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興漢》第四十九章 少年廖化
劉琮笑笑,拉過孩子問道:“你很喜歡習武?”

“是啊,可惜家窮沒人肯教。”童言無忌,卻心有不甘。

“哦,你叫什麽名字?”

“廖化。”

“廖化?”劉琮有點疑惑的問道。

“這孩子本事襄陽人,才流落到此地,老身前幾日在集市上看他偷吃東西被人打,這才將他帶回家中。”王氏在一旁替廖化解釋道。

“你真叫廖化?”劉琮關心的不是他如何來的,而是這孩子是不是真叫廖化。印象中廖化七十多歲了還被劉禪派上戰場,此廖化是不是那個?劉琮開始在腦海裡搜索資料。

三國演義不可信,三國演義裡廖化出場是黃巾賊,按照這個算法,184年當黃巾,那豈不是170年出生,而史書記載廖化死於264年,那豈不是活了90多歲。

而在《三國志》等正史中,並未有廖化初為黃巾賊的記載,他剛出場時即為關羽的主簿,而此時應該距離關羽的卒年(219年)很近。另外在《三國志?宗預傳》中有這麽一段話:時諸葛瞻初統朝事,廖化過預,欲與預共詣瞻許。

宗預曰:“吾等年逾七十,所竊以過,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輩而屑屑造門邪?”遂不往。這裡是說,宗預和廖化來找到諸葛瞻,說我們兩個已經年過七十了……)這是發生在景耀年間的事情,而諸葛瞻攝政後沒多久蜀漢就滅亡了,廖化是蜀亡那年去世的,所以他的年齡應該在70歲以上並不是90歲以上。

綜上所述可推斷,在219年關羽被殺,廖化被俘再裝死逃回蜀國時,廖化的年齡應當最多就在30歲左右,即其生年最早當在190年左右,則264年逝世時,廖化的年齡也應是最多75歲上下的樣子。那麽今年12歲的廖化倒是能對上號。

印象裡廖化雖不是一流名將,倒也十分忠誠於劉備,詐降孫權,孫權給他太守之位,他卻仍舊思念蜀漢,究其一生也算是忠肝義膽!

不管了,先教導教導,看看是不是那個可造之材!

劉琮於是便對男孩道:“你要是喜歡,我便時常抽空來教你,不過平時你可要認真讀書識字,給弟弟妹妹做好表率!”

“那是自然,王媽媽說,這裡的孩子我最大,凡事我都要有個做大哥的樣子,你就放心吧。”

“乳母,這孩子聰敏,抓緊送他去學堂。”劉琮知道這人是廖化自然不能當普通孤兒培養,但又不明過分偏愛,不然其他人會想不明白,只能先觀察觀察,如果真是廖化,以後再加大培養力度。

看到劉琮並不反對自己收養孤兒,王氏也松了一口氣。

而蔡琳卻不斷在念叨劉琮那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很快這句話也傳到了諸葛亮等人耳中,眾人無不感歎,如今的二公子劉琮真是心憂天下啊。很快整個江陵都在傳誦太守大人乳母收養孤兒,更多的人在感歎劉琮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太守大人有如此心思,真是江陵百姓之福,南郡百姓之福!

很快劉琮便將自己的這句話進行了落實,那邊是督促太守府的官員分批給全城百姓中年齡在十四歲以下的孩童發放生活補助。金額便是先前定下的每人五千現錢!

江陵縣城內十四歲以下的孩童有近五千人,僅此一項劉琮為之付出了兩千五百萬現錢!盡管前段時間鬧大盜,加上劉琮半強迫性的募捐和義賣讓江陵城內某些人頗有微詞,但當更多的來百姓拿到來自太守府的補助時,

包括哪些被敲詐的大戶對劉琮也是高看幾分。畢竟在他們看來幾百金子傷不了根本,他們更關心父母官的品行和能力!劉琮此舉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劉琮也趁機向百姓承諾,今後凡屬在江陵城內居住,無論戶籍,只要有新生兒出生,便可領到一千現錢和二十石稻谷!這又是一項鼓勵生育的政策!

一個成年婦女算上懷孕到產後耽誤的工時大概也差不多這個價。劉琮要保證的首先是婦女們不會因為怕誤工而不生育,當然也保障了孩子出生以後不會餓死!本來劉琮還想一口氣承諾將孩子撫養到十歲甚至十四歲,但考慮到今後時局變幻莫測便隻好作罷。

不過劉琮還是向屬下官員透露,等到條件成熟,少兒和新生兒生活補助,只要府衙寬裕今後便會一直堅持下去,而且會根據財力逐步覆蓋江陵縣的農村甚至整個南郡!這算是給那些少兒家長們一個希望,劉琮當然希望在此政策的鼓勵下,南郡百姓掀起一股生育高潮,外郡甚至外州百姓聞訊蜂擁而至。

盡管這是後話,但劉琮的一句名言和一個舉動卻是真真切切的贏得了江陵百姓的擁護,從來沒有哪一個太守能像劉琮這樣家喻戶曉,百姓幾乎個個感恩戴德!

當然今後劉琮考慮的今後主要還是以糧食補助為主,只要自己的軍墾區開始產出,糧食應該有剩余!一千現錢和二十石糧食的模式將會被固定下來。因為現錢還有其他的用場!

有了第一桶金,也逐漸平定了民心,劉琮便準備著手在江陵大乾!

征兵、屯田、經商、養馬、購買兵器,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籌劃當中……

經商是劉琮和諸葛亮反覆斟酌之後覺得可行也是來錢最快的路子,因為荊州七郡相對安寧,再加上劉表與曹操雖然對立但也未徹底翻臉,因此雙方地盤上的商貿往來還是有保障的。

劉琮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選拔人選組織一個官方商隊,利用南北方的物價差異,尤其是糧食和絹帛的差價來賺取利潤,當然商隊得由自己選派的士兵護衛。說起商隊, 劉琮自然想起了涿郡蘇雙和張世平。劉琮自然沒那個精力做張世平,但他希望遇到這類豪商,一來能夠賺取錢糧,二來能夠得到北方的馬匹。

練兵是劉琮費勁心計來江陵,想盡辦法弄錢的最主要目的!原本作為一郡太守的劉琮根本不需要親自操練士兵,手下現在武將已經有文聘、甘寧、魏延、王威和霍峻。這幾個人放在整個華夏也算上有名的將軍,何況這小小的南郡,區區四五千人!

但正是這四五千人,將來可能就是劉琮整個部隊的基石和支柱。為了確保部隊忠誠於自己,聽命於自己,劉琮決定和這些將來大部分都會成為什長、隊長、屯長的人一起訓練。而且最關鍵的是要將後世的一些訓練方法教給大家。

抄家、募集加上原本江陵城內吳巨留下的,發完補助之後,劉琮手中現在掌握了將近八千萬現錢和二十萬石糧食。江陵城軍械倉庫庫存加上繳獲的,江陵一戰劉琮新增了三百強弩、五百手弩、一千長矛、八百長刀、七百強弓。

弩、刀、矛每件可以武裝一個士兵,也算是解決了劉琮的燃眉之急,包括從秭歸募集的新兵和兩戰受降的士兵基本上有了兵器。這也為劉琮開始擴軍練兵提供先決條件。

在軍隊的規模上,劉琮決定遵從漢製,量力而行!

漢帝國兵製,是平素養精兵,輔以郡國兵,臨戰再招募強壯之士。如,北軍五校、三河騎士、羽林軍等,這些軍中兵卒,最低都有爵位。在大戰時,這些士卒就是低級軍官。換句話說,漢帝國正規職業軍隊,培養的都是低級軍官,類似於西歐中世紀騎士。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