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在大明朝的回憶》第13章 正式訂婚
  公務的事歸衙門管,家裡的事歸父母管。今天,父母聘請了官媒,正式向羅家提親,古代婚姻“六禮”流程從春秋時代就開始延續下來,直到現在的大明朝,六禮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反正這個時代所有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咱也不能問,咱也不敢問,咱也不能說。我將存儲的三百兩銀子,換成新的三十個十兩銀錠用紅木箱裝滿,交給母親添進聘禮中,母親也很驚訝我有這麽多銀子,看看我也不多問。我說想顧幾個丫鬟照顧母親,母親不肯要,說年老了才要人照顧,現在能勞作就是身體安康,就是享福。

  在縣衙馬快班房裡喝茶,我問師傅有沒有受過傷還能戰鬥的退役軍人,必須品性好,武藝好,殺過人,準備請到家裡做護院,空閑了輪流到鏢局走鏢,走鏢另有抽頭,每月三兩白銀,有幾個請幾個,長期雇傭還負責他們家人夥食,負責孩子學文學武。

  他說還真有,受傷的退役軍人大多數沒有文化,拿慣了刀,就不想拿農具。上過戰場的人,生死看淡,不服就乾,大部分愛好酒肉,存不了錢,很難混得好。我說考查第一要看人品忠誠,第二要看武藝,如果合適了,他們一家人都可以過來,我會合理安排事做,比如婦女的可以在宅院裡做清潔,可以做廚房等工作。

  他說可以,要我給他放假幾天下鄉,還要先拿點銀錢給各位老哥家裡安置費,我問多少合適,只要人好能用,不怕花錢。他說每家最少二十兩,這二十兩是預付的工錢,就是要在家鄉買二、三畝田地給他們自己的父母安度晚年,不用老哥們操心了。我說可以,大概有多少家,師傅說熟悉的有二十幾家軍戶轉農戶的,但是真正願意離開父母鄉親來城裡的不可預估,我說可以,回頭先給你五百兩,不夠再拿,明天就安排。騎馬來回省時省力,全身著甲,帶上刀弓,怕路上不安全,我安排陳大平護送。並叮囑願意來的,全部花錢顧牛車、騾車、驢車送來城裡,衣服被褥鞋襪不用帶,全部買新的。師傅說好。這事就定下來了。

  這段時間,我去過兩次XC區大宅院看看,構思如何改造,平衡生活,日常保衛和戰鬥的不同要求。

  先把金銀安全處理了,以後宅院顧人了,就不方便了,畢竟財不可露白。拿了根長竹竿,竹竿頭綁一個掛勾,輕松將金佛和銀佛吊出水井。回到左廂房,用布鋪地,用刮刀刮去佛像表面度的銅粉;用鐵板墊地磚,大鐵錘將佛像錘扁拉長,再用鍘馬料的鍘刀將金銀切成小塊,用小錘將小塊金銀錘成長條,就是後世的小黃魚和小銀魚。佛像是中空的,看著很大但重量沒預估得多,大約三百多兩黃金,九百多兩銀子,用兩塊布分別包裹暫時埋進左廂房床底青磚下面。

  我讓父親幫忙在族人中找個管家,將雇傭護院並兼做鏢師的想法細細探討,並了解李姓族裡的情況。父親估計我想落井下石,說四大姓之間都不會做事做絕的,李姓遲早也會起來,府衙縣衙都有勢力支撐。而我信奉的是取之於(他姓)民,用之於(本家)民。

  從族裡請了一個能寫會算,但膽小怕事的人來做管家,宅院的木牌匾也更換了“潘宅”,主人房和客房的床櫃桌椅,棉被褥毯都更換新的,換洗衣服也有幾套放櫃裡,等護院人員到位了,就選定黃道吉日搬家。

  點卯下衙回家,走到院門口就聽見院裡好熱鬧,人多,聲音大。剛走講院門大家都看見我了,二姐聲音最大:“喲,新郎官回來了,讓我看看,聽說又升官又發財了”,我趕忙招呼大家:“大哥,大嫂,二姐,姐夫都回家來了,好久不見,甚是想念。哪有升官發財,只是個小吏,兩份苦工,又流血又流汗,每月才五兩銀子。來、來、來,小的們發銀子了”。幾個小孩就掙脫他們的父母,衝向我和我手上的幾個一兩銀子。二姐就笑罵:“屬狼的,養不熟。慢點跑,每人都有,不著急啊”。

  晚上分兩桌吃飯喝酒,聽姐快嘴說:“正式婚書已走完納采、問名、納吉、納徵流程,就差請期和親迎了,小弟,想幾時迎親啊?”。我說再等等,等我長大點,大家就笑。母親微笑地說:“他和我說想遲兩年,怕被人管”。二姐順嘴就道:“還沒娶媳婦就是妻管嚴了,你如何確定羅小姐就能管你”。我戲說:“我打不贏他們父女倆”。聽完這話,哄堂大笑,我再補刀一句:“所以請了師傅教我武功”。又一次哄堂大笑,二姐問:“以前沒發現你會貧嘴”,我趕緊回答:“回二姐話,父母寵我,所以沒進步;出來做事,事事小心,就學會了苦中作樂了”,大家又笑了。

  只是笑聲裡多了甜酸苦辣,思己及人,誰不是離開父母才成長的,而成長的代價又是什麽,一言難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