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周隋之際》四 初入崔府
  馬車停靠在一座氣派的府邸前,趙翁對車廂內喊道:

  “小公子,到家了。”

  寬敞的車廂內,如今只剩了崔澈一人。

  既然周主宇文邕下詔歸還家眷、財產,自然也包括崔、裴兩家在鄴城的宅院,馬車途經裴府時,崔昭容與裴秀便下了車,自然要先拜謁了裴府的老太君,才能往崔府登門。

  還不等崔澈走出車廂,就有門房跑回府內報信。

  “小公子回來了!小公子回來了...”

  聲音漸行漸遠,崔澈被趙翁抱下馬車,他本人很抗拒這種做法,總覺得羞恥,但趙翁唯恐六歲的小主子磕了碰了,這可是家裡的獨苗。

  崔澈打量著眼前的府邸,只見三間獸頭大門敞開著,台階下,兩座石獅子栩栩如生,從東西兩角門內湧出幾十位奴仆、婢女,盡皆跪拜見禮,朝他笑臉相迎。

  這等景象,與住慣了的茅草屋形成鮮明對比,一時讓崔澈有些不適應。

  卻也只是短暫失神,但到底也是見過了大世面,故宮他都去過好幾回,旺季60,淡季40,憑學生證還能打折,只收你20。

  崔府氣派不假,但哪比得上故宮宏偉。

  “都起來吧。”

  六歲的小孩學著大人的儀態,卻沒有人敢嘲笑。

  崔府正門平時是不開的,出入多由東西兩角門,但崔府小公子在北疆吃了四年風沙,好不容易回來,可不得開正門迎接。

  趙翁在前頭引路,崔澈身後跟著一群奴仆、婢女,到底是名門望族,奴仆們衣帽周全,婢女們穿紅戴綠,當然了,崔澈的行頭也不差,那身粗布衣服早就給換了,在途中趙翁為他購置了一身綢緞衣裳。

  崔澈經垂花門,走過抄手遊廊,在穿堂門廳瞧見了姍姍來遲的祖母。

  祖母姓封,出自渤海封氏,是東魏重臣封隆之之女。

  封氏育有兩女,卻未有子嗣,故而崔澈之父崔長君雖非嫡子,但作為庶長子的他,卻也被封氏視如己出。

  崔澈作為崔長君的幼子,也是家中唯一的男丁血脈,封氏豈有不愛惜的道理,之所以姍姍來遲,不過是老人家年紀大了,走路不便,而崔府地方太大,從後院來迎,也要許多時間。

  “我的心肝啊,老身以為這輩子都見不到你了。”

  封老夫人一見崔澈,瞧著他與父親崔長君酷似的容貌,都無需詢問,緊緊摟在懷中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泣道。

  “祖母莫要悲傷,孫兒這不是回來了麽,日後自當承歡於祖母膝前,代父親、叔父,與兄弟們盡孝。”

  澈哥兒這番安慰,讓封氏記起了兩個庶子與一眾孫兒們,撫著崔澈的小腦袋,哭得更是悲傷。

  崔澈伸出小手為祖母擦拭淚水,封老夫人見他如此乖巧懂事,心中滿是歡喜,止不住地念叨道:

  “好孩子!好孩子...”

  說著,封老夫人自己也擦乾淨淚水,起身牽起崔澈的手說道:

  “走,隨祖母去拜祭列祖列宗,去拜祭你祖父、父親,感謝他們保佑你平安歸來。”

  這是一間明亮的祠堂,一眾奴仆、婢女,哪怕是趙翁這等心腹管事都被留在外邊,只有封老夫人與崔澈跪拜在一眾靈位之下。

  封老夫人指著一塊塊靈牌,告知崔澈他們的身份,訴說他們的生平故事。

  崔澈祖上可謂累世為官,尤其是北魏孝文帝太和改製以後,取人糟粕,將九品中正製移植到北方,正所謂上品無寒門,

下品無士族,博陵崔氏作為北魏一朝僅次於漢人四姓的門閥,要出仕實在是再簡單不過。  認了祖先,封老夫人又拿出一本簿子。

  “這上邊記錄了崔府資產,都是歷代先祖辛苦積累,澈兒你還年幼,暫且由祖母為你保管,待你年歲漸長或者老身先去,再交還給你。”

  再是疼愛孫子,也不可能讓六歲的孩子管帳,崔澈自然理解,但他還是壓抑不住心中的好奇,睜著大眼睛,故作天真的說道:

  “祖母,能否讓我過目家中資產。”

  “澈兒還認字?!”

  封老夫人聞言驚喜道。

  她最擔心的就是孫兒兩歲去了北疆,在那裡蹉跎四年時光,還在操心他的學業。

  需知道,其祖父崔季舒涉獵經史,長於尺牘,有當世才具,十七歲便身居一州主薄之位,得高歡之弟高琛器重,就是因盜嫂被高歡活活打死的那個高琛。

  高琛將崔季舒推薦給高歡,高歡一番考校後,親自查看哪裡有丞郎空缺,補為大行台都官郎中,其子高澄十五歲由晉陽往鄴城主持朝政,特命崔季舒入朝輔佐。

  不會真有人以為崔季舒就是個拉皮條的吧。

  拿博陵三崔之一的崔暹舉例,高歡在韓陵之戰大敗爾朱氏後發兵洛陽,命崔暹輔佐其弟高琛留守河北,臨行前握其手道:

  ‘大丈夫相知,豈在新舊,軍事固然重要,留守責任也不輕,家弟年輕,辦事不嫻熟,後方的所有工作,就統統托付給你了。’

  高澄為了讓崔暹打擊不法勳貴,甚至刻意在一場宴席上演戲,讓崔暹與自己分庭抗禮。

  就是這樣一位顯赫人物,在崔季舒面前卻是屏退了外人,下拜道:

  ‘我如果能夠當上尚書仆射一職,那都是叔父你的恩德。’

  冷知識,崔暹比崔季舒年長十余歲。

  先人權勢如此,如今重振家業的重擔落在了崔澈身上,封老夫人自然對他寄予厚望。

  “在北疆放牧時,孫兒總會隨表兄認字。”

  崔澈的回答讓封老夫人很是欣慰,她將簿子交到崔澈手上,崔澈立即翻閱起來。

  一邊看,一邊不由得暗自咂舌,這列祖列宗當官是不是都在一心求田問舍呀,怎地積累了這般多的財富。

  雖然比不得明朝首輔徐階家中子弟佔地二十四萬畝,卻也有良田千頃,合計五萬畝。

  屋舍、奴婢以及余財更是數不勝數。

  當年家財充公,都是有記錄在案,如今天子下詔歸還,按圖索驥便也盡數收了回來,畢竟這是北周天子用以施恩的手段,是政治任務,又事關博陵崔氏這般世間第一等的門閥,誰又敢在這上面吃拿卡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