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周隋之際》五 封家6子
  說崔澈的先祖們一心求田問舍,或許冤枉了他們,但能積攢起這麽大的家業,自然也與廉潔搭不上邊。

  當然了,大環境本就如此,也怪不得他們。

  北魏一朝在馮太后頒行班祿製以前,官員是沒有俸祿的,當官也得糊口,朝廷不發薪水,便也只能自己想辦法。

  但其實真正指望著俸祿糊口的是那些小吏,在孝文帝太和改製前能當官的漢人,哪個不是門閥士族出生,不說巨富,卻也是頗有家資,所謂朝廷不發俸祿不過是他們貪腐的借口。

  班祿製推行以後,規定貪贓滿一匹布絹者死,在一年之內以貪汙罪殺了四十四名刺史以下官員,其中包括尚未親政的孝文帝的舅舅李洪之,由孝文帝親自審問後處死,官場風氣才有所轉變。

  不過好景不長,隨著孝文帝身死,尤其是其子宣武帝元恪死後,太后胡氏垂簾聽政,淫亂宮闈,朝政迅速腐敗,等到爾朱氏以武力奪權,班祿製已經名存實亡。

  高氏掌權前期,高歡、高澄父子還會打擊貪腐,但到了高澄遇刺,北齊建國,除高歡第六子高演不算殘暴以外,一連出了高洋、高湛、高緯這些個仁君典范,官場風氣又能好到哪裡去。

  否則以關東人口、財富倍於關西的狀況,若沒有這些個仁君賢臣,北齊又怎會速亡,隻得了二十八年國祚。

  崔澈感慨之余,將帳冊恭敬地交還到了祖母手中。

  祖孫倆來不及多敘話,祠堂外便有下人通稟,說是表公子登門。

  崔澈以為是裴秀來探望他,還在奇怪姑母怎麽沒有一同前來,與封老夫人來到正廳,看清了來人不由大失所望,廳中六人他都不認得。

  “拜見姑母。”

  六人望見封老夫人,趕忙行禮道。

  原來他們是渤海封氏子弟,是封老夫人兄弟之子,此番聽說崔澈回府,作為表叔的他們特來相見。

  通報了姓名崔澈才知道除去最幼之人未得表字以外,其余五人皆以字行於世。

  六人之中,有二人為封隆之長子封子繪所出,即封寶蓋,封寶相。

  另外四人由封隆之次子封子繡所出,封德潤、封德輿、封德如以及才九歲的封倫。

  封倫這名字崔澈並不熟悉,但不妨礙他從年紀推算出這位就是未來唐朝宰相,官至尚書右仆射的封德彝。

  崔澈也沒上趕著巴結,一來這封德彝的風評並不好,其次,未來當上尚書右仆射很了不起麽,他祖父崔季舒在北齊官拜尚書左仆射,都是從二品的官員。

  當然了,都是仆射,亦有區別,唐朝因為二鳳李世民曾擔任尚書令,便不設尚書令一職,以左右仆射為宰相。

  北齊就沒這個規矩,故而崔季舒只是加特進,禮如丞相,但確實沒有坐上相位。

  六位表叔都是儀表堂堂,尤其是封倫,更是隻比崔澈差了一籌,也難怪未來能被楊素看上,招為女婿,在過人的才智以外,還生了一副好相貌。

  封老夫人有意讓崔澈與侄兒們親近,將來也好有個幫襯,畢竟過往先祖再顯赫,說到底如今的崔府也只剩了她一個老婦人與孫兒相依為命。

  交談中,封家六子雖然驚訝於崔澈的早慧,但聯想到他自小長在北疆,吃了許多苦,早熟也屬正常,自家九歲的弟弟封倫在崔澈這個年紀也已經展露了智慧,便沒有大驚小怪。

  崔澈在旁敲側擊中也對封氏的情況有所了解。

  封隆之與其長子封子繪早已經故去,

次子封子繡前些年出鎮霍州(安徽霍山),為南陳大將吳明徹所擒,被送往揚州,從此與家人音信隔絕。  眾人正聊得暢快,又有下人稟報,崔昭容與裴秀過府拜謁。

  崔澈聞言自是喜出望外,向六位表叔告了聲罪,立即奔出府外相迎。

  聽聞女兒回府,封老夫人自然激動,但她還是為崔澈向六位侄兒解釋了一句:

  “澈兒在北疆孤苦伶仃,多虧昭容與秀兒照料得以成長。”

  年紀最小的封倫笑道: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動物且然,況於人乎,阿澈雖幼,卻知恩義,侄兒恭賀姑母。”

  其余五人也紛紛稱賀。

  封老夫人臉上笑意更濃,她擺手道:

  “老身這把年紀還能活多久,也不指望澈兒孝敬,隻盼他將來能夠光耀門楣,老婦我再無所求。”

  封子繡的長子封德潤聞言說道:

  “姑母福壽綿長,阿澈生性明敏,定能親見他告慰先祖。”

  說罷,頓了頓又道:

  “阿澈如今年滿六歲,也該是進學的年紀,不知姑母可有屬意的儒士?”

  封老夫人不以為意道:

  “還未曾思及,不過河北多儒士,蒙學而已,不乏堪為良師者。”

  一旁封子繪的長子封寶蓋插話道:

  “姑母是打算讓阿澈留在河北就學?”

  封老夫人不明其意,反問道:

  “難道還要背井離鄉不成?”

  封德潤歎息一聲,說道:

  “高氏以河北建義,故而充任要職之人,多是河北才俊,如今周主以西並東,若不往關中遊學,他日朝堂哪有我等容身之處。”

  封老夫人一時遲疑,她當然知道士族子弟所謂遊學,主要便是結交人脈,也明白封德潤所說的道理,一朝天子一朝臣,河北士人不可能再保有東魏、北齊時的地位,注定要被關中士人壓一頭。

  可崔澈才六歲,她又怎麽放心讓孫兒遠行。

  似乎看出了姑母的顧慮,封德潤為其解憂道:

  “倫弟下月便要去往關中求學,正可讓阿澈與阿秀與之為伴,阿秀如今十三歲,在邊疆消磨了四年時光,更該珍惜。”

  封老夫人聽他這般說,已經意動,裴秀在北疆磨礪四年,想來也有了擔當,封倫自小以才智聞名,更能照顧自己孫兒。

  “此事我當詢問了澈兒心意,再與裴老夫人相商。”

  “自該如此。”

  今日封氏六子登門,除拜訪以外,就是打了讓崔澈、裴秀與封倫一起往關中遊學的主意,尤其是崔澈。

  博陵崔氏之所以被稱為頂級門閥,相較於渤海封氏來說,便是他們在北周、北齊兩個政權之中,都有人身居高位。

  前往關中遊學,沒有達官貴人引見,還怎麽結交人脈。

  真要讀書,偌大的河北,難道還尋不到稱職的先生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