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之祥在城內閑逛,與外國人交流,看中的商品就買下來,預備回杭州作為送人的禮物。
他回到“檀園”,恰好遇到王林,王林看到泉州廂軍為他挑著大包小包的,遂動問:“孟差遣,這段時間好消遣啊。”
“王禦史,我只是買點珍奇東西,怎麽禦史也要彈劾嗎?”孟之祥皮笑肉不笑地道。
“那倒不會。”王林笑眯眯地道:“孟差遣,城裡有朱文公的小山叢竹書院,現在官家推崇朱學,不妨去書院參拜一下。”
孟之祥一聽就很膩味了,心中直呼禦史該死,殺人不見血!
朱熹(農歷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歷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製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總是講些“誠意正心”、“去人欲、存天理”的理學大道理,不得寵,被驅出朝廷。
到了今上理宗皇帝時,朱熹已掛,但他的理學鹹魚番生。
由於理學的廣泛傳播,朱熹的地位更受官方認可,成了上接孔孟和程顥程頤的萬世師表。
朱熹一家三代都與泉州頗有淵源,他們都為官講學傳道泉州。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這是南宋理學家朱熹對泉州的評價。
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年),朱熹任泉州府同安主簿,泉州成為他考中進士後首先出仕的地方。此後朱熹常到泉州各地講學,紹興二十八年,他在泉州講學時稱泉州為“溫陵”。
朱熹年幼時就曾跟隨父親朱松到過泉州。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晉江安海東西兩市商人因爭奪碼頭髮生械鬥,榷稅官難以控制。於是朝廷差官臨監,始置石井鎮。朱松為首任石井鎮官,工作之余,他常教化百姓,啟迪文風。
泉州成為“海濱鄒魯”、“文教昌明”之邦,與朱熹的教化有著密切關系。《泉州府志》稱,朱熹“過化”後,泉州“民風更變”,民間婚喪喜慶悉“遵朱子家禮”。
他在泉州講學期間,在城內創辦小山叢竹書院,親自講學授徒。
嘉定四年(1211年),朱熹之子、擔任通判的朱在受邀在晉江安海鎮西主持築建石井書院,規製仿州縣學宮。朱松講學的石井書院,是晉江縣最早創建且至今猶存遺址的書院,其與小山書院、溫陵書院和歐陽書院合稱為“泉州四大書院”。
現在王林一說,孟之祥這個太尉,官職大過王林的七品芝麻官,不得不去小山叢竹書院轉了一圈!
否則,王林可以彈劾他不崇理學,目無官家!
王林要是沒提到小山叢竹書院,孟之祥可以不用去,他既然提到,孟之祥不能不去。
禦史夠討厭!
……
“他X的,該死的禦史,這些人是最壞的,心最黑的,連同朝廷上的文官,應該統統發遣他們去鹽田曬鹽!來來來,喝酒喝酒,哥哥為你壓驚!”在泉州最頂級的“雲天大酒店”,皇室宗親趙貴明喝得醉熏熏的,大著舌頭對孟之祥道。
“雲天大酒店”建在泉州海邊,擁有無敵海景,這不是它勝人一籌的地方。
這座酒店,有漂亮的阿拉伯少女充當侍女,為貴客奉茶送酒,她們異國風情,令男人陶醉,還有來自世界各國人員的表演,銀子到位,他們就不吝為大宋官人們奉上精彩的表演。
包括天竺商人雜耍人和魔術師在表演魔術,用笛聲引誘眼鏡蛇,還有安南猴子表演上刀山過火海,甚至還有倭國藝伎來表演,她們抹上厚如牆磚的白粉,就象鬼一般在那裡扭來扭去,她們還矮到象個侏儒!
問題是,居然有人對這樣的藝伎表示出“性趣”,好重的口味!
孟之祥拿著好兄弟殿前司“乾辦公事”趙貴祿的介紹信,順利地與在泉州的皇宋宗室接上了頭,然後有如老鼠進米缸,那些皇宋宗室子弟們三日二頭地邀請他去吃飯喝酒,熱情得很。
一來大家都年輕,二來孟之祥的太尉身份還是有用的,他是天子保鏢,誰都不想惡了他。
在泉州的皇室子弟實在不少,皇族定居,香料暢銷進口大增。
建炎三年(1129年)十二月,南外宗正司由鎮江遷置泉州。隨遷宗子及婦女349人,帶來羅、絹、紗、綾等新產品,傳入織、繡、彩、繪、染色、印花等技術。同年,在泉州州治西南襲魁坊睦宗院東設立專為教育皇族子弟的“宗學”,學製兩年。
南外宗正司和西外宗正司遷入泉州和福州後,大批皇親貴族定居泉州和福州。主要供統治階級上層人物享受的海外香料寶貨,在福建特別是泉州有了更大銷路,這也是泉州吸引海外舶商貿易的一個因素。
史載,建炎四年(1130年),福建香料進口大大增加,泉州抽買乳香達86780斤,成為全國主要的香料市場。
趙貴明年齡才二十五歲,他與趙貴祿和今上都屬“貴”字輩(今上名趙貴誠),地位尊崇,他家裡很有錢,喜歡習武,與孟之祥大為相得,孟之祥不過是展示一下拳腳刀槍功夫,立即被趙貴明驚為天人,甚至要拜孟之祥為師父。
孟之祥當然不會做他師傅,隻說大家共同進步,並開香堂,拜過嶽武穆,慨然地傳給趙貴明以嶽家槍、嶽家散手(感謝嶽武穆的爽朗大氣,目前嶽家槍的真正傳人不姓嶽,而姓孟),並陪他過招,趙貴明極為高興,說貴祿是你兄弟,是我兄弟,你也是我兄弟,就此以兄弟互稱。
大家越來越熟,孟之祥與他們推杯換盞,趁機問起趙貴明那兩個死在泉州的監察禦史是怎回事?
趙貴明嘿然道:“那兩個監察禦史,明擺著就是發現市舶司的稅收對不上,就是海商報來的稅收數量超過了實際入庫的數量,那些市舶司收受賄賂,放行進口,數額很大,禦史就掛掉了!”
“兄弟,你可得小心,涉及到海商,明面是海商,實際上是海盜,亡命之徒,千萬小心!”趙貴明就把他了解到的資料與孟之祥說了,讓孟之祥心生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