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一個山區自然村村長的真實事跡》14 村民為集體 集體為村民,
  河村集體不再是貧如水洗,雖然還不算上富裕,但對於本村的一般小建設不再是難題,政府建的文化室完工後,我們村還要砌屋頂上護攔、屋內地坪硬化、門前地坪便化、門口(卷閘門)購置等,村大門完工後還要硬化大門二邊地坪,安裝排水管等,村的綠化工作如種樹護樹等,單是2015年共計有41項支出,總款21974.59元,(詳細項在《2015年河村收支結算清單》支出項)。這些支出款對於其他農村來講,可能微不足道,但作為一個山區的小山村河村來講已經算是奇跡了,相比11年村民在沒水飲用下,不得已去修理水池工錢花去40元錢,直到13年才能還上工錢,真的是千差萬別。

  13年到16年來本村先後有四位老人離世,13年前老人總是操心死後沒人埋,現在又是操心死後無葬身之地,下葬地的確是一次比一次難找,本村現有270多人其中70歲以上有近50人,我估計將在這十年是老人離世高峰期,火葬是最好的不用我們操心下葬地了,但老人總認為落葉歸根、入土為安,沒有那個年輕人敢在老人面前提‘火葬',否則必受到一頓臭罵,盡管逝者到時只是一具不懂罵人的屍體,但其後代也不敢違背老人心願拿去火葬,有的甚至說老人去世前不順其心到去世後不達到他的遺願,會影響到在世的人後代不得安寧,所以我認為動員或強製火葬都不成熟,唯有找到下葬地才是目前最好辦法。

  我在村群發出討論,關於老人去世後的下葬地問題,兄弟們認為本村早已分山到組(組又分到戶),要是用私人山地做下葬地,沒有誰同意的,況且也沒有那戶山地適合,集體有三塊地分別在‘六東、白馬、潭吉’六東路遠且難行,白馬一樣是路遠難行,潭吉較適合但是經幾十年安葬,已經沒地方了。我曾設想過,潭吉這塊下葬地,有約一百多平方是不太陡的坡,打破老觀念老思想,請鉤機來重新把早下葬的坑(本地習俗,下葬四年左右挖出骨頭,重新安葬,剩下空坑)推平循環利用,後一想又行不通,去‘睡’別人房,做老人工作是做不來的,還有就是一百平方的地方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群上討論,有兄弟認為,要從美觀角度著想,這塊地要求是不顯眼,出入本村都看不到這塊地為好(除非特定走近),否則村民和外來人出入本村,看到真的不美觀有刹風景,影響村容村貌,地點要平整離村不遠也不近,太近肯定不好太遠抬棺不方便,我非常讚成這種想法,但這個地方是在那裡?群上發出討論後,收到很多兄弟的意見,並提供一個地點,我記憶中也覺得這個地點很理想,我立即回村實地觀察調查這塊地,路線是這樣,按河村公路出村向東下坡進到‘潭吉’田垌,向裡(山谷)走後再向對面山走,到對面山後,直接爬上一個坡(以前出蘆圩老路),到了坡上再過去,這是早早我們村去蘆圩的老路,雖然不是四面是山,但出入本村是看不到的,由於多年不走這條路,雜草、帶刺的小灌木等比我還高,蓋住整個路面,我找來一把刀好不容易才進到所說地方,裡面有一個私人竹林,估計面積有三四百平方,這的確是一個老人去世後下葬地最佳地方,這個竹林是私人的,但是在15年9月21日會議上決定,集體收回所有私人丘陵地(竹林地)為集體所有,也就是說現在這片竹林地是集體所有,實際上早在本村白事組織處理第一個去世老人後,我就覺得處理下葬地,

比處理死後無人埋一樣重要,9.21會議上確定收回私人丟荒的丘陵地,不單是因界線分不清、無面積記錄和為了能出租,還有一點就是集體多有一點土地,總有一塊地能解決老人去世後的下葬問題,這是我當時想到的問題,到今天終於得到完滿解決。  地是集體的,但真的到你做起來不一定順利,當我回村告訴在村住的村民時,年青的人較高興,年老的人還是悶悶不樂,怪事啊,不是擔心死無葬身之地嗎?現在找到了又不高興了?我一打聽才知是有個老人說,下葬地不能隨隨便找個地方就定的,我馬上去找那老人,並叫其他老人一起商量,那老人說:‘我們老人又不是犯罪之人,被殺頭後隨便在那埋,’‘那你說在那好?’‘我又不是地理先生’我轉問其他老人‘早早下葬地有沒有請地理先生看風水?’其他老人說,沒有,一般下葬後是到四五才開墳取骨頭請先生擇地移葬,那個老人不服說,‘不請先生來看過陰宅能不能住,隨便入住後代有災難怎麽辦,要請風水先生來做法事才成’說得其他老人不敢吱聲。

  我想到南山師公隊的八哥,拿起電話就打:八哥你好,我把事情經過跟他說,他說沒事的,到開墳取骨頭移另處時才用風水師擇吉日,看風水,現在不用,我叫幾位老人靠近一起,我打開手機免提,叫八哥再說一遍,老人聽到後,個個搶著說,我說不用,沒聽說下葬地也要做法事,四、五年就搬走又不是長久住,又到那個老人不作聲了。

  晚上我在村群上宣布,以後這塊地確定為本村人去世的下葬地,確定後第二天我叫來鉤機,安排一人指揮鉤機工作,按我們計劃鉤機按老路修整路面、路邊到竹林地,然後鉤走竹子,推高填低平整土地,鉤機師傅用二天時間就搞定了,從此我村就有了最為理想的人去世後的下葬地,當晚我在村微信群發出通知:下葬地已經做好,面積大約有500平方米,要合理節約利用土地,按逝者先後排隊挖仙壽坑,一個墳墓與一個墳墓的距離不準超出一米。

  河村三年來,經過大家努力居住環境清潔衛生,支書還帶領村委幹部和各自然村村長到本村參觀學習,得到村委和各自然村認可,每次上面有人到村委環境衛生等檢查的,本村屬於‘定點’對象,對於村委布置的工作我村總是第一個完成,經常得到廖支書讚揚,同時村莊綠化在村委也是排名首位,我村對綠化植樹工作有一定嚴格管理,為了防止村民走走過場做做形式,我們訂出制度,從政府拉樹苗到村後,村民包卸樹苗、挖坑、種植施肥、澆水護理直到樹苗成活(四個月)才給工錢。

  2013年前的河村是個什麽村,對當時的河田鄉幹部來說必定切身體會,一幹部說:你河村亂過馬蜂窩,髒亂差對你村再適合不過了,今天的河村完全相反了,事過境遷讓人另眼相看了,村委(原河田鄉已撤鄉並入賓州鎮)經常表揚我村,以前村道肮髒狹小,雨天泥濘難行,晴天沙塵撲面,現在乾淨整潔的水泥公路能通家家戶戶,以前每年的清明、燈酒節只有幾個老人愁眉苦臉出來分菜皺著眉頭走人,13年後幾乎是坐近二十台人眉開眼笑,談笑風生,河村的變化所有村民都有目共睹,我也真的得到村民上百次讚揚。

  我在問自已本村真的安定了嗎?百分之九十年輕和中年人外出務工,留下來的都是老幼無力耕種田地的人,大量的農田拋荒,時間久後田與田的界線就分不清了,我曾問過幾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你認識你家的水田位置嗎?’他答:‘我從學校畢業後就去打工了,沒種過田我不認識自家的田,但是我家的呵公呵婆(爺爺奶奶)認識,’有的說呵叔呵嬸(爸爸媽媽)認識,問的幾個人自己都不認識自家的田位置,不管是公婆叔嬸他們都不小了,都會走完人生路的,上次租100多畝地,其中‘六東’40多畝田,我就是組織十多個中老年人,來核實面積才能發放租金,但‘六東’田在全村水田中可能隻佔四分之一(已做記錄),也就是說還有四分之三還沒有記錄,必須趁現在中老年人還在人世,馬上做好水田面積和位置記錄,以後田與田界線不存在了,只要記錄了就知道各戶水田分布在那個田垌和面積,出租也好重新分配也好,都好處理了,村民就不會出現爭爭吵吵了,作為村長我也應留有個底。

  說到做到晚上我就把這事在群上發出討論,題目是:關於本村水田界線以後分不清楚的建議,請大家討論,不用說群上都是同意我的建議,特別是呵二表示這種做法非常對,及早處理以防後患把爭鬥的種子消滅在泥土中,經討論半個月認為時機成熟,我在群上發出定在2016年7月17日在村廳堂召開全村各戶主(包括和父母和兄弟分開田的戶主)大會,,內容是對各戶實行水田登記,這次大會人員是以中老年人為主要,原因是這些上了年紀的人在以前分田時一般都在場,他們一直來也是耕種水田的人,基本還能清楚近自家田的田面積,更好更準確地作證,由於事關各戶利用益,當天開會只有一戶(請家人代理)未到,到場的人大部份都是以前分田在場的中老年人,這次會議主要內容就是水田登記,未來開會前大家都很清楚開會目的。

  由於村集體還沒有購置台櫈,我到廳堂一廳上的方桌(過年過節村民擺放祭品用)擺放紙筆,會上又有人說:‘村長,站著說話不腰疼,集體買台櫈已經成為老生常談,可一直沒有實現,’對這個話題有人開了嘴就象大壩堤缺了口,大家紛紛跟上‘這幾年參加燈酒、清明人特別多,我去租台櫈一次次東跑西走受到那種氣啊至今不忘,’‘大家還記到好象有過二次沒台了竟擺菜在地上蹲著吃,吃著吃著有個兄弟牙崩了哈哈哈,原來是咬中沙子’‘前年14年燈酒人多坐二十台人,去河田租不夠又去蘆圩租,累得我像趴在地上的老牛,沒有任何力氣可使。’‘大年三十借砧板沒空啊’‘村長你隻知安排人去租,下次你自己去租看’‘集體有了台櫈也可以出租給村民啊利村又利民’‘上次.......,’我放下手中的本筆,站到廳堂中間大聲說:‘停停停!安靜安靜!我知道台櫈的事說了很多年,那時可能是集體沒有錢,現在有錢了我保證,明年燈酒、清明節有我們的台櫈’(掌聲)我示意掌聲停下說:‘今天我們主要內容水田登記現在轉入正事,大家好,為了我們村以後不出現水田糾紛,由於各戶在大部份田垌的每一隻田的位置界線不清楚了,所以不用到實地確認,我們在村廳堂就可搞定了,今天我們召開這個重要會議,主要是水田登記,是靠大家回憶證明,請大家講真話不要誇大或縮小面積,全村戶主都在這裡,你一說假話就被人知道的,登記程序是這樣:一:先登記田垌名稱,二:再從各田垌上面高處登記起,第一隻水田的承包戶戶主(田主)是誰?當田主自報名後,我再向各戶主證實後再作名字記錄,三:這隻田的面積是多少?當多數戶主說出面積後,我再次向田主詢問面積是否對,對的重覆核實再作記錄,不對的又再討論,一直到雙方通過才作記錄。’我叫呵二和我二人作記錄,我們先登記本村田垌,按大家所說我記下田垌名為:‘白馬、六東、潭吉、洞底垌、和塘、社壇、菜園、肉眼塘、四方塘、大塘、木亮塘、潭達塘....’共十六個田垌名。

  我們從‘白馬’田垌最高的田開始,田主自報名後經證實我記入記錄本,當我問該水田面積大家確定後,我再問該田主回答相同後,我再二到三次宣布這隻田的田主名字和面積,廳堂所有人無異議,最後才記入記錄本,其中也有不少水田面積討論十多分鍾,有的甚至爭論半個鍾,我對每隻田其本核實在場人員最少二次,多到四、五次,在村民心中寸土當寸金,就是擔心以後村民爭吵,這隻田記錄完後再到下一隻水田,這個田垌記錄完後再到另一個田垌。每登完一戶我還再次對這戶的每一田垌每一隻田宣讀出來,問該田主是否有錯誤,如有將重新由大家審核,沒有的最後由戶主簽名。

  我一再強調大家:仔細想想面積有沒有報錯記錯,水田有沒有漏報漏記,現在有錯漏最好修改,以後真的有那戶說面積有錯誤或是田地漏登記,非常難非常難修改,我個人是絕對不能修改的,申請修改戶至少請十五個以上本村中老年人來證明,並且要經大部份戶主同意,否則不能推翻現在記錄的數據,大家要記清楚,我多次的強調有不少村民說我囉囉嗦嗦,其實這個不是我囉嗦是擔心,現在錯趁大家人都在確認修改,到以後才說有錯,你是昏我更暈。

  經過大家的艱苦努力,用了三天半時間終於把這個工作做完,全村共有426隻水田,十畝田以上共有7個田垌,總面積136.59畝,承包戶數38戶(有些大戶未分田),經過這次登記本村各戶水田的分布位置和各隻田面積一清二楚,按我的建議會議最後決定:以後我們村水田要是出租,將按現在登記的各戶面積發放租金,如果以後耕種的按現在登記的各戶面積分田,方法是抽簽後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按一戶一田總面積分配,我把它保存到電腦內。

  自從上次會議(7月17日)以來,兄弟們聚在一起時議論較多當然是台櫈問題了,村群上發表意見的也偶有談到台櫈問題,也有人‘警告’說‘村長要信守諾言,不要食言’等話語提醒我,其實我是不會忘記的,不單是台櫈還有廚房裡面用具也是兄弟們談論較多的,當然啦只要有錢這些都不難,但是我這陣子工作有點忙,我曾安排三人去完成這項工作,可幾天后還沒買回,都說沒時間,我知道沒時間是借口,他們都存在這種思想:買得質量好的沒人誇張,如果質量不好的背後會有人說三道四,采購集體物品一天補誤工30元,他們認為不夠吃二碗炒粉,盡管村規早定過在三百元到四千元的要有二個以上人員共同采購,五千元以上要有三個人員共同采購,賣家的收據和電話必不可少,(方便村民核查)但總還有人懷疑你貪汙,因為我被人說過多次,前車之鑒所以他們也擔心被人懷疑,好處沒有壞處一大堆又何必,我對他們三人再三提醒,就是不行動,對於每年集體燈酒‘篩’和私人紅白事辦事用到的廚具、台櫈都是向外租用,每次廚具租用費在500元以上,台櫈在300多元,單是這二項就近千元,平均全村每年約租用三次,這個費用也不是小數目了,故此在13年春天選舉會上就有這個計劃購置,自從本村第一次有收入(白馬地出租),就已經開始行動了,首先是購置了50張塑料櫈子,並規定每年的燈酒節和清明節集體‘篩’買菜的時候,逐步購置廚房用具,到現在應該用去幾千塊錢購置了。

  一直到2017年1月26日,我叫上副村長財務呵勇(職位後面講)、六哥、呵均和我四人前去蘆圩辦理這項事,其中有一部份餐桌是五叔早請人生產的,當天我們購回170隻高塑料櫈子(早已購置了50張小塑料櫈子)、17張園餐桌,還有廚房餐具花去7000元,我們村領導小組(後面講到)商定,台和櫈主要用在集體和私人用餐用,但村民是租用,凡本村村民租用的(一般用在紅白事和清明其大戶回村掃墳)每隻園桌加十櫈為一套,租價為最多用二天10元錢,(去外面租的是18元還不包運費),由於廚房餐具還沒有購置夠成套,所以還是免費給村民用,收取租價是會上決定,主要是用於維修等,到了2017年2月7日正月十一燈酒節,我們村第一次用上自已的餐桌櫈子吃飯,告別令人頭痛的租台工作,以後村民辦紅白事等用台櫈也方便了。

  17年3月的一天晚上,我有點事到欽州女兒那裡,就在吃晚飯時接到支書電話通知我,鎮政府過幾天組織上百人隊伍到你村種樹,請你選好適合種樹地點,約有二百棵綠化樹,還有就是中午吃飯是吃快餐的不用麻煩我們,但是要想盡一切辦法,不管有多難也要借到或租到三、四隻吃飯桌和櫈子供領導們吃飯用,因為支書深知我村在集體吃飯時找台櫈的艱難,所以用‘想盡一切辦法,和不管有多難都要找到台櫈’,以前河村開會,由於很多村民般移本村後, 回村開會的人多數是站著的,原因是沒櫈子坐,兄弟們常說句笑話‘站著說話不腰疼,’遇到集體‘篩’只有去租廚具、台櫈,不但花錢多,還是非常麻煩,經常河田租不到又再跑蘆圩,私人也是這樣租的,有的戶家庭較困難,辦事就不租台櫈,沒台櫈不得已就把飯菜擺在地上,大夥蹲著吃喲。

  支書隻知我村有大變化,但還沒知廚房也有大變化,現在的河村今非昔比,不要說三、四張台櫈,就是二十張台櫈也是毫無壓力,我回復支書,台櫈這是小事情,二百棵樹就從石龍橋開始向村公路二邊種進去,早上6點鍾我還沒起床,又接到支書電話,我很納悶這麽早來電什麽事情這麽急?支書說,情況有變,八點鍾鎮領導帶上百人到你村種樹,我也是剛剛得到消息就打電話給你,我一聽就懵了,不是說過幾天到嗎?我昨晚剛到欽州事還沒辦。

  我馬上起床打電話給五叔六哥,叫他們組織在村的村民,迎接鎮隊伍並和他們一起種樹,現在我立即趕回去,我出門怱怱買了個包子帶上路上吃,到村後已經八點鍾多,看到很多陌生人和村民在村路邊、文化室周邊等種樹,我和村委、鎮領導見個面後就和他們一起種樹,好在他們自帶種植工具,否則我們真的應付不了,中午餐是鎮隊伍買過來的快餐合飯,一人一份包括我村村民在文化室用餐,我們村有二十套吃飯園桌,隻用四桌就夠用了,其他人員不想坐站著吃,當天種植了一百多棵綠化樹,有三部大巴車停在大門內坪,這也是村大門第一次迎進的大型機動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