裡出現幾騎,看似奔向各個方向,但有兩騎的目的地,正是剛才所選的第二處。

  等兩騎馳近那處地點,數點火光閃現,又很快熄滅。

  但對於丘頂的萬青,已經足夠看清。

  =========================

  ②三國末期,魏國發起滅蜀漢之戰,當魏軍主力被蜀軍阻於劍閣時,魏將鄧艾率三千精兵穿過陰平的崇山峻嶺,連克涪城、綿竹等要地,逼近成都,後主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