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會議結束後,康馳便邀請一眾高管們,在大唐重工的食堂吃了個午飯。
雖然在食堂聚餐聽起來有點LOW,但實際上大唐重工的食堂也是有宴請賓客的包廂,掌杓的也都是大酒店級別的大廚,吃的比外面的還健康美味,康馳時不時就來大唐重工轉一圈,至少有三成原因就是為了蹭大餐吃。
當然,他家裡請的阿姨廚藝其實也不錯,就是家常菜吃多了,難免也會有點膩,就想出來開開葷……
飯飽喝足後,下午大家就各奔東西,回到自己的崗位,並召開會議,傳達了這次康馳分發的任務,開始討論具體的實施推進方案。
到了第二天,整個集團旗下的子公司,都紛紛開始調整方向,迅速運轉了起來。
其中由張晴負責的鈉電池商業運行方案及可行分析,無疑是重中之重。
不過這半年多的時間裡,張晴已經初步組建了一個集團智囊團,大部分情況她只需要傳達康馳的意思,讓智囊團提出詳細的方案,然後選擇她認為可行性比較高的,交給康馳做最終的決定就行了。
這不但減輕了張晴的工作壓力,也提高了項目方案的制定速度,僅僅兩天,一份報告便遞交到了康馳的面前。
康馳仔細看了一遍,確定整體思路和方向都沒有偏差後,便點頭道:“就按這份計劃,趕緊推進吧。”
“只不過時間節點,可以再快一點,比如充電站的大致布局一旦敲定,就差不多可以著手,先把場地給談妥了,沒必要非得等到充電站的設計完成之後,才開始去找場地,其它時間節點你看能壓縮的就壓縮一下。”
張晴點了點頭,然後忍不住問道:“聽你這意思,鈉電池技術很快就能突破?”
“最多兩個月。”康馳直言道。
“兩個月?!!”
張晴頓時驚訝地瞪大了眼睛。
自從加入了大唐重工後,她也惡補了不少科技類的常識,
比如光刻機的研發,其實主要是精密設備製造技術,電池則和光刻膠一樣,屬於化學材料的技術。
而眾所周知,材料學在所有科學門類中,都是屬於非常玄學的一種。
新材料的研發,通常具備極強的不確定性,
可能你明明想研發個剛性材料,卻莫名奇妙地搞出了個柔性材料,
當伱覺得這東西可能沒鳥用的時候,
它卻可能突然在你意想不到的領域,發揮起了巨大的作用……
鋰電池中的正極材料,鈷酸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種材料最早是由M國westinghouse實驗室在上世紀50年代,就製備出來了。
但當時製造它的目的,壓根就不是造電池,而是探究鈷酸鋰材料的晶體結構和化學成分,以及研究Co2+和Co3+的相對含量對磁場的影響。
直到二十多年後,LIxTi2被發現可以用來當充電電池的正極材料,和它有點類似的鈷酸鋰才被人想起來,隨後在鋰電池製造中大放異彩。
“你是不是有什麽計算材料學的黑科技?”
“計算材料學?”康馳不禁有些驚訝道,“你竟然還知道這東西?”
“那當然,進了科技公司,必要的科技常識還是要惡補一下的吧。”
“嗯,不錯不錯。”康馳上下打量了一下她,“當初果然沒看錯你。”
被康馳這麽一打量,張晴的臉頰也不禁有些微紅,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道:“反正我這邊如果行動太快,你這邊的技術又跟不上的話,資金周轉的壓力就會更大,這個風險你最好要考慮清楚。”
“你放心吧,我之所以預留這麽長的時間,主要是因為要造出一條高良率的生產線作為藍本,不然光是實驗室搞出來的話,半個月都綽綽有余了。”
“你心裡有數就行,那沒什麽事我就先去忙了。”
“嗯,辛苦你了。”
——
就在康馳這邊準備高歌猛進,殺進新能源電池領域的時候,其實在另一邊的股市上,鋰電池行業的情況卻非常不樂觀。
在這周的三個交易日上,寧德時代的股價又連續綠了三天。
這支以14.66元每股發行的股票,曾經一度上漲到了382元,26倍的收益和上萬億的市值,直接讓他們成為了當之無愧的股王。
但自從很快,他們就迎來了暴跌期。
在過去三個月裡,寧德時代的股票累計下滑超35%,市值直接蒸發了三千六百多億!
對於這位風頭正盛,全球每造三台新能源汽車,差不多就有一台的電池就來自他們家,在全球當之無愧的鋰電池大佬來說,無疑是一盆帶著冰渣的冷水。
其實除了寧德時代,其他頭部鋰電池上市公司情況也都差不多,國軒高科和億緯鋰能這三個月的股價,也分別下跌27%和34%,BYD也直接打了個7折。
股價的下跌,充分體現了資本市場對鋰電池行業的不看好。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產能過剩的問題日益明顯。
根據預測,2025年華國需要的動力電池產能,為1000-1200GWh,但目前鋰電池的行業產能規劃,已經達到4800GWh。
對於鋰電池廠來說,這意味著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盈利能力的潛在下滑。
尤其是曾經風光無限的寧德時代,可以說是內憂外患。
首先,造鋰電池最重要的原材料,基本集中在南美洲,雖然寧德時代早早地就完成了布局,拿下了很多鋰礦,但依然還是會受到價格影響和製約。
比如去年碳酸鋰價格就一度漲上了50萬元每噸,不僅讓電池廠的壓力大,新能源車企的壓力同樣大。
小朋汽車一台25萬的汽車毛利才10%,也就是2.5萬,結果電池直接漲價2萬,它要麽就賺個吆喝,要麽就得漲價。
所以大家經常說,新能源雖然省油,但一點也不省錢。
除了用車強度非常高,比如網約車之類的用戶,普通人買電車多出來的錢,都能加好幾年油了,更別說電池還有使用壽命,用個五六年衰減到一定程度,換電池又是一筆巨款。
這種情況下,純電動車市場怎麽可能起得來?
他們規劃了這麽多的產能,到時候造出來根本賣不出去。
BYD也是在轉變戰略,主要發力油電混合增程技術後,才迎來的銷量的暴增。
反正一環扣一環,原材料的限制,最終的體現就是純電動汽車沒有性價比,新能源戰略推動受阻。
(本章完)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