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的食客來自歷史》第一百零四章 大秦的國策,明末的入關!
聽著嬴政的話,一幫著大臣咽著口水,嬴政還沒說完,繼續誇誇其談。

 “而且修路也不一定要朝廷花錢,完全可以招標和承包給其他的富商大家族,再給予他們利益…”

 嬴政貼心的解釋了一番招標和承包的意思,又讓不少朝中官員眼中一亮。

 這種新奇的理念以前可從未有過。

 “再者說來中央銀行的建立不僅可以借錢給國家,還可以修建房子用作於房貸!讓百姓們提前住上新房,只需要每個月還房貸!賺錢的方法數不勝數,你們怎麽只看得到花錢的一面?”

 “中央銀行只需要好好經營,不僅不會花朝廷的錢,每年還會給朝廷帶來不少的收入!甚至朝廷修路,根本就不用花自己的錢,用百姓的錢辦朝廷的事,到頭來還能賺百姓的錢!何樂而不為?”

 嬴政一番超前的理念,把一幫文武大臣說的心服口服,李斯第一個帶頭:“我願支持陛下建立中央銀行!”

 “臣等願意支持陛下建立中央銀行!”

 嬴政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建立中央銀行不是一件小事,而是關乎到國策的一件大事,容不得馬虎,嬴政將這件事情交給扶蘇和李斯一起去辦。

 需要制定關於中央銀行的法律法規,必須是絕對嚴厲的規則,這是李長生特意囑咐的,敢動中央銀行的錢的貪官汙吏,只要伸一根手指,那就誅九族!

 中央銀行玩的好,將會給一個國家帶來源源不斷的錢財收入,同時起到穩固國家的作用。

 畢竟百姓們的錢都存在國家那裡,各地出現騷亂的時候,百姓肯定想國家平定戰亂,否則國家一旦被推翻他們的錢不就完蛋了?

 但是如果玩的不好,極有可能引火燒身。

 萬一國家讓百姓出現信任危機,百姓們不相信朝廷不願把錢存在朝廷那裡,紛紛把錢取了出來的話,如果朝廷國庫沒有足夠的錢財支持,到最後百姓會發現自己的錢取不出來了。

 那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可是真正的重大危機。

 所以關於中央銀行的法律絕對要嚴格嚴格再嚴格,嬴政銘記在心,不僅要有嚴格的律法,還要設立銀監會。

 總之這次的早朝在完美中落幕,各大離去的官員,心中思量不定,從嬴政的一系列政策他們可以看出,嬴政確實是要乾大事。

 如此大力地減少稅收,嬴政是真正的把安養民生記到骨子裡了。

 國械府開始大力招人,不僅是用來生產水泥磚塊,還有之前李長生給的細鹽提煉方法,扶蘇都派人去執行,甚至有些親自上手。

 國械府不僅是在鹹陽有,有些東西得要推廣到全國上下,扶蘇特意培養了一批國械府的匠人,然後輸送到全國各地成立國械分府,用作於生產紙張,水泥磚頭以及細鹽等等。

 這一切當然都是嬴政默許的,不然扶蘇的膽子還沒有這麽大。

 在經過李長生上次一番教育之後,扶蘇不再像之前那般迂腐,嬴政也開始真正的培養自己這個繼承人,扶蘇多少有點展現朱標的風范。

 與此同時,新一期的報紙運送全國各地。

 報紙上的新內容在鹹陽掀起了一陣風暴。

 【秦皇陛下開天恩,取消人口稅,實行攤丁入畝!有地多繳!沒地不繳!】

 【重大事件!從此之後,大秦子民不再服徭役!】

 【各地賦稅大減免!】

 【大秦子民大遷徙!主動報名將全家遷往河套地區!可獲牛羊各五匹!官府分發土地!遷徙路上一切開銷由官府承擔!】

 【未滿十六歲的少女,

禁止婚嫁生子,違者重罰!】 【中央銀行建立!官府替你免費保管錢財!每年還可以領到一筆額外利息存的越多領的越多!】

 【官府將公開售賣細鹽,前往官府,可以平價購買精細細鹽!】

 【國械府急招匠人!】

 由於發生的事情太多,整個報紙印刷廠幾乎快忙瘋了,一張報紙甚至不能將大事印完,同一天發行的幾乎三張報紙!

 鹹陽的報紙幾乎銷售的快要瘋了,銀子如同流水一般流入國庫,各種重大對百姓有益的事情,讓人簡直不敢相信!

 光是一個取消人丁稅,就讓鹹陽的百姓沸騰了!

 什麽?活著可以不用給朝廷交錢了?!

 什麽?未來可以把錢給朝廷保管,朝廷還會給我們錢?

 而這些消息扶蘇也命人快馬加鞭送往其他地方,要讓嬴政的政策,通過報紙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大秦的所有子民都知道!

 在各大郡城,扶蘇也設立了發售報紙的場所,除了從鹹陽運送過來的主報大事,一般這些報紙上刊登的都是各大郡城發生的一些事情。

 如今大秦各地設立了幾十個報紙印刷廠火力全開,就為了傳遞嬴政的政策!

 扶蘇心中好懸之前儲存了大量的紙張,才供應得起如此大批量報紙的印刷。

 幾乎沒用到半個月的時間,大秦全國各地都沸騰了,這上面每一條的政策幾乎都是對大秦子民有益!

 據說當天在鹹陽的某個酒館,有個喝多了的六國遺民不知道是失心瘋了還是怎麽的,大罵嬴政是暴君。

 還沒等官府的人來,就被街上的百姓拖出酒館一頓暴揍。

 他奶奶的,放眼整個六國放眼大秦的歷史,有誰做到了像秦始皇一樣,稅收如此之低,廢除徭役?

 當政策真真正正的開始實行,嬴政的威望一時間在民間到達了頂峰。

 要敢說嬴政一個不字,頓時會被一群好不容易看到了新生活到來的大秦子民一頓暴打。

 之前六國歸降的百姓在心中還存留著家國之傲,六國遺民那些貴族一勸說,頓時心中悲傷,我的國呀,該死的大秦,竟然滅我的國家,我誓與大秦不共戴天!

 直到嬴政的一系列措施發布之後,六國遺民再去蠱惑人心,情況一下子就變了。

 你誰呀?什麽大楚什麽大齊?我可是土生土長的大秦子民!

 哦,你說的是那個收我繁重賦稅,讓我去做苦勞徭役,逼我上戰場送死大楚大齊?

 軍爺!這有奸細,這有六國余孽的奸細!妄圖顛覆我大秦!

 大秦的各大仁政一實施,哪有什麽六國降服子民,我他媽是大秦土生土長的子民!

 經歷過六國戰爭的一些老人,都是熱淚盈眶,如今這個時代,宛若天堂啊!

 一些還要想蠱惑人心的,六國余孽頓時成了落水狗,大多數百姓的意願就是現在這個大秦這麽舒服,誰敢顛覆他,我就打他。

 嬴政可真體會到了一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詞。

 而且不久之後各大官府統計出了願意遷往河套地區的百姓,人數著實超乎了嬴政的想象,足有四十萬戶!

 這麽多人遷徙過去,用不了多久就能將河套地區開發,作為大秦的又一個產糧大地!

 中央銀行的設立也開始步入正軌,嚴格的銀行律法,碰一條九族都得跟著你一起跳舞。

 都是鹹陽第一個中央銀行開立,來存錢的人超過十萬次,來來回回拉了上百馬車前往新建立的錢庫。

 大秦的高速公路也開始規劃步入正軌,以鹹陽為中心開始鏈接,首先從北方開始鏈接,要打通一條河套地區通往中原的高速公路。

 這樣中原的絲綢等各大資源能送往河套,河套的產物也能運送到中原,像是牛羊可以還趁活著的時候通過高速公路,趕到中原地帶等等!

 還有北方的各大礦產,也可以通過高速公路運送到中原各地,一條高速公路被嬴政定為第一條修建之路!

 為此,扶蘇的國械府火力全開,大力的開始製造水泥!

 如今大秦的一切都在欣欣向榮。

 大明同樣不例外。

 朱元璋和嬴政一樣,對於整個大明朝有著近乎完全的把控力,攤丁入畝的政策,減免賦稅等等,實施起來毫不困難。

 這個政策緩解了民生的極大壓力,明初的科技比大秦時期要發達的多,水泥和磚頭的研製更是毫不費力。

 朱元璋用最快的速度建立起了中央銀行,各大仁政之下,百姓對於朝廷的信任力增加,大量的錢財流入中央銀行,為朱元璋接下來的事情提供了大量的財力!

 他要修建大明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從應天府連接到順天府!

 朱元璋之前看過大明皇帝錄,其中有一條記憶猶新,他定都南京朱棣卻遷都北平。

 李長生喝醉酒也特意提過這一點。

 朱元璋當初定都南京的背後有著一系列考慮。

 首先,南京地處長江下遊,交通便利,對於統一整個大明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其次,南京在當時是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的地區,有著充分的資源和人才。再者,南京是他朱元璋起義時的重要據點,定都南京有助於鞏固他在江南地區的統治地位。

 所以老朱自己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在南京定都。

 而當時朱棣遷都北平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決策。

 北平地理位置接近華北平原,有著廣闊的土地資源和豐富的農業產能。同時,北平地處華北中心,與北方各地交通便利,對於統治遼寧、內蒙古等地也有戰略優勢。

 後面也證實了朱棣這小子遷都北平的目光不錯。

 北平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為了一個政治、經濟和軍事的重要中心。朱棣的選擇為明朝帶來了繁榮和發展的機遇。

 李長生當時的原話點評:“老朱啊,你和朱棣的定都決策體現了你們兩個不同的判斷能力。你選擇南京,將明朝的中心放在了長江流域,充分利用了南京的地理、經濟和文化優勢;朱棣則將都城遷至北平,發揮了北平地處華北中心的戰略地位。

 但是從長遠來看,朱棣選擇遷都北平更具眼光。北平地處華北平原,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為明朝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此外,北平地處核心區域,對於統一北方,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朱棣的決策為明朝的繁榮和穩定奠定了基礎,也為後來的清朝的建立提供了條件。”

 所以回來之後,朱元璋就一直在考慮,要不要把首都遷到北平去,遷都所引起的動向太大了,特別是現在大明初定。

 不過在有了水泥,還有李長生修路一說之後,朱元璋便決定,都先不急著遷,先修一條從南京到北平的康莊大道!

 一點一點的把南京的東西運到北平,緩慢遷都,逐漸把南京作為陪都。

 同時有了磚頭之後,他也發現了磚頭用足於修建城牆的重大作用,他也成立了一個類似於扶蘇建立的國械府的部門,用於生產水泥磚頭。

 第一件事,便是派遣李善長前往北平,修築北平城!

 他要用磚頭在北平修建一座宏偉雄城!

 有了磚頭和水泥,修築城牆可比之前簡單的多了。

 特別是朱元璋之前看到,他們明朝建造南京城牆,前後就花了差不多27年的時間、付出了27萬人力,忍不住怎舌。

 但是有了水泥和磚頭,起碼只要十分之一的人力物力財力就足夠了。

 朱元璋這是在為遷都做準備。

 歷史已經證實,以北平作為首都,比應天府更好。

 明初的一切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明末,朱由檢收到了來自蛛網的最新諜報。

 果然,北方的皇太極開始蠢蠢欲動,據說有大規模的兵馬調動跡象。

 看來一個冬天之後,已經是按耐不住,準備入關劫掠。

 皇太極顯然已經知道,晉商八大商被朱由檢處理的事情,他們每年會從晉商八大商獲得大量的物資,煤炭鐵器絲綢等等,依靠著這些東西度過冬天,同時一點一點壯大自己的實力。

 現在晉商八大商被處理,幾乎就是斷了皇太極繼續從大明身上吸血的可能,皇太極如今必須做出應對。

 否則來年的冬天,對於他們建奴來說,得是一個巨大的危機。

 同樣,他皇太極早就對滿是窟窿的大明朝虎視眈眈,整個大明朝被他們建奴滲透的人數不勝數。

 既然晉商八大商已經被朱由檢滅了,那他們獲取過冬的物資就只能靠強奪了。

 得知建奴的準備,即便已經提前得知建奴會入關的朱由檢也不由得倒出一口涼氣。

 這才是大明朝真正的威脅。

 不過好在,自己趕在他們之前平定了李自成張獻忠之亂,建立起了兩隻龐大的新軍,如今朝廷之內能用之人還是頗多。

 再加上各式新式的火器,真要對付起建奴來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唯有一點,整個明末朝堂,哪怕是被他殺了一大波人,但依舊是居心叵測之人居多。

 朱由檢陷入思考,一日一夜便已過去。

 光門的突然出現,讓朱由檢大喜,連忙踏入光門。

 朱由檢來到食神居的時候,正巧看到李長生一臉呲牙咧嘴的揉著腰,桌上擺著一股芬芳的鮮粥。

 看到朱由檢突然前來,李長生詫異了幾分。

 “咦,朱由檢來的正好,吃過早飯了沒?一起吃點早飯。”

 桌子上擺著剛剛熬出來的火熱白粥,新鮮炸出來的酥脆油條,晶瑩剔透的灌湯包等等一系列的食材。

 朱由檢壓抑住急切坐到了桌前,李長生親自為他盛了一碗粥,疑惑道:“看你的模樣好像很著急,出了什麽事?”

 朱由檢道:“仙師!你說的沒錯,建奴要入關了!”

 李長生並不意外的搖頭歎息一聲。

 “很正常,你拿下了晉商八大商,這些家夥長期和關外的建奴來往,為他們提供了大量的物資,你拿下了他們,皇太極沒有了這些物資, 自然急不可耐,他可不會等到再過一個冬天,等到這邊實力大損再來進攻你。”

 李長生喝著粥,啃著油條,朱由檢心中有些莫名的煩悶,心頭有一種擔憂的複雜感情。

 李長生給朱由檢遞了一根油條道:“更關心該來的總會來,而且以你現在的實力,平定了李自成和張獻忠,整個明末也沒有那麽破爛不堪。”

 朱由檢心頭稍安一些,點了點頭,只是皺眉道:“在仙師的幫助下,我現在的大明已經有何關外建奴一戰的能力,可我心中總是有些不安,昨夜想了一夜,有對付建奴的方法,但總覺得差了些什麽,可心中又說不上來,還請仙師解惑啊!”

 李長生喝著粥,嚼著粥中的肉,淡淡道:“你擔心的不是關外的建奴,而是明末的內部。”

 朱由檢眼中一亮連連道:“對對對!就是大明朝的內部!總給我帶來一種不安的感覺!”

 “很正常,畢竟之前我和你說過,滿清入關投降的人可是不少,先便是鎮守遼東的三大員。吳三桂、祖大壽、洪承疇!”

 “晉商八大商給皇太極提供那麽多東西,鐵器棉花什麽都有,你要說其中沒有遼東派系官員的支援,你覺得可能嗎?”

 “這時候建奴蠢蠢欲動,他們在幹什麽?你這個皇帝知道嗎?”

 朱由檢一愣,皺著眉頭道:“祖大壽倒是向朝廷稟報了建奴的動向,想讓朝廷派兵支援…”

 “吳三桂向朝廷索要了大量的糧草和軍餉,中計五百萬兩白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