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藩亂》第七章 軍營絮絮念
  吳世璠話說得好聽,說是鍛煉,其實哪有,就是悶了出來玩。

  但也沒白玩,來校場附近這麽多天,也發現了一些情況:

  軍中操練,其實才三天一操、五天一練。

  而僅是這樣,吳藩士卒已經算是精兵了?!

  其余時間未排到輪值的士卒,或者是巡街,或者到上級將官們的莊園裡做農活,有時候也會有將官安排他們去幫一些大官建房子,搬木料。

  反正,不讓他們閑下來。

  說是士卒不能閑下來,閑下來就會鬧事。

  吳世璠覺得的這些將軍們的做法很沒道理。

  為什麽不能讓士卒們休息一下呢,他們當農民的時候無法休息,現在當兵了,在軍營不用操練時候,也不能休息。

  聖人不是說過:“定能生慧”嗎。

  士卒們不休息好,不安靜、安定下來,怎麽能更好地訓練作戰,或者思考出更好地戰鬥方式呢?

  吳世璠憤憤不平,這讓自小接受儒家“溫良恭儉讓”的吳少爺覺得很不妥,要改變將軍們的這種做法,要對士卒們施以仁義。

  孟子曰:“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嘛。

  這些將軍不懂仁愛之行啊,我祖父所興乃是王師,以討東虜之不義。這些將軍對自己都不仁義,怎麽振發討虜興明之義舉呢?

  ……

  直到後來,吳少爺經歷多了才知道:原來將軍們的做法是對的,自己當年還是太年輕,太天真。此為後話。

  在軍營裡,吳世璠遇到過從清軍那邊投靠過來士兵們,聽他們說了很多清軍綠營兵那邊的事情。

  非戰時的綠營兵稱為“守兵”。

  守兵們的主業是理發、做買賣、木匠、修腳、走街串巷、開茶館等等,因為守兵工資太低,養活自己都難,更別說養活一家老小了。

  順治四年,清廷定下綠營兵軍餉:

  有馬戰兵,每名按月給銀二兩。

  無馬戰兵,每名按月給銀一兩五錢。

  守兵,每名按月給銀一兩。

  除了銀兩外,每名士兵還給米三鬥。

  此為清廷關於綠營兵糧餉的定製。

  順治十六年,戶部侍郎林起龍曾奏疏稱:

  “除扣克外,一月之中用蔬菜所需,冬夏衣服所需,整修器械鞍轡所需,一人之身僅德存活,若有妻子父母,則艱難甚矣。”

  何為“扣克”?扣克就是國家從你餉銀中扣一份錢出來買裝備。

  如“朋扣銀”,是養馬經費,從官兵的餉銀中扣除一部分儲存營中,用於購買馬匹;副將以下,把總以上,每月扣二錢,馬兵扣一錢,步兵扣五分,守兵扣三分。購馬剩余款項,年終報兵部核明後,送戶部充餉。

  如“小建銀”,用於抵充有閏月年份的軍餉。

  因農歷裡有閏月一年有十三個月,於是平時從官兵餉銀中扣除一部分,到閏月時再發還給官兵。

  如此,即使一年十三個月,朝廷也只需支付十二個月的餉銀。

  扣去這一部分“扣克”,馬兵實得銀1.833兩,步兵實得銀1.4兩,守兵實得銀0.937兩。

  買馬關我步兵什麽事?甚至綠營士卒連火槍彈丸都需要自行購買!

  當時一兩銀子大概能購大米一擔,一擔約180斤(現斤)。

  也就是說,當兵一個月,可購大米180斤,如果只是自己一人,那還是生活過得很好的,算起來一天有三斤白米可以吃,地主老爺一年才能吃上幾頓白米飯?

  若是拖家帶口的,就只是堪堪隻滿足生存了。

  或者攢夠兩個月的餉銀,前往下處煙花之地,插花弄玉風流一回。實際上大多數人,隻去得起暗門子。

  何為“下處”,煙花柳巷之地。

  一等為:大地方;

  二等為:茶室;

  三等為:下處;

  四等為:小地方;

  再低等級為:暗門子。

  ……

  再加上將領要吃空餉和貪腐,守兵(綠營)主業是打工兼職,副業才是當兵。

  如果不是行兵(戰時)待遇好點,有戰時補貼,早就一哄而散。

  而餉銀較為充足的吳藩士兵就好多了,士氣也更強。

  吳藩士兵,待遇標準是在清廷的工資標準基礎上,額外再加一份。當年吳三桂僅靠這招,關外硬杠滿清,關內南下討順伐西攻明,幾無敵手。

  錢給到位了,軍隊凝聚力極強,士兵對吳三桂的忠誠度也極高。

  吳藩似乎比較有錢,錢給得夠。

  應該是吳藩吸了人家清廷二十年的血,再加上雲南的銅礦,滇緬的茶馬古道,還有平定貴州水西安家這種千年世家,他們的財富也是一筆驚人的收入。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 www.uukanshu.net 雲貴缺少耕地,致使糧價居高不下,大概要五、六兩銀子一擔米(注1)。

  導致士兵必須依靠戰爭來獲取獎賞用以補貼家用,購買米糧,而頻繁戰爭又會影響吳藩的糧食生產,從而拖垮吳藩。

  另外,士兵的飯菜真不行,混個半飽,三天一操、五天一練時吃一回肉,士兵們竟說是大王仁義,感念大王的恩德願效死命。

  這時,從沒餓過的吳少爺才知道:原來普通人,一輩子勞累奔波,能吃飽就已經是件幸福的事了。

  雙方士卒普遍瘦弱不堪,戰時多數無甲,吳軍只有基層軍官才有披棉甲,或者是將領的親軍營才有甲。

  離譜的是,清廷那邊,綠營把總都未必有甲;而八旗軍卻基本全員披甲,但八旗又廢了。

  因此兩軍對比,戰略上,吳軍被清軍壓著;戰術上,吳軍卻壓著清軍打,形成了微妙平衡,但時間一久,戰略優勢必定壓過戰勝戰術優勢。

  吳世璠也曾想過,看看他能不能勸導一下湖廣前線的阿爺作戰,例如別打江西了,先把西北給拿下來,這樣死磕江西,實際上是被清廷帶著節奏打……等等,為什麽有這麽奇怪的想法?

  你一個剛剛十一歲的娃娃,毛都沒長齊就來指揮打了四十多年戰的阿爺?呵呵。

  出校場的時候,吳桐疑惑地問出了一個問題,

  “少爺,我就覺得奇怪了,這軍營校場,就能隨便進的麽?”

  “額,好像有道理啊。”

  注1:“(吳周時期)米一石價五六兩”——《滇系》典故四《逆藩吳三桂傳》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