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後不久,我們於1995年入學的那一批學生,開始了為期一年的實習生活。實習是學校教育教學和學生學習生活的延續。我在山東實習的那一年,是我在山東讀書的重要時光,它給予了我特別多的美好的回憶,使我長久以來都難以忘掉它。甚至,我在實習結束之後,特別是參加工作之後,還能時常想起它,感覺自己就像是穿越了時光隧道一樣,又回到了實習的那一年……。
1995年那一批實習生的實習點,主要集中在山東的煙台、濟南和、泰安三個地區下面的市、縣、區縣級以上的醫院和縣級計生站。我們班來自全國10多個省份和山東本地的共48個同學按四人一組分到了相應的實習點。當然分到點上的還有學校同專業同屆其它班的同學。應班上團支部書記的邀請,我隨她去了她的家鄉—TA市下面的縣級市新泰實習。應我的推薦,來自泰安下面的肥城市的LZL,與來自貴州ZY的HF,和我們組成4人小組,去到新泰市這個實習點實習。
據考:新泰位於魯中腹地,泰沂山脈中段,枕泰山而襟沂蒙,前望孔子故裡曲阜,北依三齊舊壤,總面積1946平方公裡,東嶽泰山雄峙其右,徂徠、蓮花、青雲三山懷抱其中,古為齊魯之要塞,今為南北之通衢。
去新泰實習點的時候,是個晴天兒,學校統一派車把我們送去了那裡。跟著一起去的自然還有一起生活了兩年的被褥、校服等等生活用品。從泰安去新泰的路很好,大約兩個多小時的車程,離開泰山往東走,主要是平原,車行在筆直的高等級公路上,讓我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到了“廣東的橋、山東的路”這個說法中的“山東的路”。山東的路,全國聞名,在當時算是最好的,坐在車上,看著路兩邊筆直挺立的人行樹,和樹兩邊的村莊、原野,行進在去往新泰實習點的道上,很養眼,很舒暢。車跑得很快,感覺比火車還快,不像之前我在老家貴州坐車像蝸牛般行進的那樣慢。之前的印象裡,就只是感覺火車的速度是最快的,等到遇到了坐車去新泰實習點,方才感覺比火車更快的感覺是什麽?那種追風逐風的快感,讓車上本就對實習感到新鮮,對實習點—新泰感到新奇而興奮的我們變得更加地興奮了。
據說,從泰安去新泰很近,加之路況好,所以去的車程應該是在一個小時以內。可,我對從泰安坐車去新泰的印象,感覺竟是花了兩個小時。為什麽會這樣呢?或許是因為一路上興奮,遇見了太多包括筆直挺立的人行樹、一望無垠的莊稼地、錯落有致的村莊和最好的公路等等而看不夠、感味不夠,欲再繼續去看去感味的緣故吧?也或許是一路上給自己的感覺很好,於心裡感味起來,回憶起來,於那段路上需要花去的時間是兩個小時吧!
到了新泰,我們先是被車直接送去了住的地方。在新泰實習點,我們先後住了兩個地方。一個地方在新泰市人民醫院附近,另一個在新泰市計劃生育服務站。被安排的這兩個地方,都是基於方便我們實習而選定的。
我們先是在學校老師的跟車護送下,住進了新泰市人民醫院附近的新泰市職工中專。學校老師在安置好、對接好我們住的地兒和實習的地兒後,便回國家計生委泰安人口學校去了。說是住在“職工中專”,其實是:剛開始的時候,出於男女學生分開管理等方面的考慮,去實習的女同學被安排在“職工中專”的校園內,
男同學則被安排在“職工中專”邊上不遠的約3分鍾腳程的一處廢棄了的部隊營房裡。 從“職工中專”,去往廢棄了的部隊營房,直走會經過一家屠宰場。屠宰場裡殺豬的場景,我們沒有見過,但連著豬毛的整張整張的豬皮確是見了不少。北方人吃的豬肉,因為飲食習慣的因素,可能沒有南方人吃的多。沒有南方人吃的多,可能是因為北方人吃的肉食裡有相當一部分是牛肉、羊肉、雞肉吧!但,我這個,連著同專業其它班的幾個南方的同學,卻是幾乎沒有見過整張連著豬毛或者說還沒有拔掉豬毛的豬皮,而且還是成百上千張的數量不少。南方人吃豬肉,一般是連著豬皮一起吃的,所以殺豬會除去毛,留著皮。時常路過見著晾曬的一張張還沒有去除豬毛的豬皮,沒有去多問,大概知道其是拿來通過加工製作成商品,比如用作皮革製品用的,便沒有做過多的細問,只是自己在心裡對其地其人其物的市場因素的發育、人的經濟頭腦和物的優化使用、利用而讚許了一次又一次。
過屠宰場,沒幾步,便左轉直走必須得經過一段時常會有積水的巷道而或弄堂。直道不長,不足50米。遇上晴天,我們會避開中間的積水,然後沿著邊牆根走。遇見雨天,則經常踩在積水裡的露出水面的別人先前墊置、填放的磚塊、石塊上走。沿著邊牆根走過,也難免不被沾上泥水、灌濕鞋襪,濺濕褲腿。只有不足50米長的一條直道,況北方過了七八月入秋後,雨水本來就來得不勤,甚至是少得一旦見了便覺著它是稀客般。因為我們從那通過的時間,總的算來真的不覺得長,只有短短的兩三個月,所以也沒感覺有什麽不方便和難走。
直路的盡頭,是一道外有“鐵將軍”把門,內有鐵梢子橫閂在裡,然後從裡開、關的鐵門。門上在成人胸高的中央的位置,隻留有一小扇往裡開的“觀風口”。除了“觀風口”,想窺見門裡面的物和人,那是癡人說夢!直路的兩邊幾乎都是高牆。至於牆內是什麽?當時,看不見,也沒有去想看一看,甚至連問都沒有想過去問一下,以致對牆內的東西自然是一問三不知了,乾脆就回答三個字“不知道”。
直路盡頭,部隊營房的鐵門的左邊,倒是緊鄰了挨住著一家住戶。那家住戶,人還不錯,挺樸實厚道的。當時,那家屋裡有一個念小學的男孩兒。平日裡,我們也有去過那家閑玩兒,但次數不多。記得,1997年中元節(也叫鬼節,我老家則稱它為“月半”)的那天上午我們有去過那戶人家,並且還在那家吃上了地裡新挖上來後煮熟了的地瓜(我老家稱之為紅苕,書本裡叫它紅薯)。印象中,那家好像沒有在那一天過節祭祀死去的親人的意思,因為他們沒有為亡魂焚香燒紙錢兒,以便為亡魂送去問候和紙錢兒的意思。
在“中元節”這一天,沒有“過節祭祀死去的親人,為亡魂焚香燒紙錢兒,然後為亡魂送去問候和紙錢兒等等”意思,於我看來倒是覺得有些新奇。感覺在北方見著的人家,過“中元節”不隆重,或者說對“中元節”絲毫不重視。因為我知道在自己的老家,過“月半”(也就是中元節),那可是一年裡與端午、春節並駕齊驅的三大“過節”的一個節日呀!特別是在農村,普通人家一年裡少有或稱不上、吃不上幾次豬肉的,但在過“月半”那一天,幾乎所有的人家都會稱上些豬肉,於家裡做成硬菜,先“叫”“先人”喝酒、用菜、吃飯的。“叫”“先人”的時候,家裡掌事的大人先是擺好飯菜、倒上酒,然後一邊焚香燒紙,一邊嘴裡按死去的先人的先後和位置的重要性一個一個地“叫”。我們這些未成家立業的男孩兒和未成年的小孩兒,則靜下來,並規規矩矩地立站在邊上等。等“叫”完“先人”,焚完香燒完紙錢兒,全家才可以依序坐在桌子邊上的凳子上來,一起吃菜吃飯吃酒。我們家,一年裡,在我成家立業並從父親手裡接過接力棒之前,過“月半”的這一天,都是由父親主持操勞的。父親“叫”完“先人”,焚了香燒完紙錢兒之後,父親會把桌子上之前“叫先人”用餐的筷子給收到一邊,然後將盛到碗裡的飯菜給倒到一個碗裡,把酒水也倒到一個杯子裡。母親會招呼著我們不要去動那倒到一個碗裡的飯菜和盛到一個杯子裡的酒水,她會說,那些東西是我們這些小孩不能吃和不能喝的;她還會說,那些東西是只有父親才能吃和才能喝的。不知道為什麽我們不能吃和不能喝?我想,可能是我們在家裡的位置和重要性還不夠吧!但,真當到了哪一天,我們成家立業了,並從父親手裡接過了持家的接力棒時候,我們也會對自己的小孩兒說那些“叫先人”東西,也只有自己才能吃和才能喝,還有他(她)們是堅決不能碰、不可以去吃和去喝的。父親去吃“那倒到一個碗裡的”飯菜和去喝那盛到一個杯子裡的酒水的時候,我們則在母親的溫馨提示下,走到桌子邊,直接坐到桌子的邊上的凳子上,拿起另外的筷子、碗和杯子開始吃菜吃飯甚至喝上一點酒水。
老家對“中元節”,確實顯得比我在北方山東的新泰見著的樣子重視得多,而且儀式也比較繁多。為什麽會是這個樣子呢?可能是因為老家貴州屬於“東夷西戎北狄南蠻”中的“南蠻”,對鬼神歷來要更為敬畏的吧!
直路盡頭的鐵門內,是一排約10間平房長的大排房。雖說大排房約有10間之多,便因為學校在新泰市人民醫院實習的男生就只有包括我們9531班3個男生在內的6個人,所以學校隻規置了進鐵門後的正對面的靠左的第一間房給我們住。又因為我們隻住一間,而其它的房間又都是朝院關著門,其間的窗子和內牆也存有破損,更主要的是因為從左往右沿院走過去約有50多米長且緊鄰的房間太多的緣故,所以我自己對大排房的間數終究沒有去詳細地計數過。大排房外的院子裡,有兩組縱向安放的,露天的用作洗漱、洗澡、洗菜、涮碗筷、洗衣被等等的,置於齊胸高的自來水管和高台池子。這些自來水管和高台池子,我們6個人同時用著尚還顯得稀疏,排房的院兒跟排房的房間的長的寬度差不多,於是我們在那院裡的活動的空間便顯得確實有些空和大。連著鐵門,院裡大排房的正面和左、右的側面都是全封閉的紅磚高牆。雖說是我們在裡面住的那一段時間顯得“稀疏、活動空間大、剩余房間多、四面封閉、少有人接觸”,但,一想起“熄燈號、起床號、集合號、出操號、開飯號、休息號”等等軍營生活的樣子,眼前便突然覺得全都是人兒的影子,且正在進進出出、洗洗漱漱……熱鬧得很!
住進去前,房間的內牆曾先被簡單地重新粉刷過,裡面比起鄰的旁的其它的房,要敞亮、白淨得很多。剛住進去的時候,齊起手規置好已提前規置到房間裡面的床,規置好我們9531班在這裡的唯一的女同學,同時也是新泰本地人的她,提前不知什麽時候去什麽地兒,和誰一起去花了多少錢買來的葦席和蚊帳(我之前是從未買過、用過的),算是開始了在實習點的學習和生活。
部隊廢棄的,或停用的營房,成了我們幾個男生吃住的地兒。那地兒,之前在旁人的眼裡是一道光景兒,現在剛剛住進去的我們也成了“那兒”的一道光景兒。白天,在院子裡的蜂窩煤爐灶上,各自組成兩個組,燒著菜搞飯吃。蜂窩煤有沿巷叫賣後送上門來的,“飯”有現成的,住的周邊的很多地兒便有賣熱饅頭的點。至於菜,則是由著各自的喜好和境況去挑買了。具體買些什麽,吃些什麽?記不細了。但,我們9531班3個男生加上新泰的她,共4個人常集中到一塊兒做著吃。
印象裡有買過藕。藕,這個的東西,我於之前沒有見過、沒有買過,更沒有吃過。這不,班上在新泰市實習點唯一的女同學,有從市場上買回來藕,在洗淨和削掉了皮兒然後又切成塊的時候,我終於見著了什麽是“藕斷絲連”的本義。那藕真是被切斷成了塊,然後塊與塊之間卻真有絲相連接著,絲絲連著,很長很長很長……。待到把切成的塊兒或片兒,下到水開了的鍋裡,翻轉三兩下,煮上一小會兒,便可起了鍋開吃。還甭說,那藕的味道還真的很好。好得我於心裡在想:不要隻認為粉紅色、白色的荷花(蓮花),荷葉(蓮葉)大而圓,蓮子包在倒圓錐形的花托內合稱蓮蓬,才有意趣。切實就連長在淤泥中的根(藕),也別有意趣。
荷花(蓮花)是高潔的,它渾身上下都是寶,特別是於人文方面更是如此。例如:宋詞《如夢令》中曾有“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的名句,便把淤泥中的藕和水面上空中的花連著合起來去做了描寫。
另一個組的人,印象裡也有過特別。記得他們組有一個整天見著人總是笑哈哈的,大家見著都很喜歡的,來自其它班的廣西的同學,就有一次買菜買回來的是泥鰍兒,然後直接將泥鰍兒放到剛放有一整大塊白的水豆腐的開水鍋裡去煮。恰時,那活的泥鰍兒,去到開水鍋裡,能立即用快得不能更快的功夫,不待人的眼睛眨一下,便快速地鑽進到那白的那一整塊水豆腐裡面去了,而且藏得嚴嚴實實,讓人仔細尋了幾乎也發現不了任何的蹤跡和動靜,不似剛下到水開了的鍋裡時鑽進水豆腐裡面去之前的那般驚慌和忙亂……。
過不了一會兒,那蜂窩煤爐灶上的鍋裡的豆腐的豆香帶著泥鰍的肉香、泥鰍肉滲混著豆腐的香味,便能瞬間讓我們明白了世人為什麽說兩廣人會吃的說法。待閉上眼細細地嘗過味兒,然後回過頭去想“溫水煮青蛙”的事兒和道理,也有被人舉一反三,用到了“泥鰍”的身上。以致“泥鰍剛下鍋的時候,起始本可以從沸水裡跳出來,卻因為鑽進溫度低一些的水豆腐裡且不敢從中露出肢體來,而慢慢地被煮,直至後來自己把自己給了結了。
去到新泰實習點後,首先去到的地方,是在新泰市人民醫院實習點實習。
新泰市人民醫院,給那時的我們的印象特別深刻。記得我們去到那裡的時候,特別是去到它的住院大樓的時候,我們都被一個新鮮物事兒給吸引住了眼球。那麽,這個新鮮物事兒是什麽呢?其實,就是它這個住院大樓裡居然裝有電梯,電梯能直上直下,在每一個樓層都可以經停進出。這也算是新鮮物事兒?或許,在今天,特別是國家城市化率達到60%左右的,高樓林立的今天,真的算不了什麽,真的不值得一提,真的於今天去提在這它這個住院大樓裡居然裝有電梯會讓聽見的人認為你是瘋子、呆子。但是在25年前國家城市化率不到36%的,幾乎只有在省城才能見上20層以上高樓的當時,於一座位於北方山東的小縣城裡,包括在那個小縣城上面的TA市裡面,在見到這個住院大樓裡安有電梯之前,人們都可能少見甚至沒有見過電梯。之前,我就沒有見過電梯。而且,在這之後,差不多是10年後,我才在我工作的縣城的人民醫院見著。
新泰市人民醫院的住院大樓很高,而且體量也很大。印象裡,它足有12層高,每一層就是一個完整的科室。記得,手術室在十樓,婦科在五樓,兒科在一樓。我在這裡實習的具體科室主要的就是婦科、兒科、手術室。而在實習期間,能每天見著且乘坐了然後進出電梯,於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末期的那個年代來說,確實是一件值得幸福和令人羨慕的事兒。
另外,去的時候,和去了之後,我們都有被告知和聽說旁邊的當時的地級市—鋼城萊蕪市的患者,也有到新泰市人民醫院就診看病、治病、做手術的。
萊蕪市,因為有陳毅、粟裕於解放戰爭初期,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歷時63個小時,殲敵國民黨軍5.6萬余人,直接解放萊蕪、新泰等13座縣城,使渤海、魯中、膠東解放區連成一片,打破了國民黨軍南北夾擊的計劃,穩定了山東解放區大局,為奪取全國解放積累了寶貴經驗的萊蕪戰役,而在我的心中顯得份量很重,進而對它的印象十分深刻。
總之,我覺得萊蕪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地方,是一個了不起的城市,它應該也有很好的基礎設施,包括醫療設施和水平。既然,新泰市這個TA市下面的縣級市與它毗鄰而居,那麽,按常理來說應該是新泰市的人常去萊蕪市人民醫院求醫問診。可是,沒想到的卻是事情反轉了過來,變成了萊蕪市的老百姓有病了常去新泰市人民醫院求醫問診。
於此,我知道我們學校為我們挑選實習點是經過精心挑選的了,而最終經過挑選後留下來的,定是非常不錯的了,這從接下來的實習,便讓我們知道了新泰市人民醫院不僅在基礎設施等硬件方面,而且醫療醫學實力水平方面也是無愧於新泰市最高學府這一稱號的,豈能不讓人不稱讚有加?總之,它能從擁有新泰市一中、新泰市師范、新泰市職工中專等多家學府中脫穎而出,實為不易,也凸現其水平不凡。
去到一個地方實習時,剛開始時,一般都有一個集中動員會。我們在新泰市人民醫院的實習,就是從那個時候的那個集中動員會開始的。我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了解當時的社會的。
動員會上,對新泰市人民醫院的介紹裡,有醫院裡開設了幼兒園等有別於醫院的等等社會設施的情況。而這,一瞬間,便讓我印證一個從書本上看來的當時的中國的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即“單位辦社會”現象,有了一個“新泰市人民醫院辦社會”的印象。一個單位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好像吃穿住行學等等都可以像其他單位一樣,不出醫院便能一一解決。事實上,那個時候“單位辦社會”,一個單位即一個社會,還真的就是當時國家社會裡的一個常態。但,那個常態,於我的確是第一次親耳聽到和親身見著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接觸到了外面的社會了,於某種意義上,也算是結束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純學生時代。
雖然“一個單位裡有學校、商場等等單位辦社會的你在辦我也在辦,你有我也有的重複的東西、雍腫的東西等等,確實是在那個年代、社會中存在了很久,而且還幾乎把國家壓得喘不過氣來,累得直不起腰來”,雖然“單位辦社會現象,國家於1997年後作了一次徹底的手術式的改革,並最終革除它這個弊病。”但,那現象於當時的我來說,卻是覺得新泰市人民醫院挺牛!為新泰市人民醫院不僅可以看病治病,而且還可以教書育人,甚至還可以買賣吃的東西等等做生意而覺得挺牛!因為覺得去到了挺牛而且擁有10多層的裝有直上直下電梯的住院大樓的地方,所以自個兒給自個兒打了個招呼,那就是要認真實習,以便學有所得。而“認真實習,學有學得”,恰是當時國家計生委泰安人口學校和新泰市人民醫院給我們的實習要求。況且,我於動員會當天所在的,緊鄰這家醫院西門內側的,一棟兩層用順時針撥轉九十度了的“L”字形架構教學樓的一樓裡的,靠東的教室裡的牆上,看見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日三省”的字樣和“日有所獲”“不進則退”的話語,所以我便在心裡給自己更加地攢足了勁兒,欲認真實習,學有所得。而且那些看見了的“字樣”、聽見了的“話語”,也已成為了我之後包括現在工作生活中的警語,鞭策著自己繼續前行,和轉過頭去用之引導,叮囑後輩的學習和生活。
從這些個意義上來說,在新泰市人民醫院的實習,從第一天的動員大會開始,它便有了讓我學有所得而且受用終生的東西了,我很感恩當時在那裡的半年時間的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