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歷一二九一年十二月初一,唐古虛幾登臨德昌殿,宣布建立新朝,國號為懿,取自唐古氏先祖、大夏開國功臣唐古懿,舒士良以擁戴之功封齊國公,執掌神策軍,拱衛京師,成千古閹宦第一人。
但是,南北各道皆不買帳,南方五道再次發難,以忠於赤章氏而非唐古氏為由,拒絕納貢,相繼自立為帝。步揚千裡取姓氏諧音,建國暘;高辛朗以王都為號,建國荊;尹文卓以先祖為號,建國翰;有窮天成取光明之意,建國晟;東陽毅以海神禺強之名,建國禺。
唐古虛幾本欲征討,奈何兵力捉襟見肘,再加上,安陌思順盤踞西京不還,成為心腹大患,多次談判未果,唐古虛幾只能求助於兵力強悍的盧龍道節度使北宮寬,二人早年結為義兄弟,相約共謀進退,唐古虛幾又許之王爵,北宮寬方才出兵,斜插天峻道咽喉之地莫愁谷,一日即破曲池關,切斷了安陌思順的後路。
七日後,安陌思順上表歸順新朝,唐古虛幾無力收編,隻得見好就收,改封安陌思順為西京留守、神威道節度使。北宮寬有安定乾坤之功,封寧王,統轄盧龍道、天峻道,節製燕然道。顯然,北宮氏已是北部之王,與唐古氏共享天下。
數月後,燕然道節度使中行景玄奏報,北宮寬有不臣之心,意欲吞並燕然道,表示不再受寧王節製,即日起,封鎖轄內所有關口。北宮寬聞訊立即發兵,三日攻破天柱關,突入燕然道境內。不想,安陌思順封鎖神闕關,發兵北進,勢如破竹,直抵曲池關,意欲重奪天峻道。
北宮寬兩線作戰,漸漸不支,求助新皇,唐古虛幾無奈,封中行景玄為燕王、安陌思順為安王,北宮寬退回盧龍道,不再節製燕然道,天峻道以曲池關為界,北仍歸天峻道,南歸神威道。
自此,人族四分五裂,六帝三王並立。
唐古虛幾名為大懿皇帝,卻僅有天泉、臨清二道十六州之地,縱有一統天下之志,奈何武力有限,隻好潛心修行,待時機成熟,再徐徐圖之。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又一夜,在位六年零七個月的唐古虛幾也倒在了最武九階門前。他沒有倒在寢殿,甚至不在皇宮,而是在國庫,倒在了無數金銀財寶之中。和景龍無疆、赤章忠實暴斃不同,唐古虛幾死得很安祥很滿足。
一時間,似乎只要觸碰那道門檻,就會遭到天譴,就連想一想,也會噩夢不斷。最武九階,已成為世間所有最武者逃不過的魔咒。
史書上明文記載的戰皇事跡,似乎成了被無窮誇大的傳說故事。
軒轅歷一二九七年六月十一,大夏叛將、大渝逆王、大懿開國之君唐古虛幾駕崩。
五子無心發喪,相互攻伐,爭奪皇位。經過九九八十一天的爭鬥,四子相繼被殺,只剩第三子唐古休出現在了安和宮。
這時,沉寂多年的舒士良出手了,德昌殿前射殺志得意滿的唐古休,神策軍封鎖九玄城,誅殺五子余孽,立唐古虛幾年僅八歲的幼子唐古仁為皇。雷霆手段,宇內俱驚。唐古仁感念舒士良的擁戴之功,封其為梁王、中書令、輔國大將軍、領神策軍、節度天泉道、節製臨清道。
中原一十六州,實已為宦官舒士良的天下,幼皇唐古休只是他手中的提線木偶。
但是,無人在意。
南方五帝相互攻伐,無心中原。北方三王正圖謀稱帝,誰主中原,與之何乾!
但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眼見人族分裂,周邊各族豈會放過這千載難逢的機會。
軒轅歷一二九八年,春夏之交,外族相繼入侵。
極北雪國,妖族南下。一戰破上星堡,二戰奪陽白要塞,三戰滅盧龍精騎,跨古納河,佔風府城。中行景玄作壁上觀,舒士良忙於平叛,無暇他顧,北宮寬隻好率盧龍軍退守聽風隘,以長雲山為屏障,據險而守。大夏百年征戰,奪回的千裡縱深,不到一年,悉數淪陷。
西方山林,靈族北上。天峻飛騎入神威後,天峻道兵力一直空虛,只有盧龍軍一部鎮守,妖族南下後,主力又被北宮寬抽回。靈族不費吹灰之力,佔領天峻道全境,大夏諸皇一直防范的靈妖聯盟,幾欲成為現實。
東部沿海,亦不安寧。被大夏壓製數十年的夫余鬼族趁機興風作浪,派出野鬼,侵佔數十島嶼,劫掠商船,襲擾沿海各縣,甚至一度攻下大懿海州城,洗劫而還。
如此情境,人族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