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萬般瑣碎》第21章 1飯1蔬,皆為人間至味
  提及宋朝,你最先會想到什麽?

  是低吟淺唱的宋詞,還是典雅質樸的汴繡,抑或是怪誕理趣的畫作?

  於我而言,最先湧入腦海的是“東坡肉”、玉糝羹、梅花湯餅、蓮房魚包等一系列宋朝美食。

  這些極富深意的美食展現的不僅僅是宋代市井濃濃的煙火味,更彰顯了飲食的藝術。錢鍾書先生曾言:“在中國文化史上有幾個時代一向是相提並論的,文學就說‘唐宋’,繪畫就說‘宋元’學術思想就說‘漢宋’——都數得到宋代。”宋文化無疑是中華文化發展過程中一座閃亮的路標。作為其文化分支的飲食文化也毫不遜色,它開創了飲食界的無數先例,是繼唐之後飲食文化的又一座高峰。

  讓我們透過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一起去看看北宋汴京城的十二時辰吧!早市一般從寅時開始,主要賣食物早點。聽,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小販的吆喝聲不絕於耳;看,一個又一個的小攤整齊地分布街橋兩旁,主要售賣的是粥飯和點心,如羊血、粉羹、米粥、糍糕、蒸餅。如果需要煎茶,也是有小攤可以提供的。到了午時,城內的酒樓飯館又忙活起來了。城內的“市井經紀之家,往往隻於市店旋買飯食,不置家蔬”。在酒館裡,可以吃葷菜、素菜,也可以喝酒、飲茶。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百姓的下酒菜除葷腥外,還有許多乾鮮果品和蜜餞產品,如梨乾、膠棗、核桃、龍眼、荔枝、榛子等。酒店之外,汴梁還有飯店、羹店、餛飩店、餅店等,這些店鋪有主營的產品,但是如果食客進入一家店鋪後點出店家所缺少的菜肴和果品後,店家會立刻派人去買,服務十分周到。《東京夢華錄》中:“東去大街……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由此可以窺見,當時的百姓是喜歡飲茶的。到了亥時,華燈照耀下的夜市才剛剛開始,在夜市主要是以售賣風味小吃為主,如水飯、白腸、雞碎等。依據季節變化,夜市更是推出時令飲食,如夏季多賣金絲嘗梅、香糖果子、水木瓜、荔枝膏等,冬季則主要以野鴨肉、盤兔、豬皮肉為主。夜市在風味小吃之外,也有飯、野味、肉魚等主食的售賣。汴京的一天在商販吆喝聲中拉下序幕,等待第二天在餅粥香味中被喚醒。以食物為底色的汴京十二時辰是充滿煙火氣的!

  據學者考證,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宋代是正式開啟三餐製的朝代。在此之前的其他朝代,老百姓只能一日兩食,諸侯可以一日三食,天子則可以一日四食。這在反映飲食等級制度的同時,也側面表現出古時候物質的匱乏。而到宋朝,一日三餐製得到普及,這與宋朝繁榮的經濟和多元的文化離不開。得益於宋代鍋具的出現和烹飪技術的發展,宋朝出現了從分食製向合食製的轉變。在之前,無論茶酒菜肉,每位食客都是一人一碗,分而食之;到了宋代才大規模地出現了食客圍一圓桌,合而食之的場面。這種合餐製不僅保持了食物菜肴的完整形態,還可以增強食客的飲食趣味,更重要的是食客在一次宴會中可以品嘗到多種菜肴。為了適應飲食和商業的發展,宋朝還取締了唐朝的宵禁制度,因此宋朝民間很早就出現了早市、晚市這種很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此外,兩宋時期,桌凳家具“飛入尋常百姓家”,改變了以往的席地而跪的飲食坐姿,垂足而食的姿勢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無論是三餐製、合餐製、早市夜市製還是坐姿,宋代飲食文化展現出與前代迥異的差異,這些差異無疑是飲食文化向更高級狀態發展的一種表征。

  “一飯一蔬,皆是飲食的藝術。”就像西美爾說的,吃吃喝喝是人類最共通的一件事,但也正是在這一件最共通的事情裡,每個人顯現了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趣味、情懷、信念。因此宋朝飲食側面折射出宋代人的文化追求和審美旨趣。宋朝人摒棄唐朝及以前的傳統觀點,即認為肉食是最好的,一大批宋代文人如黃庭堅、陸遊等引領了宋朝吃素菜的潮流,這體現出宋朝內斂、溫和的文化審美趣味,直接影響了後世知識分子的價值追求。由此可見,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與其社會生活總是相互影響的,而這種交叉影響式的美感在宋代市井的煙火氣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