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渠黎父子替胡耆堂將呼延丕顯父子送走,不久便返回帳內。胡耆堂招呼祖渠黎父子重新坐下,尋問呼延丕顯父子去時有何交待。祖穆支道:“果然不出王爺所料,右賢王勒令我父子兩人不得再聽從王爺之命行事,並責令我等速將新征招丁壯遣返回家。”祖渠黎補充道:“呼延丕顯自升任右賢王之後,一直限制我骨都侯軍營下的兵員數額,不得增加。但每到青壯服役之期,卻又加倍攤派,多征招來的壯丁悉數劃歸其總兵營下。適才幸得王爺大義駁斥,據理力爭,他才不好意思把此次新征招的士卒要去。”
胡耆堂道:“兄台賢侄兩位不必理會他,隻管照原定計策去辦。等到大單於下旨把你們所部劃歸本王管轄,呼延丕顯就算吃了豹子膽,也決不敢再對你們指手劃腳,說三道四。”祖渠黎道:“天塌下來有王爺頂著,我父子兩人當然不怕他。隻不知這老狐狸父子去到單於龍庭,會在大單於面前搬弄些什麽是非,憑著他是顓渠閼氏和大閼氏的堂叔,到時大單於若是輕信了他們,不同意將我等劃歸王爺所部,恐怕王爺的複興大計就要受到干擾,此節不能不防。”
胡耆堂道:“兄台所慮及是,本王馬上給大單於修書一封,闡明右賢王父子貪弄兵權之害,然後派人搶在呼延丕顯父子回奏大單於之前,快馬將書信送交大單於親啟。只要大單於看過本王的書信,決計不會讓呼延丕顯父子陷害我等的詭計奸謀得逞。”祖渠黎頜首道:“王爺此舉甚為穩當。”
胡耆堂馬上取來筆墨絹帛,與祖渠黎父子一同斟酌草擬信函。歐陽華敏在暗處隱隱聽見三人嘀咕謀算,要在信中大肆汙蔑呼延丕顯父子,對其等此次來意添油加醋,並檢舉呼延丕顯父子平日的所作所為,中傷其等大有謀逆之情,然後胡耆堂對大單於稟明忠心,備言分割右賢王兵權之利害。書信完畢,胡耆堂將其封成密函,交由祖穆支立派得力之人快馬送到千裡之外的龍庭,呈大單於親啟。
祖穆支認為此信牽涉重大,非比尋常,自告奮勇親自攜送。胡耆堂和祖渠黎相商,覺得大單於見信假若心生猜疑,問起諸般情由,有祖穆支在場,當可見機向大單於圓滑辯釋。遂讚同祖穆支之行,派他秘密前往單於庭私下覲見大單於,並隨身帶去幾件珍貴寶物進貢給顓渠閼氏和大閼氏,以討大單於歡心。且對兩位閼氏籠絡在先,堵住她們口舌,到時她們便不好幫忙替呼延丕顯父子說話。
祖穆支將密函放入衣襟內收妥,一一恭聽受命,然後辭出大帳。胡耆堂目送祖穆支走後,對祖渠黎道:“此次辛苦祖穆支賢侄,日後當記大功一件。”祖渠黎謙卑道:“犬子竭誠為王爺效力,乃是其職責所在,安敢言功。此去但求事成就好。”胡耆堂道:“與呼延丕顯父子暗中較量,依理而言,我等要多佔勝算。本王欲分呼延丕顯軍權,應是大單於求之不得之舉。兄台試想,呼延丕顯養兵如此之重,大單於能不旦夕顧慮生變,如坐針氈?其若是明主,必定會借助我等之力削製右賢王。”
祖渠黎道:“大單於掣肘右賢王之心早已有之,但單於庭中多是呼延丕顯的心腹,旁人畏其威勢,莫敢站出來與之抗衡。大單於狐疑心重,除其王子姻親,幾無忠臣得其信任,致使其獨力難支,隻得聽由呼延丕顯弄權坐大。卑職得有王爺在大漢暗中支持,才敢暗地裡與右賢王百般周旋,苟延至今日,僥幸未給呼延丕顯這老狐狸算計得逞。大單於若能重用王爺,
那是最好不過,但王爺與大單於過去多有隔閡,加上郅支單於被強漢剿殺之後局勢困厄,不知大單於能否拋開顧慮,授王爺以匡扶社稷之重托。” 胡耆堂道:“兄台真是知我之人。本王唯一擔心,正在於此。家兄呼屠吾斯當年被大單於封為左谷蠢王,後來卻別樹一幟,自立為郅支骨都侯單於,與自己的親兄弟大單於兵戎相見,爭戰大漠不斷,致使眾胡長年分裂,龍庭無主。本王與大單於也是親兄弟,殷鑒不遠,大單於若是擔怕禍起蕭牆,難釋狹懷,也不是沒有可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看上蒼是否願意庇佑大胡了。”
祖渠黎語含探詢之意,低聲道:“王爺宏才大略,一身治國之能,既有強胡之心,不如趁此時機更圖進取,何必岌岌然唯大單於之命是聽?”胡耆堂含笑問道:“兄台是要勸說本王取大單於而代之?”祖渠黎離座向胡耆堂叩首道:“屬下冒死鬥膽進言,乃替大胡千萬子民著想。呼韓邪大單於強立取代握衍朐鞮單於之後,操執國柄至今已二十有四年,期間戰亂不斷,邦無寧日,萬民疲於奔命,畜牧不興。大單於一心只顧投靠獻媚漢廷,甘當蕃屬,尋求庇護,全無統一眾胡的功業,自五單於爭立到與兄長郅支單於仇殺攻掠,始終不得眾胡歸心。眼下郅支單於雖去,駒於利受繼承父業,再起紛爭,不管英雄大會結果如何,預計終究難熄戰火。假若雙方僵持下去,虛耗國家資財民力,長此以往,國破家亡,情何以堪!更何況還有呼延丕顯等外姓諸王心懷叵測,對單於庭虎視眈眈!而且國境東面的鮮卑、烏桓已日漸強大,正欲趁大胡衰弱之機鯨吞掠取國土。當此內憂外患之時,王爺為強胡計,以堂堂先單於之後胄取大單於而代之,未為不可!”
胡耆堂將祖渠黎扶回坐榻上,思慮良久,道:“此事須得從長謀議。一者,兄台目前僅有五六萬人馬,加上暗中擁護本王的其他舊部,仍不足十萬之數,兵力上處於劣勢,若貿然舉事,必成眾矢之的,難有勝算。二者,英雄大會未竟,大單於與駒於利受是戰是和,動向未明,我等不宜先行對大單於下手,否則眾胡各部弄不清局勢,容易陷入紛爭戰亂。而且本王客居大漢十多年,此次倉促回胡,尚不知各部貴人對本王持何態度,僅憑昔日聲望估量難以服眾。為穩妥起見,還是依照你我原來商定的計策行事為好。”
祖渠黎道:“王爺派烏海四兄弟前去堅昆王城邀約駒於利受會面,為時已近一月,其等仍然未回,不知途中會不會生出意外來。”胡耆堂道:“烏海四兄弟武功不弱,處事有方,應無大礙。想必是堅昆王城地處絕遠,去回頗費周章,致使其等要回遲一些時日。”祖渠黎道:“英雄大會為期剩下已不足兩月,我等若還不知駒於利受對王爺之計如何反應,不利於部署應對之策。”
胡耆堂道:“駒於利受一心只求為父報仇,當無顧全強胡大局之念。本王與他互通聲氣,乃是要讓呼屠吾斯舊部相信本王志在扶持郅支單於一脈。不管駒於利受是否願與本王合作,我等都得借大單於稽侯珊之手將他除掉,然後再依計把郅支單於的舊部兼並過來,共圖強胡大業。只要郅支單於舊部認為是大單於害死駒於利受,必定對大單於恨之入骨,其他部族想必對大單於也是心懷怨憤,到時本王則挺身而出,親替駒於利受討要公道,定為眾心所向。”
祖渠黎驚訝問道:“駒於利受必須得死?”胡耆堂點頭道:“駒於利受不死,難去除統一眾胡的障礙。”祖渠黎不解,諫道:“駒於利受若是願從王爺之計,我等與其合力共圖強胡大業,豈不是好?”胡耆堂道:“兄台應該知道,當今四鄰,唯漢最強,我等要令大漠胡族強盛起來,便不能與大漢為仇。以眾胡之勢判斷,駒於利受一方若不能在英雄大會上獲勝,統一大胡各部定然無望。但如果駒於利受率部與我等暗中相合,取勝英雄大會之後,發覺我等只是敷衍其詞,實無舉兵南下侵漢之意,其豈能善罷甘休?若必傾長年內戰、百廢待舉之邦挑釁強漢,無異於以卵擊石,自取滅亡。為求大胡長治久安,是以駒於利受不得不除。”
祖渠黎顧慮道:“如果呼韓邪單於一方殺了駒於利受,招致雙方所部拚殺起來,局面必定難以收拾。到頭來眾胡仍舊分崩離析,爭戰不斷,如何是好?”胡耆堂成竹在胸道:“此節便是我等需要多費心之處。首先須得想法讓駒於利受一方贏了英雄大會,迫使呼韓邪所部聽命於駒於利受,然後再唆使大單於手下發泄私憤,製造事端公然殺害駒於利受。到時本王出面主持公道,便可取代駒於利受,率領郅支單於舊部向呼韓邪單於一方興師問罪。兄台且在暗中向大單於曉以利害,勸說他交出殺人凶手,刑之以法,以釋眾怒之懷。只要大單於服軟,以大局為重,誅滅罪孽,本王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說合雙方消除新仇宿怨,偃旗息鼓,弭戰為和。如此當可有望重聚眾胡各部為一家,複興強胡之世。”
祖渠黎幡然領悟,讚道:“王爺深謀遠慮,犧牲駒於利受一人換取強胡基業,實乃大胡萬民之福。到時屬下定當畢盡心力,遵照王爺之計說服大單於懲凶謝罪。”胡耆堂道:“兄台此舉甚為關鍵,務求成事,方能免除戰禍。”祖渠黎忽然有所猶豫,道:“大單於若是在英雄大會上落敗,要令所部聽命他人,諒必其心亦有不甘。雖然在眾胡各部面前,堂堂大單於莫能背約,但他可能會借口駒於利受之死,故意撤回成命,陰私護短,庇惡藏奸,如同五單於爭立之世,借著強漢撐腰,不惜與郅支單於舊部重開戰端,爭雄大漠。那般局面,卻不是屬下憑口舌之力所能轉圜得了。”
胡耆堂道:“駒於利受乃是先單於血脈,其被謀害非同小可,估量大單於不敢頂冒眾胡之怒行事。兄台隻管用心勸說,成計甚大。”祖渠黎道:“屬下認為,我等何不借駒於利受被害之事更將大單於激狂,令其悖逆眾怒而行,成為眾矢之的。那時王爺便可堂而皇之號令大胡怨憤之眾,群起聲討,推翻大單於,取而代之!”胡耆堂斷然道:“此計切不可用。大單於即便勢孤,也還不到我等與他為敵之時。”祖渠黎道:“難得機緣,王爺不取,更待何時?”
胡耆堂道:“本王所慮,唯強胡是舉。大單於雖然性情多疑,心胸狹窄,治策多有缺失,也始終未能統一大胡各部,但其在位日久,兵將簇擁,根基已深,忠心效命的臣屬甚是不少,擁戴之民不計其數。我等若借勢向其發難,雖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但決計難將其勢力徹底鏟除,以兵相加,也難真正降服其眾。且大單於深得強漢之心,只要不敵,必定又會逃到漠南借助大漢的兵力對付我等,重操與郅支單於對抗之計圖謀再舉。我等若是避而不戰,只能走郅支單於的老路;若是畢力與其相爭,烽煙必定經久難熄,陷大胡萬民長年於水火之中,到頭來與駒於利受等人之謀又有何異?故而皆實非本王所願。”
祖渠黎黯然許久,道:“若不逼迫大單於讓位,終無法改變大單於治世之局,即使除掉駒於利受,大單於照樣不可能有號令統一眾胡的威望。勉力從之,大胡各部仍舊一盤散沙,王爺的強胡大計安能實現得了!”胡耆堂道:“兄台莫要心急,到了那一步,本王自有應對大單於之策,統一眾胡的王圖霸業志在必得,此舉且留待將來我等再詳細謀之。”
祖渠黎再次離座叩首道:“王爺始終以大胡萬民為念,昭昭然有如日月,屬下能在王爺座前效犬馬之勞,萬死不辭。然則屬下畢生追隨王爺,深感王爺宅心之仁,重持悌兄之義,待到定鼎大漠之時,敢請王爺切莫因大單於身為兄長而執相讓之懷,負大胡社稷之望,遺憾天下。”胡耆堂意氣風發,欣然道:“兄台所言甚是,本王定當謹記為戒。”說著,伸出雙手將祖渠黎扶起。
祖渠黎好像忽然想起一事,又道:“依王爺之計,對駒於利受下手之人,最好是受大單於重用的要員或隨從,到時大單於不治其罪,難脫乾系。但大單於身邊多是阿諛奉承之輩,屬下長期疏於與其等交往,不知唆使誰人才有成算。要不然我等暗中安插人手接近大單於,假冒其名義去辦此事,王爺意下如何?”胡耆堂笑道:“兄台不必多慮,本王已有絕佳人選。”
祖渠黎聽得此言,不無意外,忙問:“其人是誰?屬下能否得聞其名?”胡耆堂見旁無他人,似猶顧慮隔牆有耳,即湊近祖渠黎的耳邊竊竊私語起來。因聲音太小,歐陽華敏豎起兩耳,也聽不清胡耆堂的言語,莫知其屬意何人,有何計略。但見祖渠黎聽著不住點頭,看似滿心佩服,連讚:“妙計!妙計!”
胡耆堂交待完畢,聲調高起來,鄭重叮囑道:“兄台父子務須緊守機密,決不能讓其落入第三人之耳。”祖渠黎興奮不已,矢口應承,更道:“王爺英明,想出此一箭雙雕之策,屬下父子即便肝腦塗地,也不敢泄露天機,定當悉心盡力促成其事。”
卻好此時有人叩門,打斷兩人密談。胡耆堂衝著門外喝問何事,一名守衛軍士慌張進來稟報,說是烏海四兄弟已經來到王帳之外,要見王爺。胡耆堂一聽,喜形於色,當即召見。頃刻烏海四兄弟快步進入帳中,風塵仆仆,向胡耆堂拜伏在地。
烏海老大道:“屬下兄弟四人複命來遲,萬望王爺恕罪。”胡耆堂命其四人平身,道:“四位武士一番辛勞,何罪之有!且將此行所獲要情報來。”烏海老大道:“駒於利受王子集結郅支單於留駐在堅昆、呼揭、丁令等地的舊部,有精騎十萬,散騎五萬,分南北二軍左右四營,戰將兵力均甚為強悍,立誓要報父仇。”胡耆堂道:“其認為本王的提議如何?”烏海老大道:“駒於利受王子願意聽從王爺之計,在英雄大會上暗中聯手對付呼韓邪大單於一方。為表誠意,他答應盡快與王爺會面,相商詳盡事宜。”
胡耆堂問道:“駒於利受欲在何處與本王會面?他願意到這裡軍營來麽?”烏海老大道:“駒於利受王子認為這裡軍營距離漢國不遠,且又是呼韓邪單於的領地,所經關卡多有重兵把守,其率眾往來不便,懇請王爺能屈駕至其在涿邪山北面石莖川的南軍左營駐地相見。”胡耆堂道:“如此甚好。本王明日便輕車前去會他。”
祖渠黎道:“王爺需帶多少人馬隨從,屬下即刻前去準備。”胡耆堂道:“多帶無益,從軍中挑選十名精強衛士即可。”祖渠黎道:“輕車簡從只怕不能彰顯王爺身份。”胡耆堂道:“這次與駒於利受會面,不宜張揚出去。本王帶上十名扈從,只是裝個樣子,好讓外人相信本王是因久別回國,要到各地了解輿情。”
烏海老大道:“卑職四兄弟不才,願護送王爺往還。”胡耆堂道:“此行多則一旬,少則數日,本王能夠照應得來,無須煩勞四位武士奔波勞碌。”烏海四兄弟臉露失望之色,其中一人道:“王爺對石莖川一帶雖然了如指掌,但駒於利受的左營駐地甚為偏僻,只怕王爺一時難找得見。”烏海老大道:“老四所言甚是,若有屬下四兄弟引路,可讓王爺少費些周折。”胡耆堂問道:“他把營地扎在什麽地方?不是在石莖川的大草場麽?”烏海老四道:“不是那裡,而是在一個荒漠湖泊邊上。”胡耆堂想了想,對烏海老大道:“若是這樣,就讓老四隨同本王去罷。”
烏海老大恭敬應諾,轉頭對烏海老四道:“你一定要多加留心,路上照顧好王爺。”烏海老四卻對胡耆堂道:“若是三位兄長也能一起跟隨王爺前去,那是最好不過。”胡耆堂道:“你們四兄弟追隨本王多年,最是忠心,本王當然想把你們都帶上。但眼下卻有一事,令本王甚為掛懷,還得要辛苦三位當哥的替本王去辦。”烏海兄弟中的三位兄長聽聞此言,齊即高興應命:“悉聽王爺吩咐。”胡耆堂對其三人道:“你們盡快找到施明、吳光,帶他們兩人回到這裡來見本王。”
歐陽華敏聞言,驀地心頭一懍。適才在聽到烏海四兄弟乃是胡耆堂的屬下時,已猜疑胡耆堂可能與謀害漢國太子之事有關,如今聽見胡耆堂突然提到施明、吳光,更加覺得其中大有文章。心想:“原來這些人全是一丘之貉。”欲知究竟,愈凝神繼續細聽。
但見烏海老大驚訝問道:“王爺至今仍沒見到施明、吳光兩位公子麽?”胡耆堂搖頭不悅,道:“蹤影聲訊全無。”烏海老大安慰道:“兩位公子可能是因為漢國太子之事,不想連累王爺,故意避而不見。待將事情完了,他們自必前來向王爺請安,望王爺寬心再待些時日,莫要掛懷。”祖渠黎也道:“兩位公子若是有意躲將起來,估計一時半回也找不到他們。如今圖謀漢國太子之事諒已很難成遂,由他們避一避風頭,也是好事。”
胡耆堂抑鬱道:“本王並非完全因漢國太子之事為他們擔憂,而是因為另一件蹊蹺事情,須得找到他們弄個水落石出。”烏海四兄弟似已猜到胡耆堂所言何事,諾然領命,不再多問。祖渠黎卻關切相詢:“王爺有事難以釋懷,可否讓屬下等替王爺分擔?”
胡耆堂道:“此事與兄台等人無關。”想了一想,又道:“其實說起來並非大礙,只是本王受了些委屈而已。在決定歸返大胡之前,本王偶然得悉一門消失已久的神秘劍法重新現世,尋根溯源,確認其是曾經名揚天下的勾眉劍法。本王心向往之,便到獨得勾眉劍法真傳的歐陽大族後人中查找勾眉劍譜,但求相借一閱,沒想到卻因此生出意外事端來。”遂將前往南郡秭歸巴山越墅、神農軒館訪求劍譜,直至遇見火燒越墅、得知歐陽華敏家人遇害,後來被歐陽華敏追殺、與歐陽地余一家糾纏等等經過擇要向祖渠黎敘說一遍,然後道:“本王端的沒有殺害那歐陽華敏的家人,但他卻一口咬定是本王所為,並追尋到這裡的軍營來行刺本王。”
祖渠黎豁然大悟,道:“此前王爺將那歐陽少熙抓到這裡來,屬下隻道他與王爺有什麽過節,那漢人少年為解救他,冒險潛入王帳行刺。想不到內中還有這般緣由,那歐陽華敏也太過急仇糊塗,是非不分了。”胡耆堂道:“倒也怪不得他。其舉家不幸被害,無論換是誰人,悲痛仇恨之際,都可能會拿本王是問。本王有口難辯清白,所以才屈鬱於懷,想要查明真相。”祖渠黎道:“那歐陽華敏若是還來找王爺麻煩,屬下等人必定舉力將他拿下,給他分說清楚明白。”胡耆堂無奈道:“本王已經多次辯解,但沒有證人證言,也不知真凶是誰,那小子豈肯輕易相信本王無辜。”
祖渠黎仍有不解,問道:“然則此事與施明、吳光兩位公子有何乾系?”胡耆堂道:“若照常情而言,確實不該有什麽關系,可平白撞上一件怪事,令本王不得不多一分心眼。事發當夜,本王曾在往來巴山越墅的山道上遇到兩名蒙面黑衣人,行蹤詭異。本王和那兩人雖然只是打了個照面,但借著夜光分辨,覺得那兩人身形舉動與施明、吳光兩位孩兒頗為相像。本王疑心那兩人就是施明、吳光,但兩位孩兒決計不會無緣無故跑到那種偏僻的地方去。假若事實確是那般,須得找到兩位孩兒過問清楚是怎麽回事,看看他們對歐陽華敏家人被害等情況是否知曉。”
胡耆堂雖然沒有直白挑明,但聽者皆知,他是擔心施明、吳光與歐陽華敏家人被害之事有牽連。祖渠黎道:“王爺保準沒有認錯人?”胡耆堂道:“本王當然也希望是認錯了人。但施明、吳光自小跟隨本王長大,朝夕相處二十多年,雖是義子,本王卻視同己出,事無巨細,皆言傳身教,對他們兩人最是熟悉不過,實難錯認得了。”
祖渠黎道:“即使那兩人卻好是施明、吳光,也不一定會知悉歐陽華敏家人被害之事,說不定只是湊巧路過那裡而已。”胡耆堂歎道:“但願天下真有此等機緣巧合,或者兩位孩兒乃因他事適好經過那裡,或者確實有人長得與兩位孩兒恁般相像。”祖渠黎道:“王爺當時有沒有招呼那兩名蒙面黑衣人?”胡耆堂道:“本王匆促間曾衝他們喊了施明、吳光之名,但那兩人卻沒有停下,只顧飛奔而去。”祖渠黎釋然道:“這麽說來,那兩人必定不是施明、吳光,否則他們決不可能不理會王爺。”
胡耆堂道:“若依常理而斷,應是如此。當時本王尚未得知歐陽華敏家人已經遇害,是以沒有多想,也就沒有去追趕那兩人。待發現整座巴山越墅陷入一片火海,方感那兩名蒙面黑衣人的行蹤有些不對勁。後來回到大漢長安城,四處找不著施明、吳光的蹤影, 年節也不知音訊,加之本王遭受那歐陽小子的冤枉委屈,心裡越想越是不安,覺得終究還是要找到施明、吳光查問有無其事才好。”
祖渠黎道:“其時正值王爺舉家北遷,兩位公子沒準早已到龍庭之地投奔家人去了,壓根就沒有余暇前往巴山越墅那種遠僻的地方。”胡耆堂道:“施明、吳光若是到龍庭之地去見家人,必定知道本王在這裡,應該很快便前來探望本王了。除非他們兩人有意躲開本王,那樣會令本王更加放心不下。”祖渠黎道:“王爺對兩位公子恩重如山,即使有天大的事情,也不當躲著王爺不見。”
胡耆堂道:“本王正是這般想法。”隨即囑咐烏海兄弟中三位當哥的:“你們不妨先到龍庭之地跑一趟,如果施明、吳光不在那兒,你們就速往大漢長安城去找。若有必要,可請長安城裡那些市井行頭出面幫忙,尤其是樓家,定會知曉施明、吳光的一些消息。但不管誰人問起事因,均不能將本王遭遇麻煩之秘告知,隻說本王思念心切,要見兩位公子便是。”烏海老大、老二、老三喏喏從命。
胡耆堂接著向烏海老四交待了一些隨行事宜,烏海四兄弟便辭出王帳而去。祖渠黎也恭身告退,要去替胡耆堂張羅遠行之備。胡耆堂拉住他道:“兄台無需親自操勞,本王車騎從簡,區區小事,交由手下去辦就好。眼下你我且先到中軍大帳去,召集眾位將校安排妥當操練兵馬之詳略,以便本王和祖穆支賢侄不在之時,兄台易作區處。”祖渠隨聲答應,二人旋即一同離開王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