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周隋之際》三 鄴城來人
  貴人聽出了崔澈的婉拒之意,卻也無可奈何,眼前的少年已經不是他能任意拿捏的牧童,心底幽幽一歎,終究是放下了聯姻的心思。

  他再怎麽想攀附士族門閥,也不可能把女兒許給裴秀,將她往火坑裡推。

  裴秀這少年啥都好,畢竟給家裡幹了四年的活,自己也算看著他長大,但就是缺了點東西。

  哥倆好不容易飽餐一頓,裴秀望著剩下的菜肴,有意打包回去,又恐貴人不許,正猶豫著呢,卻被崔澈拖著往外走。

  “阿澈!唉!”

  出了門,裴秀長歎一聲,不時回頭往院子裡張望,還在惦記他那點剩飯剩菜。

  崔澈正要解釋,遠處有馬車飛馳而來。

  “小公子!”

  馬夫身後的車廂內探出一個老人,朝著崔澈大聲呼喊。

  崔澈不識得來人,崔季舒獲罪時,原主才兩歲,許多事情都記不住,但裴秀卻清楚得很,那時他已經九歲,早就記事了,來人正是外祖父的心腹管事,當初他時常往崔府串門,可沒少見這位趙姓老者,外祖父還讓他尊稱其為趙翁呢。

  “阿澈!是趙翁!是外祖的心腹管事。”

  裴秀握緊了崔澈的手,歡呼雀躍道,他再愚笨,將貴人今日的殷勤與趙翁到來聯系到一起,也想到定是中原發生了變故,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北齊天子開赦了他們,但也能清楚自己與崔澈能夠告別現在的苦日子。

  崔澈早在清楚自己身份時,就知道了會有這一天,可真到了南方來人迎接,還是忍不住心中振奮。

  馬車駛到面前,才挺穩,趙翁便一躍而下,讓崔澈不由為他的身子骨擔憂。

  “太像了,太像了,跟長君公子年幼時簡直是一個模樣。”

  趙翁打量著崔澈清秀的眉眼,不住地感歎道。

  一旁的裴秀迫不及待地打斷道:

  “趙翁,阿澈是舅父之子,容貌自該肖父,倒是你怎地過來了?”

  趙翁這才想起了正事。

  “小公子,秀公子,喜事!大喜事!周主入鄴城,下詔優待家主與裴老爺,歸還家眷、財產...”

  話未說完,裴秀一蹦三尺高,倒將崔澈與趙翁嚇了一跳。

  “二位公子快上馬車隨我往鄴城謝恩去罷,老夫人還在鄴城等著二位咧。”

  趙翁催促道。

  “現在還不能走。”

  崔澈與裴秀對視一眼,齊聲笑道:

  “還得去接姑母(母親)呢。”

  崔昭容如今還不知中原消息,年過四旬的她還在奚人府中替人縫補,這些年就是靠著做針織活,攢錢養育裴秀、崔澈,真要是全指望放牧賺的四個饅頭,哥倆早就餓死了。

  去年原主感染風寒,便是崔昭容給救回來的。

  崔昭容之父崔季舒好醫術,終其一生,未曾懈怠,哪怕身居高位,也能放下身段,為貧賤之人診治,既是名臣,更是名醫,崔昭容受父親影響,也看過不少醫書。

  “母親!”

  “姑母!”

  屋外的呼喊聲驚動了崔昭容,常年在昏暗的燭火下做活,她的視力變得很差,隔遠了便看不清來人面容,但兒子與侄兒的聲音卻是認得的。

  “你倆不去放牧,怎地跑來了我這。”

  崔昭容以為二人懶怠,責怪道。

  “不放牧了,這輩子都不放牧了,姑母,我們要回中原了!”

  崔澈拉著崔昭容的手,喜悅道。

  說是姑母,

但這些年全靠她辛苦養育,對崔澈來說,崔昭容與母親無二。  “母親,周主入鄴城,下詔寬赦了我等,我們是來接你走的。”

  崔昭容聞言,渾濁的淚水順著臉上的皺紋滑落,她緊緊擁著崔澈、裴秀,激動道:

  “好!回家!我們回家!”

  趙翁剛剛與內附奚人談過,此時來到屋中,見到三人相擁而泣,想到崔家這些年的變故,也不由為之傷感。

  奚人當然不願意放走崔昭容,她姿容衰老,不受喜愛是一回事,但也是北齊朝廷所配,為自己所有,是他的私產,憑什麽輕易就給放走了。

  直到讓崔澈、裴秀放牧的貴人作證,周主已經得了河北之地,下詔寬赦,才不情願的歸還了崔昭容作為妾室的身契,自此兩清。

  臨行前,崔澈與裴秀感謝了貴人這些年的照料,這份謝意出自真心,尤其是崔澈,若不是心存善意,誰又會雇一個五歲的幼童放牧,不止每天給哥倆四個饅頭,還提供了住處,哪怕破敗不堪,卻也是個遮風擋雨的地方。

  貴人姓袁,說是貴人,其實也不過是北疆的土財主。

  雖然招婿不得,留有遺憾,但讓崔澈、裴秀欠下一份人情, 也能滿足。

  畢竟崔澈可不是普通的博陵崔氏嫡系子弟,博陵三崔中,崔暹死於公元559年,崔昂死於公元565年,崔季舒便是博陵崔氏毫無疑問的領袖人物,直至四年前,即公元573年被殺。

  馬車向南而行,趙翁與馬夫同坐,車廂內,崔澈與裴秀一左一右緊挨著崔昭容,與她說起了哥倆放牧時的趣事,崔昭容抹淚之余,臉上的笑容卻一直沒有停過。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三月初七,崔澈一行人過紫陌橋,抵達鄴城城外。

  崔澈被抱下馬車,入目便是許多廢墟建築。

  周主宇文邕生活儉樸,對鄴城許多華麗宮殿橫豎看不過眼,下令焚毀,鄴城城牆上許多台樓便也遭了殃,就連依城牆而建,最華麗的鄴三台,即銅雀台、金虎台、冰井台,也沒能逃過一劫。(齊之東山、南園、三台,並可毀撤)

  通過城門處的搜檢,馬車駛入鄴城,重回車廂的崔澈忍不住掀開窗簾,打量著沿街風采,裴秀也在車廂另一側張望,他曾在鄴城生活過九年,但如今時隔四年重回故地,也忍不住心中好奇,想瞧瞧城中變化。

  鄴城始築於齊桓公時,高氏掌權,遷都鄴城,遷徙洛陽民眾四十余萬戶至此,為了安置遷戶,又新築鄴南城,才有了今日的繁華景象。

  崔澈心底清楚,再過幾年,這座河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千年古城,將要被人付之一炬。

  但這與他無關。

  ‘鄴城,我享福的來了。’

  看著窗外風景,崔澈遐想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