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齊嘉德十四年七月,荊州戰局發生重大的變化。 先是假朱雀將軍上官若溪領兵三萬逆流而上奇襲襄陽攻破越國國都,隨後又決堤水攻在襄陽城下大敗趙牧十五萬青衣軍,兩次戰役是為平叛之戰轉折的開始。
大敗之後。青帝趙牧倉惶逃到了南郡江陵縣,清點殘余人馬,十五萬大軍只剩三萬殘兵敗卒,不禁悲從中來放聲大哭。
與此同時,大齊上將軍蒙武統領王師激戰旬日攻破了南陽郡宛縣,兵鋒直指越軍南陽大營。
越國征西將軍孟康得知趙牧大敗的消息,頓時像沒了主心骨般失魂落魄,愣怔良久,倉惶下達了撤軍回師南郡的軍令。
七萬越軍兼程疾行,誰料前軍剛度過漢水,一片紅雲般的大齊騎兵驟然追擊而至,單單一個衝鋒便將還未渡河的三萬越軍步卒壓在河邊衝殺。
站在河邊的孟康頓被一陣透骨的冰涼彌漫了全身,想要回渡北岸廝殺拯救這三萬兵卒,然則卻始終提不起對陣的勇氣,將下唇咬得出血後,他猛然大手一揮高聲下令:“全軍撤退,回到江陵再作打算。”便狼狽不堪地逃走了。
三日之後,上將軍蒙武領軍十一萬渡過漢水,會同了上官若溪剩余的八千人馬後,向南面泰山一般隆隆壓來,原本僵持的戰局漸漸向著大齊有利的一面開始傾斜。
七月流火,蟬蟲聒噪。南郡編縣外的郊野上連綿著秋天楓林一般耀眼的紅色軍營。
一陣沉雷般的鼓聲平地而起,劃破了清晨的寧靜,震得鳥獸驚飛竄突。頃刻之後,隻聞中軍幕府外馬蹄聲疾,二十一員戎裝大將已昂昂然進入大帳之內,在左右兩廂分列肅立,齊刷刷的目光盯住帥案後的猛虎屏風,宛如石雕木刻。
卯時方至,隻聞一聲輕輕地咳嗽,須發灰白的上將軍蒙武從猛虎屏風後大步轉了出來,一身棕皮夏甲,一領繡金黑絲鬥篷,頭上九寸矛頭帥盔,腳下長腰銅釘戰靴,當真是威風凜凜。
矗立案前,蒙武銳利的目光一掃大帳,但見諸將盡皆神色肅然目不斜視,不禁滿意地點了點頭,揮手沉聲下令道:“軍務司馬,點卯!”
“諾。”平叛大軍軍務司馬田因一聲應命,“嘩啦”抖開竹簡亢聲開了口:
“北軍都督,鎮軍將軍白亞夫。”
“諾。”為首一名黑臉武將拱手亢聲一句,震得眾人耳膜嗡嗡作響。
“武衛軍都督,武衛將軍蘇不疑。”
“諾。”第二位身材高大的大將高聲應命,他頭上一頂無矛帥盔,身上一領黑絲鬥篷,內穿本色牛皮軟甲,腳下一雙長腰牛皮戰靴,一副連鬢絡腮大胡須圍著又長又方的白亮臉膛,斯文中透著威猛厚重。
“龍武軍副都督,右將軍武僚。”
“諾。”第三位白發蒼蒼的老將亢聲回答,正是龍武軍副都督武僚,平氏之敗後,武僚率領兩萬殘軍退守武關一線,其後在上將軍蒙武率軍征討叛亂時加入其麾下。
“朱雀軍都督,朱雀將軍上官若溪。”
“諾。”一聲清亮動人的女聲,第四位高挑婀娜的戎裝女將在滿帳男兒的中軍幕府倍顯柔美,然而誰也不會因為她是女子而心生輕視,正是她在襄陽城大破青衣軍一舉扭轉戰局,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形勢,因其卓著的戰功,蒙武已奏請天子將其以前的“假朱雀將軍”之職正式升遷為“朱雀將軍”,是為大齊立國以來最年輕的兩千石大員。
待二十名中郎將以上的將領、司馬點卯完畢,
蒙武長劍拄地,一雙眼睛電一般掃過帳內:“諸位同僚,歷經數場大戰,我軍攻城拔寨勢如破竹,目前已順利攻破叛軍國都襄陽,取得了驕人的戰果,總算是不負天子重托,然則,叛軍並未因失利而退卻,賊寇趙牧在江陵城收攏殘卒三萬余,算上從南陽郡及江夏郡撤退的叛軍,賊勢依舊有十萬之眾,勢力不容小覷,為此召集各位前來做以下部署: “其一,右將軍武僚率一萬龍武軍進駐編縣,為我方堅固後陣,坐鎮督運軍輜糧秣輸送;”
“其二,武衛將軍蘇不疑率五萬武衛軍延漳水南下,三萬步卒進駐當陽縣東北五十裡外的章鄉,另兩萬騎兵進駐章鄉五裡之外的漳水河谷;
“其三,本帥親領北軍及朱雀軍六萬人,渡漳水屯於荊山南麓,中軍幕府設在北軍之內。”
及至這一番簡潔利落的軍令剛落,四員將軍立即出列挺胸拱手道:“謹遵上將軍號令。”
蒙武輕輕頷首,沉聲開口道:”此戰關系國運走向社稷存亡,望諸君務必謹慎對之,若違我將令擅自行動,別怪蒙武軍法無情!”
“諾。”帳內轟然一聲應命。
三個時辰後,連綿的紅色軍營分為了三個大方陣, 在漫天煙塵中浩浩蕩蕩南下了。
齊軍南下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江陵城,不安的躁動帶著口舌上的流言蜚語頓時成為了肆掠的汪洋,不少越國官吏軍士已敏銳地意識到了這將會是決定兩軍最終勝負的關鍵一戰,一顆心早已懸上了嗓門,等待這兩座龐大的山巒對撞碰擊。
趙牧與麾下大臣將軍們計議了一夜,決定暫時采取守勢抗擊齊軍:
第一路,征北將軍張騰率兩萬步卒進駐當陽固守城池,當陽城地處漢江平原,離大齊武衛軍章鄉大營不過五十裡,快馬小半個時辰便能到達,是與齊軍對持的最前沿陣地;
第二路,征西將軍孟康領軍五萬駐守當陽西面開闊平原,深溝高壘嚴加防衛,與當陽城互為掎角之勢;
第三路,趙牧領軍四萬屯兵於紀郢城,作為戰事總策應。這紀郢城原名為郢都,乃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都城,戰國後期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後,此城已成廢墟,只有爬滿山藤的斷垣殘壁依舊在風雨中默默矗立。
同時,趙牧派出幾波秘密信使前去匈奴、倭國請求援軍,希望兩國能出兵幽州牽製齊軍,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因為遲遲未等到伊藤山角的消息,加之大齊遼東王李信率領五萬遼東軍在幽州大張兵勢,倭國對於戰局一直是猶豫觀望,根本沒有出兵拯救越國的意思。
日月交錯,倏忽間旬日悠悠過去,一場決定兩國命運的大戰在今年第一縷秋風中來臨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