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聚散今生》第21章 禪寺(三)
  快到廟門處時,他發現祁三和另兩人在門口一棵古樹下坐著。他上前想寒暄幾句,祁三卻低聲道:“萬兄弟,我現在有事在忙,馮首領讓我們在這盯著,不許兄弟們出寺,還要防著進來的香客。你先回房間休息吧。”

  萬青往回走時,心想既然如此,何不趁此機會拜拜佛?於是隨著三三兩兩的香客,沿著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殿一路參拜過去,在每個佛殿都燃香三支,在佛前頂禮叩拜,默默祝願父母兄弟商旅平安。一直到了後邊的藏經樓,他才沿邊路向僧舍走去。

  途中除經堂和講堂以外,還有一座祖師殿,萬青進去後發現裡面供奉著達摩像,知道這是一座禪宗寺廟,這時忽然想起還不知道禪寺的名字。

  回到僧舍,發現懷能已將僧舍內收拾得乾淨整潔,不由得心生慚愧,不好意思倒頭再睡。思來想去,決定練習一遍當初姚師傅傳授的靜坐運氣法。於是他坐在蒲團上,盤起雙腿,閉雙目、定心神,平呼吸,讓氣息從丹田順經脈緩緩遊走,待遍遊周身後再回歸丹田。

  萬青自到弘農後便很少有機會練習,這一次難免有些生疏,斷斷續續了幾次才完成。耳聽著四周寂靜無聲,他又開始了第二遍練習。這遍順利多了,待做完隻覺從頭頂到腳底都充滿一股暖意,而心中更是一片清明。

  萬青從蒲團上站起,繼續姚師傅教授的運動運氣法。他輕輕地扭身轉體、抬腿踮腳、伸臂抖腕,眼光隨著意念,仿佛能看見氣息從丹田出發、再一股股地運行到四肢百骸一般,直到感覺周身氣息已足,再讓氣息從一股股回歸丹田。

  待做完,萬青隻覺四肢百骸舒暢無比,疼痛也大大減輕,只是精神耗費頗多,困意漸濃。他心道隻好對不住懷能師父了,和衣躺到臥榻最邊上,很快便進入夢鄉。

  不知睡了多久,萬青慢慢睜開眼,卻發現祁三正斜靠在牆邊打盹。他本想靜悄悄起身,但下地時還是把祁三驚醒了。

  祁三開口道:“剛才懷能來過,道你傷勢恢復得極好,不僅他藥膏靈,你體質也好。”

  萬青道:“還得加上祁三哥照顧。”

  祁三笑了,道:“你小子還擅長奉承話。也是,在官府不懂這些,可呆不下去。”

  萬青不知如何應對,隻好換話題道:“祁三哥,這寺廟叫什麽名字?我到現在都不知道。”

  祁三道:“叫鐵佛寺。你拜佛時,沒發現如來佛、彌勒佛還有其它佛像都由生鐵鑄成嗎?只有金剛、羅漢、天王仍然是泥塑。”萬青一想果然如此。

  祁三繼續道:“別瞧鐵佛寺的名字土,其實是由朝廷供奉的官廟。住持濟恩和尚,看似貌不驚人,卻是前任國師普寂③的弟子,住持之位也是由朝廷任命。”

  萬青吐吐舌頭道:“這我真沒想到。如此看來,懷能和尚也不是等閑之輩。”

  祁三道:“眼力不錯,他出身於華陰郡醫學世家,自小熟讀經書,幾年前聽過濟恩住持傳法,便一心立志出家,最終如願拜濟恩為師。依我看,這住持之位將來必定歸他。”

  萬青點點頭,此時外邊有人喊道:“祁三兄弟,加餐了。”

  祁三應了一聲,對萬青道:“首領弄了些飯菜回來。走,一起去。”

  萬青道:“我不去了,這是馮首領招待你們的,我去不合適。”

  祁三道:“哎,我們再窮,也不至於因幾個飯錢怠慢客人。將來請你幫忙的事多著呢。

”  萬青拗不過,隻好跟著祁三。進了齋堂後,見群雄均在,中間有十幾口食籠。

  馮力站在食籠前,道:“委屈兄弟們了,寺廟裡講究過午不食。我知道你們受不了,也不習慣廟裡的味道,所以從嶺下購了些飯菜,不能虧待兄弟們的肚皮。”

  眾人齊聲道謝,隨著食籠的蓋子被打開,整個齋堂彌漫著誘人的飯菜香味。

  馮力又道:“有些話得講在前頭。咱們借齋堂吃喝,不得喧嘩,一會必須收拾回原樣。出去後也不要打擾各位師父修行,更不得壞了寺裡規矩。”

  有好幾人抵下頭,口中稱是,包括午齋時坐在萬青身旁的那位大漢。

  待眾人吃完,馮力指使眾人收拾乾淨,問道:“一會兒住持講經,有想去聽的嗎?”

  有一人道:“回房間也只能乾坐著打盹,去聽聽也好。”眾人均覺有理,一起前往經堂。

  經堂內,濟恩正在為眾僧講經釋法。馮力帶群雄進來,他似未看見一般。

  萬青在外層,勉強能聽懂三四分。而群雄大都不明所以,一副像在受罪的樣子。

  等眾僧不再發問,濟恩忽對馮力道:“馮施主,近來對佛法可有領悟?”

  馮力恭敬地道:“弟子雖出寺已久,卻從未敢忘記本分,每日誦經念佛,樂善好施。這幾日在寺中聆聽諸位師父誦經,深覺所做尚有不足,以後當更加勤勉。”

  濟恩搖頭道:“老僧不是問這個,是問馮施主對佛法參悟。”

  馮力臉色微紅,道:“弟子自知未有慧根,才離少林寺而還俗。這些年得佛祖菩薩保佑,也算為佛門掙得些許名聲,沒有辜負寺裡諸位師父期望。”

  濟恩道:“少林寺乃達摩祖師禪定、傳道之所。在那之前,達摩祖師先至南朝,見梁武帝④曰:陛下雖造寺、度僧、寫經無數,卻無功德,皆是有漏之因,種人天善根而已;看似有,其實沒有。馮施主,可知此話何意?”

  馮力不知如何應對,面現窘迫。群雄面面相覷,想幫忙卻無從入手。

  萬青見狀,怕接下去馮力會更加難堪,於是壯起膽子道:“恕弟子冒昧,願抒淺薄之見。”

  所有人的眼光都瞧向了萬青。濟恩道:“施主但講無妨。”

  萬青清了清嗓子,道:“梁武帝身為帝王,應該以天下蒼生為念,消弭兵禍,安居百姓。如此才是最大的功德。可是南梁在他治下,朝政廢弛,民不聊生。縱然他修再多寺院、抄再多經書,也難以抵消侯景之亂造成的惡孽。”

  濟恩沉思片刻,道:“施主之言,頗有些新意。可否再詳述一二?”

  萬青道:“梁武帝篤信佛教,本是好事。只是他把慈悲之心,用於對奸惡網開一面,導致宗室權貴橫行無忌;他數次舍身入寺,耗資數億,最終遭殃的是百姓。因此侯景叛亂,貧民爭相歸附,而諸王按兵不動。武帝不僅身死國滅,連累蒼生慘遭塗炭,如此當然是功不抵罪。”

  濟恩神色未變,道:“老僧冒昧相問,施主是從何處聽到如此高論?”

  萬青回道:“住持休怪,這只是在下平時聽人誦經時想到的一些粗陋之見。”

  濟恩微微一笑道:“如此講來,施主也是精通佛法之士?”

  萬青忙道:“不是,不是。弟子出生於安西,從那裡到長安,一路寺院林立,佛教盛行不亞於中土。來往行人商旅,常感世道艱難、前途未卜,故而信佛者眾多。耳熏目染下,弟子略知皮毛。不過弟子認為,與其求佛祖、寄來世,不如靠自己、重今生。”

  這話引得群雄中多人點頭,甚至出聲道:“可不是嘛。”

  此時,群僧中有人道:“萬施主雖然觀點新穎,卻答非所問,多有誤解。”

  眾人的目光又齊齊轉過去,原來是懷能。

  濟恩道:“懷能,那由你試解達摩所言何意?”

  懷能雙手合十,道:“當時梁武帝問何是真功德?達摩曰:如是功德,不於世求。意即武帝執著於功德,實為求虛妄之名,距離見識本性還相差很遠。”

  一直未出聲的馮力忽道:“弟子明白了。誦經、布施本是平常之事,弟子卻沾沾自喜,一樣是為求虛妄之名,而非為見心見性。”

  濟恩這才頷首道:“馮施主能明白就好。”

  見馮力已解圍,又是懷能駁斥自己,萬青忙道:“師父所言極是,的確是弟子誤解了。”

  濟恩笑道:“萬施主所言,也合情合理。”

  然後他又對馮力道:“馮施主既已統領河北河東武林,確實不宜再用佛家戒律要求。不過,還請以馮施主梁武帝為戒,切勿縱容下屬,危害百姓。須知因緣果報,莫要悔之晚矣。”

  馮力恭恭敬敬地道:“弟子謹記教導,以後一定約束他們行為。”

  濟恩道:“施主心有大志,老僧不敢阻攔。現有一首《插秧詩》,施主可願一聽?”

  馮力先是一愣,忙道:“弟子洗耳恭聽。”

  濟恩點點頭,吟道:“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萬青跟著默念了數遍, 此詩看似字意淺顯,卻又回味無窮。

  只聽馮力道:“住持之意,是要弟子以退為進麽?”

  濟恩笑道:“施主為何隻關注進退,而忘記‘心地清淨’?”

  馮力默然無語,濟恩也不再多言,對眾人道:“今日到此為止,都散了吧。”

  萬青與祁三回僧舍後不久,一人來傳話道:“馮首領吩咐,明日早早起來,隨師父們一起吃早齋後去風陵渡。今晚盡早休息,不許惹事。”

  待那人走後,祁三道:“總算要回河東了,不用在這邊擔驚受怕。阿彌陀佛。”

  他雙手合十學著念經拜佛的動作,把萬青也逗笑了。

  ====================

  ③普寂,禪宗北派(漸教)領袖神秀最有名的弟子,出自嵩山。尊神秀為六祖,自認七祖(但並不為後世承認),當時極受朝廷尊崇,據說有門徒上萬,遍布兩京之間。

  ④梁武帝,南梁政權的建立者蕭衍。在稱帝初期,他勤於政務,虛心納諫,一度使南梁國力強盛。隨著年歲增高,開始怠於政務,沉溺佛事,修建了大量佛寺,自己也四次“舍身出家”,再被大臣們用巨資贖回。同時由於他寬縱宗室、權貴,造成上層社會窮奢極欲,底層百姓卻困苦不堪。東魏降將侯景趁機反叛,南梁各路援軍各存異志,救援不力,致使梁武帝被囚禁,最終餓死在皇宮。隨後侯景連立幾任傀儡,再自己稱帝,又很快被陳霸先、王僧辨擊敗,被部下所殺。陳霸先在擊敗王僧辨及其他勢力後,代梁而立,建立南陳政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