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五代爭鼎》第7章 世兵製的基礎
  清晨,旭日東升之際,一隻家燕自節度使署上空飛速掠過~

  而在燕子的正下方,一隻離弦之箭如流星颯去,片刻之間便越過了那家燕映在地上的影子,“篤”地一聲正中在了遍布箭矢的靶心上;尾羽則余勢未消,顫了好久才歸於平息。

  “郎君好箭法!”著一身淺黃交領襦裙的宜清走入大院,正看到這精彩的一箭,呼出聲來;而後輕移蓮步,走向那施射之人。

  被宜清喚作“郎君”的,除了劉陟,哪裡還有他人;不過他沒有因這稱讚而沾沾自喜,而是甩了甩酸痛的膀子,瞧了眼旁邊還剩半壺的箭矢道:

  “這只是八鈞的角弓而已,我才用了不到兩壺的箭,手上便已經沒了力道,還是要多練啊。”

  心裡則又想著:這原主的箭術比騎術高明了不止一倍,我只是稍作練習,便已經能在三十步內穩中靶心了。

  說話的功夫,宜清已經到了劉陟跟前,她取出一方汗巾,輕輕地拭著主人額上與鼻尖的細汗,同時問道:

  “郎君近一個月練習射術,都不會超過卯時;今日怎麽到了辰時,還未出門。”

  那汗巾上的脂粉香氣弄得劉陟鼻尖癢癢的,他奪過宜清手上的汗巾,胡亂在臉上抹了幾把,“南海跟番禺的稅,已經補征完畢,我也不用天天趕那麽早下鄉了。”

  宜清聞言,躊躇了一小會,低眉順眼地問道:“那我今日陪郎君去街市上走走,換換心情可好;或是去西郊的蕃坊,那裡好玩的東西更多。”

  “我只是不去鄉裡,又不是沒有事做,今日去縣衙中有要事,你一個女子,怎去的了那種地方;再等幾日吧,上巳節也眼看就要到了。”

  接著劉陟將汗巾團成一團,拋回給宜清,轉身扔下一句,“信我,下次一定!”

  立在原地的宜清稍稍一愣,反應過來剛要回話之時,卻已看不見主人的背影……

  南海的內城位於城北,東西不過二裡地;劉陟從府中出發,須臾的功夫便騎至同在北城的縣衙,他下馬後將馬匹交給縣衙門口看守的白直,徑直入內。

  哺一進後堂,馮全乂爬在公案上夢至正酣的形象便映入其眼簾;劉陟見狀一笑,心中起了戲弄之意。

  他拔了頭上平巾幘上簪著的貂尾,躡手躡腳地走了過去,用那貂尾上的毛,輕輕撓著馮全乂的鼻翼。

  “阿嚏。”馮全乂忍不住這股瘙癢,打了個噴嚏,而後用袖子擦了擦惺忪的雙眼,正要再睡之際,卻發現好像有什麽人正擋在自己面前。

  抬頭一看,他才認出來人竟是劉陟,登時睡意全無,一面起身一面說道:“諮議參軍,我這副樣子是因為......”

  劉陟一手摁住他的肩膀,示意其不要起身;一手將貂尾插回幘上,喚起了馮全乂的表字,“德操辛苦了一夜,我自然是知道的;同你開個小小的玩笑,還希望不要介意。”

  “那怎麽會,”馮全乂放棄了起身的打算,取了桌上厚厚一疊紙,遞給了劉陟,“下吏已經整理完畢,請諮議參軍過目。”

  馮全乂呈紙的那隻手定格在了空中,因為站著的那位並沒有伸手去接;劉陟心中有些恍惚——這位初次見面時略顯冒失的博士,在與他共事的一個月內,已經展現出了相當多的過人之處。

  這般想法可不是劉陟因體恤下屬產生的愛惜;而是在與馮全乂近的共事的時候,切身體會到的。

  就拿他最不被劉陟放在眼裡的身份——縣學的經學博士來說;在這等人命如草芥的亂世,

幾乎沒人在意教授知識的的小吏是否盡職。  而馮全乂卻是一絲不苟,不但將縣學的教材歸置的井井有條,就連縣衙內其他的書籍,也都分門別類標記、排放整齊;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那麽短時間給劉陟拿回《西齋書目》。

  不僅如此,書籍不但被擺放的十分有條理,成色亦非常不錯;紙張最易生蟲,可在他的照料下,上千冊書籍莫說被啃噬了,連一分灰塵都沒有落上。

  至於其治經的學問,更是爐火純青;劉陟隨便抽出一句先賢語句,馮全乂都明晰其意,而後舉一反三;弄得這位大參軍、覺得自己像個文盲一般。

  若說馮全乂在博士任上是盡職盡責的話,那他理訟斷案的本事,可謂十分出彩。

  幕府、州衙收了不少縣衙的權力,但義務卻沒承擔多少;縣內最麻煩的訴訟、斷案,都由身兼典獄與司法佐的馮全乂一人處理;就連縣尉分內的揖盜,也是他指派白直去追捕。

  饒是如此,人口最多的南海、番禺二縣既沒積下什麽案子,也沒惹出些許民怨;全因這審案之人,既精通大唐律例,又決斷地快速、公平。

  劉陟曾親眼所見,積累了大半個月的訟案,馮全乂僅用了小半日,就悉數處理完畢;更為關鍵的是,無一人對判罰有絲毫異議。

  不過以上諸事,劉陟都是在一旁看著,並未參與;而馮全乂在所兼六曹司佐中司戶佐任上的表現,則讓他真正切身體會到了這位屬吏給他帶來的強大助力。

  司戶佐,掌戶籍,賦稅、計帳、徭役等事;職能大致相當於後世的稅務所加派出所戶籍科;若是沒有馮全乂的幫助,劉陟別說收稅了,怕是治下耕地多少、稅戶幾何都弄不清楚。

  他這個司戶佐不但對南海縣下轄的數十個鄉裡都如數家珍,還盡自己所能、整理歸納了近年來南海縣內的戶數與耕地面積。

  有這層基礎打底,他們二人才能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不但完成了稅收任務,還順便摸清楚了南海縣鄉間一萬多戶百姓的年齡結構、以及土地持有情況。

  看到上官神遊物外,馮全乂有些摸不著頭腦;他只能將手中的那遝匯報又往劉陟手裡推了一分,後者這才醒悟,接過報告審視起來。

  廣州乃是嶺南首府,人口冠絕嶺表,足有七萬五千余戶,按一戶五人算,有民約三十八萬人;其下轄的十三個縣中,光六千戶以上的上縣便有兩個,正是劉陟治下的南海、番禺二縣。

  身為州治的南海縣,是二人調查的重心所在。此縣有戶一萬八千余戶——這個數字可比嶺南大部分正州的總戶數還高出不少,而除去城內居住的兩千戶,剩下的都屬於向土地討生活的農民。

  可這一萬六千余戶的農民中,擁有自家土地的主戶不過佔了三成出頭,剩下超過六成的農民,都是沒有土地的客戶;換個更熟悉的稱謂便是——佃戶。

  而那三成有土地的自耕農,每戶持有的田地也鮮有超過三十畝的;南海百分之八十的耕地,都集中在了少數的高官與豪強手上;番禺縣的情況,與南海也大致相仿。

  看到這裡,劉陟臉上不但沒有浮現絲毫擔憂之色,反而隱隱透著些開心;因為這些無地、少地的農民,在他眼中就是最好的兵源。

  自那日被王定保點破藩鎮兵的凌上性,劉陟便一直在思考:藩鎮兵為什麽驕橫?而經過他自己的調查, 這一問題的答案也逐漸浮出水面。

  首先,藩鎮兵不是亦耕亦戰的世兵,而屬於平日無所事事的職業雇傭兵;既然是雇傭性質,那其嗜利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而藩鎮兵的來源,則很好地解釋了他們唯利是圖的原因:其多出身商販、破產農民、潑皮無賴、甚至山中盜寇;不是寡廉鮮恥之輩,就是利欲熏心之徒。

  有道是無恆產者無恆心,沒有田產,時間充裕,錢財不匱,長此以往自然失去了進取心、成為一幫蛀蟲;除非有人侵犯他們已得到的利益,否則他們連作戰的本職也不想履行。

  反觀佃戶與自耕農,本身就踏實肯幹了許多,將田地分給這些人,讓其成為兵農合一的世兵;不但能讓他們懷著些許感激,還可以反過來用家人和土地約束士卒的行為;如此,每設一軍便成驕兵的怪圈,就會打破。

  至於世兵製的軍隊戰鬥力——唐初橫行天下的府兵,以及明初五征蒙古的衛所兵,便是最典型的世兵,他們的戰力毋庸置疑;而且由於兵農合一的特性,其消耗的軍需遠遜於職業兵。

  當然,世兵製也有缺陷,隨著時間推移已經土地兼並的加重,軍戶很容易變為掌軍者的私奴,完全失去戰鬥能力;不過這對於劉陟來說不成問題,他本就隻把這東西當做打破藩鎮兵“壟斷”的便宜之策,沒準備長久施行;只要把這幫蟊蟲收拾妥帖了,他就會繼續完善軍事制度。

  捋清了這一層,劉陟嘴角微微上翹:心思也早已跑到各個地主、顯貴家裡,“那麽,先拿誰家的地開刀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