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聚散今生》第57章 虛驚
  天寶十三年初春,壽春

  萬青策馬揚鞭,一口氣衝上官道附近的一個小山頭。越過青翠山林,隱約能看見遠處的盛唐①縣城。

  三天前的午夜,剛入睡的萬青忽然被叫門聲驚醒。打開園門,陳校尉的貼身隨從面色沉重,令他一等天亮即刻趕去淮南道追上“商隊”。他詢問緣由,才知王氏兄弟臨行時還帶著數羽信鴿,以備及時傳遞消息;前面幾羽都是每隔五天一次例行通報;但當天余下的信鴿全都飛了回來,其中只有一羽帶著“商隊”進入壽春郡的書信。王將軍生怕他們遇到麻煩事,決定立即派人前去察看詳情。

  萬青當時吃驚不小,難道是盧仕鎰一夥探聽到風聲,特意在壽春設下陷阱?那樣的話可麻煩大了。

  恰好此前一天,冬兒講她將去洛陽呆大概十天,還神秘兮兮地暗示是在為大人辦件大事。萬青一邊誇獎她聰明能乾,一邊故意表現出問而不得的失望樣子。其實他知道,冬兒肯定會在她出發前告訴自己。

  但目前只能等冬兒回來後才能知道了。萬青四更準備妥當到了衙門,牽出馬匹,帶著王將軍的書信和數隻密封的錦囊,還有裝著幾羽信鴿的籠子,幾乎是在東門吊橋剛剛放下便衝出城外。一路幾乎日夜兼行,白天換馬不換人,連吃喝也在馬上,晚上只有二三個時辰的囫圇覺時間,一路還得小心伺候信鴿。如此在第三天午間趕至壽春,然後一邊趕路,一邊每到驛站打聽消息。幸運的是,當晚在盛唐城內追上了“商隊”。

  王氏兄弟見到他也頗感意外,一番詢問後,王促才不好意思地承認,是他在壽春城外放飛一羽信鴿時,粗心忘記鎖緊鴿籠門,讓鴿子都飛走了。他們想著距離目的地廬江郡已不遠,且周圍多有本族子弟或故鄰舊友在當地為官,也沒太當回事,只是寫了一封公文交由驛站,大約還有四五日送到弘農。此外,盛唐縣尉是王將軍一位如夫人所生的庶子,對他們一行自然要熱情款待,因此他們多逗留了一日。

  知道是一場虛驚後,萬青心頭大石落地,頓覺疲憊不堪。交過書信和錦囊,他往桌案上一趴便進入夢鄉。

  等到次日醒來,窗外太陽高照,眾人已經準備好出發。王氏二人對他道,已經看過將軍的書信,那些錦囊估計用不上了;一羽信鴿已放飛,攜帶的回信一二天之內便能送至王將軍手中。王促還一再保證,以後絕對看管好鴿籠;既然如此,他們也不便繼續逗留,準備即刻啟程。

  王氏二人帶隊出發後,萬青也離開了驛館,順便又攬下幾件常例事。事情看來已得以完美解決,回程似乎也沒必要匆匆忙忙。在路途中,他忽然發現淮南初春景色引人入勝。

  眼下在中原和關中,春天雖已到來,但遠不及此處的春意盎然。從山頭俯瞰,四周繁花似錦,萬木吐翠,鶯歌蝶舞,魚躍鴨嬉,清澈的水面碧波蕩漾,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氣息。萬青心情舒暢,他跳下馬,摘下氈帽、解開衣扣,揚起頭顱、伸開雙臂,讓身體沐浴著春風的和煦,用鼻子和耳朵感受著鳥語花香。

  他心中升起一股久違的感覺。記得小時候,他提早背誦和抄寫完老先生布置的功課,或者很快學會阿爺教的招數。在小夥伴們仍在絞盡腦汁或汗流浹背時,他可以躺在村外的草地上,任思緒飛揚,享受著屬於自己的平靜和自由。直到聽到學伴們放學的腳步聲,或者是影娘找他的呼喊聲。

  不知為什麽,近來他時不時會想起影娘,

這使他對冬兒頗感愧疚,但應該比不上他對影娘愧疚的程度。  萬青並非不明白影娘對他的心思,無論是同伴還是大人們,誰都能從影娘的語氣、姿態以及眼神中看出幾分端倪。當他們戲謔地稱呼他倆為小夫妻時,萬青表面生氣,內心裡卻頗為得意。如果不是去長安彪豹館習武,他應該早早和影娘在王家村生兒育女了,那將是另一種人生。

  可是到了彪豹館,很多事情都發生改變。原來只須憑借一點聰明用功便可出類拔萃,在彪豹館中要拚勁全力才能不落人後;在王家村比下有余、不愁溫飽的家境,在館裡已屬於身微命賤之流;小時候當官兵、殺馬賊、護商隊的夢想,一度被當作笑談。幸運的是他堅持下來,還一度有希望被選中為內弟子。而當他負氣前往洛陽準備闖蕩江湖時,卻遇到了冬兒,重新激發起他“執金吾、陰麗華”的志向,最終使他來到弘農。

  這個決定,意味著他將永遠失去影娘。再加上全村人對團兵的深惡痛絕,因此毫不意外地遭到一致反對。表面上他的理由是:與影娘成親相當於入贅,自己難以接受。實際上,自己對不識字、也沒見過世面的影娘並不甘心。他當然知道影娘會傷心欲絕,但仍無法抗拒“執金吾、陰麗華”的吸引。到弘農後不久,爺娘來信講到影娘已經嫁給鐵蛋的消息……

  萬青不敢再往下回憶,他睜開眼,將行裝好好整理一番,牽著馬匹回到官道。

  上馬後他向南眺望,此刻王氏兄弟一行應該也在花紅草綠中前進,而正南方是冬兒的家鄉。希望下一次,是由自己帶隊前往……不對,應該是自己陪著冬兒回娘家,那該是多麽風光!

  良久後萬青掉轉馬頭,抖動韁繩,向北疾馳而去。未過多久,進入山區,官道開始變得曲折和狹窄,他不得不放慢速度。欣賞一陣風景後,他留意來時無暇顧及的沿路山勢地形。

  記得去年遊玩終南山,王將軍曾趁歇息時指點:若兩軍交陣,該何處扎營,何處存糧,何處布崗,何處設伏?過會又反問,若敵軍如此布置,又該如何破解?有了幼時跟隨商隊跋涉的經歷,他能略答一二。回弘農後又多次旁聽王將軍為諸軍官講解,陳校尉也經常督促他習讀兵書。有幾次,親兵們曾指著弘農周圍山巒,就布陣攻防展開爭論,往往是他、王繼元和王促各執一辭,大家明面上互不服輸,心底裡又互相借鑒。不過以後很難再有機會了,一個夥長哪能跟隊正、隊副爭高下?至於同是夥長的衛祿,他不會主動搭理。

  不過此段官道兩側多是丘陵、低山,其間谷底開闊,水流緩淌,好像沒有哪處十分特別。萬青研究了一陣,逐漸興趣闌珊,又驅馬疾馳了一段,直到發現較為獨特的地形,才又停下演繹一番。

  如此走走停停,太陽漸西。跨過一座簡易石橋後,官道在一座小山嶺東面的半山腰上延展,前方約半裡多的路面顯得又寬又直又平。萬青初時並未在意,只是靠目測估算東邊的山澗約二丈多深。待行至轉彎處,才發現又有一條山澗,官道須橫行過一個約十余丈的斜坡才能到達另一座石橋。他陡然來了興趣,如果派人守住南北兩處石橋,再在側旁山嶺上居高臨下攻擊……這樣的設伏場所實在難得。

  他先衝至北橋下馬察看;然後上馬回至南橋,再次下馬研究;最後徒步爬上山嶺,鳥瞰全局。

  此處草木茂密,加之深澗急水之聲掩護,隱蔽一隊②士卒不在話下。轉彎前的官道寬、直、平,敵人極易喪失警惕。不易攀爬的山嶺上派一夥人虛張聲勢,使敵自亂陣腳;南橋段略微平坦,待敵一過即刻拆橋,須留二夥人方可放心;北橋正對的那段橫行斜坡,有一夥弓弩手即可守住。敵人在爭奪北橋、仰攻山嶺受挫後,定會全力想奪回南橋,此時山嶺上的人——還可從北橋抽出半夥人支援——從後方夾擊,則可一舉殲之。要多配備強弓硬弩,再輔以火攻、陷阱,如此我一隊伏兵殲敵一團甚至更多當不在話下。

  接著萬青開始考慮其它細節,包括聯絡接應信號、誘驕疑縱之策、何處設置陷阱絆索、可否擒賊先擒王、如何追搜逃敵等。近一個時辰過去,眼看天色略暗,他才回到官道,縱馬繼續向前奔去。

  又行過五六裡山路,萬青發現官道西側的一座山頂上,好像有座小寺院。他想:驛館條件雖好,卻難免會論官階,自己每次幾乎總是最差的待遇;如果能像在鐵佛寺那樣,反而舒服許多,掏些香火錢也值得。於是他拐至山嶺下,找到通往小寺的一條崎嶇山路,牽著馬一步步走向山頂。

  待走到石牆,才發現裡邊寂靜無聲。他一邊口稱打擾,一邊進去探看。只見院中狼藉不堪,雜草叢生,屋內也是灰塵及寸,蛛網密布,顯然許久未有人常住。大殿內只有幾尊破損的佛像,其余佛龕、香爐、木魚等皆無蹤影。兩邊廂房還有些柴草,以及幾處灰燼,也許是獵戶樵夫、行商旅人臨時歇腳時留下的。

  萬青不禁苦笑,隻好原路返回,這次他不敢再耽擱時間,一路疾馳,總算在華燈初上時趕到下一驛站。

  當萬青交領馬匹時,負責馬廄的驛卒忍不住埋怨道:“兄弟,你也太不惜疼這馬了。”

  萬青隻好道歉:“對不住,對不住。在幾十裡前看見一座空寺廟,上下一趟,耽擱了些時間。”

  驛卒見他態度誠懇,方才釋然,隨口道:“早該連牆帶房拆了那廟。”

  萬青奇道:“大哥何出此言?那寺廟怎麽了?”

  驛卒道:“兄弟,你是外人,不知道它的由來。它外表上看是座廟,實際上是一夥江洋大盜的藏身之所。你見過有和尚道士把寺廟修建哪種地方嗎?”

  萬青仔細一想,點頭道:“真是如此,官道旁,孤嶺上,一條山路,三面峭壁,堡壘也不過如此。”

  驛卒接著道:“一幫盜賊在本郡接連作案,再去廬江郡花天酒地。一年前幾個賊人逛窯子,被一位逃脫的客商給認出來,然後廬江官府把他們抓獲。一賊招了供,廬江郡派人到那裡捉了其余人,帶著贓物回去複命,本地官府只顧去爭好處,那廟卻連封條都未曾貼。”講到其中細節,他越發起勁,仿佛親臨現場一般。

  萬青陪他閑聊一會,又問道:“從廟再往南五裡,兩條山澗匯合處,不知叫什麽地名?”

  驛卒道:“是不是前後有兩座石橋?那裡叫二橋彎, 動蕩時節,也是盜賊經常出沒之地。”

  次日一早萬青準備離開時,那驛卒主動牽著一匹驛馬過來,道:“兄弟,這匹馬要愛惜點用。”

  萬青覺得驛卒神色有些不自然,但瞧著驛馬沒有異樣,謝過驛卒後上馬啟程。

  馳過一段路程後,萬青才明白驛卒的用意。原來這匹驛馬頗為狡猾,一見騎者欲揚鞭,它便奮力前奔,但不多久便慢下來;騎者多半自認倒霉碰到一匹駑馬,在下一驛站立即另換一匹,它便可以休息省力了。

  萬青啞然失笑,沒想到馬匹中也有這種角色。不過既然不必著急趕回,正好一邊欣賞春天美景,一邊借地形演繹布陣,只須控制時間,無甚大礙。於是連過幾處驛站並沒停歇,只是在遇到險要地勢時才駐足片刻。

  約兩個時辰後,地勢漸平,再無值得駐足之處,萬青這才停在一處驛站,歇息了片刻。

  起身時,他對驛馬道:“你這奸詐鬼!此次終於遇到對手,不到壽春城你休想偷懶!”

  接下來的路途中,他把心思放在調教驛馬上,眼見它越來越馴服,心中極為得意。

  =========================

  ①壽春郡(壽州,今安徽淮南市)屬淮南道,治所在壽春縣(今壽縣),盛唐(或霍山,今六安市)縣為其下轄;盛唐縣向北至壽春,向東至廬江郡(廬州,今合肥市),向南至同江郡(舒州,今安慶市)。

  ②唐軍編制,十人為一夥,五夥為一隊,二隊為一旅,二旅(偶有三旅)為一團。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