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溪源密碼》第一十二章 奇怪的油畫
  馬川繼續開始環顧四周,希望能再發現點什麽線索。當他轉身看到身後牆上的一幅油畫時,又不禁有點眼眶濕潤。

  昨晚離開前,還是他幫助楊文達把這幅油畫掛在書桌後面的牆上。楊文達告訴馬川,這是他最喜歡的一副油畫。可現在斯人已逝,再無賞畫之人了!看著油畫,馬川的思緒漸漸回到了頭一天的晚上。

  。。。。。。

  案發當晚22點20分,楊文達辦公室內:

  “楊館長,安防人員已經安排好了。臨時庫房區域,我們會實施一級巡防措施。”張揚說。

  “好的,張楊。你們今晚多費心了。”楊文達說。

  “楊館長,你們也早點回去休息吧。這幾天,我看你們都沒好好休息。今天晚上我值班,我會一直在這裡的。這裡交給我們了。你們放心吧。而且我也已通知武警戰士對博物館外圍實施封閉管理,同時加強夜間巡邏。今晚,不可能有人進得來的。就算是現在在博物館的人,未經武警戰士檢查,也出不去。”張揚說。

  “那就好啊!”楊文達說。

  楊文達說完,張揚便和同在辦公室的月明泉和馬川打了個招呼轉身離去。

  “小月,你早點回去吧。已經很晚了,雨天路滑,你路上注意安全。”楊文達說道。

  “楊館長,關於那個檢測的事情,我今天還沒來得及給您匯報,委員會那邊催的比較急。。。。”月明泉說道。

  “嗯,這個事我知道了。”楊文達面露難色,“我考慮一下吧。今天太晚了,就不說這事了。我先擬個報告的提綱。明天我們把文物入庫後,你再來我這一趟,我們商量一下具體細節。”

  “那好!我現在就先回去了。”月明泉說道。

  “嗯,快回去吧。”楊文達說。

  “楊館長、馬博士,你們也早點回去吧。今天我開車過來了,要不我送你們一程吧?”

  “不用了,小月,你早點回去休息,明天早點過來。我還是老習慣,你知道的,末班車回家。”楊文達微笑著說道。

  “您啊!那末班車的司機都怕是認識您了。”

  “哈哈,你還真說對了。上次我給那司機家的孩子送了一張博物館文物講座邀請劵。結果那司機為表示感謝,還特意帶了一些他老家的陂山肉糕給我。”

  “陂山的魚丸、肉丸、肉糕!那可是我們這裡有名的‘陂山三合’咧!”馬川說道。

  “味道不錯吧,楊館長?”月明泉嘻嘻哈哈地說道。

  “你這孩子,我哪能拿人家的東西啊。你們想吃,我下次請你們去陂山吃正宗的‘陂山三合’。”楊文達笑著說道。

  “那可以一言為定囉!”

  “楊館長,向來一言九鼎!哈哈,看來有好吃的了。”馬川附和道。

  “那馬博士你坐我車走吧,我回家正好順路,帶你一程。”

  “不用了,我騎自行車回學校,也蠻快的。謝謝啦。”

  “真的不坐車了?”月明泉顯得有些遺憾。

  馬川微笑著搖了搖頭,再次婉拒了月明泉。

  22點30分,月明泉離開了楊文達辦公室。此時,辦公室裡就剩下楊文達和馬川兩人。

  “小馬,正好你在這裡。你先幫我一個忙,再回去!”楊文達說。

  “嗯,沒問題。幫什麽忙?”馬川答應著。

  楊文達指了指牆角邊放著的一個用報紙包了好幾層的畫框,然後說道,“這是我從原來辦公室搬過來的一副油畫。

我很喜歡。可一直沒時間掛上去,你今天正好幫我掛一下。”  馬川做了一個ok的手勢,說道,“小菜一碟!”

  楊文達一邊拆掉畫框外面的報紙,一邊說道,“這副畫搬過來之前,我就讓物業的師傅過來,幫我在牆上釘好掛鉤了。我腰肌有傷,沒法自己掛。你幫我掛上去就行。”

  “沒問題!”

  馬川很麻利地將油畫掛在了牆上,然後滿懷好奇心地後退了幾步,想仔細欣賞一下這副油畫的全貌。

  這副油畫主體表現的是一片桃花林和一條蜿蜒穿過桃花林的小河。

  整個畫作不僅色彩鮮明,光彩奪目,而且光影處理恰到好處,能讓欣賞者充分的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

  畫面近景著重展現的是兩棵怒放的桃花樹。畫家用強有力而又十分飽滿的筆觸描繪了桃花樹旺盛的生命力。樹乾枝挺姿健,桃花絢爛盎然。

  桃花樹旁是一條清亮的小河。小河呈S型,由近至遠延伸,有很強的縱深空間感。小河兩岸遍地是鮮嫩豐美的花草。這一切都在藍天白雲鮮明色彩的襯托下顯得充滿生機。

  畫面遠方的盡頭處有一座若隱若現的小山,山中好似有一個黑色的小洞口與河水相連,似乎在暗示畫面中所有的生機都起源於此。

  馬川為畫作所表現的自然美而感到驚歎不已,於是問道,“這是誰的畫作?”

  “右下角有一個署名:‘’。具體是誰我也不清楚。這是我在江城美術學院旁邊的一個藝術品市場看到的。我很喜歡,就買回來了。我猜測應該是美術學院的某個學生或者是某個窮困潦倒的不知名畫家的畫作吧。”

  “看這功力,也許是某個大畫家的畫作哦。說不定,您撿了個漏。”

  “現在各行各業都是功利主義盛行,那些所謂的大畫家哪有什麽心思全心投入藝術創作啊。獲得頭銜,賺到快錢,才是最重要的。但這副畫充分展現了畫家對創作的熱情,對生命的熱愛,對自然的敬畏,毫無功力主義的色彩。這樣的畫作只會是一個默默無名,同時又對生活充滿熱愛的人,才能畫的出的。”

  “這副畫有作品名嗎?”

  “有,你仔細看看左下角。”

  馬川仔細看了看,有兩個漢字,“溪源”。

  “‘溪源’?為什麽叫‘溪源’?很奇怪啊。這副畫顯然描繪的是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景象,我看這畫叫‘桃花源’才比較合適。”

  “我拿到畫後,也是在想為什麽叫‘溪源’?為此,我還專門又研究了一下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查了一些資料,後來才弄明白畫家為什麽將這副畫取名為‘溪源’。當然,這只是畫家的想法,並不一定對。”

  “畫家的想法?我很好奇!您和我說說唄。”

  “今天太晚了,改天吧。”

  “楊館長,您的末班車是什麽時候?”

  “23點50分,準時到博物館門前的車站。”

  “現在是22點36分,離末班車還有一段時間,我先陪您一起等等唄。反正我騎自行車回去,不怕沒車坐。我們現在就可以聊聊《桃花源記》。”

  “呵呵,那好吧。看你這急性子,不把問題搞清楚,今晚肯定是睡不著的。”

  “對的,對的。”

  “那我們就閑聊一下吧。但我先聲明,有些內容只是一家之言,可不可信,你自己判斷啊。”

  “閑聊嘛,就應該讓思想插上自由飛翔的翅膀,無拘無束才好!”

  “呵呵,那《桃花源記》的故事你都還記得吧?”

  “當然!《桃花源記》說的是在東晉的太元年間,大概就是公元376年-396年間,武陵地區有一個捕魚人,在捕魚時順著小溪而行,遇到一片盛開的桃花林。當行到桃花林的盡頭,他發現一座小山,山上有一洞口,小溪從洞中流出。

  他穿過洞口後,竟然發現了一個沒有戰亂,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勞動、平等自由,道德淳樸、寧靜和睦的村莊。據村裡的人說,他們的先祖是在秦末戰亂時來到這裡的。他們代代繁衍至今,已隔絕於世地生活了500余年,所以根本不知道外面世界的變化情況。

  村裡人熱情款待了捕魚人,捕魚人停留了數日後告辭離開。一路上,他沿途做了標記。回去後,他立即向當地太守報告了經歷。太守便派人跟著他去尋找這個地方, 但當他們再去尋找沿途的標記時,卻發現再也找不到了。

  後來,有一個叫劉子驥的名士,聽到這件事後,計劃去尋找。但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後就再也沒有人去尋找桃花源了。”

  “嗯,內容記得大致不錯!那麽,你認為‘桃花源’真實存在嗎?你怎麽解讀《桃花源記》呢?”

  “‘桃花源’顯然是作者虛構的。我覺得要解讀《桃花源記》,首先應該從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入手。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末年。當時的我國正處亂世三百年時期。可以說是沒有最亂,只有更亂。長江以北地區,匈奴、鮮卑、羯、羌、氐等五個少數民族所建立的政權輪番登場,殺伐不斷,真是民不聊生。而長江以南地區,則是由“衣冠南渡”的北方漢人所建立的東晉小朝廷統治。盡管偏安一隅,但東晉小朝廷的統治集團荒淫無度,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人民同樣苦不堪言。由於東晉小朝廷隻保護高門士族的利益,加之汙濁黑暗的社會現實,讓空有一腔抱負的陶淵明深感失望。

  “公元420年,東晉權臣劉裕弑君篡位,滅亡了東晉,建立南朝劉宋政權。盡管東晉滅亡,但社會矛盾不僅沒有緩和,反而卻更加尖銳。陶淵明因此對劉宋政權感到不滿,也更加深了他對黑暗現實的憎恨。所以,他在公元421年,也就是劉裕篡位的第二年,創作出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記》。他想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達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黑暗現實的不滿。”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