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藩亂》第六十三章 不老實的王孫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清晨,吳三桂沒有穿清廷官服,反而是一身漢式縞素,頭戴方巾,率領三軍將士,來到郊外的永歷帝陵前,慟哭不止。

  哭祭過後,當著三軍將士的面,昭告皇天后土:

  指責滿清“竊我先朝神器,變我中國冠裳”,發誓要“反戈北逐,掃蕩腥氣”。

  旋即宣布起兵反清,興明討虜。

  同年十二月初一,吳軍自雲南發兵北伐,向清廷展開了戰略進攻。

  十二月十一日,吳軍前鋒到達貴陽,貴州提督李本森等清廷官員不戰而降。

  十二月二十日,吳軍到達貴州鎮遠,並由此地分兵兩路北上:

  吳三桂親率吳軍主力,為東路軍,進攻湖南;

  王屏藩率吳軍偏軍為西路軍,進軍四川。

  此時,距離吳藩起兵,已經過去一個月。

  而遠在燕京的康熙,直到十二月二十一日,才收到吳三桂的起兵叛亂的消息。

  當天,康熙就召集眾臣,對吳軍的進攻方向進行了預判:

  清廷認為,接下來吳軍必犯湖南,並很可能渡江北上。

  而荊州(今湖北江陵)位於湖北省中部偏南,地處長江中遊、江漢平原西部,南臨長江,北依漢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粵,古稱“七省通衢”,系長江南北“咽喉要地,關系最重”。

  荊州一旦失守、讓吳三桂控制長江上遊,順江則東向取應天,南下則能通湘粵,漢水、巴蜀皆在其掌控。

  此時在荊州的滿城,雖已有八旗官兵5700多人。

  但康熙在當日朝議後,立即詔令前鋒統領碩岱啟程,要求滿蒙每個佐領人出前鋒兵一名(注1),星夜趕往荊州布防。

  要求碩岱到了荊州後,伺機再進至常德(湖南常德),“以遏賊勢”。

  三日後(廿四日),康熙仍感到兵力不足。

  諭令,多羅順承郡王勒爾錦為“寧南靖寇大將軍”。

  要求滿洲與蒙古八旗的每個佐領,出前鋒各1名,護軍各7名,驍騎各10名、漢軍每佐領(共212個佐領)驍騎各5名,總兵力計11392人,由勒爾錦統領,開赴荊州。

  前鋒統領碩岱奉命後,率部於十二月廿八日啟程,次年(1674年)年正月廿四日抵達荊州。

  而多羅順承郡王勒爾錦部,分兩批前往荊州。

  第一批,其先頭部隊由護軍統領伊爾度齊、額司泰等率領,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正月初三日啟程,相繼於二月一日、二日、六日到達荊州;

  第二批,勒爾錦於正月十日親率主力出征,經過2個月的行軍,三月十一日抵達荊州。

  其實,從清廷下令調兵集結的時間到出兵時間,就已經說明,清廷八旗已經開始頹廢了。

  第一批五百余人的先頭部隊,用了七日的集結才能出發,說明戰力已經開始下滑。

  第二批是護軍也是千余人,在已經遍地警報的情況下,也是七日才能出發。

  而這兩批都是用了近一個月,才能到達前線,且兩軍都是馬軍。

  燕京至荊州(今江陵)約1300公裡,相當於馬軍一天平均走43公裡。

  一般來說,是正常行軍。

  可問題是,燕京到荊州,是一路平原,更無危險,並且沿途糧秣補充充足。

  在這種前線急需援兵情況下,竟然還需要走一個月!

  第三批,由勒爾錦集結的部隊,從康熙下旨到集結完畢,前後用了十七天。

  行軍更是用了二個月,平均一天行軍20公裡。

  跟吳三桂當年奉崇禎旨意,燒掉寧遠城後,在後金軍的追殺下帶著一群老弱走到山海關的速度比起來,相差無幾。

  而此時吳三桂的東路大軍攻勢迅猛,相繼攻佔常德、澧州、嶽州、衡州、長沙等地,到1674年3月,不但攻陷湖南全境,還佔領了湖北的松滋等地,兵抵長江。

  但不管清軍走得多慢,都比吳藩叛軍更早抵達荊州,從而穩定了荊州人心。

  雖然有八旗軍及時趕到荊州的客觀存在原因。

  但不可否認,當時吳三桂沒有趁對方立足未穩的情況下進攻,的確是重大的戰略失誤。

  “唉……如果當時攜大勝之勢,強渡長江進攻荊州就好了。”

  吳三桂輕歎一聲,繼續強打起精神,準備在行轅內等待前來參見的湖南巡撫方光琛。

  方光琛,字廷獻,是前明禮部尚書方一藻之子,也是吳藩國內文官之首。

  在方一藻經略遼東時,吳三桂拜其門下。

  方一藻的兒子方光琛,當時跟在父親身邊學習政務,與吳三桂十分投機,“締盟為忘形交”。

  後來,“遂入桂幕府,每事谘決焉”。

  方光琛非常有能力,有能力就得多乾活,這是恆古不變的道理。

  於是兼了大學士、中書省給事、長沙巡撫等職位。

  這從側面也可看出,吳三桂可用的文官嚴重不足。

  方光琛即是閣臣,又是地方督撫,在籌措前線糧草、料理政務的同時,還得處理各地奏折。

  近期,剛收到一封來自雲南路總管府郭壯圖的奏報。

  一開始,方光琛看了奏報之後,覺得是件很普通的事情,甚至有些奇怪為什麽這種小事都要報到行轅來,於是丟到一邊。

  可過了一會後,方光琛就覺得不對勁了,重新拿回奏折,細細品嘗後,大驚失色,立馬向行轅報吿此事。

  等方光琛來到周王行轅時,吳三桂正在看信。

  吳三桂的內侍,看到首輔來了,正想稟報,卻被方光琛攔下。

  因為方光琛在殿外,聽見吳三桂樂呵呵的笑聲, 就知道他應該是收到了高興的事情,也就沒有去打擾他難得的快樂。

  在殿外站了不到一盞茶時間,就聽見吳三桂在殿內高聲:

  “是廷獻麽?進來吧。”

  方光琛一進到殿內,就聽見吳三桂靠坐在羅漢床上訓斥內侍:

  “我說過多少遍了,方相來了,不需要通報,直接就能進來。你們現在倒好,乾脆讓方相在殿外等,你們是不是不想活了?”

  看著跪倒在地的一群內侍,方光琛行禮問安後,出言解釋道。

  “王爺,是臣讓他們不要稟報的”

  “臣在殿外,聽到王爺的笑聲,想必是有很高興的事情,就讓他們不要打擾了王爺的雅興。”

  聽到方光琛這樣說,吳三桂打趣道:

  “誒,談不上高興,就是家裡來信,說世璠這小子又惹事了。”

  “對了,這次的事還跟你家那小子有關。”

  方光琛有些詫異,怎麽扯我身上了。

  吳三桂把密報放在羅漢床上的小茶幾,示意他自己看。

  方光琛躬身道:

  “王爺,臣不能看,這是內外大臣將軍給王爺的密折專奏。”

  吳三桂擺擺手,說道:

  “這個制度還是你弄的呢,我懶得跟你解釋家裡說了什麽,我說你能看就能看。咱們之間,還有什麽不能說的。”

  說罷,把小茶幾的密折拿起來,身邊的內侍低頭雙手接過後,轉呈給方光琛。

  方光琛也不矯情,告了聲罪後,就接過來看。

  一看才知道,原來這個王孫,是真不老實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