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是比較喜歡逛有關歷史的博物館、史料館到,棗莊是個好地方,環豫魯蘇三省和黃海,這可好好小覽一遍了。即使大一上學期課程多,但也較多的在棗莊遊玩了許多,漸漸地也被棗莊的發展歷史所吸引,我就結合百度介紹介紹吧:
棗莊在公元四五十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北辛文化”,是黃淮地區考古發現最古老的文化,也是東夷文化的源頭。先秦時期,棗莊境內分布著薛國、滕國、邾國、倪國、小邾國、繒國、逼陽國7座古城邦,是中國古都城分布最密集的地區之一,這些歷史和一些古文物可以在棗莊博物館看到。
棗莊也是名人輩出的地方,孕育了人類造車鼻祖奚仲,主張“兼愛、非攻”的科聖子,“好客養士”的孟嘗君,足智多謀、能言善辯、勇於自薦的毛遂,“鑿壁偷光”的西漢名相匡衡,《金瓶梅》的作者賈三近。這裡還是當代著名詩人、文學藝術大師賀敬之、著名書法家王學仲的故鄉……
棗莊的歷史和運河緊密相連,據考古發現境內最早的運河——逼陽運河,開鑿於春秋時期。京杭運河棗莊段,也稱為泇運河,開鑿於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流經市境內台兒莊、嶧城、薛城、滕州,全長93.9千米,由夏鎮李家港至邳州直河口入黃河,因為泇河為主要補充水源,史稱泇運河。它的開通,改變了因黃河泛濫致使京杭運道不通的局面,幾百年來,為南糧北運,物資流通,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京杭大運河的貫通,也推動著沿運河地區的經濟繁榮。沿岸的台兒莊迅速發展成為“魯南重鎮”,《嶧縣志》記載:“台兒莊瀕運河,商賈輻輳,田匱櫛比,亦徐兗間一都會也。”商賈的雲集帶來了文化的交融,台兒莊古城也成為運河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京杭大運河上南北文化交融、中西文化合璧最鮮明的特征,我個人覺得去台兒莊古城看看是比較合適的。
棗莊素稱魯南煤城,采煤歷史悠久、煤質優良。李鴻章曾稱棗莊煤“較日本上等煤尤佳,與英國松白煤相仿”。清光緒三十年《嶧縣志》載:“礦務之見於三代前者也……訖唐五代不廢。”又有記載:“棗莊礦區內有唐宋時舊井甚多,土人所開淺井遍地皆是。”清代已大量開采煤炭並外運。清光緒四年(1878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奏準清廷、派直隸知縣戴華藻籌資5萬元,在棗莊開辦嶧縣中興礦局。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兗沂曹濟兵備道張蓮芬經清政府批準來棗莊合辦棗莊煤礦,創辦“商辦山東嶧縣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為中國第一家民族資本的股份製企業,並發行了中國第一張股票。兩任民國總統黎元洪、徐世昌都曾擔任過董事長,張學良也是最大的股東之一。上世紀30年代,中興公司就采用機械化采煤,成為僅次於日資撫順、中英合資開灤的全國第三大煤礦。憑借其業績和規模,中興公司對中國歷史產生著深遠影響,它是中國的第一條鐵路京浦線最大的股東;修建了隴海線;參與建造了青島港、連雲港、漢口港、江陰港和上海港;複旦大學和山東大學第一任校董會校長由中興公司派遣。中興公司在中華民族工業史上,成為一個標志性的企業。棗莊也因此成為近代民族工業文明的發源地。新中國成立之後,又成為新中國的老工業基地,這些歷史可以去棗莊市中區的中興國家礦山公園看看。
棗莊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市,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領導下,以台兒莊為重心的廣大魯南地區與侵華日軍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台兒莊會戰,中國軍隊贏得了自抗戰以來一次空前勝利。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棗莊成立的鐵道遊擊隊與日軍鬥智鬥勇,以遊擊戰術擊敗日本侵略者,這些歷史在台兒莊大戰比較保留得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