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漢永存》第五十九章 1個怪圈
第267章 一個怪圈

“上朝。”

“山呼。”

“吾皇萬歲。”

“再呼。”

“萬歲。”

“三呼。”

“萬萬歲。”

劉秀高坐龍椅,穿著冕服,特別隆重,接受百官的朝拜,這是東漢的大朝會。

朝會是華夏古代國家君主與臣民、中央與地方的會晤、決策和禮儀體系。

它源於原始社會議事會議,經夏商周的發展,在秦漢得到進步完善。

漢代的朝會形式還分為:常朝、內朝、大朝會。

除此之外,還有廷議,廷議的參加者除了宰相、禦史大夫等重要大臣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相關的大臣。由於廷議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因此能夠在大臣討論之後就能做出決定。

常朝是比較常見的,是漢代中央決策性會議的重要形式,通常漢代皇帝會召集大臣召開決策性會議,在史料中經常出現“召公卿議”“召群臣議”公卿、群臣主要是朝中二千石到六百石的朝官。

在朝會中,皇帝對議事有很大決斷權,但是皇帝也會審時度勢,並不是只根據自己喜好意孤行的對議事做出決定。

另外,漢代參加常朝的人員複雜多變,在不同時間段有資格參加常朝的人員有明顯特點。

如漢初諸侯王參加常朝議政,並在常朝決策會議中發揮主導作用,之後在常朝會議中逐漸失去決策權。而整個漢代常朝參與的主體是官僚系統人員。

常朝地點也一般在丞相府百官朝會殿中,皇帝也會親自召開並參加的議事。

另外,漢代常朝召開的時間理論上是固定的,可能五日一次,可能初一,十五。

常朝具有自身特點,正是由於常朝召開的相對固定性,參加朝臣的相對廣泛性,才更顯示常朝在漢代政治上體現的的積極作用,減少議事的決策失誤,發揮集思廣益的作用,定程度上保證國家穩定發展。

隨後便是內朝了,這是武帝弄出來的,參加內朝的人員主要是大司馬大將軍及侍中、常侍、散騎等加官。

這些能取得加官身份的成員都是在皇帝身邊比較受寵的人,主要是皇帝身邊的侍從官,他們不屬於三公九卿系統,也不同於為皇帝日常寢食服務的仆役。

他們本職主要是議論政事、諫諍拾遺、作為皇帝顧問、宿衛皇宮保護皇帝安全等,與皇帝關系密切。

由於內朝議事的重要性,其召開地點也是具有私密性的。

比如,東漢議事決策地點有章德殿、崇德殿、宣德殿。

另外,內朝召開相對頻繁,其靈活性來自於當權者,內朝召開地點的私密性,參加人員的親近性,也使內朝召開的靈活性更突出。

大朝會是漢代最典禮性的朝會,其召開規模較大,主要是彰顯國家威儀。參加人員龐大,部分是兩千石到六百石的官員,還有部分是臣服漢朝的周邊少數民族代表。他們都有資格參加大朝會。

漢代大朝會舉行地點多在前殿,西漢單宮城製結構中,多在未央宮前殿舉行大朝會,東漢雙宮城製情況下,大朝會舉行地點在兩宮前殿輪換舉行。

“好,眾位愛卿平身,這太子提出改制度,將原來的三公九卿制度改為三省六部制度,還引入了科舉制度,你們以為如何呀?”

下面坐著文武百官,鄧禹、郭伋、杜詩、侯霸、韓歆、歐陽歙、郭況、陰興等一些重要大臣。

對於這個,可能提前打招呼了,大家有所了解。

“陛下,我們認為不可……”

以郭伋、杜詩、侯霸、歐陽歙為代表的文官基本都反對,武將倒是沒有發言,理由還是一樣的,以穩妥為主,翻來覆去,還是那些理由,什麽天下初次定,應該遵循舊例……

除了鄧禹幾人,支持的不多,其他百官暫時沒有發表意見,也幾個發言,也偏保守。

“太子,說說理由吧,也好讓眾愛卿信服。”

“諾。”

“孤想問,世間可有萬世不變的法度?周未建立前可有周禮?始皇帝未稱帝之前可有皇帝?從夏商周,到春秋戰國,再到大秦,再到高祖一統天下,建立大漢,到王莽篡漢,再到父皇削平天下,中興大漢……

世間的制度,法令,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變則通,俗話說得好人挪活,樹挪死,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齊國的鄒忌改革、韓國的申不害變法、秦國的商鞅變法……

或失敗,或成功,但不可否認,秦朝因為商鞅變法而強大,遂能一統天下,而其他六國固步自封,最終被滅亡。

秦興於變法,也亡於變法,秦國一統天下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政權,如設置三公九卿製、統一貨幣、統一文字等。

但是,為什麽商鞅變法之時類似的政策促進了秦國的強盛,秦始皇時期卻沒能如願呢?

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他過度壓迫下層百姓,原本剛剛統一的國家應以修生養息為重,秦始皇卻反其道而行之,大興土木,發動對外戰爭,百姓苦不堪言。

然而,在大肆修建宮殿、頻繁發動戰爭的背後隱藏的是沉重的賦稅徭役,統一不到十年,天下苦秦久矣的呐喊已經出現。

所以高祖斬白蛇起義,順應天命,一統天下,建立大漢基業。

回想一下,秦亡當真只是秦二世昏庸?主要是秦法嚴苛,當時天下已經一統,不是戰國時期,需要年年征戰,百姓已經受不了那些嚴苛的法令,環境和時代已經變了。

若是他們立刻廢除殘酷的法令,像是高祖一般做,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那大秦還會這麽早亡嗎?”

劉瀚說完,大家都沉默了,因為他們大多有一個共識,那便是大秦亡於暴政,若是廢除暴政,大漢還會亡嗎?

劉瀚繼續說道:“制度改變是必須的,高祖一統天下,封異姓王,這很不利於天下穩定,所以他剪除異姓王,封劉家諸侯王,郡縣和分封並列。

但後世也證明,這依舊風險很大,地方諸侯王尾大不掉,文帝,景帝一直致力於削藩,甚至爆發七國之亂,直到武帝的推恩令出現了,才算徹底解決這麽麻煩,幾乎沒有藩王能作亂了。

父皇英明神武,再造大漢,所以很多制度和法令,最好這個時候確立,當年若是高祖不封劉家諸侯王,或者不給他們那麽大權力,亦或是也推行推恩令,還需要文帝,景帝,武帝幾代帝王去辛辛苦苦的削藩嗎?

這三省六部制度,類似於三公九卿,但有所改進,想必諸位大臣都是聰慧的也知道孤要幹什麽。

對,就是削弱丞相的權力,把它一分為三,這就為了防止王莽一般的權臣再一次出現,保我大漢江山穩固,免得生靈塗炭呀。

想想王莽篡漢,天下亂戰,百姓水深火熱,難道你們想這樣的事情再發生一次?

亦或是有人再做下一個王莽?”

劉瀚說完,冷冷的看向反對的郭伋、杜詩、侯霸、歐陽歙。

他們嚇得連忙跪拜下來,“臣等不敢。”

劉瀚隨即向著劉秀行禮,“父皇,兒臣說完了,還有事情要忙,就退下了。”

“嗯,你下去吧。”

百官目送劉瀚下朝,這一刻,看著他,如同看待另一個皇帝。

劉秀笑了笑,笑得很開心,“太子少年意氣,說話可能重了一下,伱們快些起來,朕替給諸位愛卿道歉啦。”

“臣等不敢,太子聰慧過人,將來必然是一代賢君,陛下後繼有人,為陛下賀喜,為大漢賀喜!”

“太子的話雖然直白,但很有道理,為了防止下一個王莽出現,三省六部的推行,朕看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吧,大司徒。”

“臣在。”侯霸連忙站出來。

“你下朝後和諸位大臣議一議,具體怎麽弄,給朕寫一個奏章,也不一定全按照太子的來,但要多向太子詢問,要符合大漢的基本情況,不能太急。”

“諾!”

……

章台殿內,

“母后,你聽說了嗎?今日太子哥哥一番話,說得朝廷大儒們啞口無言,大哥當真是聰慧,他是怎麽想出這個三省六部的,還有那科舉制度?

聽說他還對父皇說了一句話,向使王莽身先死,一生真偽誰複知?

兒臣想想也是,要是王莽早死十幾年,大家估計以為他是薑太公,或者霍光這樣的人,誰會知道他是個奸吝小人,會篡漢,會使得天下大亂?”

說話的是劉陽,如今的他12歲上下,這在古代,若是農民家庭,已經可以成親了。

古人普遍早熟,沒有辦法,他們平均壽命遠遠低於後世的人。

乾旱、蝗蟲、冰雪、洪澇,這些天災時時刻刻威脅著他們,還有沉重的賦稅,各種徭役,沒有抗生素,弄不好,一個小感冒就會一命嗚呼……

著一切的一切都逼迫著他們不得不及早的適應這個環境,不得不成長。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是他們想早當家嗎?是現實逼得他們不得不早當家呀。

“看來強兒確實厲害,能幫你父皇分擔了,你多和他學習,將來也能幫你父皇分擔。”陰麗華這麽說著,眼神中卻帶著憂慮。

椒房殿內。

“姐姐,你是不知道,咱們家強兒,那氣勢,往那裡一站,那就是未來皇帝,今天凱凱而談,口若懸河,平時些敢和陛下頂撞的韓歆和歐陽歙都啞口無言,不敢說話了。”

郭況繪聲繪色的說起大朝會的事情,聽得郭聖通喜笑顏開的,感覺自己兒子很爭氣。

“小欒,吩咐禦膳房,煮一碗綠豆湯,本宮親自給強兒送過去。”

“諾!”

輕風侯府內,

阿依妹看向劉胖子,“三省六部,科舉制度,一聽就不是這時代的,你去打聽打聽,這太子背後有沒有人。”

“您的意思是,太子背後有那些人?”

“不是,若是那些人,不會改變什麽,更不會弄出這些,我懷疑他又活過來了。”

“誰?”

“要麽是他,要麽是董翠花。”

“他?董翠花?也是穿越者。”

阿依妹眼中帶著回憶,“嗯,他,當年的蘭陵侯,差一步登上至高,可惜,被毒死啦。至於董翠雲,被我煉成了長生藥。他們兩人不想長生,反而想改變這個世界,所以被他們弄死了。”

劉胖子有些吃驚,“還有人不想長生?”

“有些東西,總是能超越生命,甚至時間的,你不也不想長生?”

這一下,劉胖子沉默了,感慨起來,“是呀,總有些東西超越生命,長生又如何?”

對於這些,劉瀚不清楚,他正在找人,準備造紙呢。

他必須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鞏固權勢,不然弄不好自己太子之位不保呀。

古代有一個魔咒,那就是大一統王朝的開國太子,或者第一繼承人幾乎沒有善終的。

秦朝的扶蘇,秦始皇和百官最鍾意的繼承人,被趙高和李斯弄了一張假詔書給逼死了。

漢朝開國太子劉盈,一開始被劉邦各種嫌棄,幾次差點想廢太子,但老媽壓著的,後來雖然繼承了皇位,可24歲就被他的親媽呂後給嚇死了。

隨即便是的東漢開國太子劉強,在原來的歷史上,他太子當的好好的,劉秀突然就把他母親的皇后身份給廢除了,劉強嚇得趕緊辭去了太子的身份,當了幾年的東海王,34歲的時候就死了。

西晉的開國太子叫司馬衷,就是何不食肉糜的那一個,是個傻子了,沒有當幾年皇帝遇上了八王之亂,成了一個傀儡,後來據說是被人給毒死了。

隋朝的開國太子叫楊勇,被他的弟弟楊廣給搞死了。

唐朝的開國太子叫李建成,這個大家都知道,被他的弟弟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給搞死了。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沒有立自己的兒子當太子, 而是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趙光義。

但是不是他主動傳的,就不得而知的,斧聲燭影至今還是千古謎題,還有金匱之盟,倒是是不是他編造的,也是疑點重重。

反正趙匡胤的兒子們要麽就是英年早逝,要麽就是被趙匡胤給逼死了,基本都沒有啥好下場。

元朝的開國太子叫真金,本來太子當的好好的,手底下有個豬隊友突然寫了封文書,讓忽必烈早點退位,把皇位讓給真金,真金當時就嚇得病了,後來沒多久就病死了。

明朝的開國太子叫朱標,堪稱歷代最穩的太子,將來必然繼承皇位,可惜英年早逝。

但是朱元璋很愛他,直接掠過了其他的兒子們,把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文,結果就招來了靖難之役,朱棣把朱允文搞下台了,他失蹤了,是死了,還是隱姓埋名,不得而知。

清朝努爾哈赤的嫡長子叫褚英,本來是努爾哈赤的繼承人,可是他生性太殘暴,得罪了開國五大臣,這些人聯合狀告他,努爾哈赤之後廢了他,最後又把他給處死了。

其實嚴格來說,清朝的開國皇帝應該是皇太極,他的長子叫豪格。皇太極死之後,他跟多爾袞爭皇位,兩邊鬥的太厲害,最後大家一商量,你倆乾脆誰也別當了,讓弟弟福臨當吧。

福臨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福臨當了皇帝,多爾袞就成了攝政王。最後豪格被多爾袞找了個理由給抓了起來,沒多久也死了……

這真像是個怪圈,劉瀚可得努力,不然估計走劉強的老路啦。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