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又和劉雲榮邊走邊聊,走了一段路之後,李閑魚告辭離開。
之後轉悠到自家一塊玉米地裡,選了幾個玉米掰下,用一個袋子裝了,提著往回走。
來到一條小溪邊時, 看到石橋上有幾個年輕男女在拍照。
幾個年輕男女都不是村裡人,也不像是附近村子的人。應該是城裡人到這裡來遊玩的。
有城裡人到這裡來遊玩很正常。
事實上,在李閑魚有名氣之前,村子裡就一直都時不時就會有城裡人來遊玩。
元溪鎮龍門村的景色非常美,在長竹縣城裡一直都有一些名氣。
當然,現在隨著李閑魚漸漸出名,龍門村的名氣越來越大了。
來村裡遊玩的城裡人, 也越來越多了。
甚至已經不僅僅只是長竹縣城的人了。
而是周邊幾個縣城,包括市級城市的人都有了。
所以, 現在看到前面石橋上有幾個年輕人,李閑魚一點不意外。
他站著等幾個人拍照。
因為他要從石橋上過去。而石橋橋面的寬度不足一米。
所以,他打算等幾個人拍完照之後,再過橋。
反正他也不趕時間。
石橋上的幾個人很快就注意到了李閑魚。
他們一開始以為李閑魚和他們一樣,也是來遊玩的人。
但再一看,突然間相當驚喜和激動。
李閑魚!
竟然是李閑魚!
他們都在何嬋的直播間裡看到過李閑魚,所以認得。
他們今天來這裡遊玩,本來沒想過會碰到李閑魚。
但驚喜往往就是喜歡這樣不經意的出現。
幾個人都快步走下橋,到了李閑魚跟前,欣喜道:“閑魚先生!”
原來幾個人認識自己。
李閑魚笑道:“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龍門村。”
“多謝閑魚先生!”幾個人都有些興奮。
然後依次簡單的做了一下自我介紹。
原來,幾個人都是長竹縣城裡,一個叫做“流雲詩社”的詩社裡的成員。
這個世界喜歡詩詞的人很多。
大大小小的詩社無數,遍布全國各座城市。
就長竹這樣一座縣城,根據李閑魚的了解,詩社都至少有十家。
流雲詩社,李閑魚聽過。在長竹縣城應該是最大的詩社了。
得知幾人的身份後,李閑魚道:“原來幾位是流雲詩社的成員。歡迎, 歡迎!”
幾個人當中, 有一個叫做柳依依的妹子,看著應該在25歲左右,是流雲詩社的副社長。
長得挺漂亮的,身材也不錯。
此時驚喜道:“閑魚先生知道我們流雲詩社?”
李閑魚笑道:“當然知道。在我們縣城,凡是對詩詞有興趣的人,應該都知道。而且,我還知道柳社長的名字。柳社長的詩詞水平是非常不錯的。”
這不是李閑魚在刻意恭維,他的確聽說過柳依依這個名字。
說是在詩詞上的天賦很高。年紀輕輕就有好幾首詩頗為有名了。
現在一看,原來還是個美女。
柳依依更是驚喜,眼睛都笑彎了,但話卻是說道:“閑魚先生謬讚了。和閑魚先生的詩相比,我的那些詩就太普通了。”
李閑魚擺手道:“我主要也就只有那一首《望嶽》而已。那天也是運氣好,突然有了靈感。其實也沒有什麽。”
柳依依道:“閑魚先生太謙虛了。那樣的詩可不是只靠運氣就能夠寫得出來的。閑魚先生,這個……不知……”
柳依依想說什麽?但又似乎不好意思開口。
李閑魚笑道:“柳社長有話直說便是。”
柳依依道:“我們今天能在這裡偶遇閑魚先生,是我們莫大的榮幸。這樣的機會對於我們來說可遇不可求。所以……所以……不知我們有沒有福氣,能夠看閑魚先生寫一首詩?”
說完之後,柳依依很忐忑。
這個要求其實是非常冒昧的。人家憑什麽要寫一首詩給你看?
但是,遇見李閑魚的機會又真的可遇不可求。
現在遇上了。柳依依真的很渴望能夠現場看李閑魚作一首詩。
這樣的機會, 這一輩子或許都只有這一次。
所以,她猶豫再三之後,終於還是開口了。
其余幾個人聽柳依依這樣說了之後,全都非常激動。
現場看李閑魚寫詩,這也太爽了吧?
不過,這個要求非常冒昧。李閑魚未必會答應。
不答應很正常。
柳依依的要求李閑魚其實已經猜到了。
對於酷愛詩詞的人說,遇到自己時提出這樣的希望很正常。
李閑魚樂意滿足。
反正他本來也一直都有把前世那些經典詩詞,帶到這個世界來的想法。
前世的經典詩詞那麽多,如果不帶過來,豈不是會非常遺憾?
現在倒正好是個機會。
於是微微笑道:“我很榮幸。只是不知道柳社長有沒有題材之類的要求?”
聽李閑魚這樣說,無論是柳依依,還是其余幾個人,都前所未有的驚喜和激動。
李閑魚答應了。
這太爽了!
柳依依趕緊道:“沒有,沒有。閑魚先生隨意寫就好。”
李閑魚點頭,“可有紙筆?”
“有,有,我們隨身帶著。”另外一個男生說道。
說著,就從背包裡取出紙筆,當然還有墨水硯台。
詩社成員團體出行遊玩,筆墨紙硯等工具,那肯定是必須要帶著的。
旁邊有一塊平整的岩石,正好可以鋪紙。
紙鋪開,筆蘸上墨,李閑魚在心裡琢磨寫哪一首?
想著村裡已經開始進入收乾苞谷的農忙時節了。
要不,就寫那一首吧。
有了主意之後,李閑魚不再猶豫,直接落筆。
“《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是前世唐代詩人李紳的作品,是《憫農二首》中的一首。
是其青年時目睹農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後, 在同情和憤慨之下寫出的作品。
不過,有些遺憾的是,李紳在步入仕途飛黃騰達後,漸漸喪失了曾經的憫農之心,生活開始變得豪奢,對百姓疾苦也逐漸漠視。
又因其為官酷暴,其治下百姓甚至是終日惶惶不安。
十分諷刺。
但不管如何,這一首《憫農》都流傳千古,是家喻戶曉的名詩。
不看李紳其人,只看這首詩,也的確足以流傳千古。
現在,李閑魚將其寫出。只希望在這個世界,也能夠被人熟知。
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孩子們能夠懂得,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