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重生周隋之際》三十 貴人相邀
  六月二十八日,天子宇文贇召見其亡父發小,被托以後事的宇文孝伯,與其直言道:

  “公若能為朕除掉齊王,我願以他的官職相賜。”

  宇文贇所言齊王,便是其五叔宇文憲,宇文憲在滅齊以後,自感功高震主,遂有隱退之心,卻依舊逃不過侄兒的忌憚。

  宇文孝伯卻未受誘惑,以先帝臨終前遺言,不許骨肉相殘為由,表示拒絕。

  可宇文贇這個大孝子又怎會在意其父的遺言,最終還是將齊王宇文憲騙入宮中縊殺。

  隨即又殺曾與宇文憲親善的大臣,謂為同黨,共相謀逆,如上大將軍王興,上開府儀同大將軍獨孤熊,開府儀同大將軍豆盧紹等人。

  並沒有人知曉早前回京奔喪的楊堅是否參與其中謀劃,但親手縊殺宇文憲的於智被封為柱國,授以齊公,顯然是一人將這個汙名給背了下來。

  宇文家自個骨肉相殘,也與崔澈無關,但無論如何,天子總算暫時收了手,朝堂也難得的恢復了平靜。

  時間來到七月底,崔澈一如往常與好友回京享受假期。

  穆邪利的胭脂鋪也開了大半年,正如開業前的預料,生意紅火得很,每月都要分潤崔澈一筆利潤,畢竟胭脂鋪澈哥兒也佔了一半。

  九個月積攢下來,數目很是可觀,崔澈不由擔心起了穆邪利是否會搬離崔府。

  他還未滿八歲,屬於有心無力的年紀,自然不可能與穆邪利有肉體關系,但成年人的心智,卻也在日常相處中,對這位婦人生出好感,有了一絲眷念。

  兩輩子都是情場初哥,在感情上確實容易淪陷,理解一下。

  回到長安的當夜,崔澈睡在榻上,隔著屏障與妙容閑聊時,不經意說道:

  “胭脂鋪子多虧了穆家姐姐經營有方,如今想來應是有了些積蓄,哪怕她將來買了宅子,搬出崔府,妙容你也可以時常走動。”

  妙容聞言,訝異道:

  “原來小郎君你不知道?穆姐姐哪有什麽積蓄,她把自己的那份全都用來接濟窮人了。”

  “什麽時候的事?”

  崔澈又驚又喜,此前他與穆邪利有過約定,許她在崔府借宿,直到她攢夠了錢,再尋容身之處,如今將積蓄全部接濟窮人,豈不是又能在府上多逗留一段時間。

  更欣喜於對方人美心善,一時間睡意全無。

  “就月初的時候,我以為張武、趙文去接小郎君的時候都與你說過了。”

  “回城的路上阿秀呱噪得很,哪有他二人說話的機會。”

  翌日清晨,崔澈將自己在胭脂鋪的分紅盡數還給了穆邪利。

  “你我合夥做買賣,既然要行善積德,不能光是穆家姐姐一人出力,只是澈忙於讀書,無暇賑濟,便請穆家姐姐為我代勞。”

  “妾身也不過是圖個心安,可既然小郎君也有這份心,不如以後就將胭脂鋪的盈利都用來接濟貧苦。”

  崔澈當然不缺這幾個錢,一間胭脂鋪,生意再是紅火,相較與他的家財,也不過九牛一毛,但穆邪利的提議瞬間讓她的形象在澈哥兒眼中光彩起來。

  “將我應得的那份用作濟貧也就罷了,穆家姐姐還是應該留點積蓄,將來好置辦嫁妝。”

  只是崔澈說話時候心猿意馬,閃躲的眼神讓穆邪利看了個真切,也讓她備受鼓舞,最終婉拒了崔澈的提議,執意要將自己所得一並用於善事。

  崔澈見她堅持,隻得答應道:

  “好罷,

暫且就依穆家姐姐之言,不過若是將來改變了心意,也可與我直說,澈自當解囊為穆家姐姐置辦嫁妝。”  “為何非得是嫁妝,也可以是聘禮。”

  穆邪利的聲音很低,澈哥兒害怕自己聽錯了,求證道:

  “穆家姐姐方才是說...”

  “定是小郎聽岔了。”

  穆邪利嬌嗔一句,便將崔澈推出了門。

  屋門緊閉,崔澈遲遲沒有離開,他還在回味方才二十二歲的婦人,作少女羞澀模樣。

  穆邪利背著身子,就站在門後,許久後才聽見腳步聲離開,穆邪利的嘴角流露出一抹笑容。

  能以宮婢的卑微身份,走上皇后寶座,憑她的手段在崔澈面前邀寵,屬實是大材小用,也難怪澈哥兒一時間意亂情迷。

  好在崔澈雖是情場新手,卻也有一份定力,離了穆邪利的院子,頭腦再次清明,打算喚上裴秀去探望封德彝。

  雖然並非同門,可怎麽說也是一起來長安遊學,又是表親,還是得時常走動。

  還沒出門,卻正巧收到一張請帖, 澈哥兒望了名字一眼,哪還顧得上封德彝,就是他祖父崔季舒從土裡爬出來,也得先見了那人再說。

  隨國公楊堅是六月底回的長安,隨著天子握穩了權力,朝堂恢復平靜,楊堅也得以忙裡抽閑見一見一年半前向自己投貼的少年。

  楊堅曾任定州總管,對博陵崔氏了解頗深,也清楚這個少年在族中特殊的地位。

  崔宣猷等人終究已經改姓宇文,若是按照正常發展,也許過個兩三代便與崔氏生分了關系,畢竟除了崔澈,誰又能知道才統一北方不久的北周,同樣進入了亡國倒計時,到那時,宇文氏這國姓便要被崔宣猷等人棄之如敝履。

  故而,如今許多人便將崔澈當作博陵崔氏未來的扛鼎人物看待。

  他的出身夠高,是崔季舒的唯一血脈,而隨著《詠鵝》、《辭母》以及徐門立雪的故事廣為流傳,才德更為人所稱道。

  楊堅也是在亳州時,聽楊素說了徐門立雪的故事,才再度起意見一見這位小崔郎。

  楊素之子楊玄感每月休假回府,總要提筆與父親寫家信,細述周遭之事,而楊素當時與楊堅同在淮北,多有往來,在閑聊時又一次聽到了崔澈的名字。

  而上一次還是出於亳州總管府記室參軍事裴矩之口。

  楊素誇讚崔家子,也讓楊堅對其興趣更隆,誰又會討厭一個尊師重教的少年。

  哪怕是看在博陵崔氏的實力與影響力上,也得見一見這名注定要成崔氏重要人物之一的少年郎。

  之所以拖延至今,不過是此前事務繁忙,如今才得以抽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