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周隋之際》九十 反擊突厥
  開皇三年(583年)對於突厥來說不是一個好年份,開年,漠北草原即遭遇災荒,史載‘川枯蝗暴,卉木燒盡,饑疫死亡,人畜相半。’

  如此嚴重的自然災害,使得去年才以四十萬大軍南侵的攝圖再次聚集軍隊,試圖拿隋朝的人畜,來補自己的損失。

  二月,攝圖兵分兩路,命阿波可汗大邏便率兵沿弱水(今甘肅酒泉、張掖境內)南下,企圖再度劫掠隴右,而他本人則自率主力出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北)侵犯河套地區。

  由於西部突厥達頭可汗並未參與此戰,故而聲勢遠不如去年五可汗四十萬大軍的驚人陣仗。

  楊堅在見識到突厥尖銳的內部矛盾以後,不再采取防守姿態,而是決定積極反擊。

  去年突厥回兵出塞,看似是隋軍挫敗了突厥的攻勢,但攝圖無疑還是在軍事上取得了成功,其大掠隴右各地,威逼關中,俘獲大量人口牲畜。

  欲分化突厥,則必須在軍事上取得對攝圖的勝利,以削弱其威信。

  楊堅在其心腹高熲等人的參謀下,決定分兵八路,出塞迎擊來犯之敵。

  第一路,以衛王楊爽領步騎兵7萬由朔州(今山西北部)出塞;

  第二路,以上柱國李崇領兵由幽州出塞;

  第三路,以幽州總管陰壽領步騎兵數萬由盧龍塞(河北喜峰口)出兵;

  第四路,以河間王楊弘率眾數萬由靈州(今寧夏靈武)出兵;

  第五路,以上柱國豆盧勣由夏州(今陝西榆林)出兵;

  第六路,以秦州總管竇榮定領步騎兵3萬出涼州(今甘肅武威);

  第七路,以尚書左仆射高熲由寧州(今甘肅寧縣)出兵;

  第八路,以內史令虞慶則率部由原州(今寧夏固原)出兵;

  以上八路大軍皆受衛王楊爽節製,楊爽為楊堅之弟,楊忠幼子,自小被兄嫂獨孤伽羅撫養,深受楊堅寵信。

  八路大軍各有分工,其中以楊爽、楊弘、豆盧勣三路大軍為主力,迎擊以河套地區為目標的攝圖軍。

  又以竇榮定麾下3萬大軍牽製進犯隴右的阿波可汗大邏便部。

  而高熲、虞慶則作為機動部隊,隨時策應東西方的戰事。

  至於陰壽麾下步騎則是衝著營州(今遼寧朝陽)的高寶寧而去。

  自北齊滅亡以來,高寶寧盤踞營州已有七年,是時候解決掉這一割據勢力。

  詔令下達,各地府兵陸續匯集,河北道兵部尚書李雄在崔澈的請求下,征召博陵郡安平縣鄉團三千人往晉陽聽用,即崔澈麾下被納入府兵體系的三千部曲。

  崔澈作為河北道大行台尚書右丞,掌管錢糧等事,於是被派遣了後勤重任,為衛王楊爽籌備糧草。

  哪怕身兼武職,作為雜號將軍,崔澈卻也不在出征的行列,楊堅這個未來嶽父還是將他當文官看待。

  但崔澈在籌集了糧草以後,向長安上表,請求隨軍出塞,報國殺敵。

  此舉大受楊堅讚譽,便也準了十四歲的崔澈統領麾下三千部曲北上。

  不管是長安的楊麗華,還是晉陽的家眷,自然都為他擔心不已,但崔澈還是希望親身參與這一仗,戰後憑借軍功受勳,而非以駙馬的身份被超額授予官爵。

  三月十六,上月中旬才過了生辰的崔澈拜別祖母、姑母,又與楊廣辭行,領三千部曲往朔州聽用。

  黃土道上,張武領五百騎為前部,牽馬而行。

  這五百騎卒是經過近半年的訓練,

挑選出來的騎術較為出色之人。  說是騎兵,其實也只是一人一馬,可不敢騎馬行軍,這年頭戰馬比人要精貴多了,再累也不能累了它們。

  崔澈則自領其余兩千五百步卒隨後,這三千步騎,戰鬥力雖未經考驗,但在河北道兵部尚書李雄的特殊關照下,兵械精良,箭矢充足,更是人人披甲。

  看著自己辛苦供養的部曲如今也像模像樣,崔澈心中滿是成就感,當然,是騾子是馬,總得拉出來溜溜,這也是崔澈執意要參與這場反擊戰的重要原因。

  崔澈軍中除了五百匹戰馬以外,還有數百匹駑馬拉運物資。

  五百匹戰馬自然是楊廣所贈,而這些駑馬都是崔澈此前在河北隨尉遲迥起事時購買。

  一旦真到了緊急時刻,自然要劃給騎卒代步。

  三月二十八,崔澈終於抵達朔州城,由張武前去辦理手續,崔澈自個兒先去拜會老相識李充。

  此番八道出塞反擊突厥,雖以楊爽為行軍元帥, 節製各軍,但楊爽其實也才二十一歲,此前從未有過作戰經驗,實際作用與楊廣滅陳差不了多少。

  畢竟也只有楊爽的身份能夠勝任此職。

  而在朔州軍中,具體輔佐楊爽的便是李充、李徹等人。

  “子澄果然來了!”

  李充聽聞崔澈求見,當即出營,大笑相迎。

  “保境守土,澈又何辭,能與李公並力,亦是心之所向!”

  崔澈含笑見禮,卻被李充一把摟住了臂膀,只聽他大大咧咧道:

  “來了軍中,說話便莫要在文縐縐的,快隨我入營,我為你引見衛王殿下。”

  崔澈自無不肯,他來拜會李充,就是要讓對方替自己引見楊爽。

  “你便是崔澈!果然一表人才,生得好相貌,更有好膽識!”

  帥帳中,楊爽仔細打量一番崔澈,不由雙目放光,讚歎道。

  楊爽六歲喪父,被獨孤伽羅撫養,與比他年長了兩歲的楊麗華自小一起長大,關系極為親近,二人名為叔侄,實際上不如說是姐弟更為貼切。

  而崔澈與楊麗華的婚事,楊爽自然也有耳聞,知道在五月楊麗華除喪以後,就會開始走三書六禮的流程,眼前這少年郎自有富貴唾手可得。

  但卻仍然上表請戰,這份膽識與志氣就很合楊爽的胃口。

  崔澈自然是謙虛以對,李充則在一旁為他鼓吹,捎帶提及了去年崔澈在戰場上挽弓殺敵之事。

  這更引得楊爽另眼相看,當晚便在營中置酒,為崔澈接風洗塵,澈哥兒是出了名的不勝酒力,但也不得不陪楊爽暢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