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三國:誰讓他做謀士的?》第12章:我的謀士團,風氣有點歪
  荀彧深深地看了張韓一眼,他當然明白曹操不是心善仁義如劉虞那樣的人,而恰恰相反,曹操乃是雄主,信奉霸道之術。

  應當乃是亂世梟雄。

  不過自己從投奔來到現在,曹公一直是以禮相待,禮恭備至,所談無不是仁義為主,為民為先。

  荀彧明白這不是曹操有意示好、刻意表現,這是一種尊重。

  他在尊重荀氏的百年清譽,這也是兩個人彼此之間的默契。

  這種默契的邊界感,讓荀彧始終覺得很舒適,至少比在袁紹處舒適。

  袁本初在去年欲不認長安天子,而改擁護劉虞,此舉已寒了很多人的心,其中就有荀彧。

  現在不一樣了。

  討厭沒有邊界感的謀士!

  他還企圖撕下明公的邊界感,很壞。

  可他所行之策,卻又有利於民,至少能讓青徐來的流民存活。

  嘖,很煩。

  ……

  “說吧,”曹操著遠處消失的背影,過來和張韓道:“伯常,方才聲厲,對不住,咱們接著聊。”

  張韓愣了愣,點頭依言與曹操對坐於案牘兩側,“主公,以悲詩抒發憐憫,以屯田策為百姓計,這樣一來可營造一位仁義雄主,自然得人愛戴。”

  “這些悲詩當然是寫給寒門士子、普通士民、山野隱士傳頌的,他們與光鮮華麗的豪門士族不同,不會看不上你,反而會更加崇敬於你,會因為主公出身並不算高,所以親近他們。”

  “呵呵呵,言之有理,”曹操面色尷尬微笑著,主要張韓這一番話,又戳中了他的心思。

  有些詩文他早就想寫,所謂腫脹也一直在心間,這種傾訴的渴望隨時能夠噴湧而出。

  只可惜,曹操一直不願寫。

  因為寫出來,士人若是得見一定又會哄堂大笑,並再侮辱一番,偶爾有一些親善曹操的人會勸誡幾句,但仍然會流露出不恥的眼神。

  這些眼神,自在雒陽記事以來已經看過太多了,他何止是出身不算高,張韓這話已然是很委婉了。

  因為他是宦官之後,所以從出生起就一直被士族看不起,甚至被看作閹宦遺醜,士人多不會與之往來。

  同時因為是宦官之後,又要被寒門鄙視,認為他家中殷實巨富,從來不懂什麽疾苦,又何來真正的心懷天地。

  是以曹操在十數年內始終處於來自於上層和下層的夾擊鄙視鏈裡,痛並快樂著。

  讓他現在來吟一段詩賦表達苦天下黎民之心,想想還有點小羞恥。

  主要是現在的曹操共情已經沒那麽深了,經過了多年戎馬以及與士族鬥爭,特別是在經歷了討董聯盟,看見諸侯蹁躚不進只顧爭地盤之後,對於疾苦的悲憫就少了,但爭雄的堅定多了。

  但曹操現在疑惑的就是張韓這人也不怎麽共情,為什麽呢?難道他童年也有被夾擊鄙視的陰影嗎?

  “伯常,你可曾為黎民蒼生而心中感懷?或者是悲傷於如今山河破碎?”

  “嗯——”張韓仔細去思考這番話,然後搖頭道:“在下每每想到亂世離散之禍,就隻想憑借所會的本領平息戰亂,內富百姓,但卻不會隨之悲愴低落。畢竟境內富足強盛,不光是他們可以活得好,我們會更好。”

  “其實我也是這樣。”曹操深吸一口氣,自顧自的微笑起來。

  張韓接著道:“至於遷徙會死人、屯田會死人、賦稅會死人……這些種種說法太過籠統,

因為當下做什麽都會死人,因擔心勞損、死人而不去推行影響深遠的政令,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說得好。”

  曹操當即點頭稱讚,張韓這番話立意更深,眼下這世道,做什麽都會死人,唯有結束亂世後方能緩解。

  而安民心是為了得兵源,得兵源是為了平亂世。唯有自己強盛,方才能保得平安,若護境之吏瞻前顧後可不叫仁義,那叫平庸弱小。

  “好哇,心性上佳……我的確有些詩作。”曹操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他竟然被人這麽要詩作來看。

  他帶著張韓到後邸府院,同時也已經背了幾句當初發自肺腑所作。

  “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曹操聲音沙啞低沉,卻也有不少情感包含其中。

  張韓聽來大概知道是蒿裡行的後幾句,不過應該還沒有成詩完整。

  除此之外,還有類似苦寒行的詩句,大多有感而發,朗朗上口,賦曲則能成歌。

  “這些就差不多了。”

  張韓覺得蒿裡行這幾句就很不錯,後幾句可以寫出青徐賊南進兗州時的狀況,大地瘡痍路有餓殍,遍野皆是死人荒骨,到處都有疾病而傳。

  雖然未曾寫完,不過以曹老板的造詣,完善成賦肯定不成問題。

  片段可作童謠、整篇傳於士子,別管士族譏諷不疾風,此詩文能令百姓共情,便是好事。

  “嗯,我將詩賦完善,再傳揚出去吧。 ”曹操深深地看了張翰一眼,心中忽然浮現一種奇妙的感覺。

  麾下謀臣裡本有個酒鬼,現在來了個無情無感,善弄人心之人,而後若是再來好色的、貪財的……

  才學尚且不提,這謀臣的缺點是要將“酒色財氣”都佔全?

  好消息是微寒出身的謀士聚集很多。

  壞消息是,都有點毒……

  應該不會再來帶毒的了。

  下一個肯定和文若一樣,是一位謙謙君子。

  曹操淡笑著想。

  ……

  四月。

  東郡、濟北開始流傳了曹操的詩作,名為《蒿裡行》,此詩賦曹操早就寫好,有感自當時討董後,所見生民寥寥,路途白骨的場景,不過一直未曾傳揚。

  經屯田政令下發前,將此試作發於境內,自東郡傳向各鄉,令孩童、山野識字之人傳頌。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

  “若非是有感而發,何來這等才情?”

  “兗州未逢明主久矣,憑借仁心不可平亂,這位曹公有扶助寒門、平民士子之心,有招攬天下賢才之志,他若是征辟我不該拒絕。”

  “自劉刺史歿後,本已想歸田隱居,卻不料聽聞這等大志!凡動情真性者,無不是有大志在心之人,這是平定亂世之志,平賊有武略、內治有仁心,且有任用唯才之舉,輔以重典之決!這樣的人,是我的主公啊!”

  回到東阿隱居的盛名之士程昱聽聞後,在家中暗暗感慨,只等曹操的征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