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盜墓之民國奇人傳》湘西苗塚 第39章 張淮山
  玄音大師帶著老道士和沈希言,在南塘鎮七轉八拐,穿過數條巷子,來到了一處鎖行。

  這鎖行普普通通,似乎有意不設在人流量大的主街,但沈希言遠遠的就看見那鎖行門前左右懸掛著一副略顯招搖的對聯,其雲:

  機關算盡,妙盡璿璣之正

  精思傅會,匠成造化以巧

  正上方匾額也是四個銀鉤鐵畫的大字“璿璣鎖行”。

  三人進店後,見店內牆上琳琅滿目的懸掛著形式各異鎖具,沈希言觀察仔細,看見櫃台後面方桌上不供奉尋常商鋪裡常見的財神爺,而是立有一牌位,上寫著“漢太史令張公諱衡之位”,不由得暗自好奇。

  店內無甚客人,一旁有夥計上前招待,玄音大師也不廢話,開口便道:“這位小哥,我等要買一件上好的鎖具,這貨架上所陳列的皆不如意,不知今日張大掌櫃的可坐鎮鎖行,我等也好向他討得一副好鎖……”

  張家在蘇州的產業頗多,除了鎖業生意外,也經營著酒樓、茶館等生意。其實這間鎖行也不是張家經營生意所用,然這夥計卻是張大掌櫃專門委派的,為人頗為精明幹練。他自幼就在張家打雜,多年來早已練成了察人觀色,八面玲瓏,見風使舵的本領。

  此時見這三人風塵仆仆,進店之後只有那少年還在細觀牆上鎖具,而這老僧並未細看貨架陳列鎖具,反而有意打聽張大掌櫃,料定三人來此不是真心購鎖,又見三人相貌不凡,想必是行走江湖的人士因事求見張大掌櫃。

  既然看出這三人是專門打聽張大掌櫃的江湖人士,他自然不敢怠慢,忙起身關門閉窗,才開口道:“有朋自遠方來,小店自當香茶以奉客,但不知尊駕是飲茶飲酒?”

  玄音大師答道:“老僧是佛門中人,飲茶不飲酒!”

  老道士也應聲道:“嘿嘿,老頭子我平常好酒,可連日趕路口渴難耐,若有好茶,自不推辭!”接著又補充道:“我這弟子年紀輕輕,也飲不得酒。”

  凡開鋪做生意,無非是向客人介紹貨物。哪有詢問客人喜好喝茶還是喝酒的?

  這夥計當然不是詢問老道士和玄音大師喝酒還是喝茶。沈希言閱世不深,聽得一頭霧水。玄音大師和老道士卻是聽懂其中隱語。

  原來這江湖上的事情錯綜複雜,張大掌櫃號稱“璿璣鎖”,在江湖上也是有身份地位之輩,一般的阿貓阿狗想要見他,他也是不會隨意見面的,這也是江湖人骨子裡的一種傲氣。

  行走江湖之人會拜訪故交好友,但也不乏拔刀相向結下死仇之輩前來尋仇。那夥計出言詢問老道士和玄音大師是喝茶還是飲酒,看似與二人毫不相乾,實則一是試探二人究竟是不是江湖中人,二來也是用隱語詢問二人尋找張大掌櫃是來會友的還是來尋仇的。

  若是江湖中人,自是懂得“以茶會友”的意思,因此若不是真心來尋仇的江湖人士,不管平時是否喝酒,此刻也都會回答喝茶不喝酒。

  若有人只是意外聽說了張大掌櫃的偌大名聲,慕名前來拜會,然他本身卻不是江湖中人,不懂得江湖上的隱語行話,自是聽不懂那夥計的隱語,如果冒冒失失的回答喝酒還是喝茶,自然會被夥計瞧出破綻,不與之引薦張大掌櫃。

  那夥計聽了老道士和玄音大師的回答,心下滿意,知曉這三位是行走江湖之輩,並且是誠心拜訪張大掌櫃。

  於是在不生疑,交底道:“幾位來的巧了,平日裡掌櫃的並不坐鎮此處,

今日正趕上月末,掌櫃的親自清查帳目,現如今正在後院,各位請隨我來!”  說罷,引著三人進入後院,三人行至西面廂房外,聽見算盤敲打之聲。那夥計剛欲開口通報,一旁的玄音大師搶先開口道:“一別經年,張大掌櫃別來無恙否!”

  玄音大師聲落,廂房內算盤敲打之聲亦隨之而停。然後房門吱呀輕啟,從裡面走出來一個中年先生,身穿長袖文杉,手持折扇,精神朗朗,面潔無須。此人正是玄音大師的忘年之交——張家當代傳人,江湖上號稱“璿璣鎖”的張淮山。

  那張淮山見了玄音大師,雙目微怔,轉而面露欣喜,疾步走到玄音大師面前,雙手握住玄音大師,口聲道:“玄音大師,可想煞小弟了!”

  二人多年不見,此刻免不得一番寒暄,待二人寒暄過後,玄音大師又向張淮山介紹了老道士和沈希言,張淮山聽聞老道士就是當今發丘魁首,心下也是暗吃一驚。各自敘禮之後,由張淮山將眾人請進廂房。又讓那夥計上了一壺上好的碧螺春。

  玄音大師和老道士也不隱瞞,教沈希言打開布包,取出了布包裡的墨班繪卷和天地乾坤鎖,又將三人前些日子在湘西苗塚中的經歷細細與張淮山說了一遍。

  張淮山見老道士和玄音大師將墓中經歷如評書一般繪聲繪色講了出來,聽得津津有味。待二人講完,張淮山忙接過沈希言遞過來的那兩尺見方的黑匣子。

  張淮山憑借祖傳的製鎖手藝起家,接過那黑匣子,看了又看,又從檀木書架上拿出一本名為《算罔論》的古書,張淮山對著古書又仔細研究一番,半響後才欣喜道:“是了,是了,這就是失傳已久的天地乾坤鎖!”

  沈希言忙問道:“前輩既然識得此物,可有辦法解開此鎖?”

  張淮山聞言胸有成竹般哈哈一笑,對著沈希言道:“不瞞小友,這天地乾坤鎖失傳許久,旁人解不得,與我張家齊名的譚家或許也解不得,但我張淮山絕對有把握能將此鎖解開!”

  老道士見張淮山如此篤定,也是有些疑惑,不等老道士發問,張淮山便開口道:“並非小可誇下海口,江湖上只知道天下間墨班行當最會製造機關奇巧,但張某自信,我張家先祖與墨班行當想比,也不逞多讓。”

  老道士詫異之下忙詢問張淮山的先祖是誰。 沈希言有過目難忘的本領,憶起先前見到店鋪裡供奉的那個靈位,開口答道:“是漢太史令張公諱衡”!

  張衡,東漢人。開創中國研究天文、地理之先河,他有經天緯地之才,發明地動儀以測地,研製渾天儀以量天。通玄學、精算法,研究歷法,廣博機械。是我中華赫赫有名的一位千古奇才。

  老道士哪能不知張衡先生大名?當下忙肅然起身,對著張淮山恭敬的拜了一拜,並讓一旁的沈希言也跟著拜了一拜。張淮山雖是小輩,但憑著張家家主之位,在老道士面前應是以平輩論交,見老道士對著自己行禮,即欲回避。

  老道士開口道:“我非拜你,只是東漢張衡先生與我發丘先輩有恩,張衡先生又是對中華立有功績的聖賢,於情於義他的後人當然受得我一拜!”

  張淮山雖是張家家主,玄音大師雖也是發丘前輩,可都從未聽說張衡與發丘一門有恩,也忙詢問個中緣由。

  老道士緩緩回道:“這是我師父,也就是上一代魁首無意間提起的,具體原由老夫也不清楚,只是知道發丘門人使用的直筒鏟子,就是張衡先生發明的!而我手裡的這把直筒鏟子乃是張衡先生親手打造的!這直筒鏟子在墓中不知挽救了多少門人性命,因此說我發丘一門世受張衡先生之恩也不為過!”

  這下子玄音大師、張淮山和沈希言都是驚了,沒想到直筒鏟子竟是張衡先生發明出來的。而老道士這把發丘魁首手裡世代相傳的直筒鏟,竟然是張衡先生親自打造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