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五代爭鼎》第6章 當務之急
  日薄西山之際,一名戴武弁著絹甲、滿面虯須的軍官於南海縣西面的永年門城樓上來回踱步,時不時地向西眺望。

  他眼看太陽將要完全消失在地平線下,終於忍不住問向一旁立著的牙兵:

  “出去的斥候可曾回來,有沒有諮議參軍的消息!”

  這名軍官名叫蘇章,乃是劉隱衙內軍的馬步軍都指揮使,他於封州起兵之時便隨劉隱征戰,如今是整個清海一鎮對節帥最為忠心的將官。

  牙兵否定的回答讓蘇章握在腰間橫刀刀柄上的手不由地捏緊了一分,他心中隻覺得節帥吩咐的這差事著實不好辦。

  “哎,這諮議參軍也是的,收稅的時候為什麽不多帶幾個人,便是慢些又如何。單單隻點了個小吏,二人二馬便下鄉去了;也不想想會不會遇到刁民抗征,還有那麽多的財貲,沒有車載馬馱如何運回城中。”

  左邊伶俐的牙兵正準備附和上官一句,卻因向遠處多望了一眼,叫出了聲,“都指揮使,來了,人回來了!”

  蘇章順著牙兵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見著自西面延伸而來的驛道上有一騎飛馳而來,他心想著總算有消息了,連忙招呼著身邊牙兵一同下城。

  “稟都指揮使,我隊於城西五六裡處遇上了諮議參軍二人,他們牽著兩匹馱滿錢糧的馬,小人先行一步來報信。”風塵仆仆的斥候到了城門處,立即翻身下馬,向已經候在城門門洞裡的蘇章稟明。

  誰料蘇章聽了反而有些慍怒,直接踹了那斥候一腳,“你們都是些榆木腦袋,不知道把馬讓給諮議參軍,護著他先回來麽?”

  那斥候卻是滿臉委屈,辯解道:“隊正也想到了這一層,可諮議參軍不依,說什麽‘國家賦稅,軍資國用,不可假於他人之手,若是少了分毫,不好向上交代。’隊正也不敢強逼參軍,只能先遣小人代為通傳。”

  這番話聽地蘇章也是無奈,他擺了擺手,示意那斥候下去,自己索性蹲坐在城門根邊,就近候著那位任性的衙內。

  大概又過了一炷香左右,昏暗的驛道上又有了些動靜:護著劉陟的一行人,終於出現在了蘇章的視線中;他立即直起身子,整肅了下戎裝。

  待到劉陟近前,蘇章立刻迎了上去,行了個叉手禮道:“諮議參軍,蘇章在此等候多時;節帥得不到參軍行蹤十分焦心,還請快快回府。”

  這副恭敬的態度,跟那跋扈的秦彥彰比,可謂雲泥之別。劉陟雖說急著去縣衙交割賦稅,也不會拂了這個“笑臉人”的面子,於是同回了個叉手禮,

  “蘇將軍好意我心領了,只是公務尚在身上,等我將錢糧運回縣衙的府庫中,就會回去,耽誤不了多少功夫。”

  劉陟如此堅持倒不是信不過誰,而是專門做給自己兄長看的。之前劉隱認為身為弟弟的自己好高騖遠,滿嘴空話;他需要向劉隱證明,自己有恆心、有能力辦好他吩咐的事情。

  不說憑這一件事情完全扭轉劉隱對自己的看法,也要稍稍樹立一些正面的形象,積少成多;只有這樣,劉隱才會放心的分一些權柄給他,如此劉陟才能乾預這清海軍的軍政決策。

  拗不過劉陟的蘇章隻好遣人先去節度使署報信,自己則跟著劉陟走完最後一道程序。

  等到劉陟辦好交接的手續、回到府邸大門時,天上已掛起了一輪明月;他剛叩開大門就聽到——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二郎做得好大事!”

  認出來這聲音乃是自己兄長所出,

劉陟隨即要向站在門口影壁處的人影見禮,卻看劉隱轉身便走,隻留下一句,“免了免了,你早上出去也沒帶些乾糧、果餞什麽的;先到偏廳中去祭祭你的五髒廟罷。”  劉陟餓了一天,正巧肚子“咕咕”地響了一聲,他尷尬一笑,跟了上去,取出懷中蓋了官印的文書匯報道:“兄長,我今日把南海縣下轄的鬱右裡所欠的秋稅征齊了。”

  聞言劉隱放慢了腳步,聽著劉陟繼續介紹:

  “鬱右裡共計二百四十三戶,所差戶稅、地稅共三百六十四貫五百文;實收布帛十五匹,折錢三十六貫二百五十文;銀餅、銀板等五百七十四兩,折錢二百八十七貫;糧二石三鬥五升,按嶺南鬥米百錢計,則是兩貫三百五十錢;還有錢三十八貫。”【注1】

  嶺南一向少銅,而大唐又怕銅錢從嶺南海貿流出,加劇國內的銅荒,便定下了錢不過五嶺的規律。加之自南朝以來嶺表都有用金銀的習慣,劉陟便用收來的不少糧、帛把鄉裡的富戶的藏銀換了個精光,這才能勉強帶回稅款。

  二人步入廳中,落定之後,劉陟總結道:“實收一共亦是三百六十四貫五百錢,分文不少!”

  劉隱十分震驚,他本有些刁難劉陟,為的就是讓弟弟體驗下實事有多難做;沒料到劉陟居然在隻帶了一個屬吏的情況下,當天便補收了一個裡的稅錢。

  他正要開口稱讚,卻被早早候在這裡的妻子嚴氏搶了先——“叔叔,你這手是怎麽回事?”

  剛剛在大門處光線昏暗,劉隱也看不太清,經嚴氏這麽一喚,他才發現弟弟右手上纏著的微微透紅的白布,罵道:

  “這狗膽包天的秦武兕,今日帶他兒子來登門道歉的時候,明明說的是沒有傷你;這麽明顯的傷口擺在這裡,是拿我這個節帥當傻子麽!”

  這番話倒是給了劉陟另一番啟示,按秦彥彰的舉止來說,他不算個非常衝動的人;所以在其認知裡,只要不給自己這個衙內造成明顯的傷口,稍作侮辱是沒事的。

  可那個叫秦武兕的,卻煞有其事的登門致歉,很有可能是父子倆對秦武兕掌控軍隊能力的認知有差異;這個都指揮使沒有自己兒子想象的那麽風光,所以他不願意跟身為一鎮藩帥的劉隱再生嫌隙。

  換而言之,有可能真的如王定保所說,是清海軍的牙外兵裹挾著軍官一起囂張跋扈,而非秦武兕是主導。

  “這事先在一邊,明天開始我要親自調查一番。”

  劉陟心中想了許多,時間卻也只是一刹那;他做下了決斷後,開始向兄長解釋:“他倒沒有說謊,這傷是我自己弄的。”

  伴著哥哥嫂嫂兩道不解的目光,他隻得從實招來:“我見生民賣兒鬻女才能交足稅費,心中著實難受,卻又無能為力,氣急之下,便發泄了一下……”

  門口突然傳來細微的響聲,劉陟循著聲音望去,原來是宜清這個小娘子,她在門外看得心疼,卻又礙於身份不好隨意入內,只能偷偷抹淚。

  嚴氏見了,喊了宜清去那些創藥、白布之類的,又遞給劉陟一雙筷子,說道:

  “先吃著吧,這韭菜、崧菜、秋葵,炙牛肉、魚膾都是你愛吃的,一會還有一道京兆的明菜——渾羊歿忽,我之前已讓下人們去庖廚中取了。”

  劉陟已經餓急,左手才接了筷子,右手已經先從盤中取了個炊餅(饅頭);但還沒拿到身前,就因觸動了傷口脫力,炊餅落在了腳下。

  他猶豫了片刻,突然伸手拾起了炊餅,徑直塞入口中。

  “你這是幹什麽,”劉隱瞬間色變,但又很快想通,“你就算省下這個炊餅,能讓貧苦百姓都吃上一頓飽飯嗎!”

  “不……不能,”劉陟把炊餅已經捏成了麻花狀,狠狠地往喉嚨裡噎著,吐字更是很難辨清,“但、但……著論忙莫(這能讓我),好受、好受些。”

  旁邊的嚴氏急地直拖他的左手,卻絲毫拽不動。

  劉隱長歎一聲,安撫著自家妻子,將滿臉擔憂之色的她帶離了偏廳, 留劉陟一人在此冷靜。

  確認哥嫂都離開後,劉陟慢慢松開了手中的炊餅,暗歎道:

  我怎麽變成這樣了,為了表現地體恤民生,竟然直接做起了戲……

  不過既然做了,也不必糾結,當務之急——是通查南海、番禺二縣戶口,調查其貧富分布,看看有沒有實行世兵製的基礎;世兵製比募兵製的人生約束強了數倍,再加上嚴格的紀律約束,應該能練出一支如指臂使的軍隊。

  盡管還有軍餉、土地的問題困擾,但前期調查總少不了,先把能做的工作做了;畢竟“腳踏實地,實事求是”這句話,永遠不會過時。

  【注1】趙璘《因話錄·商部下》(大概開成大中年間):“盧遂罷選,持金鬻於揚州。時遇金貴,兩獲八千。”所以我設定1兩金子=8000文;

  又有《金泥玉屑叢考》引《十國春秋吳越世家》:“同光元年(923年),唐以滅梁來告,王遣司農卿盧蘋獻金器二百兩、銀器三千兩。”編者注:“銀十五兩合金一兩,金為銀之十五倍。”所以1兩銀子=8000/15、約533文左右,嶺南多銀少銅,我按1比500來算;

  絹價則參考《新唐書·食貨志》“自初定兩稅,貨重錢輕,乃計錢而輸綾絹。既而物價愈下,所納愈多,絹匹為錢三千二百,其後一匹為錢一千六百”,一匹絹布=1600文。

  若無其他注明,以後本書貨幣換算都依此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