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興漢》第四十三章 慷慨激昂
姐夫與琮同讀聖賢書,理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琮日夜為漢室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發誓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奈何琮才疏學淺……”劉琮一邊誇張的表演,一邊悄悄的注視著諸葛亮的表情,諸葛亮也真是淡定,只有當劉琮說到匡扶漢室,整肅朝綱時,才略有動容。

“賢弟雄才大志,亮十分佩服。”諸葛亮這句話倒是實話,劉琮開口便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諸葛亮認同的理念,只是沒有劉琮總結得這麽精辟,緊接著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更是說到諸葛亮的心坎上去了。

諸葛亮本是琅琊郡人,從小父母雙亡,跟著叔叔諸葛玄四處輾轉,眼見了大漢天下逐漸凋零,天下紛爭不斷,時常也憂心忡忡。

他以前所聽說的劉琮與今日之劉琮完全不同。如果劉琮和劉琦是一路貨色,他也是反對蔡瑁等人廢長立幼的企圖的。

如今看來劉琮確實菲比常人,至少比那劉琦強出許多,本來劉琮贏得南郡太守之位,諸葛亮也不覺得意外。只是如今聽劉琮這麽一說,似乎他早有計劃,當南郡太守只是為了練兵抗曹,匡扶漢室,這不得不令諸葛亮高看一等。這一點上,劉琮似乎比劉表更有遠見。

“只是如今曹操麾下能臣猛將如雲,又擁有幽、冀、並、青、兗、徐州等地,就算賢弟將來繼承大位又如何以一州之地與之抗衡?”

劉琮聽諸葛亮主動發問,心中一亮,來了,還好我早有準備。

“不錯,曹操如今武有夏侯兄弟,更兼曹仁、曹洪、張遼等將,文有郭嘉、程立、荀彧叔侄,還佔有河南河北。但我佔有大義,我荊州也不乏良臣猛將。武將方面有文聘、蔡瑁等大將,也有甘寧、魏延、劉磐、黃忠等勇冠三軍之人。只是文官方面……

姐夫號稱臥龍與龐統先生便是我荊州大賢。更兼荊州有漢江和長江天險,曹操統一北方之後雖兵強馬壯,卻不習水戰。我便可以利用兩江之險與之糾纏。待到擊退他的第一波攻勢之後,便可趁機擴充實力,西進以納益州,繼而揮師向東,收復揚州。合三州之力與曹操抗衡與秦嶺、淮河一線。

然後勵精圖治,等待時間,便遣上將同時出漢中、揚州,我自親率主力直攻許都,如此一來,天子必將重獲自由,漢室天下可定。

我姐夫與龐統先生皆為世之大才。若是能出山相助於我,我便如高祖得張良、蕭何,甚於曹操得郭嘉、荀彧何愁天下不定,不知姐夫意下如何……”

劉琮說得天花亂墜,諸葛亮聽得倒也認真,平日裡他和龐統、崔州平等人討論天下大勢有過各種假設,卻惟獨沒想到劉琮。劉琮這一套立足荊州,劃江而治,繼而一統華夏,至少在前兩步上是可行的。諸葛亮相信依照荊州的實力,倘若劉琮繼承劉表的大位,對付劉璋還是綽綽有余的。

很顯然這個諸葛亮的三分天下還是有區別。不過劉琮的方略更大膽、自信!諸葛亮的三分天下是以劉琦、劉備為假設主公的。諸葛亮不相信劉琮能實現華夏一統,但卻也覺得自己以前的三分天下似乎要進行修正,至少在荊州,明面上劉琮還是遠遠勝過劉備和劉琦。難道自己真的要以劉琮為主公嗎?諸葛亮也真正陷入了沉思。

“好一個劃江而治,一統華夏!只是益州劉璋也是漢室宗親,江東孫權也絕非善類,還有那西涼馬騰、漢中張魯……”

“姐夫所慮甚是,益州劉璋雖為漢室宗親,但卻時常想著攻我荊州,況自治理益州一來內亂不斷。他若有心匡扶漢室,

我便於其一道攜手共同對抗曹操,若是有二心,我定要替朝廷收回益州。江東孫權才智一般,機緣卻遠勝於我,十八歲繼承父兄基業,更是有周瑜。魯肅輔佐。但他卻奈何不了我江夏,數次進犯無功而返。我若有姐夫和龐統先生相助,便勝過他千倍。假以時日,我只需一支水師便可直搗吳郡。西涼馬騰雖有騎兵,奈何地處偏遠翻不起風浪。漢中張魯志不在此,我不足為慮。

新野劉備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空有一腔豪情卻無從落腳,戰事一起,必將被曹操所滅。

較之曹賊,我便是年輕有為。曹操今年已經五十有余,十年之後便是垂暮老矣。我只需擋住他十年,他便無可奈何。”

劉琮將各路諸侯一一分析給諸葛亮聽,無非就是想間接說明,自己才是明主,諸葛亮不要再思前想後投效他人了。

“無可奈何,曹操平定北方之後,便是坐擁中原河北數州,帶甲數十萬。幾十萬大軍同時南征,賢弟如何擋之?”

“先是以漢江之險固守襄陽,令水師日夜巡防於江上,而後派出小股騎兵,日夜去後方曹操大營騷擾,令其攻不能下,夜不能寐,時間一久必成疲憊之師。姐夫若是肯出山,便是姐夫替我謀劃,管叫那曹操有來無回!”

諸葛亮和劉琮的對話,諸葛均和劉巴都聽在耳中,兩人在屏風外不敢出聲,屋內也是出現了短暫的沉寂。劉琮生怕諸葛亮拒絕便又繼續說道:“其實父親何嘗不是希望姐夫能出仕為荊州百姓做事,只是念及姐夫如今剛剛成家,父母早亡又幼弟要照顧,隻好作罷。

又怕你顧及兄長在江東做事特意讓我轉告於你,父親並不會計較這些。

琮本不想打攪姐夫清閑,只是如今曹賊勢大。琮自問實力不濟懇請姐夫助我,還望你看在荊州百姓,看在大漢江山的份上與我共襄義舉!”

劉琮越是激動,諸葛亮越是沉寂, 屋內的空氣漸漸緊張起來。屋外的諸葛均忍不住走了進來:“兄長,均時常聽你好友展望抱負,何嘗不是以匡扶漢室為己任。二公子是德才兼備的難得明主,兄長切莫要錯過。均已成年,家中大小事務自會料理,請兄長放心與公子前往,弟盼望兄長助公子早日逐鹿中原、縱橫天下。”

“是啊,孔明先生,我家公子乃漢室難得之棟梁,豈是那新野劉備、江東孫權能比。先生莫非要埋沒了自己這滿腹才華,抑或是要舍近求遠乃至棄明投暗、助紂為虐?”四處“遊蕩”的劉巴也忍不住了,便跟著諸葛均走了進來。

“子初,不得無禮!”

劉琮真是不知道感謝劉巴好還是訓斥他好,他短短幾句話,倒是將諸葛亮的仕途擺得十分明白,要麽諸葛亮打算畢生不出仕,學習那襄陽司馬徽。不過劉巴此時出來說話並非無的放矢,而是劉琮事先定好的,來拜訪諸葛亮之前,劉琮又自己回憶了歷史上劉備三顧茅廬和隆中對。為的就是在陷入僵局的時候采取主動。

嚴格按史書記載,算來從諸葛亮叔叔去世,他自己帶著弟弟諸葛均在隆中晴耕雨讀已經七年了,諸葛亮高臥隆中,這七年,過的也並非是與那種世隔絕的世外桃源生活。這也並非他自己所希望的生活。

在隆中,諸葛亮認真研讀史籍,總結歷代興亡的經驗教訓;密切注意當時的政治形勢,冷靜地觀察與分析各個政治集團實力的消長和鬥爭的成敗。而且經常與當地及因避戰禍而流亡到荊州的名士司馬徽、徐庶、石廣元、孟公威等人縱論時局變換,交換政見,暢談未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