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於我也很特別。煎餅這一在山東思空見慣了的吃食兒,確實是山東的特產。為什麽說它確實是山東的特產?這從實習點醫院老師問我這個外省人吃不吃得慣、咬不咬得動,便見端倪。因為從老師的問話裡面有那麽幾層意思,即:一、它是山東產煎餅,其他省份特別是南方的省份是不產煎餅的;二、它是山東人是咬得動吃得慣煎餅的,其他省份特別是南方的省份的人是咬著挺費勁而吃不慣煎餅的;三、它是對我這個南方來的,卻長有一幅北方人長相,像是山東本地人的學生,其到底是哪裡人表達出的一種疑問。
對此,在我回答“貴州人,現在土生土長的土著人已經很少很少了,有很多是北方人南下去到那兒繁衍的後人的緣故,在《中國文化的源泉》一書,便有南方北人的說法”和回答“我咬得動,吃得慣,而且我在吃煎餅的時候,會比大多數山東人裹的煎餅的張數還多些,因為我覺得那樣咬得更帶勁兒,吃著覺得更香”時,老師在表現得驚奇的同時,也表現出了明白、釋然的表情。
扯得有些遠了,回到“煎餅”上來。我知道煎餅之於山東人有很深的感情和生活的無限的感味。未去山東之前,我除了知道山東人有煎餅卷大蔥吃的習慣外,我對煎餅的認識和好感,主要來源於解放戰爭中淮海戰役裡的戰場上、山東戰場上老百姓烙製成一張張的煎餅,和蒸製熟一籠籠饅頭,用獨輪車推著,支援前線的事實和歷史功績。我在去到山東之後,最想吃到的吃食,便是煎餅,而且時至今天,也是如此。
去到山東吃到煎餅之後,我發現自己最喜歡的山東的吃食,便是山東煎餅了。
1997年的下半年、1998年的上半年,我在新泰市人民醫院和新泰市計劃生育服務指導站實習點實習時,吃了不少煎餅,而且常把煎餅當成一日三餐或一日兩餐的主食。我喜歡吃山東煎餅,而且特別喜歡吃玉米面製成的煎餅。
離開山東後,我也有吃過她曾幾次寄到貴州去的多種口味的煎餅,也有吃過自己網購的有“牌子”的數種口味的煎餅,但自己最喜歡吃的仍然還是玉米味的煎餅。只是那個味兒,似乎沒有實習時她從自己家裡帶去的她母親親手烙製的玉米味兒的煎餅好吃。我很懷念她從家裡帶去的她母親甚至是她自己親手用玉米面烙製的煎餅。那煎餅,單張的乾、脆;多張的,甚至是多達十張的裹在一起的咬著吃的那個咬勁兒和香味,是後來我吃到的那些煎餅的有些“軟和”的那個勁兒和味兒所比不了的。
在煎餅一事上,我似乎很山東化了吧!但,終究因為我吃不慣、受不了山東大蔥那個生的衝鼻子的味道,而始終沒有像山東本地人那樣,把大蔥放到煎餅裡去,然後煎餅卷了大蔥卷著吃。或許,這便是我與山東的緣份還不夠,沒能在實習結束之後,沒能在離開山東之前,留在山東成為山東人的原因吧!
二十多年來,我在回味過往,特別是回味在山東新泰市實習點的實習生活時,常能回味起我和她去青雲湖邊的水裡捉了青蝦,用酒精爐煎炒了,就著“平陽”饅頭和山東煎餅吃的那個場景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