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有人說我是個人物》第37章 攘外必先安內
  東北的風雲變幻實在太快,僅僅半年,坐擁20萬兵力的東北軍就被關東軍擠出東北,張學良自身地盤大部分丟失,聲望大跌,不少人對他口誅筆伐。

  林老也不止一次的表示對張學良的失望,在關東軍實力不及東北軍的情況下竟然主動撤離東北,使得國土淪喪。

  不僅僅是張學良,東北的淪陷也使得不少人光頭失望,在日軍開始進攻時,光頭就表示在國家尚未完全統一的情況下難以與日本決戰,所以應堅持“先安內政策”,即清剿各地反對勢力軍隊,奪取閻錫山等實力派話語權,然而東北淪陷之後光頭依舊執行“先安內政策”,使得自身內部也有不同聲音。

  早在日軍挑釁前,東北軍就曾抓到過日軍的間諜,但由於自身不敢擴大事端,光頭也強調“現非對日作戰之時,以平定內亂為第一”,要求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衝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

  於是張學良步步妥協退讓,在日軍進攻時,光頭確定了在“統一中國”的前提下,注重外交解決的方針。

  光頭的對日方針基本是軍事上不抵抗,外交上不與日本直接交涉,更多的是寄希望於國際聯盟,期待國聯及“非戰公約”國出面對日本施壓。

  但在日本置若罔聞、接連進攻的情況下,光頭的不抵抗政策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事實上,對於不抵抗政策,光頭一派內部也有不同意見。

  邵元衝在參加內部會議時就提出:“所謂不抵抗者,乃不先向人開火攻擊,並非武裝軍人遇敵來襲擊至包圍繳械時,猶可束手交械而謂之為不抵抗主義者。民族主義、國民精神喪失已盡,安怪異族長驅如入無人之境也。”

  戴季陶、朱培德在9月20日致光頭的電報中也說:“政府只有始終宣示和平,從國際上做功夫,然當地竟無一舍死之人,恐外無以啟世界對中國之信賴,內無以立後代兒孫之榜樣。”

  對於這樣自己內部的聲音,光頭無法坐視不顧,在全黨大會時,光頭再三表白要抵禦外侮,“先要國家統一,力量集中”。

  9月21日,光頭在答覆山東劉珍年關於如日軍進犯煙台應如何反應時,指示:“如果其海軍登岸,則我方劃出一地嚴陣固守,以待中央之命令。此時須忍耐堅定鎮靜謹守之。”。態度比較含混,雖有伺機而動,暫不抵抗的意思,但也要求嚴陣固守,不排除進行抵抗。

  9月23日,光頭答覆熊式輝日本如在上海尋釁應如何應付時強調:“應正當防衛,如日軍越軌行動,我軍應以武裝自衛,可也。“

  9月25日,致電韓複榘指示山東方面行動方針時明確指出:“我軍應在濰縣多加兵力,以防日軍由青島或煙台侵入濟南,我軍決在濰縣附近與之抗戰。”10月5日,光頭再次指示上海駐軍“集中配備,俟其進攻即行抵抗”。

  東三省淪陷之後,為了抗議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各地學生不斷選派大批代表奔赴南京請願,要求國民黨政府出兵抗日,收復失地,國民黨內的反對派也借此要求光頭下野。

  光頭為平複輿論壓力,公開宣稱“本人將率師北上抗日”消息傳出,南京的大中學校立即發起學生運動要求光頭北上抗日,各地學生聞訊而起,接踵而至。11月25日,到南京的愛國學生達2萬多人,各地工商界也有代表到南京配合學生。

  眼看事態逐漸控制不住,

光頭隻得宣布“我三天以後,宣布出兵抗日”,之後派稅警團官兵五六千人,送空軍一個中隊北上,擺出了抵抗的姿態,然而主力依然依照之前軍事布置,按兵不動。  可見,光頭並非真已下決心與日軍決一死戰,主要目的還是為順應民心,應付輿論,光頭的行為使日本的侵略欲望更加膨脹,肆無忌憚地擴大侵略戰爭。

  各地群眾紛紛要求抗日,反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主義,以《申報》為首的報刊在國內掀起了號召抵製日貨、要求抗日救國圖存的聲音。

  與此同時,東北人民奮起抵抗,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先後出現了東北義勇軍和其他各種抗日武裝力量。

  如HLJ省防軍黑河警備司令兼步兵第三旅旅長馬佔山、第二旅旅長蘇炳文,以及吉林省邊防軍的團長馮佔海、第二十七旅的營長王德林、獨立第二十四旅旅長李杜、HLJ省防軍參謀長謝珂等,他們的隊伍後來與各地地方武裝匯合起來,成為義勇軍的一部分。

  義勇軍發展得很快,到第二年已經有30余萬人,各地的義勇軍盡管組織倉促、武器裝備很差, 但因為是抵抗外敵入侵的行動,士氣旺盛,對日作戰意志堅定。

  面對各地不斷爆發的抗日運動,日本試圖扶植前清朝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建立滿洲國,建立傀儡政權欺騙國際輿論,逃避國際義務,便於“以華製華”,減輕中國人民的逆反情緒,利用漢奸彌補自己人力、物力的不足,分化和瓦解舊關東政權的抵抗勢力。

  但這一行動剛開始就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內閣和軍部的意見也不統一,於是軍方決定在上海製造事端以轉移國際視線,使日本對中國東北地區的侵略與控制行動能夠順利進行。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軍第一遣外艦隊司令鹽澤幸一指揮海軍陸戰隊分三路突襲上海閘北,第十九路軍在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指揮下奮起抵抗,給日軍以迎頭痛擊。

  日軍對我軍陣地及民宅、商店狂轟濫炸,發動了四次總攻,卻均遭敗績,蔣光鼐指揮軍隊在閘北、江灣、吳淞、曹家橋、瀏河、八字橋一帶展開了多次戰役,日軍先後四次更換主帥,死傷近萬人。

  2月14日,光頭命令由前首都警衛軍87、88師和教導總隊組成第五軍,以張治中為軍長增援十九路軍參戰,3月初,由於日軍偷襲瀏河登陸,中國軍隊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線。

  3月3日,日軍戰略意圖已經達成,司令官野村信次根據其參謀總長的電示,發表停戰聲明,同日,國聯決議中日雙方下令停戰。

  此役過後,光頭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逐漸動搖,開始主張安內攘外,堅決抵抗日軍進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