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誰讓他做謀士的?》第225章:誰能,幫我勸說張韓?
最新網址:

“二位都詳細說說吧,有何見解?”曹操笑吟吟的收起碗箸放到一旁,坐正身姿看著他們。

郭嘉先是一笑,拱手道:“在下與志才的看法幾乎一致,我們私下裡也商議過。”

“由他來說便是。”

戲志才頗愣,他還以為郭嘉要先行說出來,也不打算爭了。

沒想到他先開口,居然是把功勞讓給自己。

兩人都不是扭捏的人,戲志才沉吟片刻,拱手道:“主公,此時荊州戰事,已算接近尾聲,而秋收之後,冀州或許會對我們動兵。”

“如果說那個時候,劉表境內安然無恙,肯定會動北上來擾亂我們的心思。”

兩人均是點頭,這也是最懼怕的一節,此刻和劉表交惡,就代表了將他推向冀州一方。

一旦荊州和冀州聯合,曹操的南部將會被接連不斷的襲擾,如此就會很被動,腹背受敵終究是不好受的,若是某日戰況出現對峙僵局,則容易釀成大禍。

“故此,”戲志才冷靜的站直了身體,沉聲道:“我們撤離荊州戰場時,也不能太過輕松,在下建議,不必告之孫策,舉兵佯裝欲進,與此前一樣,心照不宣的共取荊州南郡之地,他必趁勢同攻!”

“在下聽聞,孫策近來已取得了豫章,正在大肆招兵買馬,正是需要大戰磨礪之時。”

“此戰他一定會來,孫策不會錯過這等良機,待他將兵力投入之後,我們與荊州講和,撤出南郡邊境,歸還江夏所部。”

“將我們的兵馬退回廬江、揚州合肥一帶,繼續駐守不出,和荊州相安無事就好,那孫策的兵馬就不一定能撤出去。”

“如此,宛若上屋抽梯一般,可讓荊州和他孫策江東,根本抽不開身來,彼此內鬥,我們只需派遣兵力死守境地即可。”

曹操點頭時,郭嘉也上前來附和拱手,笑道:“主公,依照我們得到的情報,江東和荊州乃是血海深仇,孫策之父孫堅,便是死在劉表算計之下,因此不會暗中聯合。”

“此計甚好!”曹操立起身來,當即拍板,大笑環顧,郭嘉、戲志才兩人的想法,剛好貼合曹操所想,如此行事可乾脆利落的抽身。

“給伯常先回一封書信,表彰他此戰的功績。”

“另外再向尚書台下令,給伯常調撥國庫的軍資給養,讓他安置在南陽城,屯民也給他送去十萬,若是能安置在南陽,則好生治理,等一切妥當之後,再讓伯常回來。”

“唔,給陛下寫一道奏表請示。”

“唯。”

郭嘉和戲志才鞠躬而下,轉身離去,走到一半戲志才回頭來,胡須微飄,疑惑的道:“是先去尚書台下令調錢財,還是先給陛下寫奏表?”

曹操嘿然一笑,稍稍背起了手,輕松道:“這,當然是先去請示陛下了,他一定會答應。”

“誒。”

戲志才應了一聲,立刻離開。

……

譙郡。

南部邊境的營地內,一襲黑袍錦衣,腰戴容佩的青年面色嚴肅的走進大營,營中還有另一名戴冠青年正在伏案看書簡。

這是,進軍到江夏附近的曹昂,而走進大帳的年輕人則是他的侍郎楊修。

兩人一同理政行事,已是一年有余,兩人之間的情誼自然加深了不少,這代表著弘農楊氏和曹氏之間的關系也拉近了許多。

所以楊修一開始始終堅持禮儀,稱呼“大公子”或者“中郎將”,也是幾次喝酒微醺,敞開心扉交談之後,曹昂讓他直喚“子脩”便可。

這酒,可以拉近兩人之間的關系,特別是話打開了,便可以交心了,自然無話不談。

“子脩。”

“德祖,”曹昂抬起頭來,笑著招手:“伯常給我送來了一封書信,感謝我們在他對新野下手的時候,反應如此之快。”

“幾乎沒有事先商議,照樣也可以極快的速度派兵進駐到前線,擾亂了荊州的兵馬,他已經奪得了南陽,並且俘獲六千戰俘,得到十幾萬流民安置於境內。”

“陛下,又封他為南陽太守。”

“好事情,”楊修到近前坐下,聽聞眼前一亮,笑道:“以往的南陽太守,又要守三避法,又必須要天下名族之中推舉的才能出眾之輩,又或者是家世顯赫,家底雄厚可資一郡之人,否則坐不住這個位置。”

“南陽地大物博,人丁興旺,鴻儒碩學通常可見,常有名師講學,高士辯經,每年功績自然也是首屈一指。”

“君侯得此位,可以大顯身手了,”楊修這番話是由衷而言,在南陽做太守,比張韓在朝中做寺正,不知提了多少層階。

更重要的是,南陽太守的權力,不是大理寺寺正可比,大有可為。

恐怕日後這南方堅成,將會成為荊州一座邁不過去的天塹。

“哦,子脩,我今日來也有一事告知,荊州有人給我寫了書信,向我打聽此戰的開端。”

“荊州近乎三面受敵,戰事起於一夜之間,劉表就已從原本的忠漢之皇親,變成了欲不軌之匪徒,究竟是因何而起。”

“他問是如此問,可我仔細猜測思索——”楊修皺著眉頭說到這,忽然想起以前張韓告誡過不要自作聰明的分析,於是苦笑改口道:“總覺得他話裡藏著話,不該單單只是問這個,子脩可有什麽想法?”

曹昂思索了許久,撐住膝蓋緩緩起身來,走到了帳篷大門前看向帳外去,忽而敏捷的轉身笑道:“或許,這些人不是單純的問緣由。”

“而是想要打聽我父親的態度,如此大戰,起於轉瞬間,幾乎一夜便有重大變化。”

“半個月,荊州就丟失了江夏、南陽兩處要道,而荊州因此死去的將軍少說數十人,黃祖更是被孫策大破於江夏沙羨。”

“他們想要知道,這是我父親要對荊州動兵,還是伯常一意孤行,欲報私仇。”

“私仇?何來私仇之說?我記得君侯根本沒去過荊州,”楊修早年也是圍爐夜話之中的常客,經常聽張韓說很多玄奇故事及經歷。

他所說之文總是天馬行空,想象豐富,令人歎為聞止。

但是從來沒聽過荊州的故事。

曹昂苦笑了一聲,又來回踱步的看了楊修好幾眼,最後不太好意思的撓了撓頭,輕聲道:“之前,劉表吞了伯常五百匹戰馬。”

楊修怎舌道:“我記得是君侯吞了荊州一千五百匹西涼寶駒。”

曹昂聲音更低了,湊近道:“那批戰馬的消息,是我父親告訴伯常的。”

“哦……”

原來問題的根在這裡。

怪不得荊州戰事這麽順,楊修一時間想明白了,背後還有個成丞相在主導一切!

他一開始就願起摩擦,主動劫掠了荊州商馬,待其反擊之後,再毫不猶豫的出兵動手,且暗中布局。

荊州之戰,看似孫曹無意之中形成了聯合,實際上乃是許都那幾位早早算好了局勢,因勢利導,致此境地。

那這理由反倒不好說了,到底是丞相想要對荊州動手在先,還是伯常君侯的仇怨為重呢?

“不必糾結,”曹昂立馬抬手說道:“伯常他向來是如此,吃不得半點虧。”

“即便是沒有許都那幾位在暗中謀劃布局,他也一定會對荊州下手,而一開始那一批商馬,其實伯常若是自己知道,也絕對會去下手劫掠。”

“為何呢?”楊修不解,這不土匪麽?

“因為伯常知道我父親定會想要,所以不會責罰;而我父親知曉伯常定不會放過到手的肥肉,所以告知了他這一批戰馬來向,所以無論誰先知道,這荊州之仇就一定會結下。”

“但,我們本就是敵對關系,之前看似關系不差,實際上也是因大漢天子在位,大家心照不宣而已,實則早就已經暗潮湧動了。”

這一番論斷,讓楊修心悅臣服,頓時恍然。

同時心中對張韓也是更為敬佩,這位君侯當真是猜透人心,特別是極其懂得丞相之心。

又能諂媚揣度,還可以文武雙全,真該死啊!活該他平步青雲。

楊修心裡不甘卻又很敬佩的想道。

“來,幫我執筆,我想給伯常回一封書信。”

“唯。”

楊修收拾了衣袖,坐到一旁拿起紙筆,曹昂打算給張韓回一封長信。

數日之後。

許都的書信送達,楊修和曹昂才真正知曉了如何退出荊州戰場,看到計策時,兩人都是拍案叫絕。

於是楊修也馬上給荊州的一些舊識,送去了幾封書信,並且向前線的張遼等將軍,送去了幾道命令……

……

荊州,襄陽。

劉表召集文武多次集會商議之後,知曉此時形勢不容樂觀,若是拖到秋收,今年不知損失多少。

百姓的田土均不在高牆固堡之內,需要出城去收割五谷。

但那時若是被襲擾,怎麽敢安心收獲呢。

這損失,就會不計其數,甚至還有更多隱患在其中。

商議好幾次,還是覺得無計可施,只能在秋收之前,與張韓罷手言和。

否則不知道他會乾出什麽事來。

“混帳,混帳……”

劉表這段時日因為操勞戰事,明顯人已經蒼老了許多,但是現在依然不敢安心下來,張韓奪取了新野,徹底穩固之後,便是將一萬精兵置於自己臥榻之側!

隨時可能來咬上一口,難道為了他一個張韓,還要駐兵數萬防備。

“那華歆,還在襄陽否!?”

“仍在,他是天子派來的使者,也持節有調解之意,現在戰事稍稍停歇下來,或許我們可以通過他,去請張伯常來商議一番,雙方先行停戰,若是有所誤會的話,解開誤會也就好了……”蔡瑁在劉表身前,面帶笑意的勸說道。

他也不敢再如此前那般自信囂張的說話了,畢竟張韓斬了不知多少荊州叫得上名號的將軍。

最近更是一計讓馬通直接被罷免驅趕,聲名掃地。

匆忙換了蔡中為將、魏延為先鋒副將,前去駐守朝陽城,為襄陽之屏障。

蔡瑁其實是親曹的,但他之前一直打壓韓嵩、劉先,是害怕日後與曹氏親和的功勞全在此二人身上,他們的地位反而會變得炙手可熱,於是才會從中作梗。

可以說,如今這局面,其實蔡瑁才是最大的推手。

畢竟劉表當初是想付錢的,得蔡瑁進言幾次後,逐漸感覺自己的威嚴被人戲弄踐踏,於是才憤而走此險路,讓張韓忍下這一次。

誰知道張韓不忍,還搞得這麽大……

“你現在倒是想去親和了!”劉表略帶責怪的看了他一眼,“又該叫誰去請張韓!”

蔡瑁縮了縮腦袋,訕笑道:“既然最初與張韓有所往來是因劉別駕而起,此時最好也是請劉君去,或許能與張韓說得上話。”

“再者說,劉君的侄兒,在張韓那裡為徒,恐也是帶在身邊,一同來到南陽居住,或許……”

“可以用去看望侄子的名義, 讓劉君去新野探探張韓的口風,也許能夠套得一些消息,看他現在是何想法。”

“之前,我也讓一些境內文士,寫信去問了楊德祖,這進攻荊州是否是曹公的意思……”

“但是暫且還未曾回信,不如讓劉君直接去張韓那裡試試。”

劉表聽完,覺得也頗有道理,於是暗暗點頭,“嗯”了一聲,道:“那就這樣吧,讓他們再去為我遊說一次,先將現在的局面拖過去再說。”

……

過了兩日,劉先得到命令之後只能再次出發,前往新野。

花費一日時間在路途之中,到達關口後說明來意。

因為和張韓本是舊識,軍中不少將校也都聽聞過,所以一路通報下來,也未曾有阻攔。

張韓在新野設下了宴席迎接,晚上喝了幾壇酒,邀請劉先到主帳議事。

這一次來南陽,其實沒有把周不疑帶來,那小娃在荀彧處學習今文,估計沒有個一年出不來。

等一年後,就是個翩翩君子了,荀彧重禮,本身有冰清玉潔之名,有留香君子之稱,張韓花了極大的代價,讓他幫忙教導周不疑一段時日,肯定是要盡心盡責的。

特別是在禮度上。

荀彧教不了張韓,全身心都會壓力在周不疑身上,所以張韓很放心。

酒過三巡。

劉先直接說明了來意。

張韓左看右看之下,失口而笑,“哈哈哈……”

“這件事,你和我說做什麽?!應該是和公祐說嘛。”

“當初怎麽得罪的,現在請他過去再談一次就行了,你說對吧?”

(本章完)

最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