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乾心論道》第64節 昌山下眾人追古(四)
  謝弼是故意的。

  不提陳仲的名字。

  董志張原本盼著借謝弼名望,勸開一條道路,此刻臉上表情,全然僵在那裡,大耳呼扇扇,一時說不出話來。

  徐乾則直接冷笑一聲:“不敢,徐某人當不起謝太守禮數,今日只是與子正公一道見識盛會,便在此處也無妨。”

  霎時間,山路上氣氛為之一肅。

  “這是誰?”

  “北海徐偉長!”

  “是他?!”

  “徐偉長十余年潛心著述《中論》,據說言茂理詳,乃近世不可多得之奇書,見者無不稱歎,怎麽如今看來,似與謝公甫不和?”

  議論聲逐漸大了起來。

  “說起來,那與徐偉長站在一起的老者是誰?”

  議論中,不少人關注到了陳仲。

  卻見陳仲衣著樸素,一身袴褶毫無特異之處,更無士人們最愛的寬袍大袖,雖說身材高大,兼且精神矍鑠,面色紅潤、鬢發生黑,氣質很不尋常,但衣著實在寒酸。

  沒錯,就是寒酸。

  看他發髻上,木簪固定布巾。

  腳下也不過是一雙木屐。

  渾身上下除去一口長劍,看起來有些非凡,其它的竟無絲毫飾物了。

  反過來,再看看山路上這些人挨著人,連山頂檀德台一席座位都輪不上的士人。

  哪個不是穿金戴銀?

  哪個的衣衫不是綢緞錦繡而成?

  又有哪個不是佩玉懷香?

  陳仲這樣的穿著,乍一看,簡直就是車夫隨從。

  就在眾人不解之際。

  謝鯤面對謝弼的邀請,也不似曾經那麽不好意思言語了,只聽他滿不在乎道:“多謝叔父厚愛。小侄卻是願隨陳公尾後,聽從教誨。叔父大事且多,不必在小侄身上費心。”

  這一下,謝弼臉上的笑容都差點維持不住。

  山路上,有士人忽然想起了什麽,驚對身旁人道:“子正公,他、他姓陳!”

  那人沒有反應過來:“姓陳又如何?”

  “陳子正,仙門陳子正啊!”

  陳子正三字一出。

  山路上至少一半人猛然閉嘴。

  另一半人雖則懵懂,但只看旁人反應,也知道厲害,疑惑著一道閉口不言。

  鴉雀無聲。

  陳仲也是沒有想到。

  他自上次離開蓬萊道洲,直至此次返回,期間三十年了吧?

  就沒有回來過。

  沒想到,時至今日,仍舊有這麽大的威懾力嗎?

  董志張耳朵也不抖了,徐乾也不冷笑了。

  謝鯤更是露出有趣之色。

  陳仲歎口氣,向前一步。

  霎時間,正前方的人群,直接讓開一條道路。

  “凶名在外,讓諸位見笑了。”

  陳仲對徐乾、謝鯤和董志張自嘲一句。

  隨即,向著四方拱手致謝。

  卻不想,這一拱手,不少士人直接“哎呦”一聲,坐到了地上。

  原來這些人聽見陳仲的名字就心虛,若不是身邊人太多,路太擠,只怕早就拔腿跑了。

  陳仲心知這些人多半都做過什麽見不得光的事情。

  但今時不同往日,他已不再是曾經的他。

  若不是作惡跑到他的面前來,他也不肯多管,因為那沒用。

  謝弼在一旁見此,笑容僵得掰都掰不動,卻也是無可奈何。

  正在這時,山上,一名披掛著鎧甲,腰間懸一支鐵鐧的壯碩武人,

伴著一名面白無須的宦官,迅速走了下來。  恰好,人群讓開了道路。

  那宦官遠遠的,便用他好似被捏住的嗓音,招呼道:“可是北海謝太守、徐偉長山長、殷台董子鳴先生到了?”

  話音落時,人已到了面前。

  原來是桓志身邊親信大宦官,郭況。

  此人亦是士人出身,其父、祖於太平道宗張角刺末帝一役中,均被誅殺於雒都。

  自那以後,郭況家道中落,幾經掙扎起伏,最終狠心咬牙,自宮以侍奉剛剛崛起的魏武曹孟德,隨即深受信任,據說參與了不少魏國宮廷密事。

  但在魏武隕落之後,郭況被繼位的當今魏王曹丕所忌憚,為了避禍,出逃蓬萊,投靠桓志。

  此人到如今,也該有七八十歲了,可說是陳仲的同齡人。

  但僅看他的相貌、動作,誰也不可能認出他的真實年紀。

  他,也是一個突破感應的大修士!

  甚至於,跟在郭況身側的壯碩武者,也是一名大修士。

  這兩人絲毫沒有掩飾自身氣息、修為的意思,甚至張揚無比,要的就是旁人不會錯認了他們的身份。

  派出這麽兩名大修士來迎接,雖說桓志沒有親迎,卻也是給足了謝弼等人面子了。

  “郭大使、劉司馬,豈敢勞動二位來迎,慚愧慚愧!”

  謝弼暗道這兩人來的正好,免了陳仲名號竟與他謝弼平分秋色的尷尬。

  卻說那郭大使,指的正是郭況。

  兩漢以來,宦官出宮,多被外郡官員稱為“中使”。

  而郭況自魏國來投,據說與桓志密談一夜,次日桓志親自挽著郭況,向家臣們介紹說:“帝以大使貽我,真祥瑞之符也!”

  當世天下分崩,本無天子。

  無論曹魏、季漢又或孫吳,都不過是自封為王。

  桓志所說的“帝”,指的毫無疑問不是人間之主。

  而自從五行論興起,世間極重天命讖緯,吉兆、祥瑞,意義重大。

  桓志將郭況比為天賜祥瑞,可知他有多麽看重這個宦官。

  從那之後,知曉此事的人,便都將郭況稱為“大使”,以表示他與其他宦官的不同。

  劉司馬,則是那位武人,名叫劉英,乃是桓志親軍——中衛軍的重要將領,官職為中衛司馬,是中衛軍主官中衛將軍孫秀的副手。

  這兩人以郭況為主,到了近前,與謝弼幾人行禮之後,便說上面桓志聽聞幾人到了,便命他兩個前來迎接。

  說著話,郭況也看到了陳仲。

  “這……可是陳公當面?”

  郭況與陳仲也是舊識。

  只不過,當年的交情說起來,有些劍拔弩張。

  那是魏武率軍擊破了生平大敵袁氏,隨即縱兵搶掠,其世子曹丕,更是以保護之名,強行霸佔袁氏一名姬妾。

  陳仲當時恰好在城中,本是為一名被袁氏強行掠走為奴的女子尋公道的。

  結果遇到此事,與數千魏軍對峙。

  最後郭況出面,說服袁氏幸存的老幼,主動獻出那名姬妾給曹丕,從而換取曹丕真正的庇護,那姬妾自身也無意反抗。

  陳仲最終發現,其間竟無一個好人,於是負氣而走。

  其後多年間,雖然陳仲名望越來越高,魏武也不計前嫌,多次遣郭況相邀,但終魏武余生,陳仲再未與他相見。

  再後來,陳仲始終不能突破感應,漸漸淡出世人目光之外。

  卻不想,今日在此地,居然還能與郭況重逢。

  “久違了,郭公讒佞,不減當年啊!”

  陳仲昂著頭,一句話,令在場眾人,無不倒吸涼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