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稻星一成為文明》第180章 對稱體
  接下來要觀察到的其他形態則是有些困難多了,如果不借助衛星的探測是很難發現的。

  大洋中還會一再出現一種類人抑或類動物的形體就總是被解釋為有生命大洋的另類造物,把它們解釋為“有感知的肌體”,甚至說是“有四肢的軀體”,這種常常有兩公裡高的在大氣層中快速流動的有生命大洋的日珥居然也有十分逼真的“四肢軀體”,如同地震時地殼跳起的“體操”一樣,這不能不令人感到奇怪。

  對那些與人無任何相似性可言的形態,以及對那些與人所熟悉的東西沒有任何可比性的形態,有人稱其為“對稱體”。

  人們已經很清楚地知道,大洋沒有任何攻擊性的反應,在噗噗地冒著泡的原漿裡,也足以讓人喪命,如果有人不小心或無意識地落在上面的話,但當人們穿過伸展態相互傾軋的液體以及乘飛機或其他飛行器穿過巨大而怪異的、在雲霧間起伏不定的旋體脊椎的柱體時,不會有一絲一毫的危險:原漿體會閃開一條路,對在索拉裡斯大氣層中不亞於音速的陌生飛行物,它能及時地閃開,如果人們逼近它的話,在大洋表層下面甚至會敞開一道很深的隧道。

  這個龐然大物,真正令人驚恐不安的並不是它的外表,當然,它的外表也足以讓人做惡夢。但最讓人惶惑的是,在這個區域裡沒有任何確定的或者確知的東西;就連物理定律在它那裡有時也派不上用場。恰恰是那些研究對稱體的人總是一再地扯著嗓門大喊大叫,他們認為有生命的大洋是有理性能力的。

  對稱體的出現往往是突如其來的。它的生成方式是爆發式的。在它生成前,大概有1小時時間,大洋就開始劇烈地閃光,一塊大小有20到100平方公裡的面積變成玻璃狀的東西。仔細端詳這塊地方,它的液體形態沒有發生變化,它的波浪節奏也沒有什麽變化。有時候對稱體也會在一個吸吮力很大的更快者所形成的漏鬥處爆發,但這不是通常的情況。

  大約在1小時之後,這層玻璃狀的東西化成巨大的氣泡向上飛騰,天空、太陽、雲霞和整個地平線都映射在它的表面,波光閃閃,激蕩起伏。色彩變幻不定,像閃電一樣此起彼伏,一部分是由光線的折射引起的,一部分是因光線的彎曲而產生的,萬花筒一般的景象,沒有任何重複的東西出現。在藍太陽的那天或者在藍太陽就要沉沒的時候,對稱體會出現特別強烈的光彩效果。

  在此之後會出現一種景觀,在後續的每一時刻觀察者都會發現,星體產生了一顆伴星,伴星的體積與星體一樣大。閃閃發光的火球幾乎不能從深處拋灑出來,而是從噴發的最高點又垂直降落在噴出的區域。但這種噴發並不是分崩瓦解。這個被不太恰當地稱為“花萼期”的階段,隻持續幾秒鍾。像飛升拱頂一樣的虹膜直指天穹,忽然間掉過頭來,又像傘尖一樣地嵌入到無法看見的內層空間中去,這時會像閃電一樣迅速出現一種像被擠壓的軀體一樣的東西,這種東西馬上從內向外反射出千奇百怪的現象。

  林澤陽他們發現一個核心的支撐點,不間斷地從幾公裡深的地方垂直向上噴出稀薄的近似水一樣的膠質水柱,支撐這種噴發的是一種反應能力極強的化學物質等等。在此過程中,這個龐然大物自己會發出沉悶而又悠長的轟隆隆的聲音,並在它的周圍掀起劇烈浮動著、類似雪海一樣、膨脹得很大的泡沫體,這個巨型泡沫像幻影一樣浮動在它的周圍。

  隨後,從中心向邊緣依次出現越來越稠的層紋,它們都處在旋轉中,這種旋轉非常複雜,用語言實在說不清楚,這些從深處冒著泡噴湧出來的可伸縮的物質在旋轉中一層一層地淤積下來。

  與此同時,前面提到的源自其深處的間歇泉不斷凝固成可動的、仿佛帶有觸須的柱體,這些柱體一束一束整齊準確地矗立在由整體結構決定的位置上,具有動力學的準確性,它們一同趨向於整體的精準布局,每個柱體都像一個氣鰓,高聳入天空,以上千倍的加速度生長著的軀體一樣的胚胎,從這些氣鰓裡源源不斷地流出深紅的血液以及暗綠色的近似黑水一樣的東西。

  從這時起,對稱體開始顯現它最不同尋常的特性:一種隨意塑造的特點,或者說讓任何物理定律乾脆都失效的特點。每個對稱體的幾何特點都是獨特的,每一個仿佛都是有生命的大洋的新“發明”。

  如果說從深處噴湧出來的間歇泉凝固了,甚或變成厚厚的牆壁,沿著一串串長廊的所有方向膨脹,並且它們的“表皮”是各個層面彼此相切形成的系統,並創造出嚴絲合縫的鑲嵌體以及嵌合物的話,那麽,只有這樣解釋對稱體的名稱才是正確的,那就是,每條蜿蜒的通道,它的線條,它的坡度接合在這一極和與它對應的另一極之間,必須在所有細節上都完全吻合才行。

  在大概20到30分鍾之後,這個大怪物開始慢慢地往下沉,有時它會事先發生偏離垂直角度8到12度的傾斜。

  對稱體有大有小,但無論其大小,即便是對稱體裡的侏儒,在下沉之後,露在地平線上的高度也足足在800米以上,距它20公裡開外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要進入它的內部也不難,而且沒有什麽太大的風險,在它重新沉下去之後, www.uukanshu.net 當它平靜下來,尤其是當它的整個形態已經停止向有生命的大洋的更深處下沉時,它會迅速重回到垂直角度,十分精準,這裡就可以向它的內部勘察;進行鑽探的最佳位置是它的峰頂下面。

  在相對平坦的“極地圓頂”周圍有一片區域,這個區域有密密麻麻的濾孔,內裡有形形色色的鬥間和通道,看上去像篩子,仿佛是被昆蟲的吸喙喙穿的一樣。這種形式構造從整體上看,仿佛從更高水平的方程式推演出來的三維空間的構造。

  它仿佛是由有生命氣息和感應能力的、伸展自如的材料所構成的;它的建築結構在布局上似乎已經把後來各個階段的過渡痕跡連續地聚合到一起,在我們眼前首先會識別出希臘的建築形式,然後是羅馬的建築形式,再往後,回廊的立柱變得像藤條一樣細長,穹頂飄忽,宛若失重的樣子,猶如蒸發狀,且越發變得尖細,最後,拱頂變幻成陡峭的拋物線形狀,斷斷續續地消失在向上蒸騰的緲然無際中。如此這般出現的哥特式形體開始變得成熟,並進而老化,流變成一種後期形態;

  到此為止,所有過程都是無比精準的,但就是在這種精準地陡峭伸展、盤旋向上的地方,會突然發生恣意豐滿、繁花似錦的爆炸,我們眼前頓時浮現出妊娠般碩大無比的巴洛克形象,如果我們繼續追隨這一過程,並把在各個時間段裡不斷變換的造形看作為一種有生命的存在的各個發展階段的話,那麽我們就會獲得衛星發射時代的衛星發射場式的建築學概念,同時(也許)我們終於會接近理解對稱態是什麽樣子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