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教授和陸楊的導師祁教授都是科學院院士,陸楊來到潘教授這裡受到了熱情接待。
當然主要還是陸楊的理論,太驚豔了,讓潘教授都無法保持淡定。
如果陸楊的理論得到證實這意味著潘教授過去的多年研究,都走在了錯誤方向,那可是幾十億資金啊!
雖然科研路上,難免會走歪路,浪費一些科研經費,但幾十億資金,也讓潘教授非常心疼。
他此時心情非常複雜,即希望陸楊的理論正確,又希望這是個美麗的錯誤。
科學院旗下國家級量子實驗室,潘教授的辦公室內,茶香淼淼。
陸楊正和潘教授坐在沙發上,交流讓潘教授內心忐忑的新理論。
潘教授率先發問道:“按照你提出的觀點,微觀世界的運動,就不是隨機性了,這將顛覆過去無數物理學理論!我實在好奇你怎麽得出的這個數學模型,你已經驗證過數據了嗎?”
微觀粒子具有一個特性“疊加態”,微觀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位置,同時擁有多個速度,就好像微觀粒子有很多分身一樣,每個分身霸佔著一個空間位置,每個分身都擁有一個不同的速度。
所以面對具有疊加態的微觀粒子,我們就很難像宏觀世界這樣去100%精準預測將來微觀粒子的未來狀態。
就好比地球圍繞太陽旋轉,我們能計算出行星軌道,但卻無法預測出微觀粒子的“軌道”。
陸楊搖搖頭又點頭道:“物理理論大部分沒錯,我提出的觀點,想要完美預測微觀粒子的運動,條件非常苛刻,必須是當前空間,只有唯一的微觀粒子情況下。”
“根據玻爾的概率論,電子是隨機出現在某處的,根據海森堡不確定性理論,電子位置和動量無法同時測定,再根據薛定諤的波動方程中解的模平方,如果用三維坐標以圖形表示的話,就是電子雲...。”
從二十世紀初,量子力學誕生起,有太多科學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理論。
甚至愛因斯坦的理論和量子力學理論相互不兼容,當年雙方因為觀察手段不足,爭論了許多年。
愛因斯坦看來,量子力學之所以還存在“概率、超距、瞬間”等特性,是因為人類的科學手段還很落後,沒有能力觀察到使它們發生這種變化的“物理常量”。
1935年,愛因斯坦聯合薛定諤、波多爾斯基、羅森等頂級科學家,為“推翻”量子力學、證明這個“年輕的學科還很不完備”,想讓波爾修改他提出的量子力學理論,符合愛因斯坦等提出的理論。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EPR量子悖論”。
而這個“EPR量子悖論”換個說法,說的就是“量子糾纏”。
量子力學發展至今已經一個多世紀,有越來越多證明,量子糾纏真實存在,當年愛因斯坦老爺子反駁量子力學的理論,卻成為了證明量子力學詭異、無法測量、神秘的支撐。
並且在1982年,法國物理學家艾倫愛斯派克特等人曾理論上證實微觀粒子的“量子糾纏”。
1993年,老鷹國科學家查理斯貝內特在量子糾纏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量子通信的概念,即利用光子等基本粒子的量子糾纏原理實現通信過程。
這時候大家的反應都是,量子力學太神秘了。
大家研究不懂原理,先不管它,實際能運用就行。
根據量子糾纏,接下來就開始了各種應用,量子密鑰分發、密集編碼、量子隱形、量子算法、量子計算機等。
潘教授的應用,就是量子密鑰分發的應用。
它能夠使通信雙方共同擁有一個隨機、安全的密鑰,來加密和解密信息,從而保證通信安全。
在量子密鑰分發機制裡,給定兩個處於量子糾纏的粒子,假設通信雙方各自接受到其中一個粒子,由於測量其中任意一個粒子會摧毀這對粒子的量子糾纏,任何竊聽動作都會被通信雙方偵測發覺。
人們不再糾結,為什麽量子糾纏會不受時間、距離改變,而糾纏在一起,改變一個的同時另一個也改變。
而是想著怎麽利用這一特性,用在實處。
現在,陸楊卻準備去解釋原理,搞懂量子糾纏根本原因是什麽。
換句話說,陸楊是在走愛因斯坦沒有走完的路。
愛因斯坦認為,量子力學之所以這麽特別,是因為某些物理原因,沒有被發現。
現在,陸楊從理論上證實,的確有東西沒有被發現。
量子糾纏相互影響,依舊是狹義相對論描述的理論,符合宏觀物理規則。
潘教授聽陸楊從量子力學誕生開始談,說到了愛因斯坦當初的質疑反駁,最後陸楊問道:“聽說日不落國,正在想辦法拍攝量子糾纏現象,不知道我們的技術相比他們,是落後還是領先?”
說起這個是因為2019年,日不落國就會公布世界上第一張量子糾纏的圖片。
這是他們長達兩年的“洗片、核準”最後發表在《科學》雜志上,量子糾纏終於被實驗完全證實了。
也就是說,直到現在的時間點,量子力學裡的量子糾纏現象,依舊存在一些不確定性,現象是觀察到了,也在實際應用,但依舊處於“無圖無真相”階段。
陸楊說自己能用數學模型公式,來預測“量子軌跡”也屬於“無圖無真相”。
來潘教授這裡的最主要目的,也是要達成“有圖有真相”的目的,在這個基礎上,就能想辦法實際應用了。
潘教授說道:“目前我們夏國在量子領域的研究,依舊是處在領先地位的,當然是理論研究的層面,拍攝圖片,還是他們更強,畢竟很多高精尖儀器,我們落後不少。”
陸楊的描述讓潘教授腦袋有些迷糊,有些地方不太理解,其中還有幾個關鍵的地方,陸楊沒有解釋清楚。
“你說微觀粒子軌跡是受到周圍粒子影響,那問題來了,我們單獨約束量子糾纏的光子,在相隔遙遠距離的地方,依然發現它們相互糾纏,還有微觀粒子隨機出現的現象,這如何解釋呢?”
“按照你的理論, 是將宏觀物理規則,用在了微觀層面,按理說不會出現量子隧穿現象才是,難道在微觀層面,真的存在時空隧道?”潘教授疑惑道。
陸楊笑道:“時空隧道有沒有存在,我不知道,但根據我的理論,那要解釋這種現象,只有一個原因!”
說這話時,陸楊非常自信,因為這是他無比肯定的事。
潘教授也期待的看著陸楊。
“這個原因便是,宇宙存在多維!而且必定是多維疊加,在微觀層面,微觀粒子在不停從維度間穿梭,突然出現在另一個地方,就是從不同維度中穿梭,表現出位置如同閃現一樣變化。”陸楊緩緩說道。
此時陸楊想的卻是智子的特性,智子製造時,就是三體人在十一維度蝕刻電路。
既然智子已經出現在這個宇宙證明維度的存在。
量子通訊裡的微觀粒子遠距離糾纏,隨機出現,就是因為微觀世界,也許存在無數孔隙。
這些孔隙,就是維度孔隙。
這就是愛因斯坦老爺子說的關鍵“物理常量”。
波爾沒錯,愛因斯坦也沒錯只是他們沒有發現維度這個“物理常量”,也許猜測過,但沒有證明。
而陸楊現在有證明的理論,這才能計算出微觀粒子糾纏時具體的變化。
從而利用量子糾纏,做出量子通訊的設備。
到那時,火星和地球的通訊,也是和打電話一樣實時通訊,就算在銀河系的銀河中心給地球打電話,一樣無視光年距離,做到實時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