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笑傲在大明》第80章 2賊
  接下來的日子裡面,除了必要的幾次外出,林平之幾乎不出李俊堡。在這段時間裡面,周昂何錦都曾經借著各種名義拜訪,其實就是和林平之商議造反的事情,林平之卻不是虛與委蛇,而是真的利用錦衣衛掌握的情報給安化王出謀劃策。

  經過幾月的努力,安化王最終決定修改一下造反的條件,改殺周東度、安惟學為逼他們一起造反,然後由周、安二賊將一切屎盆子扣到劉瑾和當今天子頭上。林平之對此的解釋是,周東度和安惟學畢竟是朝中文官,特別是安惟學更是禦史巡按,武將造反並不是什麽新鮮事情,但是文官造反的影響力則對打擊天子形象擁有奇效。

  孫景文孟彬等人反覆商議後,也對安化王不斷稱讚林平之,稱此乃上計。林平之又提出了幾個可行方案,最終安化王拍板,由林平之負責行動。

  自從得了安化王的許可,林平之便三天兩頭派人挑事,還指使李俊堡的堡丁,不斷傾吞周東度的屯田。周東度對此大為震怒,曾經不止一次到李俊堡來找林平之的麻煩,對此林平之或者是和他打官腔,用天子來壓他,或者乾脆把他晾在那兒,有一次乾脆就直接差人將他叉了出去。

  周東度受辱大為惱怒,回去一方面發動同僚對林平之大肆彈劾,一方面向自己的靠山劉瑾劉公公求助。可結果是,同僚的彈劾沒能怎麽樣林平之,而劉公公卻派人來大罵自己改換門庭,不和自己商量就彈劾林平之,分明是沒把自己放在眼裡。

  周東度望眼欲穿的等待林平之被革職拿問掉腦袋,結果不但沒等到林平之滾蛋,卻等到了自己改任寧夏府同知的任命,還有自己被東廠押送來的一家老小,原來劉公公惱恨他不與自己商量自作主張,在皇上面前給自己上了眼藥。劉瑾甚至於直接派人來告訴他,如果今年不完成離京時保證的屯田數量便要革職拿問,到詔獄裡面去反省自己自作主張的罪過。詔獄啊?那個想一想就讓滿朝文武心驚膽戰的地方,一旦進了那裡,不死也要脫層皮,家眷就更不用說了,男丁為奴女的賣入教坊司成為官妓。

  周東度本想著來到寧夏以後,做出點形象工程,搞出點政績,然後回京升官發財,結果現在看起來自己最好的結局就是老死寧夏這鳥不拉屎的地方,搞不好還要家破人亡。周東度心下鬱悶,幾乎每日裡面喝酒痛罵劉瑾。

  而林平之明顯不想讓他好過,為了報之前自己算計他的一箭之仇,不但未曾收斂,反而聽說自己貶官以後更加肆無忌憚,甚至於李俊堡的堡丁在光天化日之下就敢在自己的屯田地跑馬圈地。自己曾經親自前去阻止,卻根本無人理睬,自己帶去的人馬被李俊堡的堡丁打的落花流水,結果還要自己掏錢給他們治傷。為首的一個堡丁頭目甚至於對自己高聲喝罵,還說如果不是看自己好歹算個官,連自己一起打。仔細昔日堂堂的一個正四品大理寺卿,現在卻像一條狗一樣,連一個小小的堡丁都可以對自己大肆欺凌。僅僅時羞辱也就罷了,關鍵是自己屯田的數量本就不足,現在被林平之這麽一攪合,更是雪上加霜,想想劉瑾派人來說的話,再看看自己的一家老小,回憶一下自己去詔獄見到的場景。他之前是大理寺少卿,專門負責刑獄之事,沒人比他再清楚其中的可怕了。為此周東度三天兩頭躲起來掩面痛哭,短短一月的時間仿佛老了十幾歲。

  就在這個讓周東度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他的幕僚師爺給他出了個好主意,

林平之雖然是錦衣衛百戶,但是名義上依然隸屬於陝西都司衙門,自家大人何不去請寧夏指揮使周昂周大人幫忙?在以前,周東度根本看不上周昂這種丘八,與這種武夫為伍簡直有損周大人的清譽。但是現在家破人亡就在眼前,周東度也顧不得顏面了,當即備了重利前去求見自己的這位本家。  沒想到周昂倒是對自己熱情款待,並拍著胸脯保證,一定會幫著自己與那林平之理論,還和自己一起痛罵林平之霸道,連他手下的竹杠都敢敲。

  周大人感激涕零,又和周指揮使同仇敵愾,二人相見恨晚,在一陣子沒營養的寒暄之後,周大人也顧不得讀書人的清譽,反正一筆寫不出兩個周字,於是周大人也硬是和周指揮使攀上了本家兄弟的關系。不過也別說,自從周指揮使出面,林平之對周大人的欺凌也就沒那麽厲害了,相反還退回來一部分屯田,這讓周大人看到了希望,慶幸自己的選擇,自然也重賞了出謀劃策的師爺。

  聽聞周東度的入彀,安化王喜出望外,更對林平之另眼相看,不過想到了安惟學卻又是搖頭歎息。

  不要說安化王,連林平之想起安惟學都嘬牙扶額頭疼不已。

  安惟學,字行之,現年五十三歲,山西臨汾人。成化二十年進士,授行人。歷工部郎中,出平涼知府。任陝西右參政、江陰右布政使、陝西左布政使。正德四年十二月以右副都禦史巡撫寧夏。

  看安惟學的資歷就知道這個老東西不好對付,遠非周東度之流可比,周東度雖然也是文官,還是正四品大員,但是在安惟學這老家夥面前根本不夠看。早在數年前就已經官升布政使之職,是貨真價實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後來又當了右副都禦史,真可謂威風八面。

  這禦史言官在大明朝本就是不得了的存在,洪武皇帝建立大明以後,為了加強對國家的管理,監察百官,肅清整治,建立了一套極其完備的監察制度,並且在全國十三個行省設立十三道監察禦史,形成了大明獨特的台諫制度。監察禦史最早建立於隋唐,卻在大明發揚光大。監察禦史隸屬於都察院,最高長官為都察禦史,正二品,是朝廷的大九卿之一,普通的禦史官職並不高,是正七品官,但權力范圍卻空前大,不論是國家大事,例如打仗、科舉、教育,還是小事,如皇帝娶媳婦,太子出閣之類,監察禦史都可以諫言。

  也就是說,哪怕只是一個正七品的禦史,都可以對著皇上吆五喝六的,至於滿朝文武朝廷重臣那就更不在話下了,就像對皇帝叫囂撤銷廠衛最凶的永遠都是這幫禦史。

  如果禦史僅僅是權力大也就罷了,關鍵他們還屬於清流的代表,是天下文人的楷模,在輿論界擁有無上崇高的地位,一個禦史如果因為罵皇上被責打了,那是要擺酒慶祝的,因為這樣一來他就出名了,有了風骨,成為了文人學習的偶像。

  故此,禦史言官每天無所事事,就是四處招風點火,盼望自己趕緊挨一頓打,這樣就會聲名鵲起,從此一罵成名,前途不可限量。

  當然,禦史雖然皇帝都敢罵,內閣重臣朝廷王公都敢頂,但是他們也有怕的人, 那就是督察院左右都禦史和副都禦史,因為那是他們的老大。

  而安惟學偏偏就是這樣一個手下有著無數亡命徒馬仔的老大(院右副都禦使大約相當於現在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監察部副部長、中央紀委的副書記及全國*********。),他自己更是清流領袖,朝廷的臉面。對付周東度的那一套用來對付他毫無意義,而且還會引火燒身,如果林平之那麽乾,就怕安惟學還沒倒,天子就不得不用他的腦袋來平息眾怒了。

  當然,林平之手裡面也掌握了不少安惟學的罪證,比如用鐵錐穿刺邊關將士,凌辱軍事的妻女,但是安惟學不知道是變態還是什麽原因,他的凌辱並不是滿足自己的獸欲,而是對這些女子進行杖責。雖然這些罪證也是重罪,但是別忘了,人家是禦史言官,對這些行為的解釋會比你清楚,他們自然會將這些行為說成是什麽邊軍均無飛馳,安大人無奈之下為了嚴肅軍紀揮淚處罰,這麽一來頂破天也就是執法過嚴。對安惟學來說連毫毛都不傷,而不把安惟學逼到死角,以大明文官的尿性,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投奔安化王的。大明的文臣的確沒什麽風骨,但他們不傻,更會審時度勢,如果現在是王朝末世,他們必然一窩蜂的改換門庭屈膝投降。雖然現在大明不複洪武永樂時期的強盛,但依然是最強大的存在,毫無滅亡跡象,這些文臣必然誓死不降,至少可以留下個身後名。一旦背叛朝廷,不但抄家滅族刨祖墳,更要遺臭萬年,以大明文人的雞賊,這種事情是絕對不會做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