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乾心論道》第89節 願清淨舍氏神通(四)
  董志張和徐乾聽了陳仲言語,全都愣住。

  剛剛還好好的,怎麽忽然就要喊打喊殺?

  叔孫無忌則是雖不知道陳仲為什麽態度大變,但根本不在意原因,陳仲請他護持二人,那麽自是毫不遲疑,應了下來。

  那舍磨騰的手段,旁人或許不識得,陳仲卻是知曉的。

  在聚窟道洲,舍家修士入道被稱為“淨”,其詞與洪陸文字並無對應者,故而陳仲也隻以讀音擬稱。

  舍家修行伊始,有“初淨”、“二淨”、“三淨”與“四淨”,這四重次第,於別家道統,大抵應當是等同於感應境界之前的修行。

  但舍家修行次第,也別具玄妙。

  他們一旦突破了感應的桎梏,接下來又有四重次第,而這四重次第每成就一重,就可以獲得一種對應“四淨”次第的強大神通,而不必像其它道統那樣,感應之後,修士還需單獨修煉法術用以護身。

  舍磨騰無疑是一位感應以上的大修士,而且還是一位來到了舍家法門最高次第——非想非非想處定的巔峰大修士。

  因為他所施展的手段,在聚窟道洲非常著名,即使是舍家修士也極難獲得——清淨俱足阿婆那。

  清淨、俱足,是陳仲根據含義進行的翻譯。

  阿婆那則是舍家道統中置於最高處的“三典”之一。

  舍家三典。

  各曼天——記錄舍子本人的著述。

  迦努——對舍家修士和奉行舍家道統的凡俗設定的律條。

  阿婆那——舍家後來的大成就修士對各曼天的注釋、闡發,以及這些大成就修士自己的著作。

  在洪陸各家道統中,迦努大多不存在,但各曼天幾乎就相當於《道德》和《易術》,阿婆那則相當於《莊子》、《孟子》等等著作。

  舍家神通凡是以“三典”命名的,就沒有一個是可以簡單應對的。

  而清淨俱足阿婆那,尤為強悍!

  它看似是以聲音發動,與許多儒家法術類似。

  實際則不然。

  在施展清淨俱足阿婆那的一瞬間,舍家修士就已經開始以他們獨特的“定靜”修持出的神意,發起了暗中的侵襲。

  這是神意,或者說性靈上的直接交鋒。

  人與人的思維、心靈,會在清淨俱足阿婆那所營造出的環境中,毫無保留地進行碰撞。

  雙方的心志、毅力,決定勝負。

  除此以外,什麽手段都幫不上忙。

  這看似公平,但雙方對抗的環境卻是由舍家修士所布。

  陳仲當年不慎觸動了一件近古舍家大修士所留法器,被攝入了一片盡是阿婆那著述的淡金色曠野之中。

  那裡時時刻刻都在誦念著歷代舍家大成就修士所著阿婆那。

  駐留其中,時時刻刻都會被那些文字所吸引。

  畢竟舍家一脈學問,自有其精妙,尋常聽聞,還想要借鑒一二。

  在那樣的環境中,更是總能聽到許多絕妙之辭。

  故而,只要稍稍心思動搖,便會損傷性靈根本,乃至於整個人都被染化,成為一名新的舍家修士。

  當時的陳仲,只是無意間觸動一件法器,被攝入後,還沒有敵手專門與他進行交鋒,僅僅是讓他自行抵抗法器的清淨俱足阿婆那,都差一點把他染化了去。

  至今想來,陳仲都心有余悸。

  當然,那次既是劫難,也是機遇。

  沒有強勁對手干擾,單純的法器收攝,

讓陳仲借助種種外來“妙理”的考驗,徹底明悟了自身志向之追求,從而終於舍棄為他啟蒙的儒家與太玄之道,為他後來能夠在仙門山中,見虹角果而立破感應,創造了條件。  但是,許季山面對的局面,絕對要比陳仲更加凶險!

  哪怕舍磨騰的修為境界,或許遠遠不如那位留下法器的舍家大修士。

  可在清淨俱足阿婆那的環境中,有沒有一個舍家修士主動發起進攻,才是決定這一神通威能的最大決定因素。

  陳仲不認為許季山能夠取勝。

  他本身已經承認了不敵王承先,只不過是心中對道理的堅持,讓他不能認輸而已。

  心境早有破綻,拿什麽與舍磨騰對抗?

  舍磨騰恐怕也是看出了這一點,才會毫無顧忌地施展清淨俱足阿婆那。

  而如此,勝敗事小,許季山敗績之後會受到什麽樣的影響?

  陳仲不信舍磨騰會不清楚!

  舍磨騰根本就不曾懷有善意。

  而舍磨騰,則是桓志請來的座上賓。

  是誰授意他這麽做,一目了然!

  桓志這是從一開始,就沒有想著放過五行論,他恐怕是根本容不下一點點不一樣的聲音!

  故而,陳仲、叔孫無忌這些人,必然也是桓志的清理對象。

  既然意識到了這一點。

  陳仲可沒有坐以待斃的愛好。

  “子正,稍安勿躁。”

  就在陳仲將要起身之際。

  襄公矩竟然出現在了他的面前!

  不!

  不是襄公矩。

  而只是……

  陳仲看出了眼前的襄公矩, 只是一個近似於活人的虛形。

  而真正的襄公矩!

  陳仲臉色一變,急忙轉頭望向南側上首席位。

  襄公矩仍舊是坐在那裡的,只不過,他身上散發的氣息比起之前,已是減弱了大半。

  陳仲見此,心中反倒稍稍一定。

  這種減弱,不是無法控制的消散所導致,而是有意的蟄伏、收斂。

  似乎,襄公矩的突破,能成?

  這……可真是非同小可了!

  陳仲轉回頭來,炯炯有神地盯住面前地襄公矩。

  “看出來了?”

  襄公矩笑眯眯問著。

  陳仲大為振奮。

  來到自己面前的虛影,莫非就是儒家突破到下一層次的表現嗎?

  細細觀望,只見這虛影無有一絲氣息外泄。

  陳仲自從掌握以來,就無往不利的望氣術第一次失效。

  先前王承先、任文公等人的手段,雖說看起來也是分化形影,但在陳仲眼中,都有根底、跡象可循。

  唯有襄公矩此形,不能見分毫來歷。

  陳仲忽然想起了他曾在“深靜”中觀望到的情景。

  骨骼,以及骨骼間流淌往來的氣息。

  或許,當修士能夠在定靜的內景中重塑己身,便會獲得這樣一具氣息完全斂藏的“身體”,同時也將躍入全新的修行次第?

  一念之間,恍惚是看到了修行前路。

  而就在此時,只聽襄公矩道:“子正,萬萬保重己身,勿負我托!”

  說罷,襄公矩向著陳仲肅然一禮。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